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六经”和五经四书
《说文解字》解释“经”:“织纵丝也”。“经”是纺织的时候织物组织中纵向的线(横线叫做纬线,)有经纬才能构成一个织物。由于“经”是构成织物的最基本的线,我们的祖先就把那些构成我们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书称为“经”了。“典”也是最重要的图书,“典”字在金文中就是两只手捧着一个“册”,是非常恭敬重视的意思,我们现代汉语也说把最重要的图书奉为经典。
中国最基本的经典,也就是经书,是“六经”,也称为“六艺”。最早提出“六经”之说的是庄子,他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天下》)。
汉代司马迁又谈到六经,也就是六艺,他说:“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史记•滑稽列传》)。
经的本义是指织物的纵向纱线,是织物的主干,引申为指大道,又引申为指常行的道理、原则。
我们现在经常说“五经四书”,实际上在清代以前人们通常说的是“六经”,明代大学者王夫之曾说:“六经责我开生面。”就是说明“六经”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六经”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法:一、《易》、《书》、《诗》、《礼》、《乐》、《春秋》;二、《诗》、《书》、《礼》、《乐》、《易》、《春秋》。第一种排列法是依著作的时代先后为序的,认为“六经”是周公的旧典。第二种排列法是依著作本身程度的深浅为序的,认为“六经”是孔子所作。这中间也反映了今文家和古文家对于经学见解的不同,这里我们就不讨论了。
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始终没有见到《乐经》这部书。历代所说的六经实际上只有五经,就是《诗》、《书》、《易》、《礼》、《春秋》。
从汉以后,又有过“七经”之说、“九经”之说、“十经”和“十二经”之说。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汉书•武帝纪》)。记载说武帝置五经博士。又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之石碑,树之太学,蔡邕著名的隶书《熹平石经》即是指此。
2.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天运》)。
3.七经:其说有五,最早者为《后汉书•张纯传》李贤注,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
4.九经:其说有六,最早者为唐所立学官,以《易》、《诗》、《书》、三《礼》、三《传》为九经。唐玄宗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璀奏定以九经取士。
至迟到宋代就已经有了“十三经”之说。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已有《十三经注疏》的合刊本,成为经部的一部丛书。其内容是:
《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此外,还有“二十一经”之说,这是清段玉裁于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为二十一经。
什么是四书呢?四书就是宋代的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加上《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为之作注,这就是后世有名的“四书”了,也成了宋代以后科举考试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