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刘邦 用智慧战胜勇武(2)

范增对项庄说:“我们主公心肠太软,受了刘邦的蒙骗,你进帐假装敬酒,然后请求舞剑,利用舞剑之机杀掉刘邦,要不,放虎归山,我们这些人以后都会葬送在他手里。”

项庄点头称是。他带好宝剑,跨进大帐,先向各位施了一礼,又给每人斟满了酒,朗声说道:“主公与沛公饮酒,可惜军中没有鼓乐,美中不足。小将愿舞几路剑术,给各位助助酒兴。”他也不等项羽答应,便挥剑舞了起来。那把利剑,上盘下旋,如同闪电一般。舞着舞着,就靠近了刘邦。刘邦这下可沉不住气了,他只觉得眼前寒光闪闪,耳边冷风嗖嗖。一会儿鼻尖上就渗满了汗珠,脸上也没了血色。坐在一边的范增欣赏着这般景象,洋洋自得,只等着咔嚓一声,刘邦的人头落地。

这一切,都没能逃过张良的眼睛。实际上,宴会从开始到现在,他心里比刘邦还紧张。范增在那里挤眉弄眼,三番五次做小动作,张良看得明明白白。好在项羽不为所动,他也就不予理会,端起杯子只管悠然自得地品酒,现在突然冒出这么个愣头愣脑的项庄,张良不敢掉以轻心,便用目光示意坐在一边的项伯。

项伯也觉得项庄的行动蹊跷,酒宴上的气氛不对,经张良一示意,他明白了,立即喝道:“单人独舞,不够尽兴,叔叔也凑个热闹,陪你练上几圈。”边说边拔出佩剑,走到中间,与项庄对舞起来。项伯用身子紧紧地护住刘邦,使项庄无法接近。范增心里暗暗叫苦,却又无可奈何。项羽被刘邦奉承了一顿,心里十分舒坦,酒也喝得多了点,坐在那儿看着部下两员战将舞剑,觉得还挺有意思。

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张良找了个借口,到帐外去搬救兵。他在门口正好碰见樊哙,樊哙见刘邦和张良进了项羽的大帐很久不出来,心里着急,就独自到门口来探听消息。他见张良出来,赶紧问:“主公现在情况怎么样?”张良回答:“项庄在酒席上舞剑,意在刺杀沛公。情况万分危急,请将军快去救护。”樊哙一听,一手握着宝剑,一手拿着盾牌,不由分说,就往里闯。守门的卫士过来阻挡,樊哙用盾牌狠劲一撞,前面的几个卫士就跌倒在地上,没等其他卫士醒过神来,樊哙已经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大帐。他伸手拉开帷幕朝西边一站,正好和项羽打了个照面。看着眼前的情景,樊哙气得头发上竖,双目圆睁,眼眶似乎快要裂开一般,直瞪瞪地盯住项羽。

项羽饮酒看舞剑正在津津有味之时,突然,见进来这么一个不速之客,大吃一惊,挥手让项庄、项伯停舞退下。忙问:“来者是何人?”张良忙说:“是沛公的随军卫士樊哙,想进来向上将军讨碗酒喝。”

项羽不由称赞道:“好一位壮士,赐他一斗酒喝。”

卫士找了个大海碗,酒斟得满满的,递给樊哙。樊哙点点头,接过酒,仰起脖子一口气喝干。

项羽倒喜欢这样的爽快人,又说:“再赏给他一条猪腿!”卫士递过来一只生猪腿,樊哙也不吭声,把盾牌翻过来,放到地上,拿起生猪腿,搁在盾牌上,用宝剑一边割,一边吃,旁若无人。一会儿,一条生猪腿竟被他吃得干干净净。项羽看得张大了嘴巴,范增也惊得睁圆了眼睛。

项羽又问:“壮士还能再喝一杯吗?”

樊哙脖子一梗,大声回答:“小臣连死都不躲避,几杯水酒还值得推辞?”接着,他指着项羽问:“大王想一想,秦朝皇帝残虐无道,杀人唯恐不多,用刑唯恐不重,惹得天下英雄群起攻之。当初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便是关中王。如今沛公首先进入关中,他却谦让不肯称王,把军队驻在灞上,等候大王来临。如此劳苦功高,大王不但不加封赏,反而听信谗言,蓄意陷害。你这样做和灭亡了的秦朝相比,能有什么不同?在小臣看来,大王的行为真是太不应该了!”

项羽受了这么一番抢白,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想反驳,一时找不到言辞,要制止,当着众人又不合适,嘴里只是一个劲地重复:“坐下说!坐下说!”樊哙也不客气,一抬屁股,坐在张良旁边。

大家又各归原位,坐下来继续喝酒。刘邦故意斥责樊哙不该冒冒失失顶撞项王。一会儿,他说要上厕所,怕樊哙在这里惹事,让他跟着自己一道去。张良也瞅个空跟了出来。

一出军帐,张良劝刘邦赶快回灞上军中。刘邦有点犹豫,说:“这样走,不跟项王告辞,合适吗?”樊哙摆了一下脑袋,说:“做大事情就不必拘泥于小节。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顾得着讲那么多礼仪?人家好比利刀菜案,我们如同刀下的鱼肉,要去告别,等于白白送死,还是听张良的话,赶快离开这里。”

刘邦同意先走,让张良留下应酬。张良问:“大王来时可带有什么礼物?”刘邦回答:“带了一双玉璧,准备献给项王,还有一对玉斗,打算送给亚父。可碰上他们发那么大的脾气,没敢进呈,只好请您代为致意了。”说完,只带着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员部将,抄小路直回灞上。

项羽驻军的鸿门和刘邦扎营的灞上,走大路四十里,走小路只有二十里,刘邦一行五人,急急忙忙往回赶。张良估计他们走远了,才慢慢腾腾进入大帐,告诉项羽说:“沛公酒喝得多了点,害怕失礼,不敢继续奉陪,特地命令在下奉上白璧一双,拜献大王,玉斗一对,敬送给大将军(指范增),礼仪不到的地方,请大王多多海涵。”

项羽醉眼孟矇眬地问:“沛公人在哪里?”张良回答:“大王顾念和沛公往日的情谊,设宴招待,沛公对此十分感激,只是担心大王部下的人与他为难,害怕伤了情面,所以先回去了,估计如今已经到了灞上。他想着大王英雄豁达,决不会为着这点小事而生气的!”

项羽听了,半天没有吭声。一会儿,又默默拿过那双晶莹剔透的白璧,反复凝视,好像从里边能看出点什么文章。范增怒气冲冲,夺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剑狠狠击碎。他手指着项庄,面对着项羽,一语双关地骂道:“唉,跟你这个混小子谋不成大事情。可惜呀可惜,以后夺取项王天下的,必定是刘邦!连我这半截入土的老头子也得跟上你们一块儿给他当俘虏了!”项羽对这话不相信,也就不介意。

一席鸿门宴,惊心动魄,刘邦强颜欢笑,卑躬屈膝,终于骗过项羽,不顾名节身份,以上厕所之名,逃之夭夭。欲成大事,忍,是至关重要的,忍不等于屈服,不等于失败,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已。

4.安定人心,以点带面

人心稳定,事业才能发展,如何稳定人心是一门学问。如果强压,容易激起民怨,如果一味纵容,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最好的办法是做出样子来,稳固人心,安定大局。

秦末群雄逐鹿,天下的豪杰无不各自选择明主,既是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也为着成功之后的荣华富贵。因而,当时的贤能之士游移于各路诸侯之间,去此就彼的事时而有之,屡见不鲜。刘邦为成就帝王之业,也是尽力招揽贤才,有很多人原在敌对势力或其他诸侯那里供职,有不少人在“各为其主”的情况下,曾做过十分令刘邦羞辱的事。但是这些人或为改换门庭而来,或因战败被俘,刘邦都能不计前嫌,一律接纳,予以封赏,委以重任。

雍齿在丰城降魏,使刘邦处于困窘的境地。刘邦攻打丰城,未能攻下。艰难之际,雍齿的叛变使刘邦最为寒心,嫉恨终生。即使如此,刘邦后来还是宽容了雍齿,使他得以为刘邦立了不少功劳。刘邦时时想杀死雍齿以报宿怨,但总是念他功多,更主要的是刘邦从大局出发,有豁达大度的胸怀,不念旧恶,这才使雍齿未遭到杀害。

刘邦后来当了皇帝以后,分封诸侯。刘邦费了很大的力气,用了快一年的时间,在将军中封了二十个侯。剩下未能受封的人,日争夜争,就是把全部土地都拿出来分,也不能使他们满足。刘邦准备把这件事情先搁一搁。

一天,刘邦正在洛阳南宫理事,突然从阁道(又称“复道”,宫廷楼阁间的通道)上看见将领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草地上,交头接耳地说着悄悄话。他问张良:“那些将军们在谈论什么?”

张良看了一眼,一本正经地回答:“他们商量着何时造反。”

刘邦吃了一惊,说:“天下刚刚安宁,他们为什么又要反叛呢?”

张良说:“陛下出身平民,靠着这些人夺得天下。他们跟陛下起事,为的是能封官晋爵。如今陛下当了皇帝,受封赏的尽是萧何、曹参等亲近的人,被问罪的都是陛下平时不喜欢的人。军中将士扳着手指计算战功,认为陛下拿出整个天下也不够封赏。他们担心陛下既然没有力量加封,就会搜寻以往的过失滥加诛杀,所以大伙既生气又害怕,便聚在一起谋划反叛的事。”

刘邦听了,急得紧紧抓住张良的手,让他快快给自己出个好主意!

张良问:“陛下平生最憎恨的,而又为群臣所共知的那个人是谁?”

刘邦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雍齿这个浑东西!雍齿多次侮辱朕,朕正想杀掉他以泄胸中的闷气。”说这话的时候,刘邦牙齿咬得咯咯响,恨不得立时把雍齿一口嚼碎吞进肚子。

张良却哈哈笑起来,说:“请陛下立即下诏,封雍齿为列侯。”

刘邦听了,满脸迷惘。

张良说:“雍齿封了侯,就能让群臣心里安定。”

刘邦恍然大悟,立即摆酒设宴,当着众位武将的面,封雍齿为什方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并令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评定其他人的功劳,以便随后封赏。雍齿受宠若惊,对刘邦更加忠诚。其他将领们果然放心。他们说:“连雍齿都封了侯爵,我们干吗还要发愁呢?”

张良机智献计谋,刘邦咬牙封雍齿。此事成为千古传诵的一段佳话,北宋司马光称赞张良“善谏”,从而“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王安石也为此赋诗说:“汉世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议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

刘邦封雍齿为侯,表现了其豁达大度、既往不咎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是安定人心的一个策略。

5.会用人才是真本事

赵蕤在《长短经》中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的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也就是说,做领导的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要事无巨细都一个人去完成。所以说,会用人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刘邦出师以来,从区区百人发展为百万雄师,天下奇才尽收帐下,有屠夫、民夫、吹鼓手,甚至看门人也成了他的谋士,为他建功立业,和他共成大事,这与他会用人有直接关系。

在所有的帝王中,刘邦是最会用人的皇帝,其用人有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刘邦重情谊。

刘邦自起兵以来,张良一直跟随左右,南征北战,互相配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张良要求回韩照料韩王,刘邦虽然正在用人,却也欣然应允,表现了刘邦的深明大义,把人之常情放在了重要位置。

第二,用人不拘一格。

不管是市井小民还是狂生,甚至像韩信这样受过“胯下之辱”的人也予以重用。只要有才能,能领兵打仗,能出谋划策就行。

第三,用人不念旧恶。

虽然得罪过自己,但是事情已经过去,再追究没有益处,不如卖个人情,让其立功。这样既赢得人心,又谋得了好处,岂不是一举两得?

第四,不问年龄。

不管是年轻的儒生,还是年老的谋士,只要是分析的有道理,符合眼前的形势,就可以任用。

刘邦当了皇帝后,曾这样评价张良、韩信、萧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连百万之众,攻必取,战必胜,吾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保障供给,吾不如萧何。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之杰。”正如刘邦自己所说,张良、韩信、萧何是人中之杰,三者皆为刘邦所用。除了“汉初三杰”外,其他有能力的人他也一一录用,使其各自发挥才能。陈平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