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法国/卢梭/个性解放的宣言书
⊙背景提示
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在于揭露和讽刺世俗人情,针砭时弊。他们的文笔简练明晰,深入浅出,饶有风趣。卢梭的艺术特点在着重抒写个人情感。他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和《忏悔录》,都是文学名著,这些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
⊙内容提要
我将把我的一生赤裸裸地剖析给你们看,我是让-雅克·卢梭。
1712年,我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母亲是牧师的女儿。母亲因为生我难产而死。我儿时对书有一种罕见的兴趣,崇拜希腊和罗马的先贤。我也有一些缺点,贪吃,喜欢恶作剧。我性情温和柔静,怀有爱人之心,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爱。11岁那年,我喜欢一个22岁的姑娘,但她并未在意,我感到十分气愤。
16岁时,我在安那西做学徒时结识了一位年轻温婉的贵族孀妇华伦夫人。她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对她的迷恋构成了我以后流浪生活里的精神支柱。后来,我不甘心做学徒,来到意大利谋生。因为一文不名我进了都灵的一所宗教收容院。后来我又做过店铺的小伙计和伯爵夫人的秘书。当秘书时我偷了伯爵夫人一条让我迷恋的小丝带,为逃避罪责栽赃给清白的女仆。这件事始终让我的良心受到谴责。为了达到淫邪的目的,我调戏过打水的姑娘,被人逮住时,我又靠谎言脱身。
19岁时,我回到魂牵梦萦的华伦夫人身边。她像母亲和大姐一样关怀着我,替我谋求出路。我在她的身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开始全神贯注地学习数学、几何、绘画和音乐。后来,我痴迷于音乐,无法安心当丈量员。这时,华伦夫人向我敞开心扉,虽年龄悬殊,我们终究走到了一起。
除了音乐之外,文学和哲学也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伏尔泰的文章更是一篇不漏。我拼命地读书,身染沉疴也坚持不懈,虽然有华伦夫人的精心照料,但我已经预感到力不从心。
相关链接
启蒙运动指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后进行的第二次民主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启蒙”(Enlightenment)一词指当时进步的思想家提倡的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被基督教会和贵族专制迷信所愚昧的封建社会。启蒙运动最先开始于法国,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是当时涌现出的卓有成就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很多思想家直接以文学为宣传的武器,如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卢梭的《新爱洛绮丝》等。这些文学作品冲破古典主义的束缚,为近代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道路,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重视文学的教育功能。为了更好地面向广大平民,启蒙思想家还创造了很多新形式,如哲理小说、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等。启蒙运动的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被视作德国“狂飙突进”的前奏,为俄国的民主革命起了思想准备的作用。
图中,一些知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在乔弗朗夫人著名的文艺沙龙交流思想。
我开始投身于音乐研究,但诸事不顺,新发明的记谱方法遭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否定。与此同时,我结交了一些文学界的名人,和狄德罗、伏尔泰和布丰等人结成朋友。这中间,我还重返意大利,在水城威尼斯担任法国驻意大利大使的秘书,虽工作勤勤恳恳,但开罪了一些小人,终于我失望地离开官场,重新开始对音乐的研究和创作活动。后来,狄德罗因为《哲学思想》一文遭捕,我设法救他脱险,因此我们之间的感情愈加深厚。
1750年,我的一篇应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获得极大成功,以惊世骇俗的思想震惊了巴黎文化界,同时也遭致非议。1752年,当歌剧《乡村小师》在王宫上演时,我故意不修边幅以示怠慢,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国王欲赐年金以示奖掖时,我断然拒绝,坚持不受。为此,我和狄德罗发生争执,封建卫道士们众口一词的责难和谩骂使我忧心忡忡,备感孤独和空虚。我又找了一个伴侣戴莱丝。为便于构思,我们一起做了8天的旅行。
1756年,我结束了在巴黎郁郁的生活,入住一位夫人赠送的“隐士之家”,在那里沉浸在小说的创作中。我受到一些人的攻击,连一向令我尊重的狄德罗也和我分道扬镳。《新爱洛绮丝》的出版在巴黎掀起一阵狂潮,我又接着出版了《音乐辞典》和《社会契约论》。但《新爱洛绮丝》的出版使我备受指责,连朋友也纷纷回避我,到处有人咒骂我,“隐士之家”的主人也驱逐我。我又一次开始我的流浪生涯,未来吉凶未知。
⊙作品评价
《忏悔录》是一部特殊类型的回忆录或自传小说。卢梭曾对后人传言,嘱托他们等到书中人物业已作古时再发表,但实际上1789年小说就出版了。作品的写作动机按作者说,是“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暴露的方法,不是描写周围的人物、环境,而主要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腻入微的心理分析和自我剖析,坦率、诚实地对自己加以描述与评介。卢梭以真诚坦率的态度,毫不隐讳地向读者袒露自己的高尚之处与卑劣之处。但是,他说明自己本性善良,是污浊、罪恶、不合理的社会使自己染上了种种恶习。
作品第一部文笔流畅优美,有意无意的错失之处较第二部也少得多,这是因为当时心境宁静,且内容本身多涉及他前半生那些平静纯洁、诗情画意的岁月。第二部执笔时卢梭的病症日趋严重,况且回忆写作内容本身就是再尝生活的苦涩,所以充满了火药味,但并没有损害全书真诚坦率的一贯文风,读者仍能读到一些优美的描写。虽然《忏悔录》两部之间有这些差异,但正如卢梭自己在第二部开头所说,此书有一个忠实的向导,那就是“感情之链”。确实,这种诉诸内心的忠实的心灵历史记录是很少有人不为之震撼的。但卢梭并没有沉溺于感情放纵,而是让我们透过心灵的倾诉,感受到他在哲学、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真知灼见。在许多事件的追述中,他用那种时而从容不迫、缓缓道来,时而趣味横生、幽默过人的笔调让我们同时领略了他剪裁题材的高超技巧以及他广博深邃的学识。卢梭在书中还流露出一种感伤倾向。和多种多样的环境、各个阶层人物的广泛接触使他较一般人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矛盾的尖锐,他无法找到摆脱这些矛盾的适当途径,便转向主观感情世界,发展自然的感情,深刻分析人的内心,力图把自己放在大自然中,远离自私狡诈的城市去过简朴的生活。虽然这种哲学思想带有宗教情绪,但这是他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愤懑态度的暴露,也是他这个平民作家特有的倾向。卢梭的独特性还体现在他的思想常比同时代人领先一步。
名家点评
马克思评论《忏悔录》:“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他的思考、真诚和那些几乎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
法国学者勒塞尔克称《忏悔录》是“一首抒情的诗歌,一首世界文学中最美妙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