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中医“众方之祖”
作者简介
张仲景(约150~219年),原名机,字仲景,以字行。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人。据史料记载,年轻时曾跟从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终成汉代贡献最大的临床医学家。张仲景医术精湛,素为诸家所称颂。相传汉献帝初,张仲景被举孝廉,建安年间官居长沙太守,因此被人呼为张长沙,他的方书亦被称为“长沙方”。相传他经常在公堂之上为人诊病,如今的“坐堂医”由此得名。张仲景一生的著述十分丰富,可惜大部分都已失传了,只留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综称为《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一书,撰成于东汉末年,然而其具体之年份却难于考证。今多据其自传推断,其著述应始于建安10年(205年)之后,终于建安15年(210年),另有观点认为,“建安纪年”为建安12年,则著书应是在建安20年以后。尚有人认为建安乃建宁之误,则著述应始于建宁10年(178年)之后。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像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以其卓越的疗效而广为流传,历久不衰,被后人尊为“医方之祖”。图为河北安国药王庙供奉的医圣张仲景塑像。
相关链接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撰。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原籍四川,后迁于山阴。此书共计64卷,收方2624首,成书于1624年,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著作。该书首先提出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对前人观点提出了批评。书中说:“若以生死聚散言,则凡精血之生皆为阳气,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此实性命之化源,阴阳之大纲也。”在治疗上,该书主张慎用寒凉,勿损阳,慎用攻伐,勿损阴,善用温补法,后世称之为“温补派”。除了温补理论外,该书还对前此诸家治疗理论、妇科、儿科、外科、痘疹等均有所发挥,颇值得借鉴。
背景介绍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其时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官逼民反,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统治者纠集武装力量疯狂镇压,战火绵延,天灾频仍,疫病流行,到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严酷的现实迫切需要解决伤寒病的防治问题。张仲景因此立志发愤钻研医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攻读经典古代医书,并结合当时医家及自己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终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临床医学名著。
作品评价
《伤寒杂病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创中医临床医学之体。自唐代以来,仲景学说传播于世界各地,在国际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日本、朝鲜等国人民称他为医学“先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的著作毕竟已经1700多年了,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某些历史的局限性。
名家点评
● 清代的《医宗金鉴》评价该书:“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诚医门之圣书。”
● 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也。
名著概要
《伤寒杂病论》共16卷,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流传至宋代,后由林亿等人整理校定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药方剂方面,《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首,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药方,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辨证分析,定为某种病症,最后根据病症提出治法与药方。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
《伤寒论》在大量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状病候表现、治疗过程与愈后等等之共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几乎年年常发的许多热性病,按其发病初期、中期、末期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治疗的反应与结果,分为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此即历代所称的“辨伤寒六经病”,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征候群以帮助学者学习理解。实际上,太阳病所论基本上是综合论述了许多传染性或流行性疾病初发的症状、征候表现,以及切脉等四诊之要点和治疗之原则方法等。在这些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张仲景以其渊博的学识,以及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与不同病人体质等不同反应所表现的千变万化的征候,作出了颇富科学思想的综合、分析、论述和预见性结论。与此同时,张仲景还以“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一说为王叔和整理时所加),集中论述了伤寒的切脉与切脉诊断等问题。
《伤寒杂病论》书影
《伤寒杂病论》被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行世。图为明万历年间虞山赵开美校刻本《伤寒论》。
《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即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它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对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遣方、用药等,进行了有规律性的论述。世称《伤寒论》113方、397法,虽不尽确切,但其逐条评述传染病、流行病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表现的因素、病理、症状、体征以及据以诊断的依据,治疗处方用药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无不条分缕析。
张仲景墓
在河南南阳张仲景故乡。
《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专论内科等杂病,共3卷。全书共分25篇,所论述之内科杂病有:痉、湿、暍、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中风、疠疖、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消渴、黄胆、下痢等40多种;外科、骨伤科方面疾病有:痈肿、肠痈、浸淫疮、刀斧伤等;此外,还有妇科病症等专门论述。
该书认为上述疾病等等之发作,其病因不越三条,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为外因;七情(喜怒哀乐悲惊恐)过甚为内因;金刃、虫兽咬伤与饮食偏颇而造成伤病者为不内不外因。张仲景对内科等杂病之认识,重视一个病一个病地进行比较具体的叙述,在诊断上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多以脏腑经络为重点,运用营卫气血、阴阳五行等学说,以指导临床治疗之实施。该书共收方剂262首,其特点与《伤寒论》之方剂一样,药味精炼,配制严密,多富有针对性。该书记载了对自缢患者的抢救,其所叙述的原则要求、技术要领,特别是对人工呼吸法全过程的生动描述,几乎与现代之人工呼吸法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富有综合性技术要求。
阅读指导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医学著作,不同于《千金方》等。所以在阅读时,要更多地注重对内科病、外科病等病症的诊治。对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要深刻领会: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论述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遣方、用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