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就问吧:有关中国文化的600个趣味问题(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散曲为什么被称为“散”?

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散曲的产生与词产生的情形十分相似,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金元时在北方起源,故又称北曲,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主要形式。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散曲的特点主要有:在语言方面,既有一定格律,又有口语的自由灵活;在艺术表现方面,更多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衬字。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

散曲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其基本特征是单片只曲,调短字少。还有一种联章体,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又称“重头小令”,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杂剧图 元

此图为山西省洪洞县广胜下寺水神庙壁画,再现了元泰定元年(1324年)四月忠都秀作场演北曲杂剧的情况。壁画上部有一帐幔,上写“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下部绘两块壮士持剑斗蛟的画面。演员排列成两行,后排乐工立于作场人身后,大鼓置于上场门处,一未上场的角色搴帘探望。前排演员居中者为主唱角色正末,在整个舞台中占据突出地位。这种伴奏演出形式形成了中国戏曲600年来的传统规则。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其定制一般有3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连缀而成。

带过曲是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超过三首。带过曲属于小型曲组,与套数比,容量小得多,且没有尾声,是介于小令与套数之间的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