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逆向选择

第三章 逆向选择

什么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中的卖方往往故意隐瞒某种真实信息,使得买方最后的选择,并非最有利于买方自己,这时候买方的这种选择就叫做逆向选择。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

在旧自行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之间对自行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所售自行车的真实质量。一般情况下,潜在的买者要想确切地了解旧自行车市场上车的质量好坏是困难的,他最多只能通过外观、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等,来获取有关自行车质量的信息。

然而,从这些信息中很难准确判断出自行车的质量。因为自行车的真实质量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看出,但这在旧车市场上又是不可能的。

所以,旧自行车市场上的买者在购买自行车之前,并不知道哪辆车是高质量的,哪辆是低质量的,他只知道旧自行车市场上自行车的平均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买者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但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将他们的自行车撤出旧自行车市场,市场上只留下出售质量低的自行车的卖者。

结果是,旧车市场上自行车的平均质量降低,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的自行车退出市场。由此,高质量自行车被低质量自行车排挤到市场之外,市场上留下的只有低质量自行车。也就是说,高质量的自行车在竞争中失败,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自行车。

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选择好的,而这里选择的却是差的,所以把这种现象叫做逆向选择。

从上述分析过程还可以看出,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有关,较高的价格诱导出较高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导致较低的质量。逆向选择使得市场上出现价格“决定”质量的现象。

买者无法掌握产品质量的真实信息,这就为卖者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因而出现低价格导致低质量的现象。

逆向选择对经济是有害的:高质量的卖者和需要高质量产品的买者无法进行交易,双方效用都受到损害;低质量的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和权利,迫使高质量的企业降低质量,与之“同流合污”;买者以预期价格获得的却是较低质量的产品。

如同“道德风险”一样,“逆向选择”这一术语也起源于保险行业,因为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现象相当普遍。以医疗保险为例:不同投保人的风险水平不同,有些人可能有与生俱来的高风险,比如他们容易得病,或者有家族病史;而另一些人可能有与生俱来的低风险,比如他们生活有规律,饮食结构合理,或者家族寿命都比较长。

这些有关风险的信息是投保人的私人信息,保险公司无法完全掌握,因此保险公司对所有投保人制定统一的保险费用(这属于总体保险合同)。由于保险公司事先无法辨别潜在投保人的风险水平,这个统一的保险费用,只能按照总人口的平均发病率或平均死亡率来制定。所以,它必然低于高风险投保人应承担的费用,同时高于低风险投保人应承担的费用。

这样,低风险投保人会不愿负担过高的保险费用,退出保险市场,这时,保险市场上只剩下高风险的投保人。简单地说,这时,高风险投保人驱逐低风险投保人的逆向选择现象便发生了。其结果是保险公司的赔偿概率,将超过根据统计得到的总体损失发生的概率,保险公司出现亏损甚至破产的情况必然发生。我们称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为道德风险。

资本市场上也存在着逆向选择。比如对于银行来说,其贷款的预期收益既取决于贷款利率,也取决于借款人还款的平均概率,因此银行不仅关心利率,而且关心贷款风险,这个风险是借款人有可能不归还借款。

一方面,通过提高利率,银行可能增加自己的收益;另一方面,当银行不能观测特定借款人的贷款风险时,提高利率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从而使得银行的贷款风险上升。

结果,利率的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增加银行的预期收益。显然,正是由于贷款风险信息在作为委托人的银行和作为代理人的借款者之间分布并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现象。

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逆向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商品市场上,买者和卖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卖者比买者更清楚产品实际的质量、性能和相应的成本。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中称为买者和卖者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双方中必然有一方对信息掌握得多一点。因为经济学中所说的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相对充分一方的所作所为将会为你带来一种风险,叫做逆向选择。

《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故事可谓是把信息不对称发挥到极致的经典例子。

在诸葛亮与司马懿西城大战期间,司马懿和诸葛亮都成功地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逆向选择给对方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最后,司马懿杀了孟达,诸葛亮吓跑了司马懿。一胜一负,两人打了个平手。

诸葛亮和降魏原蜀将孟达商议好,孟达在新城举事反魏,准备一起攻取洛阳,诸葛亮率蜀军主力攻取长安。当诸葛亮听说司马懿官复原职,在宛、洛起兵,于是派人提醒孟达,一定要谨慎小心司马懿,不能轻视。孟达觉得不必害怕司马懿,宛城离洛阳大约800里,到新城有1200里。司马懿要是知道自己想反魏举事,一定会向魏主禀报的。这样一来,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多月,那时,我孟达已把城墙加固好了,司马懿就是来了也没有什么用了。“人言孔明心多,今观此事可知矣”,他认为诸葛亮真是多虑了。

司马懿知道孟达准备反魏,便想到如果先上奏魏王,待魏王回复来回要一个月,那时早已无济于事了。于是他来了个逆向选择,日夜兼程,通宵达旦,不到10日便赶到新城擒获了孟达。

在这个回合中,司马懿胜就胜在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孟达没有料到司马懿的心机,诸葛亮要高出孟达许多,熟悉司马懿的思维方式。司马懿利用逆向选择赢了孟达,诸葛亮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西城,空城计的成功同样归功于孔明的逆向选择。

在空城计这一回合中,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也就是孟达的水平。在他眼里,诸葛亮就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而这次诸葛亮偏不这样,他来了个逆向选择。司马懿认为我不弄险,我偏给你弄个大的险看看。只见西城4个城门大开,不见一兵一卒,孔明披鹤氅,戴纶巾,在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结果呢,司马懿退兵了。

在真实的生活中,信息相对不充分的一方也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比如说,经济学大师阿克洛夫最早研究了二手车市场,他发现一辆即使是今天买了明天就卖的车,价钱也会比原值低得多。买次品车的人对车的熟悉程度肯定不如车主,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他们的理性选择就是认定所有的旧车都是次品车,只愿意出最低的价格。这样好的车也不会在这里销售了,最后,买者和卖者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信息不对称的双方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彼此做出了不利于对方的选择,结果导致了双败的局面。经济学的理论已经证明了合作是最优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信息的不完全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

为什么企业偏爱“名牌生”

一些企业招聘会上专设“入场资格审核区”,非名牌大学毕业生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

审核官们审核的程序非常简单:首先看学校,如果不是名校出身,马上就被拒绝。

对此,一位资格审核官明白地告诉记者,此次招聘会只是面向名校学生:“我们此前在报纸上的广告已声明,只接待全国排名前20名的高校学生……像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肯定能进场。”

该企业的做法,引起了许多学生的不满,他们对该企业这种只认“牌子”的做法非常气愤,认为是歧视。

“连面试的机会也不给我,怎么知道我的水平?”一位同学说,自己的成绩很好,而且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门还没进就给拦下来,这公平吗?”

这确实不公平,但是企业有他自己的道理,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这些道理并非完全牵强附会。

企业这样做也是有苦衷的,因为他们一直被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困扰着。他们也表示,限制名校确实是无奈之举。这还要从信息不对称说起。因为应聘者往往比企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设想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高能者和低能者,二者都积极地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很强的信息,尤其是低能者要想方设法把自己伪装成一个高能者。这时候,教育程度和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一种可信的传递信息的工具。那些上过名牌大学的人一般要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聪明更勤奋,也更专注、更有自制力。当然,高学历也不一定就意味着高能力,名牌大学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能力及水平较差的学生,但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企业只能相信学历所传递的信号。

信息传递的模型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提出的,他因此与阿克洛夫同获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斯宾塞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MBA的学生在进哈佛之前很普通,但经过几年哈佛的教育再出去,就能比教授多挣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这使人禁不住要问,哈佛的教育难道真有这么厉害吗?斯宾塞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不仅仅具有生产性,更重要的是教育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

这就是名牌的作用。名牌大学或明星企业也可能出现次品,但这样的概率相对来说要低得多。而且,一个名牌的建立,是其多年有效信息费用累计的结果,没有人愿意轻易地毁掉自己的信誉,所以,即使出现了问题,解决的成本也相应的要低。

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在企业眼中,品牌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

所以,他们认可名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非名牌学校的学生有失公允,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双方开诚布公,加强交流。特别是非名牌大学生面对这种“歧视”时,要应使自己的信息公开,使企业注视到你。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惊人的彩礼钱

现在的乡下仍保留着送彩礼的习惯。男子娶亲时,不仅要给女方一定数额的钱,多则上万,少则几千,视男方的家庭状况而定;另外必不可少地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猪肉给女方,此肉称为“礼肉”或“离娘肉”,这是数十种彩礼中必不可少的一种。

“离娘肉”的选择很有讲究,一般是整头猪或一半。有些地区送肉的数量要根据新娘亲戚的数量来决定,像新娘的外祖母、姨、舅、叔、伯、爷等亲属,每家都有享受一块礼肉的权利。

但是这种风雅而有趣的“彩礼”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如今中国人结婚时的“彩礼”都是直指金钱,动辄几千上万,让那些穷困而盼媳妇的家庭不堪重负,甚至因此而闹出打官司的事情来。湖北荆州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结婚仪式已经举行,但岳父刘老汉却因女婿没给5000元彩礼而不准女儿回婆家,并让女婿回家拿钱来才放人。男方盖房、结婚已花光了积蓄,一时无法凑这么多现金,刘老汉就一直把女儿留在娘家。女婿一怒之下把老丈人给告了。

一般而言,在农村结婚,房屋是必需的,此外,还需要一系列家用电器(包括彩电、冰箱、音响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大量的衣物和婚宴酒席费用。这样平均算起来,在农村结婚所需的全部费用在5~7万元。这笔钱在城市工薪阶层中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何况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大部分人为了这件人生中的头等大事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伤透了脑筋。

为什么索要“彩礼”的行为成风?经济学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秘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婚姻是一桩交易,交易双方为男方和女方,其中男方为需求方,女方为供应方。供与求,双方必然涉及信息的因素。城市中讲求自由恋爱,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具备充分了解的机会,信息较为对称;而农村中大多数人还沿袭着古老的传统——经人介绍,然后步入婚姻。男女双方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恋爱阶段,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交易双方对对方的情况出于某种原因而了解不充分,因此也会导致供求双方在交易中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意图。根据现实条件,通过自由恋爱、正常交往来了解男方的可能性不大。在由媒妁之言促成的婚姻中,媒婆似乎成了信息传递的唯一渠道。但媒人在促成一门亲事后还大有利益可图,因此通过媒人来了解男方,也不能尽识男方“庐山真面目”。那么,男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很难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人品、性格、素质良莠不齐的男性群体中,女性出于保护自身的动机,宁肯以综合素质中等偏下的男性个体来取代其对男性整体的客观评价,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讲的“次品车”现象。

从男性角度来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即婚姻关系确立之前男女双方互相博弈的结果会使男性群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以次充好”的现象,造成男性在婚前信誓旦旦,而婚后往往实现不了的问题。而且,在婚姻这一纸契约成立以后,逆向选择的结果易形成道德风险。婚后男性的生活能力以及精神上对女性的关怀程度都是女性在婚前必须要考虑到的,而这些又都是不确定的,为了弥补这可能造成的损失,女性在婚前通过彩礼预先得到补偿,无疑是非常明智的。而且彩礼本身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也促使了交易的达成,即婚姻关系的确立。

爱情中的逆向选择

爱情里的逆向选择表现为好女子总是嫁了比较差的男子,有句俗话“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个花枝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也经常慨叹,一对对恋人是那么的不协调。这种结果就是逆向选择造成的。但我们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时可不是这样,我们总是希望找到理想中的好对象,也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得完美,以引起好女子或好男子的青睐。通常我们看到的征婚广告,都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年轻美貌、身体健康、才华丰富、爱好广泛,对爱情执著,对缘分珍惜。”

爱情本身也是一场交易,男女双方各取所需的一场交易。在当代的信息社会里,如何才能实现一宗公平的交易呢?首先需要双方的诚信,需要双方都拥有足够的共同信息,互通有无,彼此了解,因为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假信息实在太多了,只有获得的信息是真实而可靠的,买卖双方的最终决策,才是最好的“抉择”。

但事实是很多情况下,卖方知道的信息内容,买方不一定知道,而买方的价格底线,卖方也不知道。

甚至,卖方有时候为牟取暴利,故意隐瞒某种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买方无法排除干扰,做出逆向选择,买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电影《情归阿拉巴马》里的女主人公叫梅兰妮,在纽约,没有什么人知道她的来历,只知道她漂亮、聪明、做事干练、惹人爱怜。

其实,梅兰妮出生在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从小就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所以她来到纽约寻找自己的未来。单身女郎的她,事业上顺风顺水,上帝更是偏袒她,让全纽约“万人迷”的单身贵族安德鲁疯狂地爱上了她。两个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随着幸福的一步步靠近,梅兰妮心里的不安和焦急却一天天加剧。

原来,梅兰妮并不是真正的单身女郎,在家乡的时候,她已经和一个名叫杰克的小伙子结婚有一段时间了,如今她又接受了安德鲁的求爱,但家乡的杰克却始终拒绝和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不得已,梅兰妮亲自回到阿拉巴马,劝自己的丈夫离开自己……

俗话说:从西京到东京,买家不如卖家精。但在爱情婚姻市场上,当你是卖家的时候,你一定会刻意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只把那些最出彩的精华部分提供给对方。因为爱情的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契约经济讲究合同关系,所谓合同就是结婚证,以领取结婚证的时间为界限,在这之前,所有的爱情都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也就是在契约达成之前,买卖双方总是想绞尽脑汁瞒骗对方。

不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有好也有坏,有利也有弊,它既保护你也伤害你。因为在寻觅爱情的时候,是你自己主动出击,你是卖方市场,这样的话你就会隐瞒自己的某些真实信息。而一旦你寻觅到爱情,两个人真正进入恋爱期的时候,双方的位置就进化成互为卖方市场,就他爱上的并不是100%真实的你这一点来推论,他也不可能是100%真实的他。

但爱情有时候需要“逆向选择”,不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这和穿衣服是一个道理,虽然今年流行长裙,有的人却选择一条超短裙。这时候的“逆向选择”可以避开潮流,可以凸显自己的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吸引公众眼球。当然,爱情还是需要更多的诚实,哪怕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诚实也比不诚实的收益显著。

招聘里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在招聘场合也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单位又慨叹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我们看到招聘会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我们又看到企业求贤若渴,迫不及待。两相对比的反差,正是招聘里逆向选择的规律在起作用。很多企业总是发愁,一个个求职者的简历五花八门,漂亮非常,好不容易筛选出一份简历来,面试过关了,一工作,却没有实际能力,给企业造成浪费和损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使听者觉得他见多识广,经验也好像非常丰富,可是一工作起来,总是漏洞百出。

A集团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最近老总却陷入烦恼之中。公司准备投资一项新的业务,已经通过论证准备上马了,但是几位高层在事业部总经理的人选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派认为应该选择公司内部的得力干将小王,而另一派主张选用从外部招聘的熟悉该业务的小李,大家各执己见,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还是需要老总来拍板。那么,究竟哪一种选择更好呢?

就经验而言,外聘的小李显然经验要丰富得多,小李到此工作属于空降,而本公司的小王更具有本土优势,对业务也十分熟悉,但人事这一块,应该还是外聘较好吧,因为老总觉得自己公司活力不足,应该填充些新鲜血液。最终老总拍板,决定用外聘的小李。小李开始正式走马上任,小李的优势很明显,美国著名高校的MBA学历,完全的西式经营理念。而小王不过中专学历,从底层一步步熬上来的。老总对小李寄予厚望,小李也很努力,开始认真地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诊断,并煞有介事地挑出了一堆毛病。老总一看,心里担忧了,这些毛病要整改掉,自己公司将会垮掉!时间一久,小李只知道挑毛病,却没有对公司进行任何实际操作,弄得公司人人自危,怨声载道。老总一看,这样不行,于是迫不得已又把小李辞退了,而此时的小王却因为没有得到老板的重视,已经跳槽去别的单位了,A集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最终不但没有给公司带来效益,反而使公司发生了危机。

A集团所碰到的问题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正是因为彼此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老板不知道小李的实际操作能力,却只看到了小李的海外镀金背景,结果弄得自己很被动。其实老板应该给小王和小李每人一段试用期,试用期内的工资就算是了解信息的成本。如果这个成本也不愿花,那就应该选择小王,因为小王毕竟是本公司的员工,老板可能更加熟悉,对小王的信息掌握得更加充分。小王虽然可能达不到老板的预期目标,但至少也不会带来什么损失。但外聘的人,老总知道的信息就比较少了,需要花费成本来了解,所以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信息是必要的判断依据。

小人得志与怀才不遇

在社会上,小人得志与怀才不遇的现象也是人生里的逆向选择的表现,有的人努力一生,却一无所获;有的人几乎不用任何努力,便有机遇垂青。在学习上努力可以让你的成绩倍增,但在社会上,努力与结果并不总是正比例关系,你努力了,不一定会有结果。

中国怀才不遇的鼻祖可以说是屈原了。屈原是我国古代战国末期的大诗人,《史记》有传,屈原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自尽。

“怀才不遇”是有真才而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机会和空间,是千里马找不到伯乐。

王先生,原先是一个跨国公司的营销副总监,有丰富的营销和管理经验,能力非常强,业绩也很突出。某企业花了半年时间把王先生挖了过来,并任命他为营销总监。这位王总监花了3个月的时间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

主要原因有4点:

(1)企业不信任,不放权,有总监之名,无总监之实,基本上相当于一般的区域经理,总监的工作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实施。

(2)在讨论企业重大决策时,视王总监的建议为抵触和不服从的表现。

(3)在王总监推行公司已经认可的改革而危及部分人的利益时,公司领导不支持,甚至将计划放在一边不闻不问。

(4)在王总监出现小的工作失误时,公司领导对其全盘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王总监毅然离去,就是基于“怀才而不遇伯乐”的原因,有力无处使,有力无法使。出于良心和职业道德,王先生3个月来努力把工作开展得“颇有成绩”;但出于长远的考虑,怀才不遇的王先生还是走为上策。

今天,我们身处这个人才全球自由流动的时代,面对“怀才不遇”的古老话题,情况也今非昔比了。许多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的观念、制度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流动的渠道前所未有的宽畅、自由、公正、透明。可以说在这种新的环境下,怀才不遇的现象有了很大改善。另外,人们面对“怀才不遇”时,不应该抱怨“明珠埋没”,而是要做出新的思考。比尔·盖茨说:“生命是不公平的,但你要去适应它。”是的,“怀才”者也要适应环境,否则只能“不遇”了。如果某一环境确实让自己感到“怀才不遇”,就尽快地离开那里,外面的天地无限广阔。所谓“才”,当然也包括了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脱颖而出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也有自己固有的缺点和劣势。才非天生,绝大多数的才能为后天所学,由于天赋等各方面的条件,人各有其才,只不过是“大才”还是“小才”而已。在大多数情况下,“才”无非是人们谋求生存的一个技能。一般的人,只要不自我夸大所怀之才,又能满足自己的生存状态,就不会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怀才之人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其实就是“供”与“求”的关系。聪明的人,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不在感叹中浪费时间,而是多学几种技能,使自己更加充实,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怀才”之人。

与怀才不遇相反的情况是“小人得志”,一般而言,在“怀才不遇”的君子眼里,得志的都是小人。比如小人善于拍马溜须,善于吹喇叭抬轿子。但是,为什么偏偏这些人就容易得志?很简单,没有人不喜欢被赞美。高处不胜寒,位置高高在上的人也希望得到关心,所以,清高的“才子”当然比不过比较有人情味的“小人”了。

所以小人得志也好,怀才不遇也好,虽然这属于人生里逆向选择的表现,但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心态。人的成功是一辈子的事情,有的人少年事业有成,却晚景凄凉;有的人年轻碌碌无为,但却大器晚成。与其面对人生里的逆向选择枉自嗟叹,倒不如学学姜太公,踏踏实实地钓鱼。真金不怕火炼,只要你本领过硬,并用心等待时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如何避免逆向选择

造成逆向选择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信息隐匿,所以要摆脱逆向选择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最大限度地去挖掘信息,尽量多掌握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在社会上,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优势资源,如果信息闭塞,那么就会陷入逆向选择的困境。例如,你用很少的钱买了一箱银元,你觉得自己占了便宜,那么此箱银元是真是假的判断就至关重要。一旦是赝品,哪怕它被铸造得再逼真,你也彻底赔掉了,除非你还可以把银元再卖给别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就是大家对银元都不知道真假,都没有判断银元真假的技术的情况下,这箱银元便会在市场上流通。如果你碰见一个专业高手或者碰见一个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那么你就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比如,选择一个项目进行投资时,要求花最少的钱带来最大的利润,但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这样的项目,每一个寻求投资的人都会把自己的项目吹嘘得天花乱坠,从项目的技术、团队、市场前景分析到赢利,仿佛只要稍微投点资金,大量的利润便会滚滚而来,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等你忙不迭地投资时,你会发觉项目并不像你们原来谈判的那样,它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可能还没有与当地的政府协调好,开工不久,就被通知停工。这是投资里的逆向选择。这是由于信息隐匿造成的,因为对项目信息没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和了解。

在生活中,所有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不是对信息有特别敏感的人,他们往往信奉信息决定一切,掌握了信息也就掌握了世界,所以在他们的事业发展过程中,经常是一片坦途,很少发生逆向选择的触礁事故。著名的世界金融大亨罗斯柴尔德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对信息有着极强的敏感性,而且这一传统也传给了他的家族,正是如此,他的家族事业才长盛不衰。

信息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成功法宝。老罗斯柴尔德在父母去世之后便放弃了学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他偶然听说伙伴们喜欢到当地垃圾场去寻找古钱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灵机一动,便决定收集已经不再流通的硬币、勋章和绶带,经过清洁后出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世纪最伟大的金融世家是靠拾垃圾发家的。这个腼腆的少年受到法兰克福当地古董商的关注,他们纷纷与他合作,并把他推荐给同伴。罗斯柴尔德的经商之路从此一帆风顺,后来,他开了自己的古董店。

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儿子同样具有灵敏的商业嗅觉。在拿破仑战争时期,老罗斯柴尔德的儿子内森获知英国打算给予威灵顿将军所在的部队庞大的财政支持,而此时正好赶上一家公司要出售大量金条,内森当机立断,全部买进。英国政府得知后,马上找到内森,希望购入这批黄金,这是战争时期唯一不会贬值的硬通货。内森还负责将黄金送到联军,并得到极为丰厚的酬劳。

不过,众多的投机之举也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树敌不少。一次,他的竞争对手截获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之间的重要信件,他们以为会从信中发现什么秘密,找到的却是一些神秘的符号和晦涩难懂的句子。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可见一斑。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1815年,正当欧洲债券市场随着滑铁卢战役的发展而动荡起伏时,内森在商业界上演了空前绝后的一幕。由于内森在交易所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在交易时他又习惯靠着厅里的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这根柱子叫“罗斯柴尔德之柱”。

1815年,英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关系两国命运的滑铁卢战役。如果英国获胜,毫无疑问英国政府的公债将会暴涨,反之必将一落千丈。

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在焦急地等候着战场上的消息,只要能比别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时、10分钟,也可趁机大捞一把。

战事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方,与伦敦相距非常遥远。

因为当时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铁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一般要靠快马传递信息。而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的几场战斗中,英国均是败仗,所以大家对英国获胜抱的希望不大。这时,内森面无表情地靠在“罗斯柴尔德之柱”上开始卖出英国公债了。“内森卖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交易所,于是,所有的人毫不犹豫地跟进,瞬间英国公债暴跌,内森继续面无表情地抛出。

正当公债的价格跌得不能再跌时,内森却突然开始大量买进。交易所里的人给弄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内森玩的什么花样?追随者方寸大乱,纷纷交头接耳,正在此时,官方宣布了英军大胜的消息。

交易所内又是一阵大乱,公债价格持续暴涨。而此时的内森却悠然自得地靠在柱子上欣赏这乱哄哄的一幕。无论内森此时是激动也好或者是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也好,总之他发了一笔大财!

表面上看,内森似乎在进行一场赌资巨大的赌博。如果英军战败,他岂不是损失一大笔钱?实际上这是一场设计精密的赚钱游戏,滑铁卢战役的胜负决定英国公债的行情,这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十分明白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渴望比别人抢先一步得到官方情报。唯独内森例外,他根本没有想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情报网,可以比英国政府更早了解到实际情况。

罗斯柴尔德的5个儿子分布在西欧各国,他们视信息和情报为家族生存的命脉,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横跨全欧洲的专用情报网,并不惜花大价钱购置当时最快最新的设备,从有关商务信息到社会热门话题无一不晓,而且情报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都超过英国政府的驿站。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才使内森比英国政府抢先一步获得滑铁卢的战况。

可见信息在任何时候都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你能掌握及时和全面的信息,就能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即使在逆向选择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保险领域,信息的优势一样可以避免逆向选择。如果你事先了解了投保人的情况,知道他之所以投保是因为出事的概率比较大,你就可以要求他增加投保费或加上其他的附加条款以减少自己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