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奇观
在2500年前,一名希腊经师写下了眩人耳目的七大奇观清单:罗德岛巨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法洛斯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弗所阿提密斯神庙以及毛索罗斯王陵墓。这位经师说,七大奇观,“心眼所见,永难磨灭”。这就是所谓世界七大奇观的由来。作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让人惊叹不已,“想象其形而心向往之”。然而,正因为没有见到其实物的存在,从而让人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美丽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呢?关于新巴比伦王国通天塔的传说是真的吗?
“空中花园”的建造之谜
巴比伦空中花园当然不是建在空中,这个名字纯粹是出自对希腊文pmaddeisos一词的意译。其实,pmaddeisos一词直译应译作“梯形高台”,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后来蜕变为英文pmadise(天堂)。
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什么时间建造的呢?
一般认为,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在幼发拉底河东面,距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大约100千米,是在巴比伦最兴盛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公元前604~前562年)建造的。
千年古都巴格达向来以文学艺术和雕塑绘画著称于世,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许多故事的出处都在巴格达。然而,美丽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究竟在哪里呢?
据历史记载,巴比伦是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王国的遗址,主要由阿什塔门、南宫、仪仗大道、城墙、空中花园、石狮子和亚历山大剧场等建筑组成。遗址一直埋在沙漠中,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而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时代的古巴比伦王国遗址,至今还被埋在18米深的沙漠底下。
在遗址宫殿北面外侧不远的一堆矮墙中,中间是一个深深的地下室,散发出一种异样的味道,原来这就是空中花园的所在地。据说,花园建于皇宫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四角锥体的建筑,堆起纵横各400米,高15米的土丘,共有7层,每层平台就是一个花园,由拱顶石柱支撑着,台阶并铺上石板、芦草、沥青、硬砖及铅板等材料,眼前只有盛开的鲜花和翠绿的树木,而不见四周的平地。同时泥土的土层也很厚,足以使大树扎根。虽然最上方的平台只有20平方米左右,但高度却达105米(相当于30层楼的建筑物),因此远看就像似一座小山丘。
更有历史学家放言道:“从壮大与宽广这一点看,空中花园显然远不及尼布甲尼撒二世宫殿,或巴别塔,但是它的美丽、优雅,以及难以抗拒的魅力,都是其他建筑所望尘莫及的。”公元前1世纪作家昆特斯·库尔提乌斯这样描述这座空中花园:“无数高耸入云的树林给城市带来了荫蔽。这些树有12英尺之粗,高达50英尺。从远处看去,如荫的灌丛让人以为是生长在高大巍峨、树木繁盛的山上森林。”
然而这么豪华的“天堂”现在却什么也看不到了,只有一段修复后的低矮墙中残留的一小块原址遗迹,旁边有一口干枯的老井。据说这就是当年空中花园的遗存品,但尼布甲尼撒博物馆的馆长说,经过考证,现在仍不能确认这就是真正的空中花园遗址,因为这里离幼发拉底河20多千米,而资料记载空中花园就在河边上。事实上,大半描绘空中花园的人都从未涉足巴比伦,只知东方有座奇妙的花园。而在巴比伦文本记载中,它本身也是一个谜,其中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所以真正的空中花园在哪里,至今没人能说得清楚。
至于为什么要建造奇特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古代世界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世纪中叶,西西里岛的希腊历史家狄奥多罗斯在他的40卷《历史丛书》中提及,“空中花园”由亚述女王塞米拉米斯供自己玩乐所建。空中花园或许真的曾名噪一时,但塞米拉米斯却实无其人,她只是希腊传说中的亚述女王。
空中花园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的妻子爱美提斯修建了著名的空中花园,目的是让她怀念起她家乡米底的绿色丘陵景色。这是古代著名的奇观之一,但现在没有人亲眼看到过这座花园是什么样子。
另一种说法是,来自巴比伦祭司、历史家贝罗索斯(公元前3世纪前期)写过一部向希腊人介绍巴比伦历史和文化的著作,曾提及公元前614年巴比伦国王去世,新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后,迎娶了北方国米提之女安美依迪丝为妃。而米提是一个山国,山林茂密,花草丛生。米提公主骤然来到长年不雨的巴比伦,触目皆是黄土,不觉怀念起故乡美丽的绿丘陵来。她日夜愁眉苦脸,茶不思,饭不想,本来美丽的身影,不久就瘦骨嶙峋了。这可急坏了巴比伦国王。可是,在巴比伦连块石头也难找到。怎么办呢?他请来了许多建筑师要他们在京城里建造一座大假山。经过几年的营造,也不知花耗了多少奴隶的血汗,一座大山终于造好了。山上还种上了许多奇花异草。这些花木远看好像长在空中,所以叫作“空中花园”。花园里,还建造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国王和王后得以饱览全城的风光。据说,米提公主从此兴高采烈,思乡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虽然空中花园已全部为荒漠所吞噬,但同伊甸园一样,空中花园的传说一直吸引了无数人。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古代的著作对它是否真的存在过表示疑问。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德卫发现了一些证据,他认为可以证明空中花园确实存在过。第一条线索是若干个石拱,它们可以轻易支撑住树林、土壤、岩石以及导水管的巨大重量。接着,他又发现一根轴从屋顶一直延伸到地面,这可能就是一口井,空中花园的水也就是从这里抽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屋檐正下方的地面曾用于某种形式的储存,这极可能是一个蓄水库。今天美索不达米亚一带气候干燥、缺少石材,空中花园离幼发拉底河又有一段距离,而花园的花离不开水,那么它是如何解决供水问题的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水泵发明几个世纪前,水又是如何被运到屋顶花园的?
公元前1世纪的历史学家兼作家斯特拉博曾记载:“有专门的旋转式螺旋桨把水送到屋顶。这些螺旋桨的功能就是不断地从幼发拉底河抽取水源以播洒滋润整个花园。”尽管人们一直把这种旋转式螺旋桨视为阿基米德螺旋泵,并且由于它能够较好地输送大量水源,最终引发了全世界农业的革新,然而奇怪的是,古代文卷中没有一处特别提到巴比伦曾使用过这种水泵。可这种水泵却被另一位统治者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使用过,他的都城设在尼尼微,横跨巴比伦西北部的底格里斯河。
在有关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的许多文献记载中却不止一次地提到他在尼尼微城中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并引城外的河水入城中浇灌花木。而辛那赫里布的后代也常常提及,他们常在尼尼微的这个人造山形花园中以捕杀从笼子里放到园中的狮子和野驴为乐。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23年,波斯人出兵占领新巴比伦城,他们还改变了幼发拉底河道,使河道远离了巴比伦城。按理说,巴比伦空中花园的花木肯定会因为缺水而枯萎,在百年之后不可能还保持郁郁葱葱。可是在尼尼微的浮雕却表明,亚述人不仅采用“水泵”抽水浇灌人造花园,还用水槽将山泉引入园中。即使无人灌溉,花园依然可以苍翠如初。
专家们认为,空中花园应该要有完善的输水设备,由奴隶不停地推动着连系的齿轮,把地下水运到最高层的储水池中,再经过人工河流往下流以供给植物水分。同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员相信花园所用的砖块定是与众不同,相信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狄奥多罗斯甚至指出空中花园所用的石块加入了一层铅板,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事实究竟如何呢?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迷人的空中花园,将无尽的谜尽藏腹中。
新巴比伦王国修建过通天塔吗
如今的人们,已能利用航天飞机深入宇宙,更能用望远镜探望宇宙深处的秘密,但人们还是很向往更遥远的天外,希望能达到世界的顶端。这种愿望自古有之。
基督教经典著作《旧约·创世记》第十一章曾有这样一段记述:古时候,天下众多的人口,全都说着同一种语言,人们在向东迁移时,走到一处叫示拿的地方,发现那里是肥沃的平原,就定居下来。他们商定在这里用砖和生漆修建一座城和高耸通天的塔,以此传播声名,免得四处流散。这件事惊动了耶和华,他看到城和大塔就要建成,十分嫉妒人们的智慧和成就,便施法术变乱了人们的口音,使人们的言语各各不同。结果,工程不得不停顿下来,人们从此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大塔最终没有建成,后人把这座大塔称作巴别。“巴别”就是“变乱”的含义。
巴比伦宝塔式建筑遗迹
如何看待《圣经》中这段记述,史学界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圣经》中的这段传说有所根据,认为《创世记》记载的那座大塔的原型,就是古代两河流域(即示拿)新巴比伦王国时代巴比伦城内的马都克神庙大寺塔。这座大寺塔,被称作埃特曼安基(意为天地之基本住所)。它兴建于新巴比伦国王那波帕拉沙尔(公元前626~前605年)在位时,到其子尼布甲尼撒(公元前604~前562年)在位时才建成。这一传说也反映了新巴比伦王国时代巴比伦城内居民众多、语言复杂的情况。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所著的《历史》一书第1卷181节中,记载了如下事实:“在这个圣域的中央,有一个造得非常坚固、长宽各有一斯塔迪昂(古希腊长度单位,约合185米)的塔,塔上又有第2个塔,第2个塔上又有第3个塔,这样一直到第8个塔。人们必须循着像螺旋线那样地绕过各塔的扶梯走到塔顶的地方去。那里有一座宽大的圣堂。”希罗多德说塔共11层,可能是把塔基的土台或塔顶的庙也计算在内了。公元前331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到巴比伦时,这座大塔已非常破败。为了纪念自己的武功,亚历山大曾有意重建此塔。可是,据估算,光是清除地面废料,就需要动用1万人,费时2个月。由于工程浩大,亚历山大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相反,有的学者不同意《圣经》中提到的通天塔就是新巴比伦时代马都克神庙大寺塔的观点,认为在巴比伦城内,早在新巴比伦时代以前就曾有两座著名的神庙,一座叫作萨哥-埃尔(意为“通天云中”),一座叫作米提-犹拉哥(意为“上与天平”),它们很可能就是关于通天塔的传说的素材。但是,有关这两座神庙,没有更多的史料可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