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女人会说话,人见人爱有人缘(1)
好的口才能使一个人从一群人里面脱颖而出,而拥有这样口才的女人则可以在男性林立的世界里扬眉吐气。成语上说这叫口吐莲花,当一个女人口吐莲花的时候,那样的美,叫惊艳。学会说话的技巧,女人不仅可以赢得自己的事业,还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
1.女人说话看场合,抓住机会找要点
说话一定得注意场合,因为不同的场合对语言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场合的语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聪明的女人说话一定注意场合的要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而又中规中矩。
无论在私人企业还是在国营企业,会看场合说话的人往往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器重。因为在领导看来,你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说出不同的话说明你有经验、稳重、有头脑,哪个领导会不喜欢有这样的手下呢?那样他就可以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你,自己落得又有面子又省心。
王英在一家美国公司已经工作多年。一次,男朋友约她出去玩,她想请一天假。于是她径直走进部长的办公室对部长说:“我想请一天假,是否可以?”部长问她原因,她说:“有人约我郊游钓鱼。”其实部长也是个钓鱼迷,但他还是很恼火地板着脸说:“为什么非要明天,星期天不行吗?”部长心里想,上班时间还想着去玩,工作怎么能够做得好呢。王英解释说,是男友约她出去钓鱼,男友星期天不休息。部长看她很坚决,只好勉强答应她的申请,但是以后对她产生了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成见,遇到重要的事情也不再让她去办了。
公司的另一名同事小赵则吸取了王英的教训。有一次,小赵也想请假和女友去滑雪,他没有在办公室和部长请假,而是选择在中午吃饭时的轻松氛围内,跟部长请假。部长笑眯眯地同意了他的申请,还认为他很有生活情趣。后来小赵很顺利的升为部长助理,遇到重要的事和应酬,部长都会叫上他。
由此可见,你的谈吐,以及说话话题的性质必须跟所处的场合协调,这样既有利于让人接受,又不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这也是塑造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像小赵这样注意到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既可以让听话人了解到他的素质,也可让听话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由于社会中各种场合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千万不能来套用一些现有的案例和技巧,而应该顺时而变,顺势而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多多学习。比如在庄重的场合应该说什么话,在一般生活场合应该说什么话。而且庄重场合又有政府性和非政府性等区别,因此言辞也会有不同的变化,用语也得有所考究。而日常生活场合也具体可以细化到很多场合,比如在聚会上,医院慰问,约会交友,等等,也需要不同的言辞,或诙谐,或真诚,或委婉,或动听,都要说话人自己根据场合的变化来做出判断和选择。
注意到场合对于语言的要求,从而做到熟练的运用就可以把话说得很成功。我们都知道著名的语言大师林语堂,他讲话就特别幽默风趣。其实他讲话之所以很成功,能够调动人们的注意力,并产生很好的效果,很关键的一点也就是,他能够很好的根据场合来发挥,能够使语言具有空间特色,因此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有一次,在一个公众的演讲中,林语堂对台下的数千观众说,绅士的讲话,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他一说完,台下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这里,林语堂就很好的抓住了当时的场合特点,台下的观众多是成年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明白女人的裙子越短就越具有魅力和吸引力,于是才会有会心的哄堂大笑;而且,在公众场合,一个人如果讲得太久而且缺乏情趣的话,观众很容易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事实上很多人的演讲也是这样,因此人们心里很渴望越短越好的讲话。因此林语堂的这些讲话才会产生这么好的效果。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场合的变化还会是抽象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地方,由于谈话人的感情等因素的影响,场合就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比如央视推出的《艺术人生》节目,朱军在主持时就很好的注意到了场合的变化。当谈到高兴的事儿时,朱军就会和被采访者一块开怀大笑,有时还能根据谈话内容设置一些生活情节进去,如果谈到伤感的话题,朱军也会真诚地和被采访人一起掉泪。在这里,《艺术人生》那个舞台形式上没多少变化,但场景却在处于不同的变化中。这时,就有了抽象的场合变化了,而这种场合变化也在很多场合中都出现过,只不过,在舞台上它会表现得更突出。因此要求谈话人要有很好的控场能力和感知能力。
因此说,场合对于说话很重要。女人在说话中如果能够很好的注意到对于场合的掌控能力,就能变成一个能说会道的成功女人。
2.女人说话看对象,说到别人心坎上
说话总是双向的,不论是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还是和别人随意交谈,除了说话人以外,还有说话的对象。为此,说话人就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看对象,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说不同的话,从而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说话的目的。
优秀服务员李淑贞在接待客人时,就很会看对象说话:当知识分子进店时,李淑贞迎上去说:“同志,您要用餐,请这边坐。来个拌鸡丝或溜里脊,清淡利口,好不好?”遇到工人同志进店吃饭,李淑贞则又这样讲:“师傅,今个过班,想吃过油肉,还是氽丸子?”如果是乡下老大娘来吃饭,李淑贞就用另一种语言欢迎道:“大娘,您进城里来了,趁身子骨还硬朗,隔一段就来转转,改善改善生活,您想尝点啥?”
李淑贞就很好的注意到了对象的身份,因此才能够说出得体的话来,对知识分子,她用语文雅、委婉;对工人同志,她用语直接、爽快;对乡下老大娘,她则把话说得通俗、朴实。这样就恰到好处的适应了不同对象的不同爱好和文化修养。同样,看对象说话也能够把话说得简洁和通俗易懂,方便了交流与沟通。
在交谈中如果忽视了对象的身份,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矛盾。电视剧《二子开店》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为了赢得客户,经理决定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于是在全店进行微笑服务训练。训练当场,只有老魁笑不出来。小豆说道:“经理说了,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得笑,就是他亲爹死了,也得笑。”老魁一听,急了:“什么?那我就更笑不出来了!噢,他亲爹死了,我再笑,那不成了诈尸了!”原来,老魁就是经理的父亲,听了小豆的话,不急不发火才怪呢。原因也是因为小豆说话不看对象,结果造成了这样一种难堪的局面。
与人说话时,对象的年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问岁数,如果是一个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发问,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就要使用不同的问法:如果对象是小孩,他可以问,“你几岁了?”如果对象是同龄人,他就可以问,“你多大年纪了?”如果问的对象是中青年,他就得说“您多大年纪了?”再如果问的对象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就必须这样问,“您高寿啊?”或“您高龄?”使用不同的问语,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同样,说话时,对小孩或同龄人,要坦诚、亲切;对老年人或自己的师长,则要表现出尊重和谦虚,那样他们才会感觉到你是有教养、懂礼貌的晚辈。
当然,要做到说话看对象,首先就得了解对象。对家人,对亲朋好友,你很熟悉,说话时自然会注意到不同特点。但遇到初次相识的人,就不那么容易了。或许你很容易就能看出说话对象的性别和年龄,但是身份、职业、文化修养等,就必须通过言谈话语去了解。因此,和人初次见面,不要急于说话,而要先倾听对方的话语。如果对方说话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你也应该坦诚、实在,想到什么就说出来;如果对方彬彬有礼,你也应该表现得文雅、谦逊;如果对方情绪低落,不爱说也不想听,你就应该少说几句,或者干脆不说;如果对方滔滔不绝兴高采烈,你就得表示出很高兴很愿意和他交谈的样子。总之,要在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说出合适的话、有礼貌的话。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位苦朋友从乡下赶来找他。那个人见到朱元璋拜倒在地就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的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
这个消息让朱元璋另外一个苦朋友听见了。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于是他也满怀憧憬的去见朱元璋。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的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
朱元璋边听边皱眉头,心里想他也太不顾及自己的面子了,竟然当着文武百官说自己的丑事,于是不等他讲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同样的一件事,由于表达不同就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他们说话对于对象的把握不同。朱元璋做了皇帝,显然已经今非昔比了,自然要把话说得好听,不然,就会像第二个人那样,稀里糊涂的成了刀下冤魂。
谈话时,病人也是一个很特殊的对象。因此安慰病人,就很有讲究。很多人会说:“好好休息吧,你不久一定会康复的!”有的人则会直接询问病人的详细病状和调治方法,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安慰。而像下面这样说话,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了。一个人去看望他患伤寒病的朋友,临走时说道:“你的危险期已过,好了之后你将再不会害伤寒病了,你比我们多了一重保障。”某人因操劳过度而卧床不起,他的朋友说:“你多么幸运啊,唯愿我也生点病,好让我也能安静的躺在床上休息几天。”
像这样说话,被安慰者心里就会很高兴,那些话像赞美的语言一样让人心里感觉舒服,他们自然就会笑容满面了。
可以说,说话看对象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和感知能力。同样能够做到说话看对象的人也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善于处事的人。女人要想在这场与别人的对话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开始锻炼自己说话看对象的能力了。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
3.女人说话有尺度,点到为止别说破
有人说:“看透别说透,还是好朋友”。也有人说:“识破不说破,还是好伙伴儿”。这是说,有时候说话要点到即止,不能够说得太明,那样很可能会伤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这样,你就交不到好朋友了。
诚然,这种情况多是在公众的场合,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的面子。对于朋友,有知心的话,真诚的意见,可以私下里交谈。如果你在很多人面前直接揭他的短,就很容易伤了他的自尊心。那样你们的朋友也就没得做了。对于不太熟悉的人更应该注意,更要懂得点到为止,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给自己制造麻烦和痛苦。给别人台阶,其实就是给自己面子。别人感激你,自然会对你好,在你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也会鼎力相助了。
在中国,大部分人是很讲面子的,你稍不留神就可能得罪了别人。所以,有些时候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要得罪人。也所谓是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中国人是很讲究礼尚往来的。因此,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那一张嘴,该说地说,不该说的不说,能不说就尽量别发言。所以说,点到为止是很有学问的。
点到为止很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说话的时候,它要求你要思维敏捷,要能够随机应变,这就是对一个人的智慧的考验了。没有智慧的人,他很难把话说得漂亮。而点到为止就是一种漂亮地说话方式。特别是在社交场合,更应如此。大的社交场合,人很多,各自也有自己不同的背景和来历。很多人都是社交经验丰富的老手,你不注意说话就很容易露出自己的短处。那样,既显得你不够成熟,没见过世面,也不容易结交更多的朋友。
点到为止地说话,还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的。比如,把话说得幽默,那样,别人在笑声中就领会了你的意思。还比如把话委婉地说,那样既保全了对方的面子,也可以达成你的目的。但这都需要你多学习,多积累经验。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些事情我们明知不对,不得不说,却又碍于情面不好说得太过明白。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委婉含蓄地说法融入到点到为止当中,这就要花点心思,讲些技巧,拐个弯地来说。说三分留七分,让别人去想透,去自己领悟。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