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爸妈养老要趁早
// @luoluoatbj
最近她理财站内关于啃老VS养老的帖子好多,我也从养老的角度说说我的看法。
年轻的时候我也啃过老,出国念书的时候因为是自费,父母花了不少钱供我念书,毕业后还帮打款给我买车等等。我在自己以前的帖子里也说过,当时一线城市一套房子也不过几十万,如果父母当时拿这笔钱买房的话,现在估计会过得更宽裕。
现在基本上我算是不用啃老了,原因有:
1. 自己的收入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了。当然这个欲望可以说是无止境的,如果我想买好车,或者工资全部拿来买名牌包包的话肯定也是不够用的。
2. 都人到中年了,还啃老也太不好意思了。所以我每月都会给他们孝敬费用。
3. 父母虽然有稳定的退休收入,但是养老费用也不是少数。
我父母是自己住的,每年来看我两次,平时在北京住。老人的花费有多少?我虽然不太知道,分开日常费用和紧急预备费用来预估一下吧:
日常,按照她理财红人@子期的格式:
日常吃穿:我父母不是那种会在吃上克扣自己的人,也喜欢逛超市,估计跟一般中产花费差不多。
养车:对挤不了地铁的人来说,在北京车子也算是必需品吧。主要是养车,保险和加油。这点我比较支持,但他们还是能坐公交尽量坐公交,车子主要去远的地方。
娱乐:公园年票之类。
大件:去年给他们买了电暖气(没供暖那几天用),豆浆机,我爸喜欢玩电脑,换了一台手机等等。
人情:我们家族都在北京,亲戚走动人情比较重,晚辈结婚或者满月都要给红包,几百到上千不等。
房子:我们家房子是自己的,但是面积比较大。每年物业费+暖气费差不多小一万。
医疗:80%~90%是医保,其余就要自己出了,镶牙报不了,也要五位数。
旅游:我爸妈都喜欢旅游,2014年去了台湾、柬埔寨和清迈。
平摊下来也不是小数吧。其实老年人因为身体不好,对生活水平还是要求挺高的,并不是一个月一两千能完全cover的。如果让他们克扣自己的生活水平,那实在是没有必要的。
还有一个更大的花费,是预算紧急的支出,这个更为隐形和大头。
1. 人生前要有房子,身后要有身后之地。我好几年前曾经建议过父母在我姥姥的墓园预订一块,但是那块地地势比我姥姥的位置要高,我妈很孝敬,觉得这样逾越礼节,就没买。后来北京的墓地价格大涨,政府出台限购(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墓园还有限购吧),想买也买不来了。几年后政策松动了些,我父母跟着其他亲戚又看好了一块地,订了下来,我也算松了一口气。虽然我也不喜欢想这些事情,但谁也不想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或者买不起。所以这笔花费提前预算是有必要的。
2. 医药费这些就不说了,反正如果有需要的话,就算不在医保内,我也会尽力。所以如果老人自己有这笔钱,多少是个安慰。
3. 托管费用。如果老年人真的不方便自己住,或者家人照顾不来,就要考虑全日保姆或者养老院了。这个费用都不是小数。全日保姆的话,照顾老人的不算好找。一线城市一个月也要几千,还不像小孩子长大有个头,两三年就能打住。
托老机构的话,我以前做养老地产的初步课题,听过保利西山林语和恭和苑的经验介绍,他们主要服务80+,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感觉还是蛮任重道远的。这些机构成本高,收费也不便宜,每月至少数千起,医保也报销不了。
虽然说丰俭由人,你不一定要选择这些,但是我们国家就一直是这样,从幼到老,公立机构不完善,僧多粥少,水平不一。好的公立你排队未必排得进去。就像幼儿园一样,几百块的街道幼儿园也有,几千块的私立也有,我们一般人会选个中间的,但是也不会为了省钱把孩子送到最差的地方受委屈。对待家里自己的老人,有条件的话,也是不会舍得老人受委屈吧。
总之在这里,把老人需要的花费盘点一下,可能很多财蜜年纪没我大啦,所以也不用考虑那么远,我只是想说的是:
1. 老年人也需要一笔钱来防身,应付不时之需,基本上我觉得几十万积蓄也不算很多。
2. 老年人挣钱能力不比年轻人,收入来源主要就是退休工资。如果他们在退休后把积蓄花个大半,再为应付不时之需,重新积累,也并不容易。
3. 所以如果老人手头没钱的话,这个负担迟早会转嫁到我们身上。如果光顾着啃老,让老人自己防身的钱都不够,那迟早都要补上这个窟窿的。(我相信这里的财蜜都不是不孝顺的人)
有人可能觉得,父母有房子,但是事到临头,卖房子也不是一时半会就有钱的事,而且房子是两位老人住着的。至于保险的话,我只能说,能把以上问题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保险,我还没有找到。
与其避免这种财务危机(突然需要大笔钱的时候没有预留,甚至你需要照顾老人一段时间没办法工作),倒不如提早做好安排,不能因为父母一句“我们的都是你们的”就真的相信父母还可以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照顾我们,反而,可能是时候,该我们照顾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