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骑士风尚的飘逝
⊙作者简介
塞万提斯(1547~1616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西班牙贵族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塞万提斯只接受过简单的中学教育,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利用有限的机会饱览古今文学名著并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青年时期的塞万提斯是个爱祖国、爱自由的热血青年。他于1570年从军,翌年便抱病参加抗击土耳其军队的勒班多海战,失去左臂。战后返国途中,被土耳其海盗俘虏至阿尔及尔,1580年被赎回国。为谋生计,曾任军需官及税吏达15年,往返跋涉于西班牙全国各地,亲眼目睹社会不平及人民苦难。
从1582年开始,塞万提斯决心用他的笔来揭露西班牙社会的罪恶。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和欧洲最杰出的作品。《堂吉诃德》上卷于1605年问世后,风靡全欧,读者竞相争读。在不到三星期的时间,西班牙就出了三种盗印本。以至在他的下卷还没有出版之时,就有人企图化名出版《堂吉诃德》的续集。但该作品严重歪曲原著的本意,丑化原著的主人公。这使得塞万提斯义愤填膺,他赶紧彻夜创作,终于在1615年出版了该书的下卷,继承了原书的人文传统。
塞万提斯其他的重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1613)、剧本选《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1615)等。
⊙背景提示
塞万提斯说他创作《堂吉诃德》的目的是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骑士制度、骑士精神、骑士道德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产物。骑士的任务是“忠君、护教、行侠”,他们要求“文雅知礼”,不仅要忠实地为主人服务,还要效忠和保护女主人。为“心爱的贵妇人”去冒险和获得成功,是骑士最大的幸福。骑士文学即表现骑士“忠君护弱”的冒险生活,为博得贵妇人的厚爱所表现的忠贞和武侠精神。骑士主人公都是理想化的人,侠义而崇高。故事虚构、惊险离奇,充满魔法、挑战、创伤、以及荒诞不经的情节。骑士文学与时代精神相差太远,在文坛和读者中影响极坏。塞万提斯为了打击和讽刺骑士文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利用骑士小说的形式,借题发挥,成功地塑造出堂吉诃德的形象,把骑士制度、骑士精神、骑士道德漫画化。从客观效果来看,《堂吉诃德》发表后,骑士小说的确在西班牙销声匿迹了。
塞万提斯像
⊙内容提要
《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灭亡了的骑士制度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是居住在拉·曼却村的一个乡绅,原名阿伦索·吉哈达。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骑士出外游侠,帮助被侮辱者和被压迫者,于是从家传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烂不全的盔甲和一根长矛,然后骑上一匹瘦马悄悄离家出走。他给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又选中了邻村一个挤奶姑娘,取名杜尔西内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
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出马很不顺利,他把客店当作城堡,让老板娘给他举行授封仪式。一路上,他单枪匹马地蛮干,向一队不相识的过路商人挑战,结果身受重伤,被乡亲们抬回家来。家人看到他被骑士小说害到这种可怜程度,便把满屋子的骑士小说一烧而光。第二次旅行,他说服邻村一个名叫桑丘的农夫做他的侍从,随他一同去游侠,并且答应人家有朝一日便可任命他为某个岛上的总督,于是主仆两人又偷偷地上了路。堂吉诃德还是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作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又干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直到同村的神父和理发师设计把他装进笼子送回家来,才结束了他的第二次游侠。
第三次出游,主仆二人碰到了各种奇遇。他们原计划去萨拉戈萨参加比武,途中遇到一位公爵。这位公爵听说了堂吉诃德和桑丘的游侠故事之后,故意寻他们开心,将他们请到自己的城堡做客,并且让桑丘担任一个镇上的“总督”。堂吉诃德迫不及待地要实现他的改革社会理想,但结果这主仆二人却受尽折磨,险些丧命。堂吉诃德的邻居参孙,为了骗他回家,假装成“白月骑士”与他比武,堂吉诃德失败,不得不听从对方的发落而回家。他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骑士小说的危害。他立下遗嘱,嘱咐唯一的继承人侄女千万不要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取消其继承权。
⊙作品评价
不久前,在诺贝尔文学院和瑞典图书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位作家推选《堂吉诃德》为人类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似乎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堂吉诃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中,堂吉诃德这个奇想联翩、滑稽可笑的光辉艺术形象都拥有亿万读者。
堂吉诃德与桑丘
《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以堂吉诃德企图恢复骑士道来扫尽人间的不平的主观幻想与西班牙社会的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作为情节的基础,巧妙地把堂吉诃德的荒诞离奇的游侠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了起来,以史诗般的笔力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恢宏的时代社会画卷,同时也强烈地讽刺、嘲笑和鞭挞了西班牙上层统治阶级,而对人民的苦难则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更主要的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不恤丧身”、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个涂抹着喜剧油彩的悲剧主人公。一方面,他向往自由,具有高尚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方面,他又是个天才的幻想家,在自己的白日梦中,不断幻想着用过时的骑士精神来改造现实,因而屡屡上演闹剧,引爆了无数让人捧腹的笑料。可见,堂吉诃德是个被幻想放大了的英雄,虽然他的信仰是不合时宜的,他的行为是疯狂的,但是他的动机却高尚得足以令我们每个人惭愧不已。《堂吉诃德》利用文学形式将理想与现实这对人类普遍存在的矛盾揭示得如此深刻而生动,可说淋漓尽致,使得每代人都感受颇深,予以认同。正是这种具有“永恒”与“普遍”意义的深层蕴涵,才使得《堂吉诃德》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名家点评
诗人海涅认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在叙事、戏剧、抒情方面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亦精辟地指出:“在欧洲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表现得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堂吉诃德》。”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评价《堂吉诃德》的时候说:“全世界没有比这更深刻、更有力的作品了,这是目前人类思想产生最新最伟大的文字,这是人所能表现出的最悲苦的讥讽。例如到了地球的尽头问人们:‘你们可明白了你们在地球上生活吗?你们怎样总结这一生的生活呢?’那时候人们就可以默默地递过《堂吉诃德》去,说‘这就是我给生活作的总结,你难道能因为这个责备我吗?’”
《堂吉诃德》的伟大成就也可以体现在它对现代小说的影响方面。北京大学的赵德明教授认为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创作奠定了世界现代小说的基础。这不仅仅因为塞万提斯早在17世纪初期就写出了《堂吉诃德》这部轰动一时的长篇作品,成为西欧历史上的“第一人”,更重要的还是他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尝试了多种与中世纪传统小说有别的艺术写作手法,如真实与想象、严肃与幽默、准确与夸张、故事中套故事等等,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完成了小说艺术上的改革。
《堂吉诃德》插图
此外,《堂吉诃德》在表现人性及社会现实的同时,还表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例如他认为“描写的时候模仿真实,模仿得愈亲切,作品就愈好”,“凭空捏造越逼真越好,越有或然性和可能性,就越有趣味”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小说创作的原则指导。小说第二部还描写了人们对小说第一部的反映和批评,从人物对堂吉诃德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人物的形象。因此,小说揭示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揭示了作家、作品和人物的相互关系,表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强烈自我意识。诸如此类,在其他的小说中都是不常见到的。
《堂吉诃德》在西班牙文学中具有崇高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它的出现,标志着西班牙古典艺术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同时,它也使塞万提斯本人成为欧洲近代小说的先驱。这些成就对西班牙文学、欧洲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