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立秋》同行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2007年4月,宁夏展览馆报告厅,当山西话剧院《立秋》剧组几位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的齐声合诵,越过报告厅窗棂,飘荡在银川上空的时候,宁夏文化史上的盛事之一,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立秋》,在宁夏的演出和艺术交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按照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宁夏文化厅组织了这次演出。演出是在宁夏人民会堂进行的。由于该剧组按中央宣传部的安排,承担着赴全国巡回演出的任务,故在宁夏只演出了两场。虽然观看者仅有几千人,但《立秋》“纤毫必偿,诚信为本”的宏大主题,通过演职人员饱含深情,入木三分的刻画表演,深深地根植在了宁夏的土地上。
三晋大地堪称“国之脊梁,民之魂魄”。晋商精神的真谛究竟是什么?《立秋》把业绩辉煌、汇通天下的丰德票号摆在了时局动荡、国运衰微的民国初年的大背景下。面对客户挤兑,天津分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总经理马洪翰恪守祖训,循规蹈矩,独撑危局,誓为丰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号融入现代银行的轨道。“银行派”和“票号派”的纷争在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展开。两代人阴差阳错的感情纠葛,在丰德号盛极而衰的悲切中,一波三折,轻轻地撩开了面纱。老太太做主,许凌翔的恋人风鸣错嫁了马洪翰,商业联姻,瑶琴在绣楼上苦等六年,而留学回国的昌仁却另有所爱。情感、人性、事业、友谊,多对矛盾把剧中主要人物逼到欲弃不忍,欲罢不能的境地。看过演出,企业界的代表说,诚信为本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须臾也不能游离;党政干部说,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呼唤;文化艺术工作者说,它是精心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示范与样本。
作为文化厅分管艺术工作的副厅长,我同艺术处的同志一道,与《立秋》剧组的演职人员有了更多的接触。真正的艺术家,艺术的功底是渗透在灵魂里,流淌在血液中的。报告会原安排院长贾茂盛,主演董怀玉、张治中、高菊梅、张晶一一谈创作体会的。但几位演员深厚的艺术造诣和谦逊的艺术风范,把本可以鞭辟入里洋洋洒洒的创作谈浓缩得恰到好处,这就给现场交流留出了时间,作为主持人,我临时动议,请他们即兴表演戏中人物的台词。台下是宁夏文化艺术界的创作人员、主要演员、基层领导。平日工作中面对创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他们有着太多的困惑,期盼与明星大腕面对面交流,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
话剧艺术的功底在于说话,艺术的表现力在于语言,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基本要求。但在短短的几秒中,让不着戏装的演员,从主席台的座位上立起身就进入戏中的角色,那可是要见一番功底的。
董怀玉站起来了,民国初年风雨飘摇,风烟弥漫的历史背景,在丰德号大掌柜马洪翰的眼角瞬息万变;张治中站起来了,一个革新派的洞察秋毫与勃发英姿照亮了报告大厅;高菊梅站起来了,她的站姿和语言把老太太面对大厦将倾,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忧伤与无耐,浸润到了每一个听众的泪光中;风鸣是剧中悲剧色彩最浓的人物。情爱、婚姻、家庭的极度错位,让她不说不行,多说了也不行;不做不行,做多了也不行。不能与恋人琴瑟相合,却要天天面对丈夫对恋人的淫威;身为婚姻中的女主人,竟管尽到了全部的责任,却不能得到婆母丈夫的理解与同情。饰演者张晶站起身,“你……你……你……”一连三个“你”。剧中人物几十年的爱与恨,委屈与辛酸,责任与焦虑,怜悯与担忧,一层一层在漂亮而凄清的面庞上,晶莹的泪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声音从她的喉咙里喊出,却分明咂在了现场每一个听众心灵深处那枚最敏感的琴键上。共鸣引来了爆裂般的掌声,立体化了的人物,情感世界中的全部内容铭刻在了三个“你”中。人们为这深宅大院中秀美而不幸的女人叹惜扼腕。
情感在戏中,功夫在戏外。四天的接触中,明星大腕们平易近人、豁达开朗、谦逊和善、热情友好的为人处事风范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我们终于明白了,舞台艺术精品,正是由这样一批国家级不端架子诚实守信的优秀演员打造出来的。
台下的交流是多方面的。当我们送上刻有他们名字的贺兰石印章的时候,他们热爱宁夏,与宁夏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建立长期友好艺术交流的愿望溢于言表。
宁夏的舞台艺术曾有过辉煌。宁夏歌舞团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宁夏话剧团编演的《农机站长》《铁杆庄稼》在北京的建筑工地、区内外城市乡村上演上百场,也曾勾出了众多观众眼眶里莹莹的泪光。宁夏秦腔剧团已走红秦腔艺术界。宁夏艺术学校已培养出了国家级演出明星。宁夏的一些知名演员在与一些国家级明星大腕合作拍戏中,也曾有过风光无限。可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剧目总是与国家级的精品工程失之交臂?宁夏的艺术家们以《立秋》作对照在思考,宁夏的文化工作者在与《立秋》的主创人员交谈中寻找着差距。
跳出小圈子,加强与全国文化艺术界的联系与沟通,瞄准宁夏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挖掘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着力打造国家级精品剧目,成为《立秋》留给宁夏文化艺术界久久的回声。
我们与《立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