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正确的态度提升你的生存境界
负责的态度完善你的人格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它被许多同心圆所环绕。从我们自己这个圆心出发,第一层圈出现了——这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组成的圈;第二层圈是各种亲朋好友关系;然后是自己所属族群的同胞关系;最后,是与整个人类这个种族的关系。责任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至高无上的法则。从对待责任的态度上,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
20世纪末,在美国得州瓦柯镇的一个异端宗教的大本营内,发生了邪教徒集体自杀的事件。其中,有20多名儿童被其身为邪教徒的父母所毒害。同时,在这次事件中,也有10名正在查案的联邦调查局的探员遭到杀害。因为这次事件,美国司法部部长珍纳·李诺在众议院里遭到许多议员的愤怒指责,他们认为她应该为这起惨剧负责。
面对千夫所指,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珍纳的家人和朋友劝她不要把责任都揽在自己的身上,而且这本来也是不可预期的事情。而珍纳并没有这样做,她曾颤抖地说:“我从没有把孩子的死亡合理化。各位议员,这件事带给我的感受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强烈得多。的确,那些孩子和探员的死,我都难辞其咎。不过,最重要的是,各位议员,我不愿意加入互相指责的行列。”珍纳接受谴责,一人独扛责任,并在此之后,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损失。她的行为使众议员为之折服,大众传媒也深受感动而对她大加赞扬。
她的这一积极做法使本来会给政府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指责声音减弱了。一些本来对政府打击邪教政策抱有怀疑态度的民众也转变观念,开始支持起政府的工作了。
独自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独自承担这些行为的哪怕是最沉重的后果,正是这种素质构成了伟大人格的关键。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处于最高的位置。
毕克德在战场上的无畏冲锋,无疑是美国史上最光荣生动的英雄之举。毕克德是个风流的人物,他把他褐色的头发留得很长,几乎长及肩背,而且像拿破仑在意大利的战役中一样,他在战场上几乎每天写下热烈的情书。在那惨痛的7月的一个下午,他歪戴着漂亮的帽子,得意地骑着马向联军的阵线冲去,士兵们欢呼着跟随着他,人挤着人,大旗飞扬,刺刀在阳光中闪烁。那真是一幕壮丽的景观,联军看见他们时,顿时响起了一阵低声的赞美。
毕克德的军队踏着轻快的脚步,迅速前行。突然,敌人的大炮向他们的队伍开始轰击;片刻间,隐伏在墓山脊的石墙后面的联军步兵向毕克德的军队开火,一排枪又一排枪。瞬间,整个山顶变成火海,成了一个杀戮的场所。在几分钟内,5 000个冲锋的士兵有4/5的人倒了下来。
毕克德带领着军队,做最后一次冲杀,他跃过石墙,把军帽放在他的刀顶上摇着,大呼:“杀啊,孩子们!”
士兵们跟着跳过墙头挺着刺刀,与联军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终于把南军的战旗插在墓山脊上。
但大旗只在那儿飘了一会儿就消失了。毕克德的冲锋虽然光荣、勇敢,却是终场的开始。李将军失败了,他不能深入北方。南方失败了。
李将军极悲痛、震惊,他向南方同盟政府的总统戴维斯提出辞呈,要求另派一个“年富力强的人”。如果李将军要将毕克德冲锋的惨痛失败归罪于别人,他可找出数十个借口来:有些师长不胜任;马队到得太迟,不能协助步兵进攻;这事错了,那事不对……
但李将军内心高贵,他没有责备别人。当毕克德打了败仗、带着流血的军队挣扎退回同盟阵线的时候,李将军只身骑马去迎接他们,并发出伟大的自责:“这都是我的过失。”他承认说:“我,我一个人战败了。”
历史上能有几个将领有这样的胆量和品格做出这样的自责呢?
在荣誉面前,人们常常做得很好,一些头脑冷静的人可以急流勇退,也可以再攀高峰,选择的主动权在人们自己手中;而一旦在失败面前特别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就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毕竟谁也不想承担风险,遭到谴责。然而也就在这抉择之间,人类的本性已昭然若揭,敢于承担的人证明了人格的伟大,而逃避责任的人,其渺小的行为也导致了渺小的结果。
当我们是对的时候,我们要温和地、巧妙地去得到人们对我们的赞同;当我们是错的时候—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我们要当即真诚地承认我们的错误。这种方法不只能产生惊人的效果,并且—信不信由你,在若干情形之下比为自己辩护更有趣味。
自己的过错要自己承担,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千万不要惧怕伴随错误而来的负面影响,一味地隐藏错误或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开脱的借口,这样做,错误就会制约你前进的步伐,减慢你成功的速度,降低你的行为质量。事实上,很多时候,如果你能以积极的心态勇敢地承认错误,那么你将永远不会为错误所累,你就会更快地获得成功。
列宁说过:“认错是改正的一半。”那么另一半是什么呢?另一半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不仅可以将你为错误付出的代价最小化,还可以让老板更进一步了解你的能力和潜在价值。
诚信,擦亮你做人的牌子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更通俗的话说诚信就是实在、不虚假。诚信是一个人的美德,有了“诚信”二字,一个人就会表现出坦荡从容的气度,焕发出人格的光彩。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是一种永恒的人性之美。可以说,诚信的品格是获得成功人生的第一要素,历来被伟人们所尊崇。诚信也成为一个人最有说服力的“品牌”。
南宋的陈策去集市上买回了一匹骡子。这骡子精壮精壮的,毛色发亮,走起路来四只蹄儿像翻花,喜得陈策连声说:“好骡好骡。”
第一次用这骡子,是要从西域的恒顺运一些丝绸到他的铺子。伙计将鞍放上骡子的背,想不到骡子突然暴怒起来,上蹿下跳,连鞍都摔在地上,把几个伙计吓了一跳。这骡怎么啦?伙计把骡捉住,又试了几次。但只要鞍一上骡背,它就发怒一般暴躁蹦跳。
“这是一匹伤鞍的骡,老主人养成的。”陈策说。
“骡子如果不能负重,就是废物。”邻居说,“还是把它送还原来的主人或者卖掉吧!”
可陈策不忍心这样做,受了欺骗,就算自己倒霉吧。他叫伙计把骡子关到城外闲置的老屋子里,每天供给它一些简单的草料。他说:“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陈策的儿子对父亲的做法很有些想法,他还是想把骡子卖掉。但这个念头他不敢跟父亲说,他有点怕父亲,所以后来做的事都是瞒着父亲干的。
他找到平时比较熟的一个马贩子,说:“你想办法把我这头骡子卖了,我多给你中介费。”
马贩子说:“谁都知道你父亲的脾气,他会说我们的。你父亲知道了,会气得冒烟的。”
“没事,一切后果我负责!”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个路过南城的官人的马死了,便来到骡马市场,想再买一匹。马贩子盯上了他,上前说:“有一匹上好的骡子,因为负重时受了点伤,把背磨破了,主人赶生意,急着要把它卖了,你要不要看看?”
官人就随他过去,见到一匹精壮精壮的骡子,毛色发亮。官人连声夸:“好骡好骡。”
马贩子说:“就是背上有些伤,稍养一养就好了。”
骡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鲜的擦伤,是陈策的儿子和马贩子磨出来的,脱毛、破皮、见血。
官人和当时的陈策一样,毫不犹豫就买下了。他说:“我的日程宽裕,暂不用它,只与我随行即可。”
当陈策得知这件事的时候,那官人早已离开南城5天了。陈策骑上马,沿官道追,晓行夜宿,沿路打问。他花了两天时间,赶上了那匹骡子。那骡子见了他,就挨挨蹭蹭要靠近他,犟着不走。
陈策向官人行礼,说:“这是一匹伤鞍的骡子,不能负重。”
官人疑心他舍不得这精壮的骡子,要反悔,就说:“伤鞍的骡子我也要。”
陈策解下自己的马鞍,递给官人,说:“不信,你试试。”
官人说:“我不试。”
陈策叹了一口气:“我以诚待你,你却疑我欺诈,既然如此,我在家等你。”说完,策马回家了。
不久,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陈策,说:“我来并不是为了讨回银两,而是特为谢罪而来。你待我以至诚,竟受我怀疑。哎,惭愧呀!”
“陈策追骡”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诚信。那些常为一己之利表现不诚实的人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一个人对别人不诚实,可能会获得暂时的回报,但不可能总生活在自欺欺人的阴影之中。只有用诚实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让你的人格散发出耀眼而持久的光芒。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论语》里,“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在生活中免不了要与人打交道,这时得到别人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倍”,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孔子认为,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治国如此,其他事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什么事都办不成。
信任又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孔子把忠与信相提并论,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论语》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把忠信作为自身修养的基本内容,要求每天检查反省是不是做到了忠信。孔子又说,为政要做到恭、宽、信、敏、惠。他解释“信”时说:“信则人任也。”只有讲信用,人们才会信任你。
古人尚且讲立德、立身、立言,如此注意自己形象的塑造,作为现代人更应当注意这些。在这个时代,良好的“个人品牌”是一个人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正是“个人品牌”上最闪亮的点,它能让我们做人的牌子闪闪发光。它是引导一个人行动的航标,拥有诚实的态度,我们才不至于在人性的丛林中迷失方向。一个执著于追求诚信品质的人,绝不会轻易受到不良心性的影响,去做出有损声誉的事情。坚守诚信品质的人,绝对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并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历久弥香。
独立的态度是成功的靠山
没有独立做前提,成功也许只是个假设。独立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独立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事业、未来、人生都有莫大的好处。有一位学术界知名的学者曾告诫人们:“如果你过分依赖别人,那你便会上当,因为你不能分辨别人的话究竟是对的还是不对的,而你对于别人的动机也就茫然不知。”如果你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应该是个品格独立的人。
比如,同样是高考的学生,同样品学兼优,却因“独立”问题而有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小彭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期末考试之后,他总是问老师“这次谁考第二名”,因为他知道,自己准是考第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优秀生,在生活上却是一个低能儿。
从进小学到中学毕业的12年来,由于他学习成绩好,所以深得学校老师们的称赞和父母的厚爱。父母为了让他集中精力读书,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家中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干,做饭、洗碗、洗衣服等事从不让他学着干,甚至连他的床铺也是父母替他收拾的。每次吃饭都是母亲把饭端到他跟前,真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到他十七八岁时,和他同岁的孩子什么活都能干,也都会干,而他却连叠被子、洗碗之类的基本家务活都不会干。
参加高考后,小彭以全县第一名、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给彭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欢乐。亲戚朋友都投以羡慕的目光,称赞他聪明。同年8月,小彭以无比兴奋的心情跨进了令人向往的大学。然而,大学生活开始没多久,由于他没有起码的生活能力,自己不会买饭,不会洗衣服,不能独立生活,感到十分苦恼。尽管同学们也给了他应有的帮助,但还是解决不了他的实际生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向校方申请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后的实际情况,批准了他的申请。
第二年开学时,学校给他寄去了复学通知书。但谁也没有料到,接到复学通知书的小彭,居然因惧怕离开父母后自己不能独立生活而悲观厌世。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纵身从五楼跳了下去,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独立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面向未来的重要素质,也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独立不仅表现在生活上,还表现在处理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把握上。
在《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99年8月,有一位叫李鸣的考生以总分659的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学。在报考专业一栏中,李鸣填的是生命科学。
李鸣之所以填生命科学,是因为北京大学的潘教授唤醒了他对生命科学的热爱。那是他初中毕业的那一年,李鸣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生命科学夏令营。在那里,他邂逅了北大著名生物学家潘教授,潘教授送给他一本自己的书——《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书的扉页上写着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哪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了呼吸,就意味着地球又有一段灿烂而不可再现的历史将悄然逝去,我们的子孙也就失去了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让我们用共同的智慧和努力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潘教授的话如同火种般点燃了李鸣对生命科学的热情,激发了他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考上北大生命科学系成了李鸣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
然而,当他兴高采烈地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傻了!录取他的不是北大生命科学系,而是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原来是他的母亲听说电子计算机是最热门的专业,她知道事先和儿子商量肯定行不通,便偷偷地到教育局修改了儿子填报的志愿。这样的打击对李鸣来说是残酷的,它粉碎了李鸣几年来的梦想。绝望的李鸣伤心地大哭了一场,他扔了通知书,一再表态第二年要接着考。一直到临近开学的前几天,李鸣还在坚持己见。面对这种情况,整个家都慌了手脚,最后李鸣的母亲哭着求他去北大报到。李鸣妥协了,他带着一种无可言说的遗憾来到了北大。
在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求学的过程却成了李鸣从未有过的痛苦经历,他的学习成绩曾一度出现不及格。刚开始李鸣还将希望寄托于转系,然而当他得知北大对转系的学生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年的期末考试成绩必须都及格时,他再度绝望了。
由于发愤学习,李鸣从二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大有起色,但他还是选择了退学重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想象,他的这个决定对他的父母又将产生什么样的震动。但这次李鸣没有妥协,主意已定,他要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再做父母的木偶。一年后,李鸣以本省有史以来高考的最高分—703分,摘取了当年该省高考状元的桂冠,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系。
李鸣的故事告诉我们:学着自己做决定,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独立的必由之路。
一个追求幸福的人,绝不可丢弃自我独立的信念。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自立能力的过程。有自立的信念,不靠天,不靠地,才是大写的“人”,才能展开自己的幸福画卷,书写自己成功的人生。
坚韧的态度成就你的事业
一只狼连同它捕获来的猎物落入了猎人设置的陷阱里,在凄惨地号叫了一阵之后,它意识到,再呼唤非但招不来帮助,说不定还会把猎人和猎犬招来,一切只有靠自己了。
这只狼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开始从阱壁上挖掘,它要干的是一项大工程:把阱壁扒出一条稍稍倾斜的斜坡,就可以跳出去。幸亏陷住的是狼,若是别的野兽,恐怕这会儿早就因为绝望的号叫而招来死亡。
狼扒着、挖着,用头拱,用全身每一个可以救命的动作在自救着。和巨大的陷阱相比,狼显得是那么渺小,然而,狼拥有不屈不挠的斗志,它明白多挖一点就多一点逃生的希望。爪子折了,头破了,皮毛被剐蹭得流血了,可狼仍在继续挖着。陷阱虽然能困住狼的身体,却困不住狼的斗志。
经过了一个昼夜的拼死挣扎,一只血肉模糊、伤痕累累的狼走出了陷阱,它用坚韧换回了自由,它用不屈重获生命。步履踉跄的狼在阳光刺破林海的那一刻仰天长嗥,像是在向上苍示威。这只狼重获自由,重新回到了家族中,不但如此,它甚至连猎物都没有丢下。
在动物界,狼并不是上帝的宠儿,尤其是在食肉动物中,狼没有丝毫优于其他动物的身体条件。它们没有绝对的速度,也没有庞大的身躯,即使是它唯一的武器——锋利的牙齿也是绝大部分食肉动物都具有的。
然而,并不被上帝所宠爱的狼,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在与各种动物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却依然能够顽强地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狼,的确是地球上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之一。坚韧不屈是狼的一种天性,但何尝不是成功者的一种天赋的本性呢?今天的社会中,幸运儿实在是凤毛麟角。而有了狼一般的刚毅与坚强,像狼一样面对任何困难、任何挑战而永不屈服,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呢?
1943年,约翰逊创办了《黑人文摘》,他准备为扩大发行而做一些宣传,最后决定组织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请白人把自己摆在黑人的位置上,严肃地来看待这个问题。约翰逊思虑再三,觉得若能请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于是便很诚恳地给她写了一封信。
罗斯福夫人回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但约翰逊认为:她没有说她不愿意写。因此,一个月之后,他又给她写了一封信,她回信说还是太忙。此后,每隔一个月约翰逊就给罗斯福夫人写一封信。可她总是说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也没有。约翰逊却始终没有退缩,他一遍遍在心里告诉自己:“她没有说不愿写,就说明还有一线希望,所以如果我继续写信求她,总有一天她会有时间的。”最终,罗斯福夫人被约翰逊的锲而不舍所打动,并亲自到了约翰逊所在的芝加哥,很认真地为《黑人文摘》写下那篇约翰逊索求已久的文章。
令人惊叹的是,《黑人文摘》的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很快由5万份猛增到15万份,这成了约翰逊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他又出版了黑人系列杂志,并开始经营书籍出版、广播电台、新潮妇女化妆品,逐步达至事业的巅峰。
在谈到他对于苦干成功的看法时,约翰逊谦逊而诚恳地说:“我的母亲最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她相信并且常常对我说的是:‘也许你会勤奋地工作而一事无成,但是,如果你不去勤奋地工作,你就肯定不会有成就。’所以,如果你想要成功的话,就得冒这个险!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要百折不挠,要不断地去研究,去想办法。”
工作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人士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某件事情具有天赋,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卡耐基有句名言是:“不达目的不罢休。”麦当劳总裁雷·克罗克曾经对员工说:“只有坚持和决断才是全能的。只有坚持和决断,才是成功的最重要品质。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坚持更为重要。什么叫才干?世上有才干而没有获得成功的人比比皆是。有天赋就能成功吗?没有得到回报的天赋只能成为笑柄。受过教育就能一步登天吗?世界上到处都是受过教育却被社会抛弃的人。”
英国诗人桑德伯格曾说:“生活就像洋葱,你一层一层地剥开,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会碰到暗无天日的境遇,就像我们无可避免地要剥到那层让我们流泪的洋葱一样。我们不能制止逆境的出现,但是我们却能够和它抗争。
在充满惊涛骇浪的职场上,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虽然挫折不是什么好事,但也不全是坏事,也许正是为了考验你那颗坚韧的心,给你一个锻炼意志的机会,并借此使你更加成熟和坚定。无论遭遇怎样的境遇,都能够坚强地、百折不挠地挺住,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宽容的态度让爱伴你一生
《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无止息。”简单说来,要想让爱的帆船航行得更远,就要让宽容来为它保驾护航。爱的感觉,总是在一开始很甜蜜,总觉得多一个人陪、多一个人帮你分担,你就可以不再孤单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能在一起,就是好的。但是慢慢的,随着彼此的认识加深,你开始发现了对方的缺点,于是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发生,你开始烦、累,甚至想要逃避。在这个时候,你需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原因,想想对方的好,用宽容的心来包容对方。这样,爱才会伴你一生。
一对情侣在咖啡馆里发生了口角,互不相让。然后,男孩愤然离去,只留下他的女友独自垂泪。心烦意乱的女孩搅动着面前那杯清凉的柠檬茶,泄愤似的用勺子捣着杯中未去皮的新鲜柠檬片。柠檬片已被她捣得不成样子,杯中的茶也泛起了一股柠檬皮的苦味。女孩叫来侍者,要求换一杯剥掉皮的柠檬泡成的茶。侍者看了一眼女孩,没有说话,拿走那杯已被她搅得很浑浊的茶,又端来一杯冰冻柠檬茶,只是茶里的柠檬还是带皮的。原本就心情不好的女孩更加恼火了,她又叫来侍者:“我说过,茶里的柠檬要剥皮,你没听清吗?”她斥责着侍者。
侍者看着她,他的眼睛清澈明亮。“小姐,请不要着急,”他说道,“你知道吗?柠檬皮经过充分浸泡之后,它的苦味溶解于茶水之中,将是一种清爽甘洌的味道,正是现在的你所需要的。所以请不要急躁,不要想在3分钟之内把柠檬的香味全部挤压出来,那样只会把茶搅得很浑,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女孩愣了一下,心里有一种被触动的感觉。她望着侍者的眼睛,问道:“那么,要多长时间才能把柠檬的香味发挥到极致呢?”侍者笑了:“12个小时。12个小时之后柠檬就会把生命的精华全部释放出来,你就可以得到一杯美味到极致的柠檬茶,但你要付出12个小时的忍耐和等待。”侍者顿了顿,又说道:“其实不只是泡茶,生命中的任何烦恼,只要你肯付出12个小时的忍耐和等待,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女孩看着他,似乎没有琢磨透侍者的话。侍者又微笑着说:“我只是在教你怎样泡制柠檬茶,随便和你讨论一下用泡茶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泡制出美味的人生。”
说完,侍者鞠躬离去。女孩面对一杯柠檬茶静静沉思。女孩回到家后自己动手泡制了一杯柠檬茶,她把柠檬切成又圆又薄的小片,放进茶里。女孩静静地看着杯中的柠檬片,她看到它们慢慢张开来,好像有晶莹细密的水珠凝结着。她被感动了,她感到了柠檬的生命和灵魂慢慢升华,缓缓释放。12个小时以后,她品尝到了有生以来喝过的最绝妙、最美味的柠檬茶。女孩明白了,正是因为柠檬的灵魂完全深入其中,才会有如此完美的滋味。
门铃响起,女孩开门,看见男孩站在门外,怀里的一大捧玫瑰娇艳欲滴。
“可以原谅我吗?”他讷讷地问。
女孩笑了,她拉他进来,在他面前放了一杯柠檬茶。
“让我们有一个约定,”女孩说道,“以后,不管遇到多少烦恼,我们都不许发脾气,定下心来想想这杯柠檬茶。”
“为什么要想柠檬茶?”男孩困惑不解。
“因为,我们需要耐心等待12个小时。”
当你的爱情遇到小小的挫折,请别忘了:爱需要宽容。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驱散眉宇的阴翳,激发惊人的力量。宽容是为了忘记过去,重新开始。爱情走了一定还会回来。原谅,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
法国大文豪雨果17岁那年,与门当户对、年轻貌美的阿黛·富谢订婚, 20岁时两人结婚。阿黛是个画家,为雨果生了3男2女。这本应是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婚后的第10年,阿黛突然另结新欢,追随一位作家而去。这使雨果十分痛苦,又备受打击。次年,他结识了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两人坠入爱河,这才使他那颗伤痛的心得到抚慰。
然而,阿黛离开雨果后,生活并不幸福,经济一度很拮据,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有一次,无奈之下,她精心制作了一只镶有雨果、拉马丁、小仲马和乔治·桑4位作家姓名的木盒到街头出售,可是因为要价太高,很多天无人问津。
一天,雨果从那儿经过看见了,就托人过去悄悄地买下来。今天,这只木盒仍陈列在巴黎雨果故居展览馆里。
爱是无私的,爱也需要宽容。经过了一段忧伤的岁月之后,雨果将怨恨化作了一种内心的安宁,这种安宁也就变成了一种高层次的美。生活中,一个爱情的悲剧需要我们的原谅和包容。毕竟,诅咒、仇恨只会让人永陷痛苦的深渊中。
一般人总认为,做了错事得到报应才算公平。但英国诗人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每个人都有弱点与缺陷,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伤害他人,但作为当事人,要以博大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并让彼此回到和谐的状态中来。
平和的态度让你拥有更多的财富
人赚钱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绝不是只为了赚钱。假如人活着只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动力源泉,那人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因为这样的人生已被金钱所奴役。有人说:财富是过眼烟云,金钱是身外之物。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除了金钱,人的一生还有许多值得去追求的事物,话虽这样说,可是生活中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为金钱而着迷。一旦有了钱,他们的生活就不再像原来那样安宁,心态再也回不到最初的那份平和。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个商人,生意做得很红火,财源滚滚,虽然请了好几名账房先生,但总账还是靠他自己算。钱的进项又多又大,他天天从早晨打算盘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夜晚上床后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银子就兴奋激动。这样,白天忙得不能睡觉,夜晚又兴奋得睡不着觉,这老头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老头隔壁靠做豆腐为生的小两口,每天清早起来磨豆浆、做豆腐,说说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墙这边的富老头在床上翻来覆去,摇头叹息,对这对穷夫妻又羡慕又嫉妒。他的太太也说:“老爷,我们要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整天又累又担心,还不如隔壁那对穷夫妻活得开心。”
老头早就认识到自己还不如穷邻居生活得轻松洒脱,等太太话一落音便说:“他们是穷才这样开心,富起来他们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让他们笑不起来。”说着,他翻下床去钱柜里抓了几把金子和银子,扔到邻居豆腐房的院子里。
这对夫妻正在边唱歌边做豆腐,忽然听到院子里“扑通”、“扑通”地响,提灯一照,只见是闪闪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银子,连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脚地把金银捡回来,心情紧张极了,不知该把这些财宝藏在哪里才好,藏在房里怕不保险,藏在院里怕不安全。从此,再也听不到他们说笑,更听不见他们唱歌了。邻居富老头和他太太开玩笑说:“你看!他们再也笑不起来、唱不起来了吧!早该让他们尝尝富有的滋味。”
磨豆腐一家人看似得到了“飞来横财”,但实际上他们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那点财富多得多。他们失去了对待生活的热情,失去了辛苦劳作换来财富的快乐,失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失去了原本宁静平和的心。而相反,如果谁拥有一个平和的态度,视金钱为身外之物,那么他就会赢得更多的财富。
生活,并不是只有名和利。尽管我们知道大家必须去奔波赚钱才可以生存,尽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和烦恼。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一个平和的态度,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就能做到荣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样来去不觉。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平和。虽然我们渴望成功,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渴望能在有生之年画出优美的轨迹,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快乐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