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儒林外史》出版说明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开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之先河,对现代世界文学也有深远的影响,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在国际汉学界,该书影响颇大,早已传入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国,得到极高的评价。有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可称为世界上最不引经据典、最饶有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因此,学界有人认为《儒林外史》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世界文学界的瑰宝。
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早时小说完成,开始传世的是抄本,于1803年(嘉庆八年)初刻。小说对各类人士在“功名富贵”面前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写实主义的描绘。作品展现了人性被腐蚀的根源与过程,批判和嘲讽了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同时颂扬了少数人物为坚持自我、守护人性所做的努力,并寄寓了作者的理想。作者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对人物性格刻画细腻,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手法,使作品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上乘之作。
作者吴敬梓(1701-1754),出生时正当“康乾盛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从小就博览群书。二十三岁时,其家庭开始走向没落。父亲吴霖起因正直丢官,抑郁而死,族人近亲借机侵夺他的祖产。少不更事的吴敬梓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人情冷暖、宦海沉浮、世态炎凉,索性不事产业、挥金如土、纵情声色。几年后,家财散尽。三十三岁时,吴敬梓移居南京,家庭贫寒,乐于结交才学之士,却对热衷功名的文人嗤之以鼻。三十五岁时,吴敬梓决心不参加一切科考,并开始创作《儒林外史》。历时十三年,这部“穷极文人情态”的小说已经基本成书。他一直坚持修改,直至五十四岁因病而逝。
《儒林外史》版本,按回数分,一共有4种版本:50回本、55回本、60回本、56回本。到底,其中哪一个为真本,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一直到20世纪末,专家学者大体才厘清原貌,一般认为原著系56回。于是,在2011年版《辞海》中“儒林外史”词条已直接标明是“五十六回”,并没收录其他说法。
原著56回本,一共有8个本子,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本子是卧闲草堂刊本,刊印于1803(清嘉庆八年)。其他还有注礼阁刊本、艺古堂刊本、潘世恩抄本(也称“潘氏抄本”)、群玉斋活字本、申报馆排印本、申报馆巾箱本、56回齐省堂本。
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排印本90%以上都是55回本,是不全的。而以祖本56回卧闲草堂本为底本的刊行出版的有:《儒林外史》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78年版,1995年版;《新批〈儒林外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这个评本以卧闲草堂本为底本,以潘氏抄本等多种刊本为校本和参校本,做了分段、加标点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做了评论;还有《儒林外史》,中华书局1972年版、2009年版。
本书以祖本56回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参考其他56回本,在尊重原本的基础上,根据文字演化与现今读者需求进行了编校修订,以飨读者。
编者
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