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责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工业文明下企业之殇(3)

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端标志的蒸汽机的使用开始,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原本直接的关系开始出现分离。劳动者不再需要完全以直接的形式与对象发生联系,而是通过蒸汽机等新的媒介与在劳动与对象间构建起联系。作为显著表现的“中介”之一:蒸汽机。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的出现大大带动了钢铁产业的发展,并由此带动着煤矿的发展。由于铁需要大量的热能作为融化条件,而彼时人们所依赖的资源仅是燃烧热量与利用率都十分有限的木材,随着冶炼钢铁的需要,在工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仅仅将对所能够利用的能源局限在木材中,将越来越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此后,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新的能源:煤。随着矿井被越挖越深,地下水不断涌出,人们需要强大的动力系统排出矿井中的地下水,蒸汽抽水机作为这样一种动力系统逐渐被利用。此外,蒸汽机的发明在此后被更为广泛地运用到交通运输行业内,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开始进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而随着蒸汽机、火车、轮船等新发明的出现及应用的增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将蒸汽机车等新的发明带入人类生活的同时,也使得煤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煤矿能源的发现作为一种新的力量被加入劳动生产的过程中,使得现代社会分工与产品生产摆脱了以往纯粹依赖人力与手工的缓慢阶段。而这亦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果之一,大大加快了人类社会工业文明的进程。

直至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发明与新技术不断被运用,首先被迅速地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其中,电力、内燃机、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与新的通讯手段的应用,以及化学工业的建立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与标志。内燃机的使用是继蒸汽机进入工业生产过程后,作为另一种新的动力系统被投入工业生产。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并使得交通运输工业再一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各地从19世纪末期只有几千辆汽车的年产量,一跃发展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50万辆以上的年产量。同时,有赖于石油能源的发现,人类社会在获得了用以生活与生产的巨大热能的同时,交通运输不论是在速度还是所能够延伸的范围都获得迅猛发展,自1908年福特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辆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以来,石油资源逐步取代煤炭,成为现代工业的命脉。而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与应用使得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并形成了相应的石油化工工业。石油的发展与使用是继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作为能源被广泛使用后的又一种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加以应用的能源,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人类现代工业社会生活与生产必不可少的能源基础。

不论是煤炭还是石油能源的使用,都无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大大提升了工业生产的速率,并不断提高着人类的生活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向前发展。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自工业文明产生与发展以来,人类在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投入与不当使用,实际上已临近人类自身安全的底线,在某些能源的开采与利用上大大超出了地球能源的承载能力。同时,由于人类在开采、利用资源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处,如煤炭的回采率低、利用效率低等。不仅如此,在300余年近乎没有约束、不留退路的开采、掠夺后,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终于成为一个已然威胁全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向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

正如长期以来有着“雾都”之称的伦敦,虽由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十分容易产生雾气,然而,伦敦浓重的烟雾却并非仅仅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直至20世纪50年代,伦敦以煤为燃料的工厂尚有很多,伦敦市区烟囱林立,昼夜不停地向空中排放着大量烟雾。据相关资料显示:彼时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每年释放出的烟雾高达250万吨,水汽伴随着煤炭能源排放形成浓重的烟雾,甚至由于烟雾中大量的三氧化二铁使得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泡沫,形成“酸雾”。1952年12月,伦敦地区产生的“烟雾事件”导致伦敦死亡人数比往年同期多4000多人,在此后的两个月内,陆续有8000多人病死,并大大增加了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这是自然对人类过度开发与利用煤炭资源所给予的报复。而城市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严重损害还远不止此。有调查显示,1980年代后,全世界约有13亿人居住在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颗粒物标准的地区,这将导致大量人口面临着呼吸紊乱、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威胁。同时,大气污染带给人类社会的危害不仅只有人类健康,随着大气污染而形成的酸雨等自然灾害都将给整个自然界及人类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土地由于受到酸雨的侵蚀而发生酸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湖泊水质由于酸雨而受到的污染将使湖泊失去生机,给渔业带来重大影响;森林遭受到酸雨的侵蚀,将造成林木的大量腐化,依赖森林植被生存的其他生物也随着受到影响。

可以说,在传统工业生产中,如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使用,不仅损耗了大量自然资源,更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总结的那样:“那是一个最昌明的时代,那是一个最衰微的时代;那是一个理智开化的岁月,那是一个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一个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一个疑云重重的年代;那好似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诚然,工业文明的到来,使得琳琅满目的商品被放上货架,人们开始看似广泛而自由地对其进行选择,机器的轰鸣与自主选择权利的获得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摆脱了封建统治与奴役之晦暗的光明时代,人们在现代工业大生产机器运转的那一刻起,如获天佑,渐渐消散了萦绕在西方社会上空数百年的封建与宗教阴霾。人们开始重新回到一个“人类中心主义”萌发的时代,开始恢复人类自身的思考能力,并对人类社会甚至自然作出改变与创造;在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时代中,人们开始拥有灯火通明的夜晚,人们的劳作开始打破万千年来的自然规律,不再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逻辑,工业文明下的生产、现代运输行业的产生与发展,将资源、商品运输到世界各地。

在全球普遍联系的时代里,人类社会发明了一种被叫“时区”的概念:同一个时区,时钟的指针开始被拨至同一个角度以便于统一计算工作时间。这些转变,给人类社会注入了新血液与力量,促使人类文明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奔跑。然而,同样不可忽略的是,我们在看似获得自由的年代里,实则任凭“气势嚣张”的工业生产、机器的运作,将我们的思想、选择掩藏在机器与汽笛的轰鸣声中。煤炭与石油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给予我们的希望与动力,依旧掩饰不了人类社会在后来的发展中所遭遇的诸多问题,让人失望而恐惧。

五、工业文明下企业生产的边界——扩张的价值

企业生产的边界约束是影响企业的生产消耗、生产过程及生产产品范围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其决定着企业能够在何种范围内从事企业生产或避免生产行为。在工业文明下,企业生产没有明确的刚性约束,企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根据自身生产计划、利润预估等数值自主地进行生产行为,正是这种无刚性边界约束的企业生产,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益驱使,使得在传统工业文明下,企业生产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甚至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

从企业生产的消耗来看,在工业文明下,企业生产消耗主要包括生产原料的开采及工业生产能源的利用。就企业生产的原料而言,并无明确的限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原料交易,这些交易的实现帮助企业完成了最基础的原料积累。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要想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获得较高的收益,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压缩生产成本。因此,在产品原料这一环节,如果没有得到刚性的产品原料来源的限制与规定,不少只求图利的企业便会通过非法手段将有害物质引到产品生产中。

当下,最为严重的企业生产问题之一当属食品安全问题,这已成为了工业文明与现代化以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肃话题。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在《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中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2004年曝光的“大头娃娃”事件,劣质奶粉厂生产几乎没有营养的奶粉,导致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2005年3月,上海市对多家肯德基餐厅进行抽检,发现新奥尔良鸡翅与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3个月之后,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量超标。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威胁着人类健康。然而,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总有一部分企业没有将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放在企业赚取利润之前,相反,利润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首要关注的问题。在企业从事不法生产行为时,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往往有漏洞可钻。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不断出台,然而,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企业生产已然牢固地树立了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企业生产价值观,因此,即使出台再多法规对企业生产的原料来源及标准进行限制,还是会有企业将企业利润置于最前,采取种种手段以躲避法律制裁。在生产能源的利用上,由于在长期工业生产中并未明确地划定能源利用的范围及限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高消耗、低回报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能源使用未受限制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以降低能源在使用中的浪费,而是乐于在以更少的投资获得尽量多的生产原料的基础上从事生产活动。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无刚性约束在另一层面上表现为无边界的外延扩张。所谓企业生产的外延扩张,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生产资料及生产力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生产场所与生产规模进行企业外延扩张。正如马克思在论述固定资产中所指出的:“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含上扩大。这种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不是由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引起的,而是由从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再转化为追加的或效率更大的同一种固定资本而引起的。”无疑,在生产技术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要素与生产场所的扩大能够为企业生产带来更多利润,因此,诸多企业以外延扩大的形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数量。

此外,无边界的外延扩张同样是长期以来企业在难以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情况下所实行的有限的企业生产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自建国以来经历了总体上以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虽改革开放后一直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固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仍旧主要是依靠外延扩张的再生产,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80年至2004年的几十年间,我国GDP 大约增长了6倍,其中钢、铜、铝和煤的消耗分别增长了8.8倍、4.7倍、16.5倍以及2.2倍,此间,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利用,土地、矿产、水等资源在企业扩大外延的生产中已然受到严重破坏,有些自然资源甚至出现了资源枯竭与资源耗尽的现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长期未能走上以内涵式扩大生产为主的道路的原因是多元的,然而,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外延扩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潜力也将耗尽,之后的经济发展还是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出路。而内涵扩大的经济模式要求企业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减少以外延扩大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对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一次性使用的现象,实现对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循环利用。只有在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方式的前提下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才能在根本上缓解环境污染与资源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