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凉解表药
薄 荷 学名:Mentha haplocalyx Briq.
HERBA MENTHAE Bohe
【薄 荷】
别名:蕃荷菜,南海荷,猫儿薄荷,升阳菜,薄苛,夜息花,仁丹草,见肿消,土薄荷。
◎《本草纲目》记载薄荷:“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隐疹。捣汁含漱,去舌苔语涩;挪叶塞鼻,止衄血,涂蜂螫蛇伤。”
【科 属】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的部分。
【地理分布】溪沟旁、路边以及山野湿地多有生长,海拔可高达3500米。华中、华南、华北、华东以及西南各地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一次在小暑至大暑期间,第二次在寒露至霜降期间。广东、广西等温暖地区一年可收割3次。晾干后使用。
【药理作用】解热;镇痛;促进汗腺分泌;兴奋中枢神经;消炎,止痛,止痒;抗肝损伤;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抗早孕;促进胆汁分泌;促进透皮吸收;祛痰;抗微生物等。
【化学成分】氨基酸类:丙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挥发油类:1-薄荷脑,1-薄荷酮,薄荷酮,乙酸薄荷酯,柠檬烯,莰烯,蒎烯,异薄荷酮,薄荷烯酮等;其他:少量鞣质,树脂,
迷迭香酸等。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清头目,宣散风热,透疹。对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喉痹,口疮,头痛,目赤,麻疹,风疹,胸胁胀闷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头痛咳嗽,壮热不退,夜不能眠,口干口渴,小便灼痛,鼻流清涕。
薄荷、荆芥穗各9g,板蓝根28g,黄芩、柴胡、半夏、青蒿、秦艽各10g,大青叶20g,白僵蚕10g。加水煎沸1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1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调兑均匀,分服,每天1~2剂。
2. 主治:麻疹始出,咳嗽不重,流泪,羞明。
薄荷、蔊菜、紫苏叶各10g。加水煎8分钟,慢慢饮,每天1~2剂。
3. 主治:麻疹初期不透,身热咳嗽。
薄荷、甘草、犀牛角各3g,芦根、白茅根各10g,蝉蜕、金银花、浙贝母、地骨皮、葛根、牛蒡子各5g。煎服法同2。每天1剂。
药膳养生
薄荷叶茶
薄荷叶30片,人参5g,生石膏30g,生姜2片,麻黄2g。上述药一同研磨为粗末,水煎,滤汁。代茶饮。适用于体虚或者年老者风热感冒,症见咽喉肿痛,发热头痛,咳嗽不爽等。
薄荷叶糖
薄荷60g,白糖500g,植物油少量。白糖加水少许,小火煎稠,加薄荷粉调匀,继续熬到用筷子挑起糖液呈丝状时(以不黏手为度),停火。倒入涂有植物油的盘内,稍凉,切成小块。放在口中含化,徐咽。具有清利咽喉,辛凉解表的功能。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症。
薄荷粳米粥
薄荷5g,粳米50g。先煮粳米粥,候熟,放入薄荷,几沸,出香气,空腹食。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外感而见头目不清,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
牛 蒡 学名:Arctium lappa L.
FRUCTUSARCTLL Niubangzi
【牛蒡子】
别名:牛子,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万把钩,弯巴钩子,鼠尖子。
◎《本草纲目》记载牛蒡子:“消斑疹毒。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科 属】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的果实。
【地理分布】常有栽培。野生的较多,多生于沟边、山野路旁、荒地、山坡向阳草地、村镇附近和林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新疆、山东、江西、浙江、湖北、四川、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的时候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除去杂质后,再晒干。
【药理作用】降血糖;降血压;抗菌;抗病毒;抗诱变;抗肿瘤;促进生长等。
【化学成分】木脂素类:牛蒡苷元,异牛蒡苷元,牛蒡苷,罗汉松脂素,牛蒡酚F,新牛蒡素乙,拉伯酚A-E等;脂肪酸类:硬脂酸,棕榈酸,油酸,花生酸等;联噻吩及其衍生物:牛蒡子醇,牛蒡子醌,牛蒡子酸等;其他:不饱和直链烃,α-香树脂醇等萜类,牛蒡甾醇,硫胺素,胡萝卜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和聚糖、半乳糖、木聚糖。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宣肺透疹,疏散风热,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麻疹,风疹,咳嗽痰多,痄腮丹毒,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本草药方
1. 主治:麻疹初期,发热2~6天,皮疹出现,先见于耳后,渐至额部,再向躯干及四肢扩散。颗粒分明,大小不一,色彩红如玫瑰,压之褪色。疹周健康皮肤存在。体温常在39℃以上。伴有咳嗽,口渴欲饮水和不安宁等症状。
牛蒡子、升麻、葛根、蝉蜕、桔梗、金银花、连翘、当归、芦根各4g,桂枝、甘草各3g。
加水煎沸9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9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次服下,每天1剂。
伴高热时,用温水擦浴,缓解热势,一般不用退热药物;烦躁不安者,可给少量苯巴比妥;咳嗽剧烈时,加用青霉素注射液;并发中耳炎时,可加氨苄青霉素注射液;昏迷嗜睡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粒。
2.主治:急性咽喉炎。
牛蒡子、桔梗各6g,薄荷3g,甘草5g,玄参、草河车各1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调兑均匀,分早晚两次服用,每天1剂。
药膳养生
牛蒡子茶
牛蒡子200g。拣去杂质,放于锅内,用小火炒到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研成细末。每服10g,用开水冲泡,当茶慢饮。清热解表。适用于发热偏重,外感风热,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咽红肿痛,色黄黏稠,鼻塞头痛的热毒不太严重者。
牛蒡子粳米粥
牛蒡子15g,冰糖适量,粳米80g。牛蒡子加水煎汤,去渣后放入粳米、冰糖,再加水煮到米花粥稠。每天2次,温热服食。清热解表。适用于外感风热,咳痰不爽,感冒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咽喉肿痛等症。凡胃寒、气虚、便溏者慎用。
牛蒡根粳米粥
牛蒡根(或牛蒡子打碎)20g,粳米60g,白糖适量。牛蒡根煎汤,去渣取汁100毫升;粳米加水煮粥,入牛蒡根汁、白糖调匀,温食,每天2次。小儿气虚,腹泻者慎用。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
黑 蚱 学名: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
PERIOSTRACUM CICADAE Chantui
【蝉 蜕】
别名:蝉衣,蝉壳,伏壳,枯蝉,蝉甲,蝉退,蝉退壳,知了皮。
◎《本草纲目》记载蝉蜕:“治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阴肿。”
【科 属】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的时候脱落的皮壳。
【地理分布】息栖于榆、槐、杨、柳、枫、桑等树上。辽宁以南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6~9月间,由树上或者地面上收集来,除去泥沙,晒干。
【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解热;抗过敏;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等。
【化学成分】氨基酸类:脯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等;其他:异黄质蝶呤,甲壳素,蛋白质,酚类化合物等。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利咽,透疹,散风除热,解痉,退翳。对于风热感冒,音哑,咽痛,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目赤翳障,破伤风,惊风抽搐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脱肛。
蝉蜕18g。研末,以麻油拌成糨糊状。涂患处,每天2次。
2. 主治:破伤风。初起张口不便,颈部强直,颜面肌肉痉挛,呈苦笑面容。重则牙关紧闭,全身抽搐,角弓反张症状。
蝉蜕、全蝎、天麻、僵蚕各9g,蜈蚣3条,南星12g,朱砂4g(研,冲)。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体温稍高者加葛根,防风各8g。
3. 主治:破伤风,张口不利,颈项活动不灵。
蝉蜕60g,南星6g,黄芩9g,钩藤24g,全蝎、白附子、桑叶各15g,蜈蚣20条,生石膏240g。
煎服法同2,每天1剂。
咳嗽痰多加半夏、橘红、桔梗各9g;阴虚加天花粉、麦门冬、沙参、白芍药各8g;阳虚加黄芪、党参、当归各12g;大便秘结者加芒硝、大黄各8g;产后血虚加当归、川芎各12g。
药膳养生
七星茶
蝉蜕200g,灯芯草1000g,淡竹叶4500g,钩藤2000g,防风1800g,僵蚕210g,六曲2100g,麦芽(炒)3900g,竺黄(姜汁制)220g。将上药碎段片,混合,淡竹叶、蝉蜕、麦芽等散在为宜。每包3g,水煎,每天2次,代茶频饮。解表散邪。适用于小儿伤风咳嗽,积食,夜睡不宁。
蝉桔枇杷茶
蝉蜕6g,枇杷叶15g,桔梗6g。煎汤,代茶饮。适用于喉炎。前两味单煎亦可代茶频饮。
蝉衣粳米粥
蝉衣6g,粳米40g。蝉衣去头足水煎取汁,与粳米煮粥。每天1剂,分2次服,连服3天。辛凉透表。适用于发热咳嗽流涕,麻疹初起,目赤怕光,口腔颊部见白色疹点,泪水汪汪等症。
野 葛 学名:Pueraria lobata(Willd.)Ohwi
RADIX PUERARIAE Gegen
【葛 根】
别名:干葛,甘葛,粉葛,葛麻茹,黄葛藤根,葛子根,葛条根。
◎《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散郁火。”
【科 属】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地理分布】1.野葛 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2.甘葛藤 栽培或野生于山石灌丛和疏林中。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药理作用】解热;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降血压;β-受体阻断作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血糖;降血脂;促进学习记忆;抗肿瘤;抗氧化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芒柄花素,金誉异黄素等;三萜类:槐花二醇,大豆皂醇,葛根皂醇,胡萝卜苷等;香豆素:葛根香豆素等;其他:尿囊素,紫檀素,氯化胆碱,氯化乙酰胆碱,琥珀酸,氨基酸,淀粉,花生酸,硒等微量元素。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本草药方
1.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恶寒,乏力。
葛根、连翘、白芷各16g,辛夷、浙贝母各10g,板蓝根3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2次服。服后取微汗。每天1~2剂。
2. 主治:感冒,咳嗽。
葛根15g,细辛、白芷、浙贝母各8g。加水煎,去渣。顿服。取微汗。
3. 主治:颈椎病,反复落枕,头晕痛,晨起颈部酸胀板硬,颈部肌肉有压痛,单侧上肢酸痛麻木无力。
葛根26g,白芍30g,鸡血藤、威灵仙各15g,甘草5g,蜈蚣2条(研,冲)。煎服法同1。每天1剂。
血虚加当归20g;气虚加黄芪20g;偏热加生地黄、知母、黄柏各8g;痛甚加草乌、川乌头各5g。
外用淫羊藿、威灵仙各50g,米醋500毫升,一起煎外敷。
药膳养生
葛根粳米粥①
葛根16g,粳米80g。先将葛根煎汤,去渣后入米煮粥。随意食。定惊、祛风。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挟痰挟惊,呕吐,惊啼不安等。
葛根粳米粥②
葛根粉30g,粳米100g。煮粥,做早晚餐或点心服食。清热生津,降血压,止渴。适用于高血压,心绞痛,老年性糖尿病,冠心病,脾虚泄泻,或发热期间口干烦渴,以及感冒初起,发热头痛,小儿麻疹初起未透。
葛粉羹
葛粉250g,豆豉150g,荆芥穗50g。葛粉制成面条;荆芥穗、豆豉共煮沸,去渣留汁,葛粉面条放药汁中煮熟。空腹食。滋肝息风开窍。适用于中风,神昏,言语謇涩,手足不遂,及老年人脑血管硬化,预防中风。
柴 胡 学名:Bupleurum chinense DC.
RADIX BUPLEURI Chaihu
【柴 胡】
别名:地薰,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本草纲目》记载柴胡:“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错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科 属】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者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地理分布】1.柴胡 生于向阳旱荒山坡、林缘灌丛、路边或者草丛中。西北、华东、东北、华北和华中地区多有分布。2.狭叶柴胡 生于干燥草原,向阳山坡以及灌木林缘等处。东北,华北以及陕西、山东、甘肃、江苏、广西、安徽等地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杂质以及残茎,干燥。
【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解热;镇咳;镇痛;抗炎;抗肝损伤;降压;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抑制胃液分泌,抗胃溃疡;抗肿瘤等。
【化学成分】挥发油类:月桂烯,柠檬烯,桃金娘烯醇,里哪醇,葎草烯等;有机酸类:岩芹地酸,岩芹酸,亚油酸等;黄酮类:山柰苷,槲皮素,福寿昌醇等;皂苷类:三萜皂苷,柴胡皂苷元A等;其他:β-谷甾醇等甾醇,钙、钾、铝等无机元素。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疏散退热,升举阳气。对于感冒发热,胸胁胀痛,寒热往来,月经不调,脱肛,子宫脱垂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缺乳。
柴胡、木通各15g,黄芪18g,薏苡仁28g,猪蹄1个(另煎)。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每天1剂。猪蹄煎液兑在一起分次服用,每天1剂。
2. 主治:脾虚型白带。
柴胡、苍术、淮山药、白术、车前子(包煎)、党参、炒白芍、薏苡仁各8g,荆芥、陈皮各5g,炙甘草4.5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痰湿重者,去柴胡、白芍,加制半夏、厚朴、茯苓各8g;带下不止者加藕节、扁豆花、椿根皮各8g;脘闷纳呆者加砂仁4g(后下),枳壳5g,鸡内金8g,焦山楂曲8g。
药膳养生
千金茶
柴胡、陈皮、羌活、紫苏、桔梗、荆芥、广藿香、香薷、枳壳、半夏、香附、贯众、川芎各50g,甘草、苍术、薄荷、茶叶各100g,石菖蒲30g,厚朴80g,玉叶金花100g。将上药研成黄褐色粗粉,每包12g。每次1包,水煎数沸,每天2次,儿童减半,代茶饮。清热解毒。适用于四季伤风感冒,腹痛身酸痛,中暑发热,呕吐泄泻。
柴胡粳米粥
柴胡9g,海藻、郁金各15g,佛手9g,粳米60g,红糖适量。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粳米、红糖共煮做粥。每天1剂。连续服15剂。舒肝解郁。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见肝郁气滞者有疗效。
大三叶升麻 学名: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ar.
RHIZOMA CIMICIFUGAE Shengma
【升 麻】
别名: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
◎《本草纲目》记载升麻:“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晕,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科 属】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地理分布】1.大三叶升麻 生于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2.兴安升麻生于海拔300~1200米的山地林缘、林中或山坡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湖北。3.升麻 生于海拔1700~2300米的山地林缘,林中或路旁草丛中。分布于河南西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干燥。
【药理作用】解热,降温;抗炎;镇痛,镇静,抗惊厥;抗肝损伤;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等。
【化学成分】升麻素,升麻碱,升麻醇,升麻醇木糖苷,兴安醇,水杨酸,阿魏酸,咖啡酸,升麻酰胺,北升麻宁,北升麻瑞,鞣质,多种苷类成分。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本草药方
1. 主治:麻疹已出,疹色鲜红,口干渴,欲饮水。
升麻、连翘、金银花各5g,甘草3g,紫草10g。加水煎沸1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1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2剂。
2. 主治:带状疱疹。
升麻28g。加水煎,湿敷患处,每天5次。
3. 主治: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腹痛,腹泻,面色苍白,盗汗,四肢厥冷。
升麻、生地黄、人参、白术、附子、地榆、黄芩各10g,黄芪18g,甘草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2剂。
药膳养生
升麻黄芪炖鸡肉
升麻10g,黄芪16g,鸡1只。将鸡去内脏洗净后,腹内纳入黄芪、升麻,加水1碗半,上笼旺火蒸熟,食肉喝汤。每天2次。补益气血,升提阳气。对于面白乏力,子宫脱垂等症有疗效。
升麻芝麻炖猪大肠
升麻16g,黑芝麻150g,猪大肠一段(28厘米长),调料适量。黑芝麻、升麻装入洗净之猪大肠内,两头扎紧,放入砂锅内,加姜、葱、黄酒、盐、清水适量,文火炖3小时,至猪大肠熟透。每天服2次。补虚润肠、升提中气。对于子宫脱垂,脱肛及便秘等症有疗效。
桑 叶 学名:Morus alba L.
FOLIUM MORI Sangye
【桑 叶】
别名:黄桑,家桑,铁扇子,荆桑,蚕叶。
◎《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科 属】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地理分布】丘陵、村旁、山坡、田野等处多有生长,多为人工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10~11月霜降后采收,除去杂质,搓碎,去柄后,筛去灰屑。
【药理作用】降血糖;抗菌;降血脂;促进蛋白质合成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槲皮素,芸香苷,黄芪黄酮,异槲皮苷等;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蛇麻酯醇等;甾酮类:蛇皮甾酮,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等;其他:生物碱,丁酸,挥发油,丙酸等有机酸,谷氨酸等氨基酸,天冬氨酸,锌硼、铜、锰等微量元素,果糖,溶血素,蛋白质等。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对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低热,轻度咳嗽,风热,风疹,皮肤斑丘疹呈红色。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桑叶、牛蒡子、金银花、蝉蜕、赤芍、竹叶、紫草、生地黄各8g,薄荷5g。加水煎沸15分钟,去渣分次服下,每天1~2剂。
2. 主治:硬皮病。
桑叶、连翘各10g,赤小豆30g,麦门冬、天门冬、南沙参、杏仁、生地黄、薏苡仁、金银花各1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每天1剂。
3. 主治:急性结膜炎。
桑叶或菊花适量。水煎后倒入杯或碗中,将患眼接近热气熏之。冷却后将此水洗眼。
4. 主治:迎风流泪,沙眼。
桑叶28g。水煎取滤液,熏洗患处。
药膳养生
桑叶菊花杏仁粳米粥
桑叶10g,菊花8g,甜杏仁10g,粳米80g。前2味煎汤,去渣后入杏仁、粳米煮粥。每天1剂,连服数剂。对于风热所致的慢性鼻炎有疗效。
桑菊竹叶茶
桑叶、菊花各8g,白茅根、苦竹叶各40g,薄荷4g,白糖20g。开水浸泡10分钟,或煎煮5分钟,入糖。频饮。适用于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或鼻塞流涕,腮部肿胀不甚,局部不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桑仁糯米粥
桑仁50g,糯米80g,薏米40g,大枣10个,冰糖8g。先将桑仁浸泡片刻,洗净后与糯米、薏米同入砂锅煮粥,煮熟加冰糖溶化即可。益肝补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以及肠燥便秘等症。每日3次空腹食,可经常食用,但平素大便溏稀或泄泻者忌用。忌用铁器蒸煮。
菊 学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
FLOS CHRYSANTHEMI Juhua
【菊 花】
别名:节花,金精,日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簪头菊,甜菊花,药菊。
◎《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治头目风热,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并无所忌。”
【科 属】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滁菊”“亳菊”“杭菊”“贡菊”。
【地理分布】为栽培种,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各异。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用菊花以安徽、河南、浙江栽培最多。
【采收加工】9~11月当花盛形时采集。亳菊花系将花枝折下,捆成小把,倒挂阴干,然后剪下花头;滁菊花系摘取头状花序,经硫黄熏过,晒到六成干时,用筛子筛,使花序成圆球形,再晒干;贡菊系摘下头状花序,上蒸笼蒸过,晒干;杭菊用炭火烘干。
【药理作用】抗菌;增加冠脉流量,扩张冠脉;抗肝损伤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槲皮素,藤黄菌素,金合欢素的多种苷类,黄芩苷等;其他:天门冬氨酸等氨基酸,谷氨酸,锰、铜、锂等微量元素,腺嘌呤,菊苷,胆碱,绿原酸,维生素E等;挥发油类:乙酸龙脑酯,龙脑,金合欢醇,金合欢烯,菊烯醇等。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明目,散风清热。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风热感冒,眼目昏花。
本草药方
1. 主治:发热恶寒,鼻塞,头痛眩晕,胸腹满闷,食少纳呆,舌苔白腻。
菊花、黄芩、连翘、金银花、大黄各28g,滑石45g,荆芥穗、薄荷、石菖蒲、藿香各18g,川贝母、木通各15g,神曲、白蔻仁各12g。以上共研为粗末。每次煎服25g。每天1~2次。
2. 主治:脚丫湿烂,流水痒痛。
菊花、甘草各5g,枯矾、金银花各9g,青黛12g,当归15g,薏苡仁28g。加水煎汤,每晚睡前用药汤洗脚1次,洗后再上药膏(附方:白芷、黄柏、青黛各8g,紫草、生地各15g,当归、枯矾各12g,轻粉5g)。
3. 主治:疔疮。
菊花、金石斛、银花各15g,紫花地丁、蒲公英、生地黄各28g,夏枯草18g,七叶一枝花10g,生甘草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3次服,每天1剂。
药膳养生
桑菊连翘酒
菊花、连翘各40g,桑叶30g,薄荷、甘草各10g,桔梗20g,杏仁30g,芦根35g,江米酒1000g。上药掏碎,浸泡酒中,密封,5天后去渣取汁,备用。每次15毫升,早、晚各1次。适用于风温初起,邪客上焦,发热不重,微恶风寒,咳嗽鼻塞较重,口微渴。
桑菊香豉饮
菊花、香豉10g、桑叶、梨皮各8g。水煎取汁,代茶饮。辛凉甘润,轻透肺卫。对于温燥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等症有疗效。
桑菊薄竹饮
菊花、桑叶各6g,薄荷4g,白茅根、苦竹叶各28g,开水浸泡10分钟,或煎煮5分钟,代茶频饮。辛凉解表,清热散结。对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咽痛有效;小儿痄腮恶寒身热,头身疼痛,腮部肿胀等症有疗效。小儿用可调入白糖适量。
蔓 荆 学名:Vitex trifolia L.
FRUCTUS VITICIS Manjingzi
【蔓荆子】
别名:荆子,蔓荆实,万荆子,蔓青子。
◎《本草纲目》记载蔓荆子:“主治太阳头痛,头沉昏闷,除目暗,散风邪,凉诸经血,止目睛内痛。”
【科 属】为马鞭草科植物蔓荆或者单叶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地理分布】1.单叶蔓荆 生于海滨沙滩地以及湖畔,也有栽培。分布于山东、江苏、辽宁、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台湾、广东、福建。2.蔓荆海边、河边、沙滩、平原以及村寨附近多有生长。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的时候采收晒干,除去杂质。
【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抗凝血;降血压;平喘;祛痰等。
【化学成分】挥发油类:蒎烯,莰烯,β-蒎烯,香桧烯,对-聚伞花素,蔓荆子碱等;其他:精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种氨基酸,紫花牡荆素等成分。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利头目,疏散风热。对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暗不明,目赤多泪,头晕目眩等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角膜溃疡,目赤流泪,目赤灼热,烦躁口苦,头痛,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蔓荆子5g,金银花、生地黄各15g,黄芩、龙胆草、山栀子、防风、柴胡、桑叶、菊花、大黄各1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翼状胬肉。
蔓荆子、黄芩、防风、羌活、菊花各9g,炉甘石15g,白芷、川芎各6g,火硝2g,冰片0.5g。加水煎沸,过滤即可。先以1%地卡因点眼,5分钟后,再以此液点胬肉上。每天2次。
药膳养生
蔓荆子茶
1.蔓荆子6g,石楠叶9g。煎汤,代茶饮。对于头风痛有疗效。
2.蔓荆子6g。水煎,代茶常饮。对于外感风热、头风痛有疗效。
蔓荆子酒
蔓荆子200g,醇酒500g。蔓荆子捣碎,浸酒中,密封7天,去渣取汁。每次饮15毫升,每天3次。对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昏、头痛及偏头痛之症有疗效。
蔓荆酒
蔓荆子(微炒)1000g。以酒2000毫升浸,寒7天,暑3天,去滓。随意饮,虽久聋亦瘥。对于耳聋有疗效。
大 豆 学名:Glycine max(L.)Merr.
SEMEN SOJAE PREPARATUM Dandouchi
【淡豆豉】
别名:香豉,淡豉,豆豉,豉。
◎《本草纲目》记载淡豆豉:“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痘,呕逆。”
【科 属】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地理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东北为主产区。
【采收加工】取桑叶、青蒿各70~100克,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克中,汤吸尽后,蒸透,取出,稍凉,再放入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取出,除去药渣,洗净,放入容器内再焖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
【药理作用】促进汗腺分泌;解热;抗炎等。
【化学成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菸酸,酶,铁、钙、磷盐等。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除烦,解表,宣发郁热。对于寒热头痛,感冒,虚烦不眠,烦躁胸闷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哮喘,遇寒即发,反复,面白舌淡。
淡豆豉20g,红砒石2g。分别研细,混合均匀,装入胶囊。每次以冷开水送服2粒,每周1次。
2. 主治:回乳方。
淡豆豉28g,三花酒28毫升。将豆豉和入三花酒捣成糊状,用鸡毛蘸涂于两乳上,干后再涂,保持湿润。
3. 主治:回乳方。
淡豆豉30g,薄荷15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4. 主治:小儿1~4岁,面色萎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虚烦不眠,日渐羸瘦。
淡豆豉10粒,巴豆1粒(略去油)。上药研匀如泥,丸如粟米大。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
药膳养生
葱豉黄酒
淡豆豉15g,葱30g,黄酒60g。豆豉放砂锅内,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把洗净切断的葱(带须)放入,继续煎煮5分钟,加黄酒,立即出锅。趁热顿服。对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无汗,虚烦,并有呕吐,泄泻等症有疗效。
淡豉葱白煲豆腐
淡豆豉10g,葱白15g,豆腐3块。豆腐加水1碗,略煎,入豆豉,煎取大半碗,再入葱白,滚开即出锅,趁热服(豆豉可不吃)。随后盖被取微汗。发散风寒。对于伤风鼻塞,外感风寒,鼻流清涕等症有疗效。
葱豉粳米粥
1.淡豆豉10g,粳米50g,葱白若干。先煎淡豆豉,去渣取汁,入米煮粥,临熟下葱白,空腹温食。疏风散寒,发汗解肌。对于有恶寒,鼻塞,风寒外感,无汗等症有疗效。
2.豆豉10g,葱白3寸段,粳米50g。粳米淘洗净,煮粥,熟前加豆豉、葱白煮沸。趁热服食得汗。解表发汗。对于外感风寒有疗效。
紫 萍 学名: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
HERBA SPIROOELAE Fuping
【浮 萍】
别名:萍,水萍,水花,萍子草,水白,水苏,小萍子,浮萍草,水藓,水帘,九子萍,田萍。
◎《本草纲目》记载浮萍:“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伤损,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癜风,丹毒。”
【科 属】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的全草。
【地理分布】水田、池沼、湖湾或者静水中多有生长。我国南北各省区广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药理作用】抗菌;解热;强心等。
【化学成分】黄酮类:木樨草素糖苷,荭草素,荆素等;其他:β-胡萝卜素,醋酸钾,叶黄素,亚麻酸,氯化钾,棕榈酸,溴,碘等。
【性味归经】辛,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透疹,宣散风热,利尿。用于风疹瘙痒,麻疹不透,水肿尿少。
本草药方
1. 主治:麻疹不透,发热流泪,轻度咳嗽。
浮萍、紫草各等份。研为粗末。加水煎10分钟,分次服下。1~5岁服粗末8g;6~10岁服粗末15g;11岁以上服粗末18g。每天1剂。
2. 主治:急性肾炎。
浮萍、防己各15g,白鲜皮、地龙、白僵蚕、蝉蜕、地肤子各10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浮肿明显气急咳嗽有心力衰竭肺水肿加葶苈子、桑白皮各10g;风热感冒,发热咽痛加桑叶、牛蒡子各10g;风寒咳嗽加杏仁、紫苏子各10g;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鼻塞流清涕加麻黄、苏叶各10g;风热咳嗽加天竺黄、海浮石各10g;扁桃体炎加玄参、蒲公英各10g;化脓性扁桃体炎加水牛角、紫草各10g;脓疱疮引起皮肤感染加紫花地丁、野菊花、土茯苓各10g;急性肾功能不全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加大黄、附子片、人参、车前草各10g。
3. 主治:风癣疥癞。
浮萍、当归、川芎、荆芥、赤芍药、甘草各4.5g,麻黄2.25g(夏季用1g),加葱白2根,豆豉50~60粒。水煎服,取汗。若在手臂部加桂枝;在背部加羌活;在膝部加牛膝、肉桂。
药膳养生
浮萍茶
浮萍5g。水煎。代茶饮。对于麻疹隐隐不出,或疹出不畅,发热而无汗有疗效。
浮萍黑豆汤
鲜浮萍100g、黑豆60g。捞取新鲜浮萍120g,淘洗干净;把黑豆洗后用冷水浸泡1~2小时,再与浮萍同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煎沸后去渣取汤。以上为1日量,分2次温热饮用,连用5~7天。祛风、行水、清热、解毒。对于小儿急性肾炎有疗效。
浮萍绿豆粳米粥
红浮萍、鲜胡荽各16g,绿豆、粳米各50g。先将胡荽、浮萍煎水,取汁去渣,用粳米、绿豆煮粥,待粥将成时,入药汁共煮至熟。分2~3次,温热服。辛凉透表。对于麻疹出疹前期发热有疗效。
木 贼 学名:Equisetum hiemale L.
HERBA EQUISETI HIEMALIS Muzei
【木 贼】
别名:木贼草,锉草,节节草,节骨草,接骨叶,无心草,响草,笔杆草,笔筒草,笔头草,笔管草。
◎《本草纲目》记载木贼:“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
【科 属】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
【地理分布】山坡林下阴湿处,溪边,河岸湿地多有生长。有时也生于杂草地。华北、东北、西北、华中、西南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割,除去杂质,阴干或者晒干。
【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降压;降血脂;抗疟;止血;抗菌,抗病毒;抑制血小板聚集等。
【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咖啡酸,延胡索酸,阿魏酸,香草酸等;黄酮类:槲皮素,山柰酚等;其他:硅质,鞣质,沼泽苷,皂苷,烟碱,葡萄糖,棉黄苷,果糖,硫、锰、钙等无机元素。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退目翳,散风热。对于风热目赤,目生云翳,迎风流泪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结膜炎,亦治天行赤眼。
木贼草15g,苍耳子(炒)、生栀子各58g。上药研为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8g,温白开水送下。儿童酌减量。
2. 主治:角膜溃疡。
蒲公英12g,连翘、青葙子、金银花、菊花、龙胆草、栀子各10g,黄芩8g,蝉蜕、大黄、黄连各5g,甘草3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炎症消退期本方减栀子、黄连、大黄、黄芩,加牡丹皮、赤芍药、茺蔚子、木贼各8g,细辛2g。
3. 主治:视网膜炎,视网膜静脉血栓症。
木贼、赤芍药、白芍药、羌活、银柴胡、当归、白术、防风、蝉蜕、茯苓各8g,丹参15g,甘草2g。煎服法同3。每天1剂。
大便溏稀加苍术;大便燥结加番泻叶;出血吸收慢加三七粉。用量据症酌情加减。
药膳养生
木贼蝉衣茶
木贼18g、蝉衣15g,煎汤取汁,代茶饮,每天一剂。可退翳明目。
治扁平疣外洗方
木贼60g,香附、莪术各120g,大青叶、板蓝根各60g。上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20分钟后煎沸10分钟,取汁待凉。以药液用力搽洗患处,再浸泡患处30分钟。一剂可用4天,重复使用,10天为一疗程。
羊肝丸
木贼200g、夜明砂250g、当归120g、蝉蜕100g、羊肝600g组成,制成蜜丸,每次服10g,每天2次。对于各种夜盲症均有疗效。
木贼蒸羊肝
木贼6g。羊肝60g可与蒸食。对各种目暗不明,尤以夜盲症有效。
山芝麻 学名: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
RADIX HELICTERIS Shanzhima
【山芝麻】
别名:岗油麻,岗脂麻,田油麻,仙桃草,野芝麻,狗屎树,假芝麻,山麻,假油麻,芝麻头,牛釜尾,山野麻,油麻甲,野麻甲,苦麻,山脂麻。
◎《岭南采药录》记载山芝麻:“拔毒生肌,清热解毒。”
【科 属】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者全株。
【地理分布】生于路旁、山坡以及丘陵地。福建、江西、湖南、台湾、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多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段后,晒干。
【药理作用】抑制绿脓杆菌等,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学成分】山芝麻酸甲酯,山芝麻宁酸,山芝麻宁酸甲酯,山芝麻醌,β-谷甾醇,山芝麻内酯,齐墩果酸,白桦脂酸等。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归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解表清热,祛风除湿。对于风热感冒,痈肿,毒蛇咬伤,咳嗽,麻疹,痄腮,痔疮,痢疾,风湿痛,湿毒疮有疗效。
本草药方
1. 主治:头痛、鼻塞、干咳初起。
山芝麻10g,枇杷叶、桂枝、甘草各5g。水煎口服,每天服1次。
2. 主治:膀胱郁热,清热凉血止血。
山芝麻、蚬螺(淡水螺,打烂)、田竹桩(旧竹桩)各250g,金钱草、射干各100g,车前子50g。加水煎后去渣饮服。
3. 主治:痧气。
山芝麻、古羊藤根、两面针等份。共研末,每次服3g,开水送下,每天3次。
4. 主治:风毒流注。
鲜山芝麻50g,鸭蛋1个。洗净切碎,和鸭蛋,水煎服,每天1剂。
5. 主治:风热邪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山芝麻15g,岗梅40g,金钱风10g,土牛膝、毛冬青各30g。水煎服,待凉后含服。
6. 主治:毒蛇咬伤。
山芝麻75g。用酒煎汁饮,渣搽敷患处。
药膳养生
芝麻白糖糊
芝麻、白糖适量。芝麻炒香,研为细末,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次用2汤匙。养阴血,补肝肾,乌须发,填精气,长肌肉。对于肝肾阴虚,须发早白,老人便秘,肺燥干咳,皮肤干涩等症有疗效。常人服用,可补益强壮,抗早衰。
芝麻核桃糊
黑芝麻、桑葚子、核桃肉各等份。核桃肉捣烂;黑芝麻、桑葚子一起研为细末;混合后用蜂蜜调匀。每次20毫升,每天3次。明目,补肝益肾,润肠。对于肝肾阳虚,精血不足,头晕眼花,肠燥便秘等症有疗效。肠燥便秘者,可每次服50毫升。
芝麻擂白糖
芝麻适量、白糖。将芝麻拣净杂质,略炒,待冷,入瓶备用。每次用芝麻2汤匙、白糖适量,擂烂,开水冲服。补肝肾,益阴血。对于肺燥咳嗽,肝肾不足,身体虚弱,半身不遂,四肢软弱麻痹,皮肤干燥等症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