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州集报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重写作集报兴为《普州集报潮》作序

罗同松

阳登华先生是我结识多年的老朋友、老报友。交友贵相知,我熟知我的这位老友最喜爱的莫过于挥笔写文章。他自诩“热爱写作”,因而长期笔耕不辍。

热爱写作是一种美德,是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学者苦心孤诣写作,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为人类文明薪火相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宝贵贡献。

登华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曾担任马列主义文选、党报党刊宣传员、发行员,当过编辑、记者,又是当地作家协会会员、安岳历史名人研究会陈抟学术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理事,件件工作都是耍笔杆子。他的辛勤笔耕,收获了丰硕果实。几年来,他发表各种文稿数百篇,字数达60多万;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充满生活气息,内容非常丰满的《普州集报潮》,就是他心血、汗水的宝贵结晶,为中国的集报文库再添精品!

集报者搞写作,有着最丰厚、最优越的条件。我们手中的藏品——报纸极为丰富,报纸上的绝大部分文章,不论其是政论、文学还是新闻作品,都可成为我们写作的参考资料或背景资料。

写作的范围极为广泛。对政治抱以热情的人,笔下当出政论作品;钟爱新闻业务的人,笔下当出新闻作品;痴恋文学创作的人,笔下当出文学作品;有的人善写报告文学或其他纪实文学作品,有的人则爱写小说或散文,还有的人专攻诗歌或戏剧。有的人爱好儿童文学,有的人则偏重军事文学或历史文学,等等,登华的《普州集报潮》中,就有写作优美的散文,读来有新风扑面之感。

新闻工作的第一手段是写作。我们的集报活动,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集报朋友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下了很大的工夫。他们以敏锐的眼光,关注国家的兴盛,关注社会的进步,将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感人事,写成新闻作品或文艺作品,既为新闻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在我们的集报者中,正是由于勤奋笔耕,有的人成为职业新闻工作者,有的人当上了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还有许多人连年立功,受奖或被评为先进。正是写作,造就了千千万万为国献身、为民造福的优秀人才!

至于集报活动本身,更是有写不完的主题。“集报不研报,等于收废品”,这句在集报界人尽皆知的话是否很恰当,还可再议。但其意思是明确的,集报提倡研究。中国当代的集报活动,如果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已近30年。从整体上说,已从单纯报品收集逐步向集研结合转变,而且许多人在研报中有了可喜的成果。登华此书的出版,就是集报界研报重要成果之一。事实上,研报文章是写不完的。目前,许多集报者在作各种安排。例如,有的人在准备写报纸与阶级、与政党的关系;有的人在准备写报纸与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有的人在准备写报纸在战争中的作用、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据说社会上有360行,每一个行业都与报纸息息相关,大家齐动手,将各行各业与报纸紧密关联的现实笔论一番,便是一本歌颂报纸的好书!

还有不少集报者读了某家报纸或某一天报纸,或报纸上的某一篇文章,便浮想联翩,有感而发,笔下生花,读后感跃然纸上,这就是评报。评报是集报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长此以往,坚持数年,定能获得丰厚成果。想必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本《读报偶然》或《读报随感》之类的著作面世。

有的报友感叹:“我的写作水平低,写出来的稿件全成了废纸!”有位老作家曾说过“写作无废品”,这话很在道理。一些人写了文章,未被社会认可,或被报社退了回来,于是一气之下扔进废纸篓。这被扔掉之稿真是废品吗?其实,它是写作者的功底之作,深藏脑海,终身受用。有的作家整天笔不离手,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其中许多并不成篇,只是素描,更不向报社投稿。然而正是这些“素描”,使作家的写作功底深厚。事实上,那些“素描”有许多成了作家日后写作的原始资料、参考资料或背景资料,这大概就是《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说的“积学以储宝”吧。

我曾提出建议,集报者要“想大事,干实事,出成果”。这九个字,须臾不能离开写作。在这方面,阳登华和其他不少报友走在了前面,数十本经世著述,正是我们集报界朋友想大事、干实事的丰硕成果。青年人重写作,定当长风破浪;老年人重写作,定当神怡体健。热爱写作者,定是眼光远大、胸怀宽广的人。大家都来重写作,集报界定是前程似锦,繁荣兴旺!

(作者是中国集报分会第一届会长,《人民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