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战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高手不怕山芋烫

中国有句俗语:“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这句话传了不知多少年,但有失偏颇,那是对“兵”的偏见和无知。如今很少有人再这样讲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不仅今日的“兵”不一般,其实古代的“兵”也不简单,掌兵用兵更是大有学问。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著述的《孙子兵法》,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被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人研究实践。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十六计》更是广泛渗透到企业管理等各行各业中。

不久前,老友孟隰生拿来书稿《摄影战计——三十六计与摄影》,希望我能认真看一遍,提提修改意见并写个序。光看书名,就让我吃惊不小。十多年前,我曾写过《摄影创意三十六计》,在《大众摄影》连载,小标题分别是“以脚代手”“明知故犯”“移花接木”“删繁就简”“借梯上屋”“以虚托实”,等等。仅从题目就不难看出,那只是借个说法而已,主要是讨论与摄影相关的问题,而不是对三十六计的解读或运用,说白了就是套用三十六计赶赶“时髦”。我试图用兵法三十六计来为当时的摄影界吹些许清风,若不能爽心,悦目也成。但动起笔来才发现,我是多么愚蠢地抓了个“烫手山芋”。在摄影创作中,要把三十六计兵法谋略用好用活,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实力;不仅要明悉摄影创作之经,更要深谙军事攻守之道,谈何容易!我只好放弃最初的想法,退而求其次。尽管文章当时受到读者喜爱,后来结集出版也算“风光”,但没能单刀直入地用“三十六计”来阐述摄影的“兵法”,这一直成为我深埋在心中的遗憾,总希望有朝一日能以某种方式弥补。

没想到还真有不怕山芋烫的高手,老友孟隰生先生写出了《摄影战计》。也许正是出于上述的“情结”,我对《摄影战计》真是有点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娓娓道来的洋洋十余万言,被深深吸引并愿意推荐给大家一读。

摄影术发明170多年来,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摄影的功能日益拓展,几乎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特别是数码相机普及之后,摄影实践者很多。相比之下,摄影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有人凭借“尖端武器”,拍得一两张“作品”便沾沾自喜,以为“摄影不过如此”;有人碰运气在某影展或比赛中获了奖,便到处夸夸其谈,以“大腕儿”自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摄影的普及和大众化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摄影作为一门学问,是需要学、需要问、需要研究的。不少影友很想学点真本领,可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看不到管用的“经验”。正好,《摄影战计》或许可解求知之渴。

孟隰生是位从事摄影理论研究和实践40多年的资深摄影家,在军事学核心期刊编辑部工作了近40年,对摄影有独到见解,对兵法也有深入研究,因而选择这二者结合的论题他很有发言权。作者集数十年摄影之经验与研究成果,从三十六计切入,一计就是一个路标,一计就是一位向导,有兵法的介绍、有摄影的比对、有理论的释疑、有实践的解惑,使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一片摄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崭新天地。

孟隰生还是位作家,有驾驭语言的“绝技”,朴实无华却令人回味无穷,深入浅出又别开生面。如果你身入其中,用心阅读,一定会有所感悟,产生共鸣。愉快学习、喜悦读书有如老友品茗,若知音听琴,似师生切磋,犹同学对弈,正是当下流行的“悦读”,读孟隰生的书,你或许会找到这样的感觉。

是为序。

2009年9月30日

骆飞,世界著名军事摄影理论家,业界称“飞爷”,著有《摄影·怪圈·谜》《摄影创意三十六计》《军事摄影纵横谈》等,曾两次赴战地采访,多次出任国际影展、全国影展、全军影展评委。他主编的军事摄影专题与策划的军事摄影画册不计其数,曾获优秀编辑奖、全军优秀摄影论文一等奖、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冰心摄影文学奖、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佚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