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风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永远都是第一次相见的样子,哪会有什么执著呢?

这副深得禅宗文化精髓的对联,出自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原文为: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文极浅而意极深。轻风过竹,翠竹固然会发出婆娑之声,但风去处群竹归于寂静;大雁过潭,寒潭固然会倒映出雁舞之影,但雁归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由此可见,一个具备高深品德的君子,当事情来临时,他的本然之性才会显现出来,会用入世之心来处理事情;事情过去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复原来的平静清明。

佛家语有“相由心生,相随心灭”,世间万物因因缘和合而生,因缘聚而物在,因缘散而物灭。对万事万物要有一种大觉和彻悟,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应该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相就恢复到原来的虚空平静,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此联看上去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实则是表达禅宗中为人处世的态度,给人了无挂碍、自由自在的空灵、潇洒之感。

风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就是万世因缘终究要散,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相,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风来竹林,风过竹不留声是风的潇洒、竹的洒脱且极易见真情,而万物之灵的人就不一定那么潇洒了。不要总以为潇洒只是言行举止上的不拘不束、神采上的风度翩翩。其实潇洒是自然本真的境界,是对待生命诚挚的自然态度。潇洒是不雕琢、不掩饰真实的自我,它体现出心无挂碍的境界,是君子处事拿得起放得下的状态。年轻人都爱说一句话,叫“人生若只如初见”,表面是说爱的美好与怅然,实际充满禅意。这是一种智慧而超然的人生境界。永远都是第一次相见的样子,哪会有什么执著呢?执著是比较出来的。

方云 《风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纸本 88.9cm×58.9cm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