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思考
钢琴是一种外来乐器,西方人创造了钢琴的辉煌历史,乃至今天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的教材教法体系基本来自西方,从“本”与“源”的角度,这完全是必然的常态。但这种常态也使一些人产生误解,以至于一提到学习钢琴演奏,尤其是技巧训练,似乎只能选用欧美的教材,或以能弹奏国外的钢琴作品为骄傲。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长期以来在钢琴教学中中国作品的严重边缘化。这种状况如不加以改变,势必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当代音乐人才的培养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加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虽然中国人学习西方音乐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但中国音乐毕竟是我们学习音乐的“母语”,弹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表现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钢琴音乐在基本表现方法上虽然是以西方人确定的钢琴表达技法为基础的,但它又有与西方不同的特质。
中国的钢琴音乐有着不同于西方音乐的音阶、调式,在多声用法上也和西方音乐不同。它包含了许多在西方钢琴音乐中学不到的技法和音乐表现形式。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在演奏时有其特殊的要求。首先,中国音乐大都采用五声调式,无论是音阶还是琶音在指法上与欧洲大小调体系都有很大的不同。其调式特点,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和声上大量使用非三度叠置结构和弦,采用三度结构和弦为基础,运用三和弦加六度音,平行四五度进行等手法。其他如调性的明确或模糊,以及双调性、多调性,甚至无调性的和声运用,使现代中国钢琴作品在和声的新颖编配上,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次,中国钢琴作品有很多都是从民歌和民族器乐改编而来,乐曲中有很多特殊的装饰音和叠加音演奏时都需要模仿出不同的音色。
因而在演奏时需要敏感的音色变化,把不同乐器的暗淡、高远、虚实的音色研究、把握好。这些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有利于训练学生对不同音质、音色作品的弹奏技法的掌握,对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都十分有益。特别是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底蕴的了解与感知本来就非常肤浅,所以从他们相对易于理解的中国优秀音乐作品入手,有利于通过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全面感受与了解钢琴艺术,这也是异曲同工的一条有效教学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钢琴是一种外来乐器,有过辉煌的历史。因此,每个钢琴练习者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两种文化、两种审美观的碰撞。如果让外来的文化在思想中占主导地位,那势必就会压抑和排斥本民族文化的审美观。
音乐虽被称作为无国界的语言,但不同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形成的音乐却是千差万别的。无论是使用的乐器和采用的音律,还是音乐听觉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如果完全使用一种外来的音乐体系来训练学生,将会使他们逐渐丧失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这在钢琴课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有些学生由于对中国钢琴作品接触较少,对于老师布置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不仅不了解,甚至不喜欢。因此钢琴教学应把中国大量的优秀作品用于教学中,以拓展钢琴作品的范围和风格。我国的钢琴家、作曲家经过不断探索,创作出了不少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王建忠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绣金匾》和《翻身道情》,周广仁根据歌曲改编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黎英海根据古曲改编的《春江花月夜》,陈培勋根据广东音乐改编的《旱天雷》,赵晓生根据《五柳子》改编的(冀北笛音),储望华根据同名二胡曲创编的《二泉映月》等这些音乐作品在追求民族音乐风格、加强民族音乐感染力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作为一名钢琴教育者,音乐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对以上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钢琴音乐有所了解,使学生尽量多地接触、熟悉它们,从学生学琴的初始阶段,就由浅入深地多弹奏一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无论从弹奏的技巧上还是从音乐风格的把握上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受中国钢琴音乐所带来的艺术魅力,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中国钢琴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热爱中国钢琴音乐。21世纪的教育是面向世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才更能被世界所认可。所以加强中国优秀钢琴音乐作品的学习和研究,是钢琴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有助于引导和促进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钢琴文化建设
高校音乐专业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摇篮,有相当多的人是从事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他们的人文素质、音乐素养及专业技能等直接影响着我国音乐教育的质量和音乐文化的建设发展。高校钢琴专业教育要为基础音乐教育起到有益的示范作用,如何正确对待中国钢琴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近几年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很多,但在招生考试中,演唱民歌、演奏民乐的考生非常之少,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考生更是寥寥无几。他们入校后,很多人也不愿学习民乐,有的学生对课堂讲授的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等知识并无多大兴趣,对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不仅不了解,甚至不喜欢,而对流行音乐及歌星却津津乐道。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基础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的欠缺乃至“缺席”导致学生对中国作品的认识误区和心理排斥不无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国作品的审美兴趣和学习兴趣,促进民族音乐在学生中的传播和接受,应成为目前钢琴课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陆音乐界为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至今颇有成果。如珠江杯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设立了中国作品演奏优秀奖;两年一次的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在钢琴演奏项目中规定必须弹奏一首中国钢琴作品,引起了音乐界对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高度重视。许多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状况看,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往往被忽视。学生练习与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比例较小。虽然近几年都在提倡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未落到实处,成效不大。例如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方面,没有明确地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在教材编写上,虽然有一些中国作品,但在范围和比例上远远不够,如高等师范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中有近130首乐曲,而中国钢琴作品只有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教学方面也没有规定出学生在学习钢琴期间必须弹奏一定数量的中国钢琴作品;每学期的钢琴考试以及钢琴比赛必须弹奏一首中国钢琴作品等。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状况,问题的根源在于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淡薄,不能真正意识到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使传承中国音乐文化仅仅成为了一句口号。而港台地区的各大音乐院校每次钢琴考试都规定学生必须弹奏一首中国钢琴作品。相对而言,内地的钢琴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钢琴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本国博大精深的钢琴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三、加强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实践探索
首先,教师要把加强中国钢琴作品学习的观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欣赏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的编写上应将一定数量的、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纳入其中。在教学上要加大力度,让学生从学琴的初始阶段,就由浅入深地多弹奏一些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了解、熟悉中国钢琴音乐,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让他们热爱中国钢琴音乐。经常开设中国钢琴作品专题知识讲座、欣赏讲座,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在学期钢琴考试中,规定必须弹奏一首中国作品。要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感受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
其次,教学中要重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技术练习,使学生的弹奏从装饰音的处理到风格的准确把握都能理解,体现中国钢琴作品的特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弹奏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进行深层了解,理解其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意义。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格养成,达到以乐育人的最终目标。
(本文获2005年全国高校第一届艺术科研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