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图鉴.宁夏卷:1900-200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董府建筑

董福祥革职后,带着亲丁三千人,回到故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买下乡绅郭举人的一片湖塘,开始建筑“宫保府”,历时三年而成,耗银数10万两,占地百余亩。整体建筑由内寨、外寨、护府河和主体建筑群落四部分组成,乡人称之为“董府”。

20世纪30年代的董府外景

董府内景

董府建筑群

董府内寨建筑布局为“三进六院”,是北京宫廷建筑与宁夏地方特色的结合物,表现了唐代以来传统格局以中院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内宅大门向东,表示主人虽被革职,但心仍向清廷。大门外有下马石和石狮各两座。进大门,迎面有高大的照壁(高约4米),照壁前耸立一座石碑。绕过石碑,即可进入中院,右拐进北院,左拐进南院。南、中、北三院又都采用二进门庭,分别构成前后四合院,各自单成一体。这些各自的单体,又通过走廊,将不同群体组串为整体,构成董府内宅的统一建筑群。其中以中院最为气派宏伟,做工精湛,这个二层楼的中院均为大屋顶飞檐,砖木结构,采用平座斗拱。楼顶覆盖琉璃瓦,墙壁为雕砖,磨砖对缝,雕梁画栋,显得分外肃穆、幽静而又大气。整个“三进六院”,布局在内寨的中央。四面距内寨墙都有十几米宽的走道,北侧为主人停放轿子的地方,南边是马厩,南北两院的侧面,又分别各有东、西两个门,供家小和贴身的佣人出入。西寨墙根还建有私塾三间,是董家子孙们读书之所。董府平面呈长方形,四周围夯土院墙,东西长123.4米,南北宽117米,高8.5米,顶宽4.35米,基宽8米,现四周占地面积47685平方米,内宅1万多平方米。作为一个古代建筑群体的董府,其外寨因战祸和多年的破坏早已不复存在,但董府的主体建筑依然保存下来,是宁夏古建筑民居的代表作。198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董府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董府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府(外寨大门)

董府

董福祥墓志铭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