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转变战略方针进军东北(2)
就在这个时候,苏军也急于要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要派人前去延安。于是中共东北人民自治军前委决定:派曾克林和苏军代表同去延安。9月14日上午,曾克林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派来的卫斯列夫大校、谢德明少校翻译官等,从沈阳北陵机场乘苏军飞机飞向延安。中途在多伦机场加油,并在苏军空降师帐篷里住一夜,第二天上午飞机在延安东关机场着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八路军总部一局局长伍修权等专程来机场迎接。汽车将曾克林和苏军代表送到总部所在地王家坪。当日下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到会的有: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叶剑英、陈云、张闻天、李富春、任弼时、彭真等,并由彭真把曾克林请来。刘少奇主持会议,他微笑着示意让曾克林坐下,亲切地对他说:你从前线回来,辛苦了!你来得正好,我们很想了解东北的情况。彭真插话说:我们对东北问题研究了好几天,就是具体情况不够清楚,许多问题还未下决心。刘少奇接着说: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到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去了,现在政治局同志都在这里,你把东北情况讲讲,越细越好。于是曾克林把进入东北、进驻沈阳的经过,以及部队的扩大,苏军的态度等等,做了详细汇报。听了曾克林的汇报,政治局委员们非常高兴,对面临的问题也十分关切。刘少奇指着地图向大家说:东北交通便利,工业发达,物产丰富,北靠苏联,东接朝鲜,西北是蒙古,西南是我们根据地,有山区,有平原,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成为我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地区。国民党一定会拼力与我们争夺这块地区。他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接着说:我们部队进去了,就有了主动权,为毛主席、周副主席在重庆的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东北发展了革命力量,便可以有力地支援全国,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刘少奇还表扬了冀热辽部队坚决执行延安总部的命令,行动迅速,部队发展快,夺取了在东北的主动权。对东北人民生活状况,中共中央的领导人特别关切,刘少奇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为殖民地,人民过着亡国奴的生活,他们苦啊!他嘱咐曾克林:一定要关心人民的生活,关心群众的疾苦。朱德总司令也插话说:东北人民受了日本帝国主义14年的压迫,你们去了,要使他们感到党的温暖,感到党和人民军队是他们的靠山,使党的影响深入人心。要严格执行纪律,搞好群众关系,发动群众,肃清土匪、特务、汉奸,搞好根据地建设,你们是第一批进驻东北的部队,责任更是重大。晚上,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和曾克林共进晚餐,吃饭时,彭德怀对曾克林说:你们首先进入东北,是有功的。你们在东北要多搞点武器,特别是大炮,有了大炮,敌人的防御工事就不顶用了。临走时,曾克林将随身携带的手枪和望远镜留给叶剑英总参谋长作纪念。第二天一早,彭真来告诉曾克林:他和陈云、伍修权、叶季壮、段子俊、莫春和等同志与曾克林同机到东北去。彭真还说:中央政治局作出新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强争夺东北战略要地的力量,中央决定:改变原来战略计划,将开往中南地区的部队和地方干部,改为挺进东北;并从延安和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及几万名干部,包括20余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到东北。这一决策已经得到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的同意。
苏联派卫斯别夫来延安,主要是来向中共中央说明要履行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9月15日,朱德同卫斯别夫、谢德明会谈。朱德指出:冀热辽地区,原为我抗日根据地,应由我军接管。但卫斯别夫坚持要中共领导的军队从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大城市撤出,苏军准备根据中苏条约,将上述大城市的主权移交给国民党。9月15日清晨,通宵未睡的刘少奇,起草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各地党组织下达以下的电示:“一、目前我党对东北的任务就是迅速地坚决地争取控制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的力量。但在东北决不能采用八路军的番号,也不能用共产党的名义同红军接洽取得帮助,而只能用东北地方正规部队、非正规部队(如东北人民自治军、边防军,保安旅、团、县、区、乡队,工人自卫队等)及非共产党面目,才能与红军指挥机关作正式接洽,并可取得红军的各种帮助及委任。二、山东、晋察冀、冀鲁豫及太行山准备开入东北之部队,应迅速继续前进,但在进入东北边境时,决不可被红军和英、美、国民党人发现,决不要经过有红军驻扎的地方,并且一进入东北境内,即须使用东北本地番号,销毁八路军原有证件。三、请山东派人到沈阳找曾克林和东北局接洽,要他们派人在大连、营口、安东各地设立机关,并查明我们部部队是否可在胶东放下武器,脱下必要的军装,作为去东北的劳工或华北难民,到上述各口岸登陆,乘火车到沈阳再加装备。如此好处甚多,既可合法,又留下武器,冀东亦须作此种侦察和准备。四、现在最重要的是派大批军事干部到东北,华北、华中应派遣一百个团的干部迅速陆续起身前去。从班长、副班长、排、连、营、团长及事务人员,政治工作人员均配齐,不带武器,穿便衣作为劳工到沈阳找东北局,再行发展和装备,其他炮兵、工兵、骑兵、化学、教育等技术人员亦应派去,一百个团干部的分配,中央提请华中二十个团,山东三十个团,晋察冀25个团,晋冀鲁豫二十五个团。各地准备去东北之部队在外,晋绥及陕北亦在外。此数是否可能,望考虑复电。五、其他到东北能作司令、市长、专员、经济、文教工作的干部,亦望尽可能派去。六、干部集中一批即走一次,不要等齐,各自寻找最迅速到达的路线前进,不带武器经海道和铁路走是安全的。”
9月16日,彭真、陈云等在曾克林陪同下由延安起飞,苏联来的卫斯别夫、谢德明也随同返回。曾克林为了保持沈阳同延安联系的畅通,特意带回了一部大功率电台。当飞机在山海关着陆时,由于机场设备差,跑道短,飞机冲出跑道,有几位中共中央领导人受了轻伤;因飞机损坏,9月17日曾克林一行,从山海关改乘火车去沈阳,中途在锦州住一宿,18日到沈阳。彭真、陈云等到达沈阳后,即根据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组成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当天,陈云在原沈阳市府大楼前,向聚集的干部战士代表党中央讲了话。
9月19日,由刘少奇起草,中共中央正式向全党发出《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全文如下:
一、国共谈判暂时很难有结果。国民党军队在敌伪掩护下业已进入许多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并有进入北平、天津之可能。伪军几乎全部为国民党掌握。热河及察哈尔两省我必须全部控制,东北全境我亦有控制可能,但红军在十二月初将全部撤离东北(热、察两省将更早撤退),我必须迅速作妥善部署,方能保障我党对于东北的控制。
二、目前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伪军,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为此,特作部署,望坚决执行:
甲、晋察冀(除冀东外)和晋绥两区以现有力量对付傅作义、马占山向察哈尔张家口之进攻及将来胡宗南由北平向张家口之可能的进攻,坚决打击傅、马及其他进攻之顽军,完全保障察哈尔全境、绥远大部、山西北部及河北一部,使之成为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基本战略根据地之一。
乙、山东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第一步,由山东调三万兵力到冀东,协助冀热辽军区肃清伪军开辟热河工作,完全控制冀东、锦州、热河,另山东调三万兵力,进入东北发展,并加强装备。
丙、华东新四军(除五师外),调八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保障与发展山东根据地及冀热辽地区。浙东我军即向苏南撤退,苏南、皖南主力即撤返江北。
丁、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李富春为书记林彪为司令员。罗荣桓到东北工作。将山东局改为华东局,纶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现在的华中局改为分局,受华东局指挥,其人员另行配置。
戊、晋冀鲁豫军区竭力阻滞并打击顽军北上部队,准备三万兵力在十一月调到冀东和进东北。
己、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们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庚、关于各区具体部署另定。
中共中央的电令一下达,举国上下,一片忙碌。来自不同地区的部队纷纷启程,有的走陆路,有的走水路,争先恐后,各显神通,他们的目标是共同的,奔向东北!
第一批大规模从蓬莱渡海的,是以万毅为司令员的“东北挺进支队”,他们于9月24日从山东蓬莱的滦家口分批登船,经过一星期的劈涛斩浪,于当月底陆续抵达安东(今丹东),正遇到山东军区的肖华。原来,肖华早在9月初就带着1000多人的先遣部队渡海到了沈阳,为了配合这次大规模渡海,10月初又返回安东专程做接待工作。万毅率领的这支3500余人的部队,就没有停留又走了,万毅拍了拍肖华的肩膀说:“大部队都还在后边呢,我们先走一步了。”他们于10月中旬向北推进到东北的腹地磐石、海龙、四平一带。
万毅部队走后,紧接着是山东胶东军区副司令员、政治部主任彭嘉庆率领的五师和六师也于10月20日前,全部乘船到达庄河。
山东的部队一批批地来到了东北,谁来统一指挥他们呢?毛泽东经思考,选中了罗荣桓。10月24日,中共中央电令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亲率轻便指挥机关,月内去东北。”罗荣桓当年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抗日战争后在一一五师呕心沥血,此时正患着严重的肾病,接到命令后,丝毫未犹豫,毅然接受这项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