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些是严重的致命疾患。在进行病因诊断时,往往十分困难。
引起头痛的常见病因
(一)头部疾病
(1)脑实质疾病:如脑瘤、脑震荡、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2)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管硬化等。
(3)脑膜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4)颅内肿物及颅内压增高:包括脑瘤、脑脓肿、囊肿、颅内血肿、脑寄生虫等。
(二)五官疾病
(1)眼部疾病:如散光、青光眼、远视和虹膜睫状体炎。
(2)耳部疾病:如中耳炎、乳突炎。
(3)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
(4)咽部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
(三)全身性疾病
(1)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
(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偏头痛、癔病、癫痫等。
诊断
(一)了解病情
1. 头痛发生的时间:原发性高血压的头痛时间往往在晨间;脑瘤和副鼻窦炎的头痛时间一般在上午时比较剧烈;眼部疾病所导致的头痛,常常在下午或晚上发生,或者经常发生在看书之后。
2. 疼痛的部位
(1)前额头痛:常见于眼、鼻、咽部疾病,以及贫血和发热性疾病。
(2)顶部头痛:常见于神经衰弱等。
(3)侧部头痛:常见于耳部疾病、偏头痛以及癔病等。
(4)枕部头痛:常见于脑膜炎、高血压、尿毒症、癫痫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等。
(5)全部头痛或位置不固定的头痛:多见于脑震荡、动脉硬化、脑炎、神经衰弱等。
3. 疼痛的程度:脑膜炎常常会导致剧烈的头痛;脑瘤、副鼻窦炎和眼部疾病会导致中等程度的头痛。
4. 头痛伴随的症状
(1)失眠:神经衰弱、脑膜炎所引起的头痛都会影响到睡眠;脑瘤、副鼻窦炎所引起的头痛一般不影响睡眠。
(2)恶心呕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脑瘤等可伴有呕吐而无恶心;偏头痛时常可伴有恶心呕吐;鼻部和眼部的疾病引起的头痛很少引起呕吐。
(3)视力减退:眼部疾病一般都引起视力减退,脑瘤也可能出现视力减退现象。
(4)耳鼻流脓:耳、鼻部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二)体格检查
(1)体温增高: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和传染病,如伤寒、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2)心脏检查:高血压病可有左心扩大及心尖区柔软吹风样收缩。
(3)神经系统检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可出现抬头试验、抬腿试验和划足底试验阳性。
(4)血压测定:血压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及肾性高血压;血压偏低常可见于贫血和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
(5)视力检查:在远视和散光时,可以发现视力不正常。
(6)鼻部检查:副鼻窦炎和乳突炎时,常有局部压痛,副鼻窦炎可发现鼻腔流脓。
(7)耳部检查:中耳炎时,可有外耳道流脓和鼓膜穿孔现象。
(8)咽部检查: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肿大,表面可有白色分泌物。
头痛鉴别诊断表
治疗
(一)西药
(1)复方阿司匹林或氨非咖:每次1片,每日3次。用于一般性头痛。
(2)非那根: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有轻微头痛时可以选用。
(3)杜冷丁: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主要用于剧烈疼痛,在一般性止痛药无效时应用。或用50~100毫克,进行肌内注射。
(4)酒石酸麦角胺:每次1~2毫克,每日3次,对偏头痛效果较好,可以防止偏头痛的发作。
(二)新针疗法
1. 前额头痛
主穴:印堂、合谷。
备穴:上星、列缺。
治法:挟刺印堂。刺合谷达到一定感应时出针。每次二穴,如果效果不佳可配用备穴。
2. 顶部头痛
主穴:涌泉、悬钟。
备穴:太冲、百会。
治法:涌泉针0.8~1寸,没有效果时配用太冲或百会。
3. 侧部头痛
主穴:太阳、外关。
备穴:风池、内关。
治法:用太阳透率谷,达到强烈酸麻胀痛时出针。远端配外关,一般出针即有一定的效果,效果不佳时改用或配用备穴。
4. 枕部头痛
主穴:风池、后溪。
备穴:昆仑、丰隆。
治法:如主穴效果不 佳,可加备穴。
5. 全部头痛
主穴:印堂、百会、太阳。
备穴:足三里、合谷。
治法:针主穴,效果不佳时配用备穴。
(三)推拿疗法
1. 抹太阳至风池,左右各30~50次,然后拿风池、肩井穴(刺激较强)20~30次,最后重复抹印堂至攒竹至鱼腰至太阳穴10次,每日治疗1~2次。
头痛按摩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前额痛 使用穴位:前额五点包括两边太阳穴、两边眉毛中点、两眼内侧与鼻根交界处。
② 膀胱经部头痛 使用穴位:攒竹穴。
③ 偏头痛 使用穴位: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中间)。
④ 后头痛 使用穴位:风池穴(头后部两侧凹窝)。
⑤ 头顶痛 使用穴位:百会穴(两耳尖直上连线与鼻中直上连线相交处)。
2. 先按印堂、攒竹、阳白、头维穴,以酸胀为度。接着用抹法,印堂至神庭、印堂至太阳各20~30次。
(四)草药单方
1. 川芎9克,白芷9克,煎服或研末吹鼻。
2. 全蝎3克,蜈蚣三条,地龙9克,焙干,研末吞服,每次3克,每日2次。
(五)中医辨证施治
(1)外感头痛:头痛发热,咽痛或扁桃体肿大,或有呕吐,苔薄脉数,宜清热祛邪。连翘15克,板蓝根50克,大青叶50克,拳参50克,川芎茶调散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法:鼻流脓涕加苍耳子9克,辛夷6克。
(2)肾虚头痛:头脑空痛,耳鸣,头晕,腰背酸痛,苔薄脉细弦,宜养阴补肾。熟地9克,党参9克,山药9克,杜仲9克,山茱萸6克,枸杞子9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
(3)肝阳头痛:烦躁,易怒,头痛,失眠,苔薄脉弦,宜平肝熄风。龙胆草9克,黄芩9克,钩藤12克(后入),牡蛎50克(先煎),磁石50克(先煎),川芎4.5克,夏枯草12克,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