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窥探时局,选领导,等时机(4)
朱升相信,这两块磁石很快就会聚到一起。刘伯温也同样相信,自己和朱元璋很快就会见面,很快就会。
双簧
刘伯温不但相信自己会很快与朱元璋见面,更相信自己很快会与朱升再次见面。
他知道,朱升手头上现在有两件事很棘手:一件是帮朱元璋请自己出山效力,一件就是后来下令让他去绍兴协助胡大海攻城。
去绍兴,朱升是不愿意去的,而请自己出山,他已经跑了两趟,还没有办成。朱元璋交代给朱升的这两件事,朱升如果一件也没办成,就这么回应天府复命,即使朱元璋不砍他的脑袋也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刘伯温记得初次见到朱升时就看出他是个平安之相,他相信,朱升此次不但命不该绝,而且一定会成功渡过难关。既然后一件事他不愿意去办,那么,他就一定会办好前一件事。而且前一件事他都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怎么着也不会甘心半途而废。既然朱升没有赶去绍兴协助胡大海而停留在了婺州,那么,刘伯温相信他一定会在去应天府之前把前一件事办成。朱升只有办成了这件事,朱元璋才不会追究他没去办另一件事的责任。但刘伯温知道,这件事朱升办不办得成,关键在自己身上。现在他已经表现出了将要出山的倾向,只是还没有行动而已。以朱升的敏锐洞察能力,一定会对此有所察觉。刘伯温相信,朱升在婺州一定会继续采取行动,尽最大努力把请自己出山这件事办成,只有这样,他才能去应天府见朱元璋,不然交不了差。朱升一定会继续加把劲儿做最后的努力。朱升也相信,只要再加把劲儿就能把这件事办成。
刘伯温暗暗决定,如果朱升能使出一个让他不能拒绝的妙招,他愿意配合他的工作,跟他唱一出双簧,成全他的心愿。
原因很简单,两个:一是刘伯温很欣赏朱升。欣赏朱升也有两个原因,朱升这人是个老实正直的人,没有坏心思;作为高级军事顾问同行,刘伯温相当欣赏朱升的水平。二是刘伯温也需要台阶——上场的台阶。
他相信朱升最终能给他这个台阶。朱升到了婺州之后,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能把这件事办成的绝妙办法。为此,他派人去请来一个很重要的人。在他看来,金华已经有了两个他需要的人,还需要第三个。只有凑齐了这三个人,才能帮他办成这件事。
几天之后,刘伯温收到了朱升的一封信。信中朱升告诉他,自己在金华邀请了章溢、叶琛和宋濂三个一起聚一聚,“浙东四先生”中就剩他刘伯温缺席了,请他务必前往。
看完信,刘伯温笑了:朱升实在精明,知道刘伯温与他们三人齐名,关系好,是死党,故意动用人脉关系,大打感情牌。
朱升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在朱升看来,刘伯温之所以迟迟不肯归顺朱元璋,就是因为“浙东四先生”中他的名气最大,加上作为读书人出身,把气节和名气看得最重,如果其他三人不归顺,他肯定下不了台。如今其他三人已经归顺了,只要把他们集中起来,给刘伯温亮出底牌,你看大家都这样了,你就别在乎了,这样就能给他台阶下。
第二,以前“浙东四先生”一起在元朝共事,没事儿经常撮一顿,喝两杯,友情比天高,比海深。现在其他三人都归顺了朱元璋,如果刘伯温跟他们不再共事,别说以后喝两杯,见一面都难。工作跟生活是分不开的,政治跟生活更是分不开的,政治立场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四人之间的关系势必会受到影响,以后想见面聚会都难。
朱升摆明是给刘伯温施加压力,如果你重情重义,要继续维持跟你的死党之间的关系,你自己看着办。
朱升这一招虽然很柔,但相当有力道,堪称“以柔克刚”。刘伯温抚须一笑,其实朱升这一招,他已经设想到了。
章溢、叶琛都在婺州,朱升也去了婺州,他要在去应天府之前办成请刘伯温出山这件事,一定会在这个地方从刘伯温的这几个老友身上下手。
最重要的是,刘伯温的这几个老友都已经归顺了朱元璋。有他们出面从旁协助、劝说,不用担心刘伯温无动于衷。
“浙东四先生”是个众所周知的老牌组合,就这样分道扬镳太可惜。请他出山是小事,保持F4组合不散才是大事。
朱升使出这一招,刘伯温反倒相当满意,相当欣慰:朱升的水平确实高,不枉欣赏他一场。惺惺相惜,莫过于此。
朱升无非就是想让他们三个一起帮他劝自己出山。既然如此,那就领了这情好了。刘伯温决定动身去婺州会一会他们。
他知道,婺州的下一站就是应天府(南京),在那里,他将与朱元璋进行第一次会面。
婺州动员会
刘伯温去了婺州,朱升、叶琛、宋濂和章溢在那里等候已久。身处乱世,动如参商,刘伯温与宋濂、叶琛和章溢三人已经很久不见,没想到如今再见面时,他们三人都已经归降了朱元璋。四人聚首,皆大欢喜。
朱升见到刘伯温赴约而来,大喜过望,笑道:“你们四个终于聚齐了!”刘伯温拱手道:“枫林兄策划得好!”朱升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他的意思,连连哈哈大笑,同时使眼色示意胡深向刘伯温发起劝说攻势。胡深当即会意,按照事先的策划方案行动,开始力劝刘伯温投奔朱元璋。
刘伯温笑道:“原来你老宋不在岗位上好好上班跑到这里,就是为了当说客来的。这要是让吴国公知道了,岂不是要怪罪于你?”
宋濂也不紧张,反倒顺势搭腔道:“如果能为吴国公招来一位绝顶谋士,助他夺得天下,我就是被杀头也值了!”刘伯温佯嗔道:“好你个宋景濂!”
其他几人见势赶紧一哄而上,以三寸不烂之舌围攻刘伯温,劝他与他们一起再续前缘,继续搭档,再当同事。
到了这个份上,刘伯温也不好再推辞,便骑驴下坡,点头答应。朱升喜出望外:“伯温兄终于首肯,此乃吴国公之福、社稷之福啊!”宋濂对朱升道:“宋某已经为枫林兄说动伯温,使命已完成,该回去上班了!”刘伯温指着他们几人,说:“你们几个设局套我,我还自投罗网。”“伯温兄也是聪明之人,当今乱世,只有吴国公一人可成大业,必少不了伯温兄这等高人,伯温兄也可成就千古功名,不负胸中凌云之志。珠联璧合,岂不快哉!”其他几人随即贺道:“恭喜伯温兄得遇明主,一展雄才!”
刘伯温回敬道:“与诸君共勉!”朱升顺势提议翌日带叶琛、章溢、宋濂和刘伯温四人一起去应天府见吴国公。朱升告诉他们,宋濂已被吴国公封为金华郡学五经师,但朱升觉得这对于宋濂来说太大材小用,想带他一起去应天府在朱元璋面前替他重新谋一个高点的职位。
见到朱升第一眼时刘伯温就看出他这个人厚道,但没想到他这么厚道,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已经有了职位,他不忍屈才居然想为对方谋取更高的职位。这让刘伯温对他更加敬佩。
这人是个好人,还是个聪明的好人。刘伯温相信他的一生会平平安安。第二天,刘伯温就和叶琛、章溢、宋濂四人一起,在朱升的带领下,踏上了去往应天府的道路。对于刘伯温而言,他即将见到他生命中那个最重要的人,他也将交出那份在他胸中准备已久的完美答卷。他的一生,即将就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