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莫使金樽空对月
古来圣贤皆寂寞
“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文人和酒自古就是一体的,他们之间有着特殊而密切的关系。酒是文人们的生命线,是他们艺术的催化剂和助产士。自古有多少名人佳话以酒为媒,又有多少的动人篇章是诗人在醉意中的随意挥洒!诗人的从容和逍遥、诗人的不平与牢骚、诗人的歌哭与欢笑,常常寓之于酒,寄之于诗,构成了他们的诗酒生涯。
说到酒,第一个想到的是杜康,没有他,历史不知要变得多么无趣,许多名篇将不复产生。杜康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粮食生产,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的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再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理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
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树干里边已经空了。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里,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几天后,他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
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舔了这种水倒在地上。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
这一喝不要紧,霎时,他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己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醒来时,只见原来捆绑的两只山羊已有一只跑掉了,另一只正在挣扎。他翻起身来,只觉得精神饱满,浑身是劲,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挣扎的那只山羊踩死了。他顺手摘下腰间的尖底罐,将树洞里渗出来的这种味道浓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来后,杜康把看到的情况,向其他保管粮食的人讲了一遍,又把带回来的味道浓香的水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立刻与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这是粮食中的一种元气,并非毒水。黄帝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黄帝和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
就这样酒产生了,有了酒也才有了“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的刘伶,也就有了“金樽清酒斗十千”的李白。
李白向来有“诗仙”之称,同时,他又不愧于“酒仙”的称号。杜甫曾经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自己也宣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但是,李白喝醉以后不同于其他人,他喝酒以后,诗写得更好。《清平调》三首著名的诗,就是他醉后写的,这里有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皇宫中初次种植牡丹,红的、紫的、粉的、白的都有。唐玄宗很喜欢这些花,就移植了一些在兴庆宫龙池东面的沉香亭前。一天,牡丹盛开,玄宗与杨贵妃一起来赏花,并选出一些特别出色的乐工,写出了十六部新曲谱。著名乐师李龟年,拿着乐器和乐工们一起前来准备唱歌助兴。
玄宗说:“今天赏花王牡丹,又有贵妃在,怎么能再用旧歌词呢?”于是命令李龟年速召翰林居士李白进宫,写新歌词再唱。
李龟年带人到翰林院,李白却一早出去喝酒了。于是李龟年又到长安市中找,忽然听到一座酒楼上有人高声放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月下独酌其二》
老天不爱酒,天上又怎会有酒呢!这大地如果不爱酒,地上也不会有酒的!既然这天地都爱酒,我爱酒又有何妨呢?一次喝三杯只是小意思,算不得喝酒,一次一斗才算喝酒。酒中自有黄金屋,酒中自有颜如玉,其中的乐趣不喝醉的人是很难知道的。
如此豪情令李龟年心头一颤,忙上楼一看,竟然是李白,于是他上前高声说:“奉旨立宣李学士沉香亭见驾。”谁知李白已酩酊大醉,口中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说完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李龟年没办法,只好叫随从抬着李学士下楼,用马把他驮到兴庆宫。
李龟年扶着李白来到玄宗面前,李白醉极了不能朝拜。玄宗因为爱惜李白的才华,所以一点也不怪罪,让人在亭子边铺了条毛毯,让李白躺下,又让歌女念奴含冷水洒面。李白醒后,见到皇帝,连忙挣扎着跪下说:“臣罪该万死。”玄宗叫人立即做醒酒汤来,汤来后又亲自用勺子调温后,让李白喝下,然后说:“今天牡丹盛开,我和贵妃赏玩,不想听旧歌词,所以请你来作几首新的。”
李白听了,就说:“这倒不难,只是请皇上赐酒。”玄宗听了,有点不高兴:“刚把你弄醒,你又要喝酒,是不是存心违抗我呢?”李白说:“皇上,我是斗酒诗百篇,喝了酒才作得出好诗。”玄宗就让人捧来酒。李白一口气喝了好几杯,立即提笔,在铺好的纸上龙飞凤舞起来,三首《清平调》一会儿就完成了: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
玄宗读了三首清平调,非常高兴,马上命令乐工们调试好乐器,并催李龟年演唱。于是盛唐时代的一些著名音乐家都为他伴奏,李暮吹笛,花奴击羯鼓,贺怀智击方响,郑观音弹琵琶,张野狐吹觱篥。玄宗兴致一来,也拿起玉笛吹奏起来。每支曲子唱过之后,都要改变节奏,缓慢地再唱一次,听起来特别柔婉动人。杨贵妃在旁边手执花枝含笑聆听,非常高兴。唱毕,玄宗命贵妃执七宝杯,赐李学士一杯西域产的葡萄酒。
李白爱酒如命,他和他的“导师”,也是发现他这匹千里马的伯乐——贺知章的相识也是发生在酒楼中的。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寻找报国之门时,有一天和朋友慕名去一家酒楼吃饭。这家酒楼的酒可是长安一绝,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喜欢上这儿来。恰巧,那天贺知章也在那儿吃饭。文人喝酒,难免要行行酒令,吟吟诗文。遇上美酒,李白诗性大发,吟起了那首《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贺知章闻此绝唱,马上找到李白,两人越聊越投机。李白又给贺知章看了他的《乌栖曲》,看罢,贺知章称赞李白为“谪仙人”,当即表示要请李白喝酒,可这老贺也挺健忘的,居然出门没带钱。这怎么办?贺知章当即解下自己作为官员象征的金龟做酒资。
也难怪这两人能成为知己,酒品相近而已,李白不是也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吗?贺知章故后许多年,李白还有“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以资纪念,诗中有酒,序中更是详细叙述了两人以诗为媒以酒为交,畅杯抒怀。怅然有怀,凄然伤情、泪下沾巾之语,既是为知遇之恩,也是为少了一位可以倾心尽醉的忘年交的长者。
李白爱酒,爱屋及乌,连酿酒的师傅他都有感情。宣城有一位姓戴的老翁,酿酒技术高超,他酿的酒甘美无比,李白特别喜欢。当这位老翁去世以后,李白特地赋诗一首以为纪念,这就是著名的《题戴老酒店》:“戴老黄泉下,还应酿大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李白希望戴老,即使是在黄泉之下也不要忘记酿酒。只是美酒还须人赏识,在那黄泉之下是没有像自己这样的知音人的,又有何人会去喝你的酒呢?你又把酒卖给谁呢?诗人与善酿老翁、诗人与美酒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啊!
在李白的生命中,诗与酒是极为重要的元素。他的那些不朽的诗篇永远都和酒有关,或是酒醉而作,或者以酒为主题。在醉中,他“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如此登峰造极的状态可说是这位酒中仙人的本色。他愁也饮酒,借酒解愁,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欢乐时也饮酒,借酒抒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强烈的生命意志和人生喟叹就这样消融于酒,寄寓于诗: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李白《襄阳歌》
诗人意念中的岁月,尽是醉中生涯,诗人醉中的山水,无不与酒相关。这真是一幅酒鬼的自画像,算起来也就只有同样号称酒鬼的刘伶的《酒德诵》可以与之媲美。
李白的《月下独酌》是他与酒的情缘的集大成,其第一首是李白酒诗的风雨同舟之作,名垂千古:“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是李白酒诗的巅峰之作,名垂千古。
在我们心中,大唐全盛时期的美酒是最令人迷醉的,盛唐诗人的醉态也是最令人心动的。大唐以前的酒惜乎其还不够醇厚、清爽,诗人的醉意似乎也还不够从容、酣畅,而盛唐以后的酒,其中又有太多的而且是越来越浓的心酸和苦涩,诗人的醉中也有愈来愈深的无奈和悲凉,“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唯有盛唐诗人们,能自如地挥洒春风般华美芬芳的诗笔,酣畅淋漓地抒写他们生命中的沉醉。
读这样的诗,我们未饮之前就已经醉了。是盛唐,成就了李白;是李白,使盛唐的美酒如此醉人。大唐,以其强盛和繁荣,以其勃勃的生机,也以其兼容并包的博大气象和充分的自信与宽容,造就了一个诗的时代、一个诗的国度!在这样一个黄金时代的氛围和背景中,以“沉郁”著称的诗圣杜甫,也写出了诙谐豪放、浓墨酣畅: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饮中八仙歌》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挥洒而就的这幅精彩的“醉仙图”,正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画面。这以后多少年,多少代,我们都再也看不到这样精彩的画面,看不到这样酣畅恣肆、陶然忘我的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