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图鉴.宁夏卷:1900-200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早期活动

一、在宁夏首次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5年8月,冯玉祥派西北军第二师师长刘郁芬率部途经宁夏开往兰州。当时,在该部做政治宣传工作的中共党员宣侠父、钱崝泉等人,在宁夏府城和平罗、宁朔、中卫等地多次向群众演讲,散发传单,宣传西北军“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的宗旨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当他们在平罗县城目睹县知事由清朝装束的士兵护卫其骡车奔驰而过时,愤怒地向群众指出,这骡车是口棺材,里面是具皇帝时代的尸骸,它已经死去14年了。并向群众说明中国已是民主主义的时代,“所有皇帝时代一切仪式,都在扫除之列”。这些宣传对闭塞的宁夏群众无疑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在宁夏府城,他们多次到五中八师给学生讲演,宣传十月革命和国共合作的意义,并以刘郁芬(字兰江)的名义向学校捐款1000余元,成立了“兰江图书馆”,购买进步图书、刊物供师生阅读。鲁迅、蒋光慈、钱杏邨等人的进步作品和《新青年》等刊物,在青年学生中很有影响。他们给银川地区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是最早在宁夏地区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的共产党人。

五原誓师后,国民军联军总部进驻宁夏府城,总政治部驻今银川玉皇阁北街,并编印出版《中山日报》,配合国民军联军开展革命宣传工作。《中山日报》原名《西北日报》,1925年在包头创办,由中共党员蒋松亭任社长。五原誓师后,改名《中山日报》,迁至宁夏府城,由中共党员贾午担任社长,并从绥远《实业日报》调来了郭伯瑞(山西人,包头银行职员)、贾一中(李子光)、曹权、曹义、刘贯一等中共党员任编辑和记者。贾一中任中山日报社党支部书记。《中山日报》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军联军中的一个喉舌,而且也是党的一个秘密机关。当时,由于宁夏印刷条件有限,《中山日报》只能石板印刷,隔二日或三日出一期,有时增刊为两张。《中山日报》积极宣传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意义,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对于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在银川地区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国民军联军士兵虽然军衣破旧,但士气旺盛。每个战士臂上缝有一块白布,上面印有“不怕死,不爱钱,誓死救国”的字样。部队列队行进于街道时,“一二三四”的口号伴随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雄壮歌声,很有威武气势。在总政治部的领导下,国民军联军宣传队、中山日报社和各地联军政治机关相互配合,在军内外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政治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铲除军阀”“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等宣传画和标语口号从军营到总部、从学校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革命的气氛洋溢在整个宁夏府城。

中共宁夏第一个支部的书记李临铭

早期在宁夏活动的中共党员白虹剑

宣侠夫题赠友照

宁夏早期宣传马列主义的书籍

中共党员刘伯坚利用自己的公开身份,有计划地向军政干部讲授三民主义、国民革命史、帝国主义侵华史,阐述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的意义,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宣传国共合作、实行国民革命的重要性,并多次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说明中国革命的大趋势。他引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官僚、地主的剥削,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劳苦大众无法生存的事实,论述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伏龙、肖明、李秉乾、贾午、贾一中等中共党员也都发表过演讲。他们的演讲,多以当时革命形势为主题,介绍北伐战争的进展与南方工人运动的情况,宣传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打倒土豪劣绅,反对贪官污吏;号召发扬五四精神,学科学,讲民主,反对封建专制;鼓励青年积极向上,参加革命。

同年冬,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还在驻地举办了一期马列主义学习班,吸收五中八师的青年学生参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宁夏府城首次公开传播。刘伯坚亲自讲授《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概论》《劳工神圣》《共产主义的ABC》《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概论》。通过学习,一些进步青年了解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懂得了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基本概念,理解了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的道理。随着国民军联军的到来和共产党人的大力宣传,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呼声响彻府城上空,沉闷的封建格局被打破,很多进步青年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加入革命行列,革命的浪潮在大街小巷涌动。

兰江图书馆旧址

中山日报社旧址(今银川玉皇阁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