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大道:神奇之路
太阳和月亮金字塔是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美洲的一个重要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它有“诸神之城”的美名。当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成为废墟。人们来到寂静广阔的古城废墟时,看到宏伟壮观的建筑遗迹,不禁肃然起敬。
特奥蒂瓦坎城在全盛时期,是世界大城市之一,当时城市建筑结构的严谨,为以后阿兹特克人修建特诺奇提特兰城所效仿。纵贯南北的黄泉大道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字塔、庙宇、亭台楼阁以及大街小巷匀称地分布在黄泉大道的两侧。
特奥蒂瓦坎古城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40千米处,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大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的山坡谷底之间。
4000米长、45米宽的“黄泉大道”是这座古城城内的主要干道,有人称因当时活人被祭司从这条路送到神殿祭神,这条大道成为牺牲者人生之路的最后一段,故得名“黄泉大道”。也有记载,在公元10世纪时,最早来到这里的阿兹特克人沿着这条大道来到这座古城时,发现全城没有一个人,他们认为大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众神的坟墓,所以就给它起了这个奇怪的名字。
太阳金字塔俯视图
黄泉大道北端东面,屹立着修复了的太阳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坐东朝西,正面有数百级台阶,拾级而上,可直达顶部。塔建在长225米、宽222米的塔基之上,66米高的塔共5层,体积达100万立方米。太阳金字塔上,原有一座太阳庙,是当年杀人以祭祀太阳神的地方,但现在已不存在了。
黄泉大道北端有月亮金字塔,共分4层,高45.79米,全塔体积37.9万立方米,是当时用来祭祀月亮神的。广场可容数万人,可见当年祭祀规模之大。
城堡中原有羽蛇神庙,但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庙基,庙基斜坡上,至今仍可见惟妙惟肖的羽蛇神。宗教上层人物和达官贵人的住所——蝴蝶宫位于月亮金字塔南面,为全城最豪华的地方,宫殿的圆柱上刻有色彩明丽、精致巧妙的浮雕。在整个古城遗址里,至今仍可见当时的地下排水系统纵横交错,密密麻麻,多如蛛网,这充分展现了当时高超的排水技术。
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美洲人大会上声称,他在特奥蒂瓦坎找到一个适合所有街道和建筑的测量单位。通过精确的计算,这个单位长度为1.059米。例如特奥蒂瓦坎的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分别是21、42、63个“单位”,其比例为1∶2∶3。
特奥蒂瓦坎整个古城按精确格状展开,呈南北分布。
哈列斯顿在测量黄泉大道两边的神庙和金字塔遗址时,发现“黄泉大道”上那些遗址的距离恰好表示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在“城堡”周围的神庙废墟里,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96个“单位”,金星为72,水星为36,火星为144。“城堡”后面有一条特奥蒂瓦坎人挖掘的运河,离“城堡”的中轴线为288个“单位”,刚好是木星和火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离中轴线520个“单位”处有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从木星到太阳的距离。再过945个“单位”,又是一座神庙遗址,相当于太阳到土星的距离。再走1845个“单位”,就到了“黄泉大道”的尽头——月亮金字塔的中心,这刚好是天王星的轨道数据。假如再把“黄泉大道”的直线延长,就到了塞罗戈多山山顶,那里有一座小神庙和一座塔的遗址,其距离分别为2880个和3780个“单位”,刚好是冥王星和海王星轨道的距离。
难道这一切都只是偶然的巧合?又假如说这是建造者们有意识的安排,那么“黄泉大道”很明显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肯定早已了解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的情况,并了解了太阳和各个行星之间的轨道数据。那么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又是谁给建筑特奥蒂瓦坎的人以启示的呢?
羽蛇神金字塔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