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说北话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黄莉校长的微博随笔

我们一行六人当中,张凤琴校长和黄莉校长是两个最具个性和特质的女性。相处的时间不长,了解的程度仅仅停留在表象。记得初来苏州的时候,和我同宿的路校长谈及黄丽校长时感叹,她在“猫的天空”里如何疯狂地买书,便觉得她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再后来听说她独自一人跑到山塘听评弹,跑到平江听昆曲,便觉得她是一个热爱艺术享受生活的人;再后来拜读她的微博,发觉她细腻的观察力后深藏着优雅的文采和敏锐的思想,便觉得她是一个富有智慧、敢于表达的人;再后来,和同伴们在一起散步的路上听到了黄丽校长大大咧咧地说话,毫不掩饰地阐释自己的观点,然后爽朗地大笑,自然就感觉到了北方女子的率性与豪情,这与她略带斯文的黑边眼镜和显得单薄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反差。其实,细细想来也对,因为读她的文章你会有种在豪情中漫步于深深庭院,在粗犷中体味小家碧玉的温婉的感觉,所以她不失为一个浪漫的人。以下是她在苏州的部分随笔。

(一)

吴文化的气候和土壤与自然浑然天成。在西北戈壁沙漠,出的就是强悍的盗马贼,想的也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漫步江南的寻常巷陌,温婉的女子,吴侬软语,就是移步换景的小桥流水滋养的。这个地方立不了国,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梁朝、南北朝,所有建立在南京、杭州的政权都是短命的。大金国挥师南下,北宋王朝逃到南方时,喊出的口号是恢复中原,可这满街红袖娇娃、草长莺飞,哪里能滋生立马横刀的气概,有的也只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了。

(二)

老街,适合夜游。岁月的苍老黯淡和现代廉价的俗艳在灯笼点起来的那一刻,自然而然地就融为了一体,连街市上的面孔都涂了淡淡的光晕。情致也丰润起来,想当年俞平伯和朱自清夜游六朝古都,在灯火交辉、轻晕着夜的风华中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不同风格、各有千秋而传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我是没有同游的伴,倒得了闲心,于这熙熙中,将入眼的趣味,借了现代手段一一记录了。

(三)

评弹,适合在苏州的老巷子里听。千回百转、蔓结愁肠的声音一响,曲折深幽的老巷子便将那数百年的时光演绎出荡气回肠的韵味来,直拽了你要去寻那声音之所在。午后的阳光透了花棱的窗溢进来,空落落的厅里看得见尘屑舞动,感觉也随着一个人的碧螺春愈发得敏锐了。待台上那芊芊素指轻轻一拨,弦琶已如百转春莺,婉转明丽的唱腔悠然响起,便不知不觉和那许仙白娘子赴了那生死约……字随腔转,袅袅绕绕得硬把那把那哀怨诉得荡气回肠……曲终了,人走了,犹觉得余音绕梁。

(四)

溜溜达达地在苏州的老街市里闲逛,居然看到许多的玉器店,心下纳罕:这地方不产玉,何来这么多玉坊?推门而入,已是掌灯时分。那么多的玉雕、挂件在灯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或端庄,或谐趣,或朴实,或飘逸,天趣浑成,含蓄中见着节奏,新颖中透出灵气,集天地灵气与后天雕琢于一身,妙不可言。姑且不论玉的材质,单论品相,既有传统意蕴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也有得天独厚的天赋与艺人们的匠心独具,这些灵物儿,本就与日月同辉、同天地共存过,现又经了能工巧匠的磨砺,没有一款是相同的,没有一件是一样的,单这一点,就让我们这些厌倦了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的小资们心生向往。

一间间地转下来,就发现这里的玉店有师傅现场雕刻,有的雕刻师就是店主。问了才知道,苏州是全国手工业最早发达的城市之一,手工业的空前繁荣曾将苏州制玉推上了高峰,技艺精湛,名人辈出。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就记载过:“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吴郡。”史料记载:及清乾隆年间,苏州琢玉作坊已达八百三十多户,阊门吊桥两侧的玉市更是担摊鳞次,铺肆栉比。至清道光年间的全盛时期,全城有两百多家琢玉工场,五六条巷子几乎每户可闻沙沙的琢玉声,艺人近千人。当时琢玉行会就设在周王庙,每年阴历九月十三至十六,全城大小近千家玉器坊都要拿着自己最精心的杰作作为祭祀的供品去陈列。届时,同业相互切磋,各路客商云集,市民争相观摩,热闹异常。坐在小店里,门外便是穿梭不止的车流人流……听琢玉的师傅讲着那辉煌的过去,我心想:源远流长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了。

(五)

参与了新苏附小年级组开展的循环教研活动,随堂听了三节课。不一样的年段班级,涉及了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不一样的科目内容:《统计》《小露珠》《雾凇》;不一样的讲授风格:沉稳的、活泼的、机智的……但是一样的又那样多!一样的轻言细语娓娓道来,言语之简练,表述之到位,听得出深厚的人文素养;一样的规范板书书写整齐,笔画之顿挫、结构之精确,摸得着力透纸背的功力;一样的琅琅书声洋洋盈耳,语调之优美、声音之抑扬,听得出平日的训练有素;一样的态度和蔼,面目慈善,眼神之温软、仪态之谦和,看得到老师眼里大写着的学生……三堂课师资之整齐、素质之深厚让人望而兴叹,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不愧是从新苏师范选拔出来的教师。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停留在华而不实的探索上?想想我们“精彩纷呈”的课堂,我们“议论纷纷”的合作,我们“滔滔不绝”的讲述,说到底,是我们驾驭不了啊!别小看简单,简单的背后其实是大智慧,绝不是简陋驽劣,古人早就阐述过“深入浅出”的道理。我们一头扎进去,又是教材又是学生又是预设又是生成,就我们的功力而言,有几人能清清爽爽拎得出来?所以只好花里胡哨东抓一片西抓一块地故弄玄虚了。古代的私塾,尚且知道请当地的饱学之士担任启蒙教育,这么多年“初中教小学,高中教初中,大学教高中”的体制也不过是演变成“大专教小学,本科教初中”,只是没承想,大学生当清洁工、研究生当村官的比比皆是了。而今,基础教育的深意,谁懂?

(六)

昨晚住常州。早晨站在酒店窗前,就看到马路对面的北郊中学,旧旧的楼,旧旧的操场……但就是这样一所建于1972年,几年前刚把高中部剥离出去元气大伤的学校,在新任校长的带领下,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教师的行为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天五位教师跟我们作了交流,内容涉及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晨会课程、教研团队、信息技术的本土化研究……光技术层面就有TED晨会课程、翻转课堂的视频、微课程,太震撼了。还敢说北郊的校舍旧吗?还敢说北郊的学校小吗?

(七)

锡中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个有校训而且有校训释义的学校,校训释义写得大气磅礴,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校训释义:徐仲嘉。校训者,昭示学校训练之旨,俾学生知所遵循也。我校校训曰诚曰敏,夫真实不欺之谓诚,择善践行之谓敏。故去伪存诚,省身克己,不可有一事之不诚,不可有一念之不诚,若欺诈为怀,是人欲徇而天理忘,恐日流于卑下矣。《大学》谓正心诚意;《中庸》谓不诚无物;《孟子》谓反身而诚。可知先圣先贤,无不兢兢焉以诚,垂训于天下万世也。不自暇逸之谓敏,不敢怠荒之谓敏。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朱注:“敏,速也,谓汲汲也。”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可知先圣先贤,又无不兢兢焉以敏,垂训于万世也。旨矣哉!我校之以诚敏为校训也,盖欲勉为良善之学生,非诚敏不可;欲不为顽劣之学生,尤非诚敏不可。况吾国共和改造已十有一年于兹矣,而国民程度,不失之肆意妄为,即失之因循坐误,长此以往,何堪设想?今我校以诚敏为校训,使立身有诚实之美德,做事有敏捷之习惯。我校同学,受此良善之教化,应如何拳拳服膺,互相劝勉,勿蹈机械变诈之习,勿为苟安旦夕之计,以救国于一发千钧之危,庶不负本校校训之宗旨也。

希望我们每一位省锡中学子都能够熟读徐仲嘉先生的《校训释义》,能够深刻地省察《校训释义》所列出的各项要求,服膺谨记,恪守自励,立身有诚实之美德,做事有敏捷之习惯,勿蹈变诈之习,勿为苟安之计,修德向善,躬行进学,成就大业,不辜负先贤垂训。

今天跟着教育部初中校长参观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锡山中学现由一校(省锡中)、一部(无锡市堰桥理想城市分部)构成,高中部占地436亩,投资3.6亿;附中(九年一贯)占地120亩,投资2.1亿。现有学生5000余名,教职工600余名。这是一所底蕴深厚的学校。从1907年春匡仲谋先生怀着“启智强国”的愿景创办匡村初等小学,到八十年前殷芝龄先生风尘仆仆自上海来无锡主政这匡氏学校,再到如今省锡中蜚声省内外,省锡中实验载誉伫立。这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组织实施曾在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誉为“大陆校本课程的发源地”。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和实验也同样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重大的课程实践经验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果被推广。关于学校、关于教师、关于学生、关于评价……匡园用“十大教育标准”明示它的教育标准,用独特的课程标准告诉它的教育追求。走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晨钟暮鼓,蒙蒙烟雨,美不胜收,该是一种多么诗意的校园生活啊!教育理念,我们也看作是诗性教育的精神源头,我们都可以从中汲取诗性教育的养料。

山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