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为人民服务(7)
(三)执政为民,必须完善党的执政领导方式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牢。不仅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且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而不断完善党的执政领导方式。他突出地强调,执政为民,就是以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为方向,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发展基层民主为重点。既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又要深化基层政权机构的改革和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四)执政为民,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国内改革发展又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执政领导特别是执政领导能力,虽然总体上同党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但是依然存在影响执政成效的不少问题,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还比较严重。所以,必须大力加强执政领导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他突出地强调,加强执政领导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一项根本建设。要着重加强高素质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着重加强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制建设,着重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五、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延伸与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着眼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着眼于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内涵深刻,语重心长,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增强宗旨意识和加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实践党的宗旨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是有机统一的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围绕党的宗旨和作风,明确提出两大课题:一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二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如此掷地有声的宣示,成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印记鲜明的亮相。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用语朴实简洁,态度鲜明有力,内容提纲挈领,看起来是重申党的一贯主张,却很有现实针对性,道出了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自己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为实践宗旨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把这个目标概括为中国梦,指出它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些论述实际上把党的宗旨具体化了,和党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的愿望理想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了。他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实践党的宗旨,为党的目标奋斗,必须聚焦到、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上。实践党的宗旨,朝着党的奋斗目标前进,必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善于在党与群众之间建立信念纽带,用共同理想把人民团结起来。
(二)以优良的作风凝聚人民,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关于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同志做了概括,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习近平同志讲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点出了密切联系群众、感染影响群众的精要。毫无疑问,在今天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同志提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论断揭示了在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紧迫性及其要害所在。脱离群众有许多表现形式,今天最突出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才可能有更好条件。这就是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聚焦到解决“四风”上的根本原因。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呢?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郑板桥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实践党的宗旨,和人民群众形成血肉联系,没有感情是不行的。所谓感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仁爱之心、关爱之心。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接地气”,只有接了地气,才能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如果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和群众就形成不了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而往往形成“油水关系”。感情是和群众处出来的,不处,就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感情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不干,就难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处了,干了,感情油然而生,就会自觉地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自觉地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事情。有些事即使一时办不成,只要已经真心实意、尽心竭力去努力了,群众也会理解。因为是不是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群众是看得出来、体会得到的。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群众会受到感染,就会同心同德和党一起把事情干成。这就叫以优良的作风把群众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发挥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三)关键在于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就是为了促进知行合一。“知”是思想自觉,“行”是行动自觉。思想和行动同时自觉、同时努力,既是以知促行,也是以行促知。习近平同志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思想自觉,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在改进作风过程中,如果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那就可能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这种现象既缺少思想自觉,更没有行动自觉。一般说来,现在的领导干部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都不低,谈理论认识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只落在会议和简报上,真抓实干则不甚了了,就说明思想自觉没有转化为行动自觉。殊不知,行动自觉才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试金石。只有在身体力行为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宗旨意识的真谛,才能通过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发挥好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当然,实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道理不言自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
【贯彻落实】
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庄严使命,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想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来。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仍比较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真正把发展摆上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位置,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党在执政兴国的实践中,要自觉地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实现体制方面的创新。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也必须按照发展的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就要为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要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创新的自主能力。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
坚持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就要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就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出发点。因此,要聚精会神搞建设,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努力营造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放手让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造福于人民。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全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我们党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和柴米油盐等具体问题。战争年代是这样,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也同样是这样。要高度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亲民爱民、一心为民、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