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作品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深度专题

侯俊伟作品 台湾旅店

■ 2010,高雄前镇,大门

■ 2008,屏东东港,马彪和朱水金,四川省汉源县人

■ 2009,屏东东港,曹强,四川省乐山市人

■ 2009,屏东东港,赵锋,四川省江油市人

■ 2009,屏东东港,陈力平的床

■ 2009,屏东东港,陈力平,福建省漳浦县人

■ 2009,屏东东港,一早在浴室洗脚

■ 2010,高雄前镇,二楼走廊

■ 2009,屏东东港,聚赌

■ 2010,高雄前镇,打电动

■ 2010,高雄前镇,杨乃松,辽宁省丹东市人

■ 2010,高雄前镇,山水月历

■ 2010,高雄前镇,洗完澡

■ 2010,高雄前镇,打电动

■ 2008,高雄前镇,吃午饭

■ 2010,高雄前镇,发呆

■ 2010,高雄前镇,韩庆保,河南省南阳市人

■ 2010,高雄前镇,睡

■ 2010,高雄前镇,走廊

■ 2010,高雄前镇,一堆行囊

作者自述

每一次踏进这栋建筑里,一股汗水味、鱼腥味、尿味掺杂出的特殊气味袭鼻而来,脚踩过地面,一种黏稠感从鞋底直窜心头。

这里是台湾高雄前镇一间特殊的“台湾旅店”,每一天、每一个月,都有人在此进住、离开。旅店里,住着一群年龄不等,操着不同口音的人,省籍从沿海的福建,扩及到内陆的四川、河南,甚至远至东北的黑龙江。他们是一群从大陆搭船到台湾打工,帮忙捕鱼的人。

“台湾旅店”实乃“大陆渔工岸置安置中心”。2003年,台湾地区政府基于人道考虑,陆续在基隆、苏澳、新竹、台中、屏东分别兴建设立五座“岸置安置中心”,使得大陆渔工能进港上岸安置。

这组专题取名为“台湾旅店”,则是因此“特殊建筑”和一般旅店相同:它是付费的、短暂停留的、流动的;它是大陆各地到台湾打工者的汇集地;最重要的,它让我有一种“因缘聚会”的感受。

但和一般旅店相较,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的旅客只能在大楼内活动,一天24小时,往往在一张床上待上了一半时间,吃、睡,或打牌、看影片,日复一日。

经由摄影,我和他们成为朋友,但下次能否再见面,不知道。或许下一次再前往,同样的床铺,不是望见一张新的脸孔,就是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床位,和曾有人在此住过的痕迹。

“台湾旅店”像是我和他们“在路上”的一段旅程,如果摄影是我接近自由的方式,为了寻求精神自由,我进入这里,和他们遭遇;而他们则是为了生计,短暂停留于此。以旅店为中心,我们进进出出,随着四季,轮转循环。

拍摄对象是一群来自大陆各省的渔工,但我却不着力于捕鱼等工作现场,也不想描述台湾渔业的没落,或劳工穷困、悲情的刻板印象。我将重心放在旅店里的平凡生活,去除外界赋予他们的身份,回到人本身,单纯地观看。

试着不停地追问:如果,旅店是一间有形的小牢笼,人该如何做选择,才能突破束缚,找到自我?又或者,真正局限人的是看得见的牢笼,还是无形的枷锁?如果有,那又是什么?

扣除掉那些社会、家庭的要求,加诸我们身体上的身份或工作,以及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指的“非本真”的自我,我们还剩下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这种种对生存状态提出的疑问,是我的镜头企图探索的地方。

期望藉由“台湾旅店”的密闭空间状态,和人们在里头平常、不起眼的日常行为,勾勒出平凡的一天,日复一日的一天,人存在的普遍的一天。

除了观照自己,也盼唤起观者对于自身存在状态的审视。

推荐语

台湾摄影师侯俊伟的《台湾旅店》,呈现的是来自大陆多个省份的渔业打工者在台湾一处“渔工岸置中心”内的生活情境。寄居其间的只能在大楼内活动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作者的镜头前铺展开来。然而,富有意味的是,侯俊伟有意对这些人的身份和围绕“渔工岸置中心”的一系列社会背景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转而尝试对自由、存在,这些带有哲学思辨色彩的问题给出影像的注脚。

将人从其社会语境中抽离出来,还原本真自我,就这个题材来讲,在意涵传达上无疑是有损失的,作者所谓“单纯地观看”也并非没有质疑的余地,但由此得到的是:作者的拍摄行为和其个体精神求索与生命体验能够圆融地契合,针对该题材的拍摄对作者来说具有自足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有时候,从较为朴素的视角看过去,反而具备切入事件本质的可能与力量。好多摄影师在处理社会题材时,往往囿于一时一地一事,易流于表面文章,对居于事件底层的“形而上”问题,尚不具备开掘意识。侯俊伟的《台湾旅店》或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王诗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