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世界经济导论(1)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明白世界经济的含义及研究对象,了解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及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以便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去观察和思考经济现象、分析及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科技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世界经济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
1.1世界经济的含义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劳务)的国际流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世界经济从无到有,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存在世界经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虽然各国之间存在商品交换和人员往来,但是这种交换和往来是偶然的、局限的、单一的,真正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世界经济自然也就不存在。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登上欧美各主要国家的舞台,列强瓜分世界完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形成了。
世界经济有别于国际经济。世界经济是在国际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不仅反映国际经济关系,还反映全球性经济问题,例如世界人口问题、世界粮食问题、世界能源问题、世界生态问题等。世界经济不是各国(地区)经济的简单相加,运行和发展规律也不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律的重复,而是有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世界经济的主体是民族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民族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变化,决定着世界经济的微观关系和宏观状态。其中,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国家的权利和地位逐渐下降,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世界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的动力、世界经济形成的过程、世界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等。
②世界经济的联结纽带。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
③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世界经济的传导、世界经济的协调等。
④国别(地区)经济。包括不同经济制度、不同体制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经济特征、比较与联系等。
⑤全球性问题。包括世界生产力布局、世界经济结构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由上可知,世界经济这一学科的研究内容不同于国内经济,其运行规律也有其特殊性。在各国经济日益开放、融合、密切相关的今天,对世界经济的学习和研究,可以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客观依据,为国家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国外经验和教训,也能够为学生和读者学习其他经济课程提供基本理论知识。
1.2世界经济的基础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是世界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世界经济体系是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发展而形成的。研究世界经济,首先应研究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1.2.1国际分工
1.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不同: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并存在于其他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之中。社会分工只局限于国内经济循环,商品交换表现为国内贸易。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超越国界便具有了国际性,成为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对各国社会再生产必不可少的、经常的、稳定的一种劳动联系。国际分工下的商品交换表现为国际贸易。
2.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条件是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自然气候、资源、地理位置、国土面积等。自然条件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优越的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它对早期萌芽状态的国际分工和初级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带来比较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自然条件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在降低。社会经济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主要包括生产力、科学技术、国内市场的质量和规模等。其中,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3.国际分工的形式
(1)按分工深度,国际分工可分为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
产业间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的分工和社会生产各大部门内各小部门与行业之间的分工。产业内分工是指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和阶段专业化而形成的,生产同一产业内不同产品的国际分工。产品专业化是指同一种类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是指同一产品的不同配件、零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是指同一生产流程的不同工序专业化。阶段专业化是指产品研发、生产与服务之间包括服务内部的分工专业化。
(2)按要素密集度,国际分工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
由于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不同,以及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各国主要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存在差异,由此形成了各国间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
(3)按参与国际分工国家(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际分工可以分为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和混合型分工
垂直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地区)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水平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混合型分工是指既参加垂直型分工又参加水平型分工的国家(地区)之间的分工,这种分工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
4.国际分工的作用
国际分工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它打破了落后国家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把广大的农业国家引向工业文明。它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节约社会劳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资源配置,发挥各国经济优势,发展规模经济,从而转化为世界范围的巨大生产力,促进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也有消极的一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的脆弱性和依附性。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分工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1)国际分工深化
随着世界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自由化和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其表现为国际分工逐渐由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向现代的国际分工形式转变,即由国家间分工向区域内分工和企业内分工转变;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变;由强制性分工向积极参与分工转变;由自然条件决定的国际分工向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国际分工转变;由物质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向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转变。由于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自由化与跨国公司的扩大仍将继续,国际分工也将继续深化。在国际分工深化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合作也有激烈竞争。
(2)国际分工不完全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分工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强制性的完全化分工。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走上工业化道路。经济发达国家的初级产业也得到很快发展。世界各国的产业部门或行业跨度都大大增加,从而使国际分工呈现出不完全化特征。
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并不意味着国际间将出现完全的国际分工,即不会出现一个国家只生产某一种或某一类产品的现象。这不仅是从国家利益角度得出的结论,也是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得出的结论。首先,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一方面,民族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不会完全放弃战略产品的生产,即使战略产品的生产成本更高;另一方面,如果发展中国家长期执著于旧的国际分工,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未来经济发展,使其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其次,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考虑。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最终将使一国低成本生产的优势消失,使进一步分工没有必要。而且当运输成本大于国际分工带来的低成本效益时,当大国经济结构比较完整、国内分工比较发达并部分取代参与国际分工的作用时,完全的国际分工都是不必要的。因此,国际分工将向深化而非绝对化的方向发展。
(3)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
经济发达国家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和发展中国家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依然存在,且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间制成品及初级产品分工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发达国家的出口在减少,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在扩大。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在继续发展。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一直占这些国家出口的2/3左右,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则由29%下降到26%。总的看来,国际分工的格局取决于生产力先进的国家,水平型国际分工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有主导地位。
这种国际分工的格局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影响。首先,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有利地位。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来说,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加工车间和原料供应基地,而凭借自己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以及出口附加值高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来说,水平分工有利于促进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也会加剧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其次,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而言,其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还可以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得到相对较快的发展。当然,这种收益与先进国家的收益相比是不对称和不平等的,如果长期拘泥于此,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难以摆脱弱势地位。就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而言,目前,发展中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多是初级水平分工,规模小,进展慢。它虽然也可以产生分工效益,但发展有限,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也比较小。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除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和一部分经济增长较快的个别发展中国家以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仍将进一步扩大。首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仍将继续扩大,后者将更加依赖于发达国家。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资源严重不足,在技术上不得不依赖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为了垄断科学技术,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分工格局,转让的技术基本上属于标准化技术,发展中国家很难得到高新技术,因此,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将不会很快缩小。其次,发展中国家原有的传统优势将进一步减弱。劳动力优势因发达国家采用新技术、减少劳动力使用而减弱;资源优势则因发达国家采用新技术、减少原材料消耗而减弱。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因此,必将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贸易造成不良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日益演变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分工、脑力产业与体力产业之间的分工。这种分工格局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利,它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资源投入和更低的收益。
发达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将进一步扩大。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将使异质产品的需求增加,在规模经济和生产复杂性增强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水平分工。
(4)国际分工结构调整的速度明显加快
由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所以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不断加快。发达国家在优先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将传统产业或边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导致国际分工结构调整的速度呈现出加快发展的特点。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的日本主要以纺织品生产和出口为主;到70年代初,日本成为重化工业品的主要生产国,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到70年代后期,日本成为汽车和电子产品为主的生产与出口国,并继续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但是,进入90年代,由于日本没能及时将其产业结构升级,与其他累积性因素一起造成了日本经济20多年的不景气,日本与其他国家间国际分工的调整也停滞了。
1.2.2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指世界各国(地区)间进行商品及劳务交换的领域。世界市场是历史范畴,从无到有,而且内涵不断扩大。世界市场是在各国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当国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交换关系才会超越国家的界限,扩大到世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