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是参禅(1)
禅宗主张顿悟是指接引中根机的人,而上根机的人则明白:不待顿悟,如来智慧功德本来就是具足的,本来就是圆满的,本来就在佛地,如果不承认这一点,纵然修三大阿僧祗劫也不会见到佛的影子。有修有证有次第,都是对接引下根机的人而言。能够找到房门的开关,刹那间门就打开了,万年的黑暗刹那间就消失了,哪里还有慢慢消失一说呢?所谓:“到家都是亲人,途中总有亲疏。”密宗、禅宗、净土等宗,若站在究竟意义上讲,是没有区别的,都是靠心在修行,但还没到家,站在门外就有千差万别了。
如果自认为可以修成佛,那么注定你成不了佛,你与佛无缘。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本是佛,还成什么佛呢?真是头上安头。成佛与不成佛皆是戏论,乃方便语。佛就是众生,众生本是佛,佛与众生一体不二,有凡有圣皆是妄自分别矣。分明一片闲田地,过来过去问主公——真是多事。
还有“性命”的问题,也是说得最多的。“性命”二字古今都有人争来争去。其实,如果丢掉性,那么命又将在哪里安身呢?如果没有命,性又将在哪里发挥作用呢?道家批判佛家:“只修性来不修命,万劫阴灵难超圣。”佛家批判道家:“只修命来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性命二者是一不是二,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翻来覆去只是一个东西。
有多少种类型的众生,就有多少种类型的法门。但是,不管哪个法门,你首先应该拥有一些基本的态度。
最快乐的人生是:活在当下。
超越命运的人,往往是不执着后果的人,后果考虑得越多,越没有办法超越命运。
对待人生,我们应该以一个参与者的面目出现,而不是以一个旁观者而存在。你想成长,成熟吗?那就做一个参与者吧!生活犹如百味调,酸甜苦辣都得来点儿。
人生本来就没有路,你敢冲过去,也就成了一条路。
人生没有信仰,犹如没有航向。
十全十美的人、事、物、理,永远不存在,还是学会接受现实吧,一帆风顺是不存在的,心想事成更是绝无可能,还是接受人生之路是弯弯曲曲的吧,弯弯曲曲就是人生之路。
修行与做人是一样的道理——理清路则明。首先理要清,但是,理清不等于就不需要走路了,理清以后正是走路的开始。倘若没有实修,单凭理论永远不可能悟透自性。形而下的可以理悟,形而上的非实修不能悟透。
修行是怎么样?不看心,不坐禅,专心做事心坦然;倘若有事就有事,我心还是安安然,要是把事推两边,是非烦恼永不断;接受它,它消失,推却它,它更大,不取不舍方到家。
而我们的生活又是如何?面子放不下,好胜心放不下,发财心放不下,理想之心放不下……总是处在取舍之间,当然就烦恼多多了。
修行还不仅仅如此,所谓“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惟有孜孜不倦地任劳任怨才谈得上是行菩萨道。欲证得圆满的菩提圣果,唯一的办法便是行愿。三世诸佛如来成就的路线都是这样:第一是见地,第二是修证,第三是行愿。通过行愿,果位才能圆满,悟到的东西,证得的境界,通过行愿后才扎实牢固。
能够把三藏十二部经讲得天花乱坠的人,倘若没有明心见性,仍然是在六道轮回之中,更谈不上是善知识。所谓的“善知识”乃过来人也。走进去,再走出来,方谓善知识;仅仅走进去,还没有走出来,则不名为善知识,只能说是一个有修行的人而已。
何谓参话头?首先应明白何谓话头,然后才知道如何参话头。一念不生谓话头,若生一念叫做话尾(这是上根器人参的话头)。若上上根器之人参话头则又不然,一念相续,永不间断,看住念头,不紧不松,不冷不热,不取不舍,无形无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住它,最后与它融为一体,方为参上上话头。
看话头和参话头有何区别?看话头偏向于定,参话头则偏向于慧。看话头无疑情(也即看住它,把散乱心收摄回来),参话头则带有疑情在用功(“参”有往里面深研之意),也即在用心参究一个问题。
看话头也即看住它,但没有用心思维,通常是先看话头,抓住话头以后,再参话头。抓不住话头,头脑乱糟糟的,又如何参话头呢?
参话头是抛弃头脑,抛弃文字、语言、形象,用心来参,用定来参,用觉照来参,用空灵来参,慧光一闪,答案出现,清楚明白。
当然,如果能提起觉照用功夫的话,何需参话头?平时在吃喝拉撒当中也就是在用功,与吃喝拉撒并行也是在修道,和财色名利打成一片,也即和道同一体。一念不生是定非禅,但不是正定,是邪定,更不用说能开智慧了。有观照心存在才是正定,才是正禅。
真正的观照不是在心里自问自答。凡是在语言文字上用功,在形象上用功,在心意识上用功,皆属外道。抛开心意识才谈得上用功,才能让觉照出现。
何谓定力?不取不舍,不随不乱,是名定力。
何谓定境?定中出现的现象,也即境界,故名定境。
参公案、看话头、念佛,靠的都是定力,不被境转也是定力使然。
现在这个时代的修行人要想入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动中修定。在动中修出来的定,若面临事情时,还有点作用;若在静中修出来的定,一旦事情出现,这点定力早就被事情转进去了,也即进入了定境。定境能让人狂妄,让人散乱,让人发疯,让人傲慢,让人不信因果……
明心见性和出现神通及开智慧,靠的都是定力,而不是定境,倘若有了定力做基础,再深入定境,那又另当别论了。
你坐禅的时间比别人多,为什么功夫上不去呢?因为你的见地不清楚,理清路才明;因为你的心从来没有集中过,都是以散乱心在坐禅;因为你的信心不够,在用功的过程中,一直都在怀疑自己,怀疑老师,怀疑这个方法;因为你没有长远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你的私心太重,财色名利想得到,佛果更想得到;因为有点小聪明,懂得的多,反应快,处处都表现得比别人强,从来不愿输给别人;因为你没有慈悲心,从来没有发过大愿,缺少这股动力;因为你见到师父才想到“道”,不见师父,就想到功名利禄、房子、车子、儿女、夫妻、好衣服、好家具……
修行、做人、做事都必须用心去体验,当你全心地经验了以后,才有资格去论述,否则,你所讲的都是猜测、估计、想象,绝不是体悟。
信要全信,行必真行。信佛无需体验,学佛就是体验佛。信佛只需要信有佛、有地狱、有天堂、有轮回、有报应……就行了。学佛则不然,学佛包含了信佛,信佛不包含学佛。信佛永远成不了佛,学佛将来也做佛,学佛将来必定是佛,学佛当下就是佛,就是佛在做一切。
你愿意学佛吗?还是信佛吧,信佛容易,学佛难,学佛的心量,学佛的智慧,学佛的言行,学佛的悲心,学佛的精神……难、难、难!
世界上动荡,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在动荡;世界上混乱,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混乱。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影。因为我们内在有动荡,有混乱,有争斗,投射到社会上,社会上才有这些。如果你心平气和,集中心力,世界上的混乱和动荡就不会影响你,这时,你的功夫也许会进步得更快!
真理不仅是在悟道者的身上,未悟道者的身上也有真理。一旦你完全追随某个人时,也就意味着你不再追随真理。真理不该分种族,不该分宗教,真理是属于全人类的。
所以,要想证悟到终极的真理,或是得到真正的快乐,你必须超越你的宗教信仰。宗教也是有局限性的,只有超出局限,才能与浩瀚的真理合二为一,得到究竟的解脱。
真正开悟的人讲的都是自己内在的“心经”,因为他的心与真理是统一的,所以他不会死板地引经据典,他总是讲“我的心经”。
那么,这个“我”究竟是什么?其实,“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的习气毛病、欲望、妄念这些添加物,彻底地剥光,然后“真我”才能自然地显现。要找到矿石宝藏并不难,但得先把浮土刨光。
什么叫做无我呢?没有了主观和客观意识就达到了无我的境界,本来面目也就出现了,正是主观与客观意识这些添加物掩盖了我们的本来面目。人往往都活在这样的状态中:回忆过去,渴望未来,错过现在。
圣人的风范,禅者的风范都是不回忆过去,不渴望未来,只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又不执着于当下,三际(过去、现在和未来,即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尽空之时,身心内外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些添加物一旦空寂,宇宙的巨大能量便和你合二为一。
三际都是头脑创化出来的,包括成功与失败、好与坏、对与错、爱与恨、贫与富……对于一个悟了道的人来讲,头脑在作用,就是本来面目在作用;六根在作用,就是本来面目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