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富人一样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找一个致富指导(3)

与之相比,最有效的调研形式正是与潜在顾客举行座谈会进行讨论,几次高质量的面谈所给你的启发要超出大量的文字资料。当你与潜在顾客会谈时,一定要把自己的目的描述得对他们有利,这样会获得更多的合作,并且使之确认不会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一般在一小时内。准备好你所要讨论的全部问题的清单,以备遗漏,在会谈之前自己要有充分的预想,以找到一个正确的逻辑顺序。在面对面的座谈中,被调查人往往倾向于给出较积极的答案,这需要你用进一步的问题来检验。有时,被调查者所列的购买欲望未必都能转化为需求,这与客观的收入水平有关。

市场调研往往是为了获取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它们通常因为你所要创立的事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顾客的需要、需要的原因、动机、程度和需要哪些特定的性能;

(2)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哪一个是决定性的;

(3)市场规模和增长情况;

(4)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

(5)进入壁垒和条件;

(6)相关的市场趋势;

(7)可利用的流通渠道。

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你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各类潜在顾客、市场管理者、各类专业人员、你的同盟者,甚至于将要成为竞争对手的人。他们会提出种种设想和意见,也会就各个侧面和角度来发表见解——尽管这些人的结论可能是完全矛盾的。但这些因素都是你做出一个全面决策所要注意的问题,所谓兼听则明。

向能接受危机的人学习

通往成功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困难、险阻,有时你也许会因为看不到出路而暂时失去自信,原本拥有坚定的思想和信心,如今却满脑子疑惑,无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过去让自己骄傲的成绩也显得黯淡无光。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像幻影般浮现在眼前。自己没有选的道路,以及别人选的道路,似乎都比自己选择的道路还要好。对那些为自己白白辛苦的人甚至感到良心的苛责。

这是不安、动摇、混乱的时期。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忧郁症或神经质造成的,只要去度假、旅行或做短期治疗就可痊愈。但是,这是必须对抗或回避的病症吗?不,与其如此,不如接受它、体验它,然后从中获得教训。这是我们可以从那些善于接受危机的人学习到的宝贵经验。

要想成功,先得让心态和致富同步,在致力于某项投资时,绝不能丧失自信和心存怀疑。相反,必须紧盯着目标,心无旁贷,为达成目标而绞尽脑汁。必须说服自己,自己走的是正确的路线,将来一定会成功。另一方面,若采用某种方法而获得成功时,就应该认定这个方法有效而继续走下去。例如,在某家餐厅,客人特别称赞某道料理,厨师就会继续做那道料理。如果某位画家能够实现自己的意念,画风又博得评论家的赞赏,他将会充满喜悦地埋首于那种风格。确立某个理论的科学家不会再寻找替代性的理论,而是把该理论应用到自己碰到的所有案例。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前为我们获取巨大利润的方法或技巧,逐渐成为一定的模式。厨师机械化地烹煮同样的料理,不再向新的料理挑战。画家重复同样的事,不断模仿自己。科学家对新的、无法说明的现象,也套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他的理论原本是用来认识外界的手段,现在却遮蔽了他的眼睛,使他看不见现实。同理,产品销售如果总是以促销的手段来进行,长时间获得的利润并不可观。

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周期性地陷入危机。有时候那是某种失败导致的结果,或是长期受到忽视的现实,对我们的习惯施以痛击的结果。但是,还有一些时候,由于我们发觉自己变得很僵硬,好像死了一般,危机也会在我们内部成形。这时候,往往可以达到成功的顶点。

这时候,必须以截然不同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超越我们的习惯,重新出发。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必须舍弃过去的方法。危机虽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却是再生与重建工程即将展开的信号。

在精神生活层面,真正的进步必须经历这种危机,我们可以借此彻底检讨自己的本性、我们的所作所为以及我们的期望。

破坏目前所拥有的东西、所确信的事物,可以创造出一种充满无限可能的创造性浑浊。这样才可能重新转进,因为我们变得没有包袱、心无杂念,并且谦虚。

向你崇拜的上司学习

一个优秀的上司总能让与之共同工作的人相信他们正在参与一项重要的有价值的事业,值得他们全心投入。我们如果有某种程度的工作经验,就会以参与企划为荣,并不惜倾注所有的精力。在心态上会变得愿意接受上司和同事的批评,而不是一味地为自己辩解。并会强烈期望这项企划能够成功或有进展。这样的心态往往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这样的领导者让我们信服,同时也可以成为典型的致富指导。

每一个领导者都渴望着他的部下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但通常很少有人成功。因为在让别人相信之前,领导者自己必须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一个企业一旦从上到下都拥有积极的工作热情,那么,每个人都会尽全力去避免错误,完成任务。他们很少受到责备,反而更常听到赞美。相反地,有些企业绝对听不到称赞的声音,在那种地方,人们认为称赞别人,自己仿佛就矮了一截。

在这样的企业里,虽然每天朝夕相处,却形同陌路,每个人从心底带着防御的面具。他们一抓到别人的把柄,就猛烈批评,从不称赞别人或肯定别人。称赞别人,就是肯定别人。对你说“做得很好”,就是感谢你所做的,肯定你对组织的贡献。缺乏称赞的能力,就是缺乏判断别人是否做得好的能力。

事实上,每一个员工都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本身就是值得称赞的。例如常见的是领导者对外介绍自己的部下。介绍部下等于公开称赞他们。这只要用适当的话和一点手势就够了,仿佛是在公开宣称企业以拥有这个人为傲。管理者的价值观和行为会影响每一位员工。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会有着优秀的管理层。当领导者必须斥责某人时,不会当着众人的面,而会在私底下斥责。因为他不愿羞辱自己的部下。更重要的是,他不愿让其他部属以为这是可乘之机。当众斥责会让嫉妒的人喜悦,并挑战竞争心,甚至四处传染这种毒素。当众斥责不仅使士气低落,而且会毒害整个企业,进而使复仇心传播各处。

有些充满自信的领导者觉得当众赞扬或斥责无关紧要,然而这种态度会使每个人都禁若寒蝉。大家都害怕遭到斥责或期待受到称赞。这些员工好像是小孩,站在反覆无常的老师面前,或是凶暴的父亲面前,全都畏畏缩缩。这样的结果,会让员工背着你团结在一起,领导者因而无法获得真实的讯息,他得到的是假的讯息和不正确的资料。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虚荣与自尊心视为最重要时就很难获得别人的信赖。

有些领导者以放权为借口,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会失败。有些领导者不参与工作,把事情都放手交给部下去做,然后就顺其自然,既不斥责,也不称赞。这样的领导者会让员工不关心企业并导致士气低落。员工期望领导者能积极关心企业以及在企业工作的人。领导者只要能做到这点,即使有些妄自尊大或夸大妄想,都可以被容忍。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向优秀的上司学习。

与人沟通,有助你摆脱视野的束缚

在现代社会,相互协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件需要与别人商谈的事情,不同的人去面谈,结果大相径庭。

卡耐基在一次讲课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日本一位学者曾提出这样两个有趣的算法:5+5=10和5×5=25。

这两个算式的意思是:假设有这样两个人,他们的能力都是5,这样,两个人的能力加起来则等于10。如果他们互不交往,或者虽有交往却无坦诚面谈和交流,那么他们的能力都不会有任何提高。这是5+5=10。

如果他们交流信息,相互协作,便可能因为互相“感应”而产生思想“共振”,使两个思想重新组合而发挥出高于原来很多倍的效力来,犹如5×5=25。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一个关于交换苹果和交流思想的有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若我们相互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相互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将各有两种思想。

与人面谈,有助于你摆脱原有视野的束缚,进入一个更自由的思想天地,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因质的变化,产生出更多的新思想。

我们学习面谈的技巧,就是要追求产生出“新思想”这样的效果,即5×5=25。

在现代社会,相互协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件需要与别人商谈的事情,不同的人去面谈,结果大相径庭。有的人不仅达不到5×5的效果,甚至连5+5都做不到。如果成了5-5,那就真应验了中国那句古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因“言不达意”而使人曲解、误解、招致烦恼,甚至结下怨仇的事情。在社交场合中,你也许由于不能随机应变和出语不敏而被弄得言困语穷、丑态百出。

还比如,你未能及时察觉到面谈对象心绪不宁,而自己一味喋喋不休,这时你的“金玉良言”只能得到5-5的效果了。

再比如你出言不慎,误触对方的伤心处,而你还自鸣得意,可想而知,面谈的结果该是怎样的一番境况。

这样,充分利用面谈的机会,追求人际交往的乘法效应,对于你走上成功的坦途,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了。

数年前纽约一位企业家说,他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觉察到,如果这一生真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学会沟通,特别是向很多的人讲话,因而他参加了卡耐基训练,而他学的是化学。

其实我们中有许多人有这种体会,我们在求职的时候,主考官对我们的印象常是决定录取与否的关键。而且职位越高,像应征经理、总经理的时候,印象更重要,而我们的沟通能力就是这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赚钱、事业发展方面,我们需要别人的支持、合作才会成功。怎么样才能得到他人由衷的合作呢?那就要靠与上司、老板、客户的沟通能力了。

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这样说:“所谓沟通就是同步。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地方,而与人交际则要求他与别人一致。”

可见沟通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本能。本能天生就会,能力却需学习才会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