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懂生存智慧,就会处处碰壁(1)
22岁以后,不懂生存智慧就不能融入社会
22岁之前,也许你一直在人生的象牙塔中,拿着父母的钱,过着与世无争、无忧无虑的生活,此时的你单纯、善良,在你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也和你一样单纯、简单。但是22岁以后,当你走进这个越发现实的社会中时,如果仍旧像以前一样生活,以单纯的眼光看待社会,很可能会处处碰壁、无所适从。
淡看炎凉的世态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态炎凉,古今所共有,中外所同然,是最稀松平常的事,用不着多伤脑筋。”季先生这句话很有根据。这种世态炎凉的感慨,一方面源于他丰富的学识,另一方面来自他对生活的领悟。
众所周知,季先生在“文革”时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打成了反革命,被关进了“牛棚”中。从“牛棚”出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接触他,怕惹火烧身。即使是从前对他毕恭毕敬的人,也对他视而不见。但是在他官复原职、还“加官进爵”的时候,所有的人又都去追捧他,他自己描述说“原来是门可罗雀,现在是宾客盈门”。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季先生发出了“世态炎凉”的感慨。
其实像季先生的遭遇在当今社会每天都可能上演,一个人有权有势的时候,身边所有的人都来巴结奉承;而一旦失势,所有的人都避而远之,世态有时候的确很炎凉。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如果你看不清这一点,就很难适应这个社会,很可能会碰壁,更难以让自己融入这个复杂的社会当中。所以,要想让自己避免这种情况,就应该把这个炎凉的世态看得透彻一些。这是你进入这个社会必须懂得的生存智慧之一。
当然,这里并不是要教你趋炎附势、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一切,也不是说要你落井下石。而是说该赞美别人的时候,就不要吝啬你的欣赏之词,哪怕并不是出自你的真心。不要把自己看成是高洁的莲花,说自己不要和这个世界同流合污。要知道,莲花固然美丽,但是如果无人欣赏,也只能落寞地凋零。更要知道这个社会讲究的是“机遇”,而“机遇”很多时候都是靠别人给的、靠自己争取的。所以,适当地奉承那些能给你提供“机遇”的人,会让你在这个社会更好地生存。否则即使你有满腹才华,最后也可能会落得“不遇”的结果。
同时,你也应该知道,在别人落难时,不可盲目冲动为其强出头,不要以为这是正义,有时候这样只会害了自己。当然并不是说你不能帮助别人,前提是要先估量自己的能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落难之人,才能既给别人提供帮助,又不会让自己受伤。
当然,如果帮不了别人,也不能落井下石。否则,不仅违背了道德准则,也会因此树敌,为自己日后留下隐患。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的落难之人很可能就是明天的胜利者。
以上是面对“虎落平阳被犬欺”这样的世态炎凉境况的应对方式。然而,在复杂的人生中这仅仅是世态炎凉的一个方面,下面这则故事所表现的就是其中的另一个方面。
一个在报社实习的女孩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她跟着报社的记者一起去街上采集新闻素材,这次的新闻主题是“生活在底层的人”。
在大街上,记者们采访一个在街边卖艺的老大爷,他拉着那把破旧的二胡,二胡传来沙哑悲凉的声音。记者们过去采访这位老大爷,但是老大爷却拒绝和记者们交谈,记者们气愤地走开了。女孩看着衣衫褴褛的大爷,非常同情他,走过去给了他100元钱。同事看见了,赶紧拉着她说:“你现在拿着父母的钱,还这么慷慨,你是做给谁看呢?现在像这样卖艺的人满大街都是,如果你要一个个给下去的话,就算把你的全部家产掏光也不够。而且很多人其实家里还过得去,故意出来要饭。你不要被他们的外表骗了,赶紧走吧!”
女孩很不认同同事的看法,还是把钱塞给了卖艺的老大爷。之后,大家一起去逛街,刚好那天是圣诞节,同事们都争相给主编买礼物,女孩也想买,她看中了一条围巾,价值200元,但是自己出来得匆忙,总共才带200元,已经给了老大爷100元了。现在同事们都给主编买了礼物,如果自己不买或买的东西太廉价,可能会让主编“另眼相待”。
这时,刚刚拉着她的同事说:“我早就告诫过你,你就是不听,现在自己为难了吧。”女孩反驳说:“但是我没有做错啊!”
女孩到底做错了吗?从道德标准的角度出发,她没有错,也许在小时候,她的这种行为还会被老师表扬。但是,她把钱给了老大爷,最后没有给主编买礼物,为此被同事批评,这等于给工作中的自己设置障碍,从这一点看,她做得有点欠妥。
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会经历这样的矛盾,面对同样的情况,到底该如何抉择?很多人都很迷茫。其实,应该怎么选择,前面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要看淡世事百态。要知道,世态有时就是很炎凉。你要做的就是顺应这个社会发展的隐性规则,而不是与之背道而驰,让自己处处碰壁,最终让自己游离于社会之外。但是,该奉献纯真、美好心灵的时候也不要做一个冷漠的人。比如,看见老人跌倒,还是应该去扶;看见孕妇挤公交车,还是应该主动让座位。
总之,22岁以后,从你试着迈开自己的脚步准备融入社会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有这样的意识:世态有时的确炎凉。对此,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抱怨,也不要困惑,更不要因此而屡屡违背社会生存的隐性规律,要做心智成熟、有洞察力和甄别力的自己。这才能成为一个深谙生存智慧的年轻人。
要想融入社会,就要主动适应社会
俗话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的生活历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只有适应了,才能更好地生存,否则只会被淘汰。而想要不被淘汰,想要更好地融入社会,就要主动地适应社会。
我们都知道,很久以前地球上存在的很多动植物到现在都已经灭绝了,但还是有一部分存活下来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后者学会了适应环境,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生存能力。动植物尚且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图生存下去,何况人类呢?
尤其是22岁以后的你,更应该懂得适应环境、适应社会。22岁之前的你也许是温室里的花朵,父母疼爱你,老师爱护你,朋友照顾你,你的生存环境中充满了爱和关怀,充满了宽容,你可以任性,可以做最纯真的自己。但是22岁以后,你进入了社会,没有人再像父母、老师和朋友一样包容你、爱护你了,如果仍然像以前一样单纯、任性,坚持自己原来那一套处世规则,而不去适应环境的改变,就很容易处处碰壁,也很难融入社会中。相信聪明的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那么该如何适应社会呢?不妨一起看看下面这个例子,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肖鹏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刚入大学时,在专业的选择上,肖鹏曾经非常犹豫,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最后经过家庭讨论,一致认为应该选择当时比较热门的计算机专业。肖鹏也觉得家人说得有道理,因此就选择了这个专业。但是毕业之后,肖鹏发现这个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进入了一个饱和期,要想找一份称心如意并且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坚持要找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结果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
聪明的肖鹏想:“如果我继续对专业设限的话,不仅找不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连找到工作都变得很难。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小了,但是对销售人才的需求量则有增加的趋势,我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的这种趋势,先找一份销售的工作,这样不仅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并且有机会进入大企业,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干回自己的本行。”
他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了实践,不久之后就被一家著名的电器公司录用了。在同学们都为工作发愁、到处碰壁的时候,他已经进入了名企。
入职以后,他也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当别的同事都在抱怨压力大的时候,他没有一点儿抱怨的情绪,认真地学习;当别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的时候,他总是加班加点,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朋友们都劝他说:“你怎么那么傻啊!加班加点,老板也不会给你加工资。”但是,肖鹏有自己的看法:“既然选择进入了这个公司,就应该主动了解公司,适应公司环境,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为以后的职业发展铺路。”
不久之后,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很多毕业生都被辞退了,甚至还辞退了一批老员工,但是老板明确地对肖鹏说:“你可以放心,你所做的一切有目共睹,公司非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绝对不会辞退你。”
主动适应社会,才会被社会接纳。肖鹏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但是现在像肖鹏这样的年轻人,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只是少数。很多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前,已经制定好了一套自己的规划,等着社会去迎合他们、适应他们。但是社会的客观现实不会随着他们的主观意识而改变。这类人如果不懂得变通,不愿意改变自身来适应社会,很可能会在现实中到处碰壁,以至于在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可能会遇到阻碍。这时再想要融入社会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22岁之后的你,要想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就应该多向肖鹏学习,主动去适应社会,根据社会的规则适当地改变自己,不要把进入社会前的那一套处世准则搬到社会中来。如果你始终固执地坚持不违背自己的初衷,那么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这样的行为便显得不明智、不理性了。
主动适应社会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从零开始,把自己当成一个懵懂的小孩儿,把社会当成你的启蒙老师,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这样不仅学得快,也能赢得老师的欢心。也才能让你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碰壁的可能性。
社会有“真心”,亦有“虚情”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难辨别的就是人心”。那个看上去“全心全意”对你的人,他是真的对你好,还是只是为了自身的目的来接近你?他真的值得你倾心相对吗?还是只能把他当做泛泛之交的朋友?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其实社会有“真心”,也有“虚情”,你应该自己去明辨,这样才能避免自己为“虚情”所伤,同时也能看到真情、美好的一面,而不至于对社会失望,从而不想融入其中。
如果你辨不清“真心”和“虚情”,错把“虚情”当“真心”,就会很容易为他人所伤;而错把“真心”当“虚情”,又会伤害对你付出真心的人。这两种结果,无论哪一种都对你不利,都会让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障碍。因此,22岁以后,你应该学会明辨“真心”和“虚情”,这是你进入社会后应该懂得的生存智慧之一。
在湖南卫视曾播放的热播剧《如意》中,我们就能看到关于“真心”和“虚情”的故事。剧中的谭铭凯一直把高秋朗当做好朋友,却不知这个朋友表面上和他称兄道弟,暗地里却一直想方设法地破坏他的家庭,对他不过是虚情假意罢了。在这里,谭铭凯把“虚情”当成了“真心”,结果造成了谭、佟两家的悲剧。而另一方面,如意一直把丝若当成好朋友,真心相待,而丝若却把如意的一片“真心”当成“虚情”,最后不仅伤害了如意,自己也陷入痛苦中。
像这样的情节,不仅出现在电视剧里,现实生活中也随时在上演。有些人就是为了一定的利益去接近别人,和别人成为朋友,如果被接近的这个人过于单纯,就会错把这种“虚情”当成“真心”,最后当看清对方的真面目时才追悔莫及;而有的人从一开始就对别人很好,全心全意地关心别人,但却一直被人怀疑是“虚情假意”,因此一直被误会。当误会消除时,说不定那个一直付出真心的人内心早已经疲惫不堪,再也不愿意交付真心了。
那么刚进入社会的你面对“真心”和“虚情”,究竟应该怎样去明辨呢?心理学家指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检验对方对你是“真心”还是“虚情”。
第一,看看对方是否对你的生活感兴趣。这是衡量“朋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如果是一个真心对你的朋友,他必然会关注你的生活。因此,你不妨把自己生活中正在进行的某件事情告诉他,看他会不会主动和你联系,询问事情的进展。如果对方没有联系你,那么你打电话给他,看看对方会不会在交谈中谈到这件事情。或者是在电话中给对方一点儿暗示,如果对方还没想起来,就说明对方一点儿都不关注你现在的生活。这样的朋友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的朋友。
第二,看看对方是否为你的成功而高兴。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真心希望你好。他们会在你失意时担心你、鼓励你;在你成功时,忠心地祝福你,为你感到高兴。如果你把自己的成就告诉对方,然后观察在那一瞬间出现在对方脸上的表情,如果不是高兴的表情,那就说明你取得的成就并没有让他感到高兴,那么对方对你很可能就是“虚情”。要记住,这里的关键就在“那一瞬间”,那一瞬间的表情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真实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