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图全解道德经(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注释】

①爽:指口腔味觉发生毛病。②畂:打猎。③妨:本指妨碍、损害的意思,这里特指盗窃、掠夺之类行为。④腹:是指内在自我。目:指外在自我或感觉世界。⑤彼:指外。此:指内。

【译文】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纷繁嘈杂的音调,容易使人耳朵受到伤害;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容易败坏人的口味;放马飞驰醉心狩猎,容易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奇珍贵的货物,容易使人失去操守,犯下偷窃的行为。因此,圣人只求三餐温饱,不追逐声色犬马的外在诱惑。所以应该抛去外物的引诱来确保安足纯朴的生活。

【解析】

本章揭示了“为腹”与“为目”的辨证关系,指出了物欲文明对人的伤害,并通过色彩、声音、味道、狩猎、稀有之物对于人身心的种种伤害,进而导出自己的观点:沉迷于感官上的享乐会导致人们感触功能减退,会使人的品行偏离正道。老子坚决排斥这种生活方式,而是提倡“为腹不为目”的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把前一章的“利”和“用”关系归结到人体科学上来。表明了老子以“道”为本的微观认识论。只不过是老子在本章继续列举防碍心法达到“无”的事例。

在佛教中,人类的感觉器官被具体分成了六类: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器官分别感知着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尘世境界,正因为感知了这六种境界,所以人类产生了喜、怒、哀、乐、忧、思六种意识,也正是这六种意识的存在,才使我们原本平静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欲望,当欲望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欣喜若狂,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的情绪就会消沉低落,内心就会备受煎熬,使得我们的灵魂有一种想要出窍的痛苦,甚至仿佛跳入了火海般难以解脱,而不能自拔。因此,我们原本明净的心境就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垢,连我们一向敏锐的感觉也因此而变得麻木而迟钝了。

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这里的“五”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五色”并不是就指黑白黄绿青五种颜色,它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泛指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目盲”也不是指瞎眼,而是指令人眼花缭乱的事物,使我们的眼睛丧失了辨别事物本原的能力。眼睛的功用就是观察事物,一旦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真假难辨,就常常会陷入迷惘的境地。

眼睛失去辨别事物的能力,就会迷惘。

在懂得了“五色令人目盲”的道理后,“五音令人耳聋”也就不难理解了。单一的声乐会令人心旷神怡,会让人精神放松,从而得到一种无法描述的美的享受,然而再动听的声音,一旦和别的声音混杂起来,旋律就会走调,其美的享受就会立刻在瞬间变成痛苦的煎熬,这是生活在喧嚣的闹市区的人们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最好注脚。

我们在理解“五味令人口爽”时可以参照以上两句话的解释。人的口舌是具有感知各种食物味道能力的,它能敏锐地品尝出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然而过多地品尝各种风味的佳肴,也会使人的口舌麻木、嗅觉失灵,无法辨别各种美味了。人的口舌是专门用来享受美味的,可一旦丧失了鉴赏美味的能力,就会给我们自身造成损失。

“驰骋田畋令人心发狂”,畋猎即狩猎,狩猎曾是人类早期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最早开展起来的生产活动,人类的动物本性最早在狩猎中得到了最鲜明的印证。综观人类狩猎活动的发展历程,就不难看出,狩猎始终是带着血腥和暴力性质的杀戮和掠夺行为,它是充满野性的不文明行为,这种行为使人们的精神变得疯狂和残忍,而疯狂和残忍的心理状态则是滋生社会动乱的根源。

五音令人耳聋。

那么,何谓“难得之货”呢?为什么说“难得之货”会使人的行动受到损害呢?我们按老子所说的稀有珍贵之物,比如金银珠宝、华衣美食、玉璧、铜器、羽饰、武器等物品,正是由于“难得之货”珍贵稀有,才强烈地撩拨起了人们占有它的贪婪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人们的行为就会突然变得怪异反常,如盗贼爬房越脊、穿窬走户,甚至不惜草菅人命;权臣互相倾轧、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等等。

从上面的阐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五色”、“五味”、“五音”之所以会伤害我们,就是因为其可以刺激我们的欲望,使我们的欲望无限膨胀。

最后,老子提出“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一句极其通晓明白的话,点明了圣人的生活方式:只满足吃饱肚子这一低级需求,而不满足眼睛欣赏外物的欲求。老子的这一观点并不是反对人们去享受生活,而是警醒人们追求享受要适可而止,不可无限制地满足自己的贪欲。他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实现内在恬淡宁静,而不是追求外在私欲的满足。一个贪婪满足自己外在私欲的人,就会产生自我疏离感,心灵难免会愈发变得空虚。因此,老子提醒我们,要彻底摒弃各种外在欲望的诱惑,始终保持内心清净满足,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可是在生活中,面对物欲横流的外在世界,很多人无法抵挡物欲的诱惑,从而不惜代价地来满足自己的声色欲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堕落消沉,甚至走上灭亡的道路,显然,这些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已经严重扭曲变形。所以,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更要静心聆听老子的教诲。

五味令人口爽。

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安逸,要适可而止。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从政之道

◎宁静恬淡——廉正无私的于成龙◎

本章里,老子指出了贪图享乐的害处,并要求人们返璞归真,追求宁静恬淡的生活,强调个人的心性修养。于成龙廉洁无私的事迹,就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这一思想。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今离石)人,官职从知县一路攀升,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奉公的品质,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被称为“天下廉吏第一”。

清顺治十八年(1661),于成龙到广西罗城担任知县。他为官清廉,不久升任合州知州、直隶巡抚、江南总督等职。

于成龙宁静恬淡,廉洁无私,是天下官吏之典范。

清代前期官员的俸禄极低,于成龙虽贵为封疆大吏,但每年的俸银不到十两,这对于那些挥金如土的大官僚来说,还不够一衣一餐之用,即使节俭使用,不搞排场,也只能勉强维持中下等的生活。但于成龙只靠俸禄生活,此外一钱不贪,因此,他的生活非常清苦。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帝特地下诏,表彰于成龙的“廉明著闻”、“一介不取”,并念其家计清贫,赏银一千两、马一匹,以示鼓励。

其实,于成龙除早年任罗城知县外,其余都是在富庶地区担任要职,要说想发财,真的很容易,但他十分清廉,为官多年从不带家属赴任,随身财物也仅是一个竹箱、两只锅、书籍文卷数十束,此外便身无长物了。

于成龙初任直隶巡抚,便立刻下令严禁各级官吏分贪火耗,并罢免了几个违反规定的州县官吏,震动了官场。直隶离北京较近,历来为朝廷所重视,八旗子弟势力较大。他们仗着特殊身份,常做一些为害地方、欺压百姓的事,于成龙对此做了很多工作。他编保甲,严连坐,锄豪强,还经常亲自或派人深入民间访察,凡有犯法者一律严惩不贷。他还注意民间疾苦,每有灾荒他都请求赈济,妥善安排。康熙帝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并希望他能始终如一。

于成龙虽为官多年,却没能奉养母亲,这一直是个憾事。他在就任江南、江西总督之前,母亲去世,他回乡葬母,然后赴任。按照清代制度,沿途地方对他有接待之责,但他自雇一辆骡车,从不打扰地方,悄无声息地到达任所。他任江南、江西总督期间,革除积弊,安定地方,为了了解民风,他经常微服出访。为了提倡清廉,他告诫部下:“若一味爱钱,只恐子孙纵然会作文字,也决不会出人头地。更恐神鬼怒恨,生出瞎眼子孙,上长街唱莲花落,要看字也不能够了。莫笑老夫迂谈。”江南风俗多尚侈丽,于成龙却常身穿布衣。见长官如此,一些官吏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于成龙年事已高,但俭朴如初,他每餐均是粗茶淡饭,常年以青菜佐餐,很少吃鱼肉,所以江南人民善意地给他起了个绰号——“于青菜”。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成龙卒于任上,终年六十八岁。于成龙死后,属下将军、都统和僚属收拾其遗物,只在一个竹箱里发现几件衣服,案头摆着一些饮食器皿,几罐盐豉。于成龙去世的消息传出,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祀。康熙帝赐谥“清端”,高度概括了于成龙俭朴廉洁的一生。

作为封疆大吏的于成龙,按理说,完全可以过上一种悠闲富足的生活,而且不必通过贪污方式,就能名正言顺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于成龙固守清贫,他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感觉,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腹不为目”的不俗境界。

为人之道

◎摒除物欲——齐庄公因贪色而被杀◎

被物欲控制的人不只得不到心灵的自由,还很容易深陷祸患。春秋时期,齐庄公及其大臣崔杼因贪恋美色误入歧途,最后一个死于非命,一个背上了弑君骂名。

崔杼本为齐庄公的重臣,颇得庄公信任。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名叫棠姜,原是齐国棠邑(今山东平度县东南)大夫棠公的妻子。棠公病死后,崔杼在吊唁棠公时,见到了棠姜,为她的美貌所折服,打算将她娶回家。崔杼的家臣东郭偃很反对这样做,理由是崔杼和棠姜都是桓公的后代,都姓姜,自古男女同姓不宜通婚。但崔杼并没有听东郭偃的话,还是将棠姜娶回了家。

齐庄公贪恋棠姜美色,终于与她私通。

崔杼不知道贪恋棠姜美貌的并非只有他一人。一次,崔杼请齐庄公到家里饮酒,不想庄公竟为棠姜深深着迷,还出重金贿赂东郭偃让其帮自己和棠姜通奸。

齐庄公就这样和棠姜私通了,但是事情很快被崔杼发现了。崔杼非常愤怒。当初是他帮庄公登上了王位,而现在庄公却占有了他的妻子。崔杼顿时萌生了杀死齐庄公的念头。

一天,崔杼听说齐庄公的侍者贾举因一点小错遭到齐庄公的毒打,遂对齐庄公怀恨在心,便想方设法接近贾举,并通过贾举掌握了齐庄公在宫中的情况。公元前550年五月,莒国国君朝见齐庄公,齐庄公在都城临淄设宴款待他,并让齐国的大夫在旁坐陪。崔杼推说有病,没有出席。宴会结束后,齐庄公又想到崔杼家里和棠姜幽会,便派人打探崔杼的病情。崔杼料到齐庄公会这样,就假装病得很重。齐庄公果然中计,只带了少量随从前往崔杼家。

棠姜如往常一样将齐庄公引入内室,然后借口出门,将齐庄公反锁到了房间里。庄公在内室中等待棠姜,等了很久都不见她回来,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中了圈套,懊悔不已。就在这时,崔杼的家丁冲了进来,将齐庄公围住。齐庄公赶忙求饶,家丁们却说:“你的臣子崔杼得了重病,不能出面亲自听你的命令。我们只知道奉命捉拿淫贼,不知道还有其它的命令!”

齐庄公见大事不好,跳窗逃跑,他登上花台,打算翻墙而出。崔杼的家丁拿起弓箭,瞄准他就射,齐庄公的大腿上中了一箭,从墙上跌落下来。家丁们一拥而上,将齐庄公活活砍死。而崔杼虽然杀死了齐庄公,泄掉了心头之愤,却也不免被说成是乱臣贼子。尽管他一再向史官施压,禁止他们将自己弑君的事情写到史书里,史官就是不听。崔杼最终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说道:“我是为了保全国家社稷,没办法才担起了这份罪名,后人是会理解我的啊。”

若齐庄公和崔杼能够做到“去彼取此”,抵住美色的诱惑,也不会落得如此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