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就这么简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中庸做人才是大智慧(2)

但高傲者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看重自我形象,感觉良好。与这种人打交道不妨采取投其所好的方式,对其业绩、学识、才能等给以实事求是的赞美,使其荣誉心、自尊心得到满足。这样就可以从心理上缩短距离,能起到不被怀疑和排斥的作用。比如,有位生性高傲的总裁,一般人很难接近,他的生硬冷漠面孔常使人望而却步。有位外地来的公关人员听说了他的脾气,一见面就微笑着递了一支烟说:“总裁,我一进门就有人告诉我,总裁是个爽快人,办事认真,富有同情心,特别是对外地人格外关照。我一听,高兴极了。我就爱和这样的老总谈,痛快!”总裁的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笑容,接下去谈正事,果然大见成效。

这位公关人员的成功便得益于他了解高傲者不容人的心理,所以以恭维话来攻心。这样,对方就不好意思冷漠一个恭维尊敬自己的人了,自然会在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支配下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不能以心换心,就采取攻心术,但是,恭维的话最中听的,当然要对方感到确有其事,这样对方才会接受。如果进行肉麻的吹捧,拍马屁,清醒的高傲者会把你当成小人而更加小视你。另外攻心的赞美要适可而止。赞美在这里不过是使高傲者改变态度的手段,为的是接下来更好的交流。如果一味赞美,而不及时转入正题,就失去了意义。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彼此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即要用人,就要充分信任他,而诚实的人才也必定能够引起别人的怀疑,所以如果知道别人怀疑自己却不肯舍弃,这种人才必定有他存在的必要;知道别人提防自己却不躲避,这种人才必定是他有可依赖的地方。

6.学会适当的恭维和赞美

与人相处,要隐藏对方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隐藏不是护短,而是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出对方的缺点;宣扬不是成天奉承人家,而是视对方的优点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地恭维对方,总能创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积极肯定的交往气氛。恭维还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促使对方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丘吉尔也曾经说过:“你想要人家有什么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吧。”适当地恭维对方,能够很自然的赢得对方同样的回报。

恭维本身往往并不是交际的目的,而是为对方进一步交往创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与人说话千万不要用挑剔的口吻,即使看到某些不足,也不必过于认真,以免使对方情绪不快。

语意恳切,可以增强对方的信任度。在恭维的同时,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愿望,或者有意识地说出一些具体细节,都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而不至于使人以为你说的是过分溢美之词。如恭维别人的发型可问及是在哪家美容店做的,或说明你也很想做这样的发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赞扬张伯伦时说:“我真感谢你花在制造这辆汽车上的时间和精力,造得太棒了。”罗斯福总统还注意到了张伯伦费过心思的一些细节,特意把各种零件指给旁人看,这就大大增强了夸赞的诚意。

恭维与赞美不是一个概念,但对人赞美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适当的赞美之词,恰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使你和对方关系融洽,心境美好;而肉麻的恭维却让人觉得你不怀好意,从而对你心生轻蔑。

赞美对方是为了尊重对方,鼓励对方以及创造友好的交往气氛,所以应真心实意、诚恳坦白、措辞适当。如果是因为有求于人而表示赞美,会令对方感到你的动机不良,所以当你没有需求对方什么的时候,表示赞美才真诚可信。对别人的赞美也不能过于频繁,过于频繁就失去了鼓励的意义,并且显得滑头俗气,反遭轻视。

恰如其分的赞美还表现在赞美题材的选择上,即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赞美题材。比如对年长者,可赞美他的健康、经验、知识、地位或成就;对于同辈人,可以赞美他的精力、才干、业绩和风度;初次见面者,主要赞美其可见的外表或已知的实绩;在公共场合,赞美那些可以引起众人同感的品德、行为、外表和长处比较适宜;到别人家中做客,可以赞美其孩子的聪明,妻子的烹饪手艺或居室布置等。实际上,除了对方的忌讳和隐私外,只要实事求是,态度诚恳,赞美的题材随手可得。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如果在人际交往中懂得这一点,懂得赞美,善于赞美,那么你将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理解力、有吸引力的人。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与人相处,要隐藏对方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隐藏不是护短,而是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出对方的缺点;宣扬不是成天奉承人家,而是视对方的优点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7.中庸做人不是当缩头乌龟

现在人看来,明哲保身似乎是胆小怕事、遇事就躲的怯懦者的代名词。但在儒家的中庸思想里,明哲保身却不是这意思。明哲保身一词出于《诗经》,原文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在《中庸》一书中则作了这样的阐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因为懂得如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保全自身,以图东山再起,而避免不明不白地去作无谓的牺牲,应该说是一种高明的智慧,而不是一种贪生怕死的表现。那些贪生怕死、一味退缩的人,并不是明哲保身,而是误了自身,他们的行为不符合中庸。

在20世纪50年代,黄万里教授在黄河规划、筹建讨论会上说:“你们说‘圣人出,黄河清’,我说黄河不能清。黄河清,不是功,而是罪。”当时出席会议的专家大多同意苏联专家的设计,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黄万里孤身舌战。有一次,他争辩了整整7天,但仍无效。黄万里退而提出:若一定要修此坝,建议勿塞6个排水洞,以便将来可以设闸排沙。这个观点被全体同意通过。但施工时,苏联专家坚持按原设计把6个底孔堵死了。

黄万里没有为自己的言行后悔,他对三门峡水利工程的分析和预见,从工程建成之日起便被一一验证了。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建成,从第二年起潼关以上黄河、渭河大淤成灾。两岸受灾农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迁走,西安受到严重威胁。至今黄河流域的水土日益恶化,下游河水所剩无几,每年平均断流100多天。到了20世纪70年代,面对由修坝引起的灾难,不得不将封死的6个底孔,又以每个1000万元的代价打开。

黄万里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他无法阻止一个工程的建设,但他在那个年代,敢于坚持科学见解,说出自己的反对意见,非常了不起。他心中是有尺度的,盲目地随波逐流是一种偏激,而有自己的见解而藏在心里不说,也是一种“不及”,这不符合他做人的原则。

中庸思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一种圆滑的避世思想,也不是一味的折中思想。它是以“诚”,即以良知为基础的入世思想。当大家都在过激地普遍看好某事时,明智者会觉得这是种反中庸的行为,非常有危害,于是提出不同的观点,以回到中庸的状态。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懂得如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保全自身,以图东山再起,而避免不明不白地去作无谓的牺牲,应该说是一种高明的智慧,而不是一种贪生怕死的表现。

8.在竞争中不失君子风范

人虽然也属于动物,但毕竟不等于动物,其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文明性。如果人类没有文明,那就不称其为人类,无法与天地并立为三才了。人的本质是物,形式是文。文质相合而彬彬,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在社会竞争中,人做到文质彬彬,就是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自己。

1936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柏林举行。当时正是法西斯势力猖狂的年代,希特勒想借奥运会来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

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在纳粹一再叫嚣把黑人赶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欧文斯仍鼓足勇气报名参加此次运动会的100米跑、200米跑、4×100米接力和跳远比赛。在这4个项目中,德国只在跳远项目上有一优秀选手可与欧文斯抗衡,他就是鲁兹·朗。希特勒亲自接见鲁兹·朗,要他一定击败欧文斯——黑种人的欧文斯。

跳远预赛那天,希特勒亲临观战。鲁兹·朗顺利进入决赛。轮到欧文斯上场了,但场外种族歧视的声音使他很紧张。他第一次试跳便踏线犯规;第二次他为了保险起见从距跳板很远的地方便起跳了,结果跳出了非常坏的成绩;还有最后一跳,欧文斯一次次起跑,一次次迟疑,不敢完成最后的一跳。

这时希特勒退场了,他认为这个低劣的黑种人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鲁兹·朗走近欧文斯。他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对欧文斯说,他去年也曾遇到同样的情形,结果只用了一个小窍门就解决了。鲁兹·朗取下欧文斯的毛巾放在起跳板后数英寸处,说起跳时注意那个毛巾就不会有太大误差了。欧文斯照做,结果几乎破了奥运会的纪录。

几天后决赛,鲁兹·朗率先破了世界纪录,但随后欧文斯以微弱优势战胜了他。贵宾席上的希特勒脸色铁青,看台上本来民族情绪高昂的德国观众也变得情绪低落。这时鲁兹·朗拉住欧文斯的手,一起来到聚集了12万德国人的看台前,他将欧文斯的手高高举起,高声喊道:“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看台上先是一阵难推的沉默,然后是突然爆发的齐声呼喊:“杰西·欧文斯!杰西·欧文斯!……”欧文斯举起另一只手来答谢。等观众安静下来以后,欧文斯举起鲁兹·朗的手,竭尽全力喊道:“鲁兹·朗!鲁兹·朗!……”全场观众也同时响应:“鲁兹·朗!鲁兹·朗!……”没有诡谲的政治,没有种族的歧视,没有狭隘的嫉妒,选手和观众都沉浸在君子之争的感动之中。

杰西·欧文斯创造的世界纪录保持了24年。他在那届奥运会上荣获4枚金牌,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多年后杰西·欧文斯在回忆录中真诚地说,他所创的世界纪录终究会被打破,但鲁兹·朗高高举起他的手的那一幕却会永远被历史牢记。

在杰西·欧文斯被载入史册的同时,鲁兹·朗也被载入了史册。所不同的是,杰西·欧文斯的荣誉来自于运动场内,是对他展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褒奖;而鲁兹·朗的荣誉则来自于运动场外,是对他展示人类心灵之美的褒奖。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竞争在当今社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面对竞争,你的态度是什么?是积极的迎头赶上,还是消极的避让不理?是在竞争中保持君子风范,还是进行可能更有效的恶性竞争?孰是孰非,不用多说。

9.目光短浅必自己打败自己

小人鼠目寸光,只能看到蝇头小利,便不惜代价去争夺,自然会伤害到他人。争得越多,他所树立的敌人就越多;争得越狠,他所陷入的困境就越深。因为天下人都爱利益,所以谁都会争。要争夺就一定会有获得与牺牲,痛苦与烦恼随之而来。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的活动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但光绪帝没有实权,真正掌权实权的是慈禧太后。光绪帝想借助变法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慈禧太后势力。慈禧太后很快感觉出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于是对维新变法横加干涉。众所周知,这场变法运动实际上又变成了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权力之争。在这场争斗中,光绪帝处境非常危险,因为他没有用人权和兵权。为此他忧心忡忡,写信给维新派人士杨锐:“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们要想办法搭救。”维新派为此都很着急,没有皇帝支持,如何变法?

正在这时,荣禄手下的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来到北京。袁世凯在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中,被迫表态支持维新变法活动。康有为曾经向光绪帝推荐过袁世凯,说他是个了解洋务又主张变法的新派军人,如果有他参与,慈禧太后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绪帝认为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的支持不可,于是在北京召见了袁世凯,封给他侍郎的官衔,旨在拉拢袁世凯,为自己效力。

当时康有为等人认为,要使变法成功,要解救皇帝,只有杀掉荣禄。而能够完成此事的人只有袁世凯。

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说:“现在荣禄他们想废掉皇帝,你应该用你的兵力,杀掉荣禄,再发兵包围颐和园。事成之后,皇上掌握大权,清除那些老朽守旧的臣子,那时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凯说:“只要皇上下命令,我一定拼命去干。”谭嗣同又说:“别人还好对付。荣禄不是等闲之辈,杀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凯说:“这有什么难的?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谭嗣同着急地说:“那我们现在就决定如何行动,我马上向皇上报告。”袁世凯想了想说:“那太仓促了,我指挥的军队的枪弹火药都在荣禄手里,有不少军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换军官,准备枪弹,才能行事。”谭嗣同没有办法,只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