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宁夏社会蓝皮书领域篇
2014年宁夏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2014年,宁夏教育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发展指标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资源继续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学科与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数量发展
(一)学校数量
全区学校数量比上年有所增加,幼儿园数量增加较多,中小学数量继续减少,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数量基本保持不变。2013—2014学年度,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86所,比上年增加37所。其中,全区幼儿园增加107所,比上年增加了20.30%。小学(教学点)、初中、普通高中分别减少61所、9所和1所,中等职业学校增加1所,高校数量保持不变。
(二)办学规模
全区在校学生数量呈现出两头增长,中间减少的趋势,其中幼儿园、高校在校生继续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有所减少。2013—2014学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有在校学生146.09万人,比上年减少0.93万人,减少了0.63%。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903人,比上年减少4.13%。幼儿园16.1万人,比上年增加5.51%。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88.87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44%。普通高中在校人数1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9%。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9.40万人,比上年减少了10.32%,减幅较大。高校在校学生10.8万人,比上年增加8.26%。
(三)普及与巩固
学前、高中阶段及高等教育入学率(毛入学率)稳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有所下降。2013—2014 学年度,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0.39%,比上年提高2.58个百分点。小学六年及初中三年巩固率分别为80.84%和89.1%,比上年分别降低2.1和1.3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 88.40%,比上年增长0.1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9.30%,比上年增长1.21个百分点。
(四)民族教育
义务教育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普遍高于民族人口自然比例,其他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低,特别是高层次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明显较低。2013—2014学年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58.13万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为39.79%。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幼儿园6.29万人,小学29.10万人,普通中学16.3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1.56万人,成人高校0.74万人,普通高校3.44万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1.17%、48.19%、36.3%、22.95%、21.99%和31.76%。地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高职、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为9897人、12906人和55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6.69%、26.30%和14.55%。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于全区常住少数民族人口自然比例。非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普遍低于人口自然比例。表现出教育层次越高,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越低的特点。
(五)民办教育
各级各类民办教育规模均有所增加,民办幼儿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较快,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13—2014学年度,全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449所(国民教育系列),比上年增加51所,增加了12.81%。在校学生15.27万人,比上年增加1.51万人,增加了10.96%。其中,民办幼儿园421所,比上年增加48所,增加了12.87%。民办幼儿园在校学生8.69万人,比上年增长10.45%。民办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3万人,比上年增长11.40%。民办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少,在校生总计3.58万人,比上年增加3790人,增加了11.85%。民办幼儿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较大。各级民办学校数量占全区学校总数的14.55%。其中民办幼儿园占66.4%,民办高校占25%。民办学校在校学生占全区在校学生的10.45%。民办幼儿和民办高校在校学生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5.39%和36.32%。民办教育对全区幼儿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较大。
(六)教师队伍
全区教师总量进一步增加,师资水平有所提高。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9.25万人,比上年增加1.32%。全区有专任教师8.32万人,比上年增长5.09%。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6624人,比上年增长7.79%;小学专任教师3.41万人,比上年减少0.79%;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94万人,比上年增长0.96%;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611人,比上年增长2.31%;高校专任教师10051人,比上年增长51.55%。
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达到99.80%、99.55%和96.81%。
二、重点工作进展
(一)普惠性幼儿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试点取得成效
继续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2014年,安排资金10200万元,启动幼儿园新建、改建项目,涉及幼儿园45所。项目全部竣工后,可新增学前教育班数364个,增加学前教育学位10920个。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充分利用新建幼儿园,解决好新建幼儿园教师问题,固原市、兴庆区、红寺堡开发区和中宁县开展了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试点工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在以上四县(区)选择20所幼儿园进行了试点探索。试点工作社会反响良好,为进一步创新幼儿园办学体制积累了经验。
(二)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
多项工程支持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实施,全年安排资金13.8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农村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建设项目”,安排预算资金11000万元,改造田径运动场108个、篮球场115个、排球场65个,惠及146所农村中小学。三是“农村中小学供暖设施改造项目”,安排资金924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供暖设施55.7万平方米,惠及中小学校281所。四是“明德小学品牌建设工程”投入资金1173.4万元,为50所明德小学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师备课电脑以及其他教育教学设备。以上工程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学校基础办学条件,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2014年,金凤区、西夏区、惠农区、利通区、青铜峡市等五区(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兴庆区、永宁县、平罗县、彭阳县、沙坡头区、中宁县等六县(区)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标志着川区各县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为缩小校际间的办学差距,全区开启了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优质学校+分校”“优质学校+弱校”“优质学校+新校”“名校一校多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合作体)”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发展。
深化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全区严格推行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按照划片入学、对口升学、电脑随机派位等方式进行招生、排班。全面推行《宁夏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落实“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管理制度,提升了全区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通高中择校生比例由15%减少到10%。通过一系列举措基本遏制学生无序流动等现象,对缓解择校问题有积极意义。
(三)职业教育重点工程陆续竣工,职业院校招生稳步增长
职业学校建设成效明显。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已经整合入住学校11所,在校学生6.8万人。银川市等五市新建职教中心或实训基地已全部投入使用。青铜峡市、平罗县、灵武市、隆德县、海原县、西吉县等县级职教中心改扩建或迁建工程全部竣工。目前,全区共有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高、中等职业院校40所,其中35所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基础设施改善为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继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拓宽生源渠道,积极争取应届高中毕业生、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企业员工、退役士兵等各类人群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加大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力度,参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洽谈会,与东部省市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全年共完成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1万多人。八年来,宁夏赴东部职业学校学习、实习和就业的学生总数已达到8万多人,其中约5万余名学生已在外地稳定就业。
(四)高等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合作办学开创了新局面
加强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全区高校新增公共管理、会计、化学工程、计算机技术工程、艺术和药学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扩大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全区立项建设重点专业8个、教学团队1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教育教学改革64项。推进工学、法学、新闻传播学、农林、医学领域卓越人才培养改革。宁夏大学2个项目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宁夏医科大学“地方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宁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7个学科被评选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立项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0个,立项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56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
积极推进高校合作项目。宁夏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两个项目立项建设。宁夏医科大学与自治区政府、教育部、卫计委达成“共建协议”。宁夏大学与宁夏师范学院联合办学正式展开。宁夏理工学院与东北大学,银川能源学院与福州大学达成对口支援协议。宁夏大学“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内陆向西开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宁夏医科大学“回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两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启动,正在争取国家高校第二批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建设。
(五)互派留学生取得新进展,国际师资交流增强
2014年,国家公派留学及“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公派出国留学特别项目”在全区选派留学人员75人,其中首次选派匈牙利国家奖学金项目学生13人。宁夏大学同也门科技大学、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首次合作开展“3+1”人才培养模式,选派200多名学生出国留学。爱德基金会高中生德国交换生项目,选派2名学生赴德国寄宿家庭学习一年。2014年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银川能源学院、宁夏国际语言等学校,共录取外国留学生176名,在校留学生近600名,其中阿拉伯国家来宁留学生80多名,比2013年增长52%。
国际化师资交流进一步加强。2014年全区高校、阿语学校聘请外籍教师76人,比2013年增长56%,是聘请来宁外教最多的一年。其中,聘请长期阿语教师8人,短期阿语教师26人。宁夏师范学校聘请外籍教师2名,自治区英语教师国培班聘请国外英语教师3名。“塞上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20人赴英国诺桑比亚大学进修,“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第四期派3名校(院)长出国学习。宁夏向国家汉办推荐外派教师25名。
(六)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覆盖
2014年,资助各级各类在校学生25万人,国家、自治区、社会慈善组织投入资金共计近7.7亿余元。其中,高校奖励博士、硕士研究生84人,发放资金171万元。资助博士、硕士研究生 3532人,发放资助金1077.2万元。国家奖学金奖励本科、高职生 111人,发放资金88万元。励志奖学金奖励2585人,发放资金1292.5万元。国家助学金资助24010人,发放资金6919.65万元,资助覆盖面达到25%。全区共有5.3万余名宁夏籍高校学生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3.0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8%和26.8%,贷款人数和贷款额度均创历史新高。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全日制正式在校生66355人的学费(每生每年2000元),投入资金1.3亿余元。享受国家助学金14940人,每生每年1500元,投入2241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学生49725人,每生每年平均1500元,投入资金6993.16万元。资助学前一年学生12238人,每生每年1000元,投入资金808.2万元。社会组织向家庭经济困难教师、学生捐资1.44亿余元,有48550人受益。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4年继续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全年下达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22909.3万元,惠及西海固地区11个县(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和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8.5万名。建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教师陪餐补助机制,下达陪餐教师补助资金954.8万元,解决了11235名服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教师的午餐问题。
(七)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师资水平得到提高
培训中小学教师4.4万人次。2014年,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国培计划”项目累计培训教师44058人次,其中示范性项目培训578名,中西部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培训41370名,幼师国培项目培训2110名。实施“塞上名师”培养计划,考核认定48名中小学教师(校长10名)为首批中小学“塞上名师”,并建立20个“塞上名师工作室”。
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以宁夏大学为主要对象,同时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以及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等网络培训机构建立了教师培训合作伙伴关系。确定了区内22所优质中小学校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石嘴山市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培育性示范区,40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幼儿与教师培训基地。初步建成师范大学与中学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参与兼顾的教师培训基地。
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选派专业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高校专业教师与法律、新闻单位专业人员互聘等方式,加大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2014年,选派23名高校青年教师赴国内知名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选拔5名高校法学教师及5名检察院系统工作人员互聘交流,开创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新模式。
(八)“特岗教师计划”和老教师提前退休新机制为教师队伍发展增添了活力
自2006年至2014年,国家特岗教师计划和地方特岗教师计划累计为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近 2万名,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的37.38%。特岗教师90%以上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山区各市县(区)农村学校专任教师中特岗教师的比例达到50.17%,川区农村学校特岗教师比例为36.15%。补充音、体、美及信息技术教师2500名,占特岗教师人数的13.2%。特岗教师极大地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的状况,改善了中小学教师年龄、学科结构,给农村中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农村教育的生力军。
为了让年龄大,且长期有病不适合在教师岗位工作的老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宁夏从 2012年起,实施了中小学老教师提前退休政策。教师提前退休政策受到老教师普遍欢迎。2014年全区中小学提前退休的老教师超过万人。大武口区、惠农区、青铜峡市等地提前退休教师人数普遍超过当地教职工总数的 10%,盐池县已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人数达500多人,占全县教师人数的38%。提前退休政策解决了许多地方教师超编的历史遗留问题,给特岗教师腾出了岗位,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意义重大。
三、分析与展望
(一)学前教育
农村幼儿教育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城市幼儿教育要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作用。近年来,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城乡幼儿园建设工程”成效显著,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前教育供需矛盾。但从目前幼儿园建设布局看,重视城镇轻视农村的取向较为明显。新建的标准化公办幼儿园主要集中在乡镇、县镇以上地区,而农村由于不适宜建设规模较大的标准化幼儿园被忽视。这种幼儿园建设取向,一定程度导致幼儿教育的城乡二元化。因此,学前教育政府投入应因地制宜,公共投入要向农村倾斜,主要以开办小学附设学前班为主。在城市,由于在各方面条件上有利于民办幼儿园发展,政府投入主要用于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依靠民办幼儿园来发展城市幼儿教育。
加快探索新建幼儿园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好公共幼儿教育资源。要尽快理顺新建幼儿园的用人机制,逐步消除新建幼儿园无机构、无法人、无教师的状况,积极开展“公助民办”“购买服务”等办园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好幼儿教育公共资源,建立符合劳动法规和教育要求的用人机制,保障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义务教育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率,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从数据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继续减少,减少的学校主要是生态移民搬迁后撤掉的原居住地教学点与小学。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学龄总人口减少而引起的。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工作,防止学龄儿童流失。切实缩小城乡、校际学校师资水平的差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职业教育
切实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问题,加快建立职业教育内部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衔接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重要内容。就教师数量而言,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还有较大差距。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为27.04,与普通高中教师配备数量相差悬殊(普通高中的生师比为14.32)。同时,由于职业教育学科专业随市场转换较快,专业型和技能型教师培养滞后,除财会、建筑等传统专业外,其他新兴学科师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中职学校师资都需要加强。在职业教育内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间的专业对应性较差,中职到高职的升学机制不顺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机制,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后,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机会过少。因此加快建立教育衔接机制,使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兼容贯通,对优化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积极意义。
(四)高等教育
建立高校分类评价机制,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当前高校普遍以科研论高低,把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出现了高校教师人人搞科研的现状。目前,教育部推行把高校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按类型实行差别化管理,对改变目前一般性地方高校过于强调科研的现状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宁夏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分类评估的办法,把教学质量作为评价专任教师的主要指标,引导教师更加重视教学。
(五)民族教育
继续加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重视中阿交流合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从各级各类教育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比例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比例高于人口自然比例,但从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来看,少数民族教育与汉族的差距较大,特别是研究生受教育人数明显较低。因此,在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层次方面,需要提高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比例。
重视中阿交流合作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中阿合作交流不断深入,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需求迫切,特别是懂阿语、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因此,引进和聚集优质资源,打造一所以研究和培养人才相结合的阿拉伯学院(学校),为中阿合作交流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显得十分必要。
(六)民办教育
宁夏与东部发达省区比较,民办教育的比重仍然较小,特别是民办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比重更小。因此,政府在科学监管的基础上,应当给予民办教育更多的优惠、激励政策,通过多种途径扶持民办学校发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民办学校,使其与公办教育形成良性竞争与互补,从而推动国民教育全面发展。
(七)教师培训
建立全区统一的电子化教师培训管理平台,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近年来“国培计划”及各类地方性教师培训项目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培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对提高教师素质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教师培训还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培训管理还不够精细,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教师培训机制,应当把各类教师培训项目纳入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并为每个教师建立电子培训档案,使教师培训制度化、科学化。二是从大量集中式培训来看,教师的培训满意度并不高,加快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教师培训模式是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
(八)特岗教师
改善特岗教师待遇,提高特岗教师工作的积极。全区特岗教师(含已转正)已超过中小学教师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目前,特岗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特岗教师对工资待遇不满意。特岗教师人年均2.7万元,与同类在职人员相比,在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绩效奖励、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与福利方面有较大差距。二是特岗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熬过三年就能转正”的想法,管理上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三是培训缺乏针对性。鉴于以上情况,首先,要建立特岗教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证特岗教师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同步增长。积极争取政策,将特岗教师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减小特岗教师与在编教师待遇差距。其次,建立特岗教师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予以奖励,提高特岗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实行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帮助特岗教师尽快胜任工作。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宁夏教育厅编印的《2013—2014年度教育统计快报》,部分数据来源于教育厅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