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主动出击,生命随处是机遇(1)

NO.15保持警觉,生命随处是机遇

机遇来临时,要积极把握;尚未看到机遇时,要时刻准备,保持警觉。——李开复

很多人都渴望成功,也在为成功而不断努力着,但往往收效甚微。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们,常常会表露出一份颓废,认为自己命不好,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应该的。我们要意识到,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成功必须要努力、付出,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努力、付出都能换来成功,如果努力的方向错了,那么不但没法成功,反而可能导致失败。

在这方面,李开复有很多的经验,他认为,想要成功,努力和付出是必不可少的,但还要懂得如何努力,如何付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什么样的付出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时候的努力效果是最好的。李开复的观点是不仅要努力,还要找准方向,而且,努力付出的时候不应该是埋头付出,而是抬头付出。

李开复所说的抬头付出是指不要闷着头只知道干活,还要了解周围的情势,保持一定的警觉度,要在努力的同时发现机会,并把握机会,只有这样,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而关于这点,他的一段经历很能说明问题。

1977年,李开复参加了一个“高中学生创业尝试”的课程。课程的内容是学生们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建自己的公司,学习和体验商业运行方式。这一年,李开复被选为负责销售的副总裁。他们选取的项目是钢材加工,做成一个个用来扣餐布的圆环。大多数学生负责生产,而李开复则主要说服家长们来买产品。

在整个过程中,李开复很努力,但效果并不是很好,虽有盈利,但不高。不过聪明的李开复从中悟到了一条道理,产品必须是有市场销路的,真正的好产品不应该是你求着人家买,而是别人恳请你卖给他。

1978年的时候,有了更多想法的李开复决定再参加一次“高中学生创业尝试”,他主动竞选总裁,给同学们讲了自己之前的发现,最后成功当选。这一次的经历很成功,也让他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很多事情是要自己勇敢争取的。而且,他也练就了一双慧眼,平时总是盯着各种商机,琢磨如何做生意。

就在同年,李开复所在学校决定,缩短午饭时间,规定下来之后,同学们非常气愤,到处发牢骚,向校方反映情况,但校方根本不听。很多同学都积压了一肚子的怒气,可是校园内没有媒体等,学生们找不到发泄的渠道。李开复也跟同学们一样,对这件事表示愤慨,但他不像别人那样,只知道憋在心里,而是想出了办法,并将之做成了生意。

李开复联合了平时跟自己非常要好的同伴,定制了一批T恤,背上分别印着“延长午饭时间”等标语。T恤印出来之后,他们就开始分头销售,且业绩不俗。虽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李开复的这一次创业还是非常成功的。他通过这一次行动,实现了由别人赞助支持到完全自主创业的转变,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而这一切,当然都是由于他的警觉,能够注意到机会的到来。

李开复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就是他身上有很多其他人没有的品质,警觉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因为有这份警觉,让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抓住机会,从而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事情。这是年轻人应该学习的地方,学习他不仅努力,还能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在努力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审视周围,发现机会,并把握住机会。

成功是需要努力的,但更需要抬起头来努力,在付出的同时,更要保持警觉,只有这样我们的付出才有意义,才能够换来应有的回报,这是李开复的成功经验之一,可以帮助想成功的人少走弯路,是年轻人必须学习、掌握的。

NO.16不要等待,抛弃消极思维

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心,要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李开复

一个人能成就的事业大小,跟他的态度是正相关的,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态度正确的人往往能做得更好,态度不正确的人多半就会一事无成。一般来讲,积极的人往往更具主动性,他们知道进取,懂得主动出击,而消极的人则往往会懈慢怠工,不努力,只知道等。前者对机会的把握能力更强,有时候甚至可以创造机会,而后者则恰好相反,所以成功人士多出于前者。

李开复是一个成功的人,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对于能决定成功与否的态度问题,自然也有自己的见解。李开复认为,等待是最不可取的,机会不会主动上门,就算是主动上门,如果你没有准备也肯定抓不住。想要成功就得主动出击,抛弃消极的思维,做一个机会创造者,而不是机会等待者。关于这点,李开复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很有说服力。

郭蓓菁是微软公司最资深的华人经理之一,她18岁的时候,从中国到了美国,到那里6个月后,参加了SAT考试,郭蓓菁数学非常好,满分800分的考试她拿到了780分,但英语成绩就有些差强人意了,才得了280分,不过虽然成绩不理想,她还是非常自信地申请了加州大学的电机工程系。结果,她没被录取。

面对这一结果,郭蓓菁没有消极懈怠,而是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方式。她认为,校方应该是看她的英语成绩太低,没细看申请表直接就拒绝了她,她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她相信自己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工程师。于是,她给加州大学的校长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在理工方面的优势,以及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来美国时间太短,在信中,郭蓓菁特别强调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刻苦精神。

校长看到这封信之后,约郭蓓菁面谈了一次,结果对郭蓓菁非常满意,就这样,她被录取了。

郭蓓菁的行为很好地诠释了李开复的理念,那就是不能消极地等机会,而应该主动创造机会。我们要明白,机会更青睐有准备的人,也更愿意找主动出击的人。如果一味等待,那肯定会与机会擦肩而过。我们要做的就是,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处于低谷的时候充实自己,培养把握机会的能力。总之,拥有主动精神,才能离成功更近。

关于如何培养把握机会的能力,李开复也举过例子,他讲的朱清时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朱清时是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在朱清时大三的时候,被分配到了青海,成了一名普通的铸造工人。

在当时,朱清时这样的文化程度,绝对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了,所以,跟他一起来的那些同学们都能接受现实,他们觉得自己这辈子就窝在这里了,不会再出去了。于是,很多人开始迷恋上了打牌、喝酒,整天无所事事,不求上进。而朱清时没有,他依然坚持着学习,每天抱着以前的课本用功苦读。

六年后,中科院决定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科技项目,这时候,对当地熟悉,又自学了知识的朱清时一下子脱颖而出了,并开始了事业上的辉煌。

人的际遇都是相差不多的,我们大都遇到过郭蓓菁、朱清时的那种状况,不过没那么严重,不是决定一生的重要时刻罢了。但在解决方法上,就表现得千差万别了。郭蓓菁和朱清时是成功的,他们的成功在于从来都不放弃希望,懂得努力,知道主动出击。而不是像身边的其他人一样,听到没被学校录取,就觉得自己彻底没希望了,或是被分到了不满意的地方,就开始混日子,不图进取了。这两种思维都是有害的,它不仅会消磨我们的斗志,更会剥夺一个人把握机遇的能力。

由上,我们要明白,命运并不是不可逆的,大多数时候命运都是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一些人之所以觉得无法掌控命运,不过是自己放弃了手中的权力罢了。当把选择权交给别人的时候,自然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想要成功,就要懂得主动出击,抛弃消极思维,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机会,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李开复总结出的人生经验,是他的财富,也是年轻人应该掌握的基本理念。

NO.17积极寻找,总有机会适合你

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李开复

想成就人生,只能靠自己闯,等是等不来的。成功也一样,必须要主动出击,靠自己争取才行,要明白,机会不会无缘无故的降临在你的头上,只有积极寻找才能发现更多的机会。在这方面,李开复有很多的成功经历。李开复是一个积极的人,一个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成功的人,他从来不会选择等待时机,都是主动出击,赢得机遇。在李开复的人生中,积极主动,寻找机遇的事例很多,但要说最典型的,肯定是他在考大学时的经历。

中学结束后,李开复跟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开始考虑报考大学的事情了。李开复小时候一直有一个梦想,做一个哈佛人。李开复之所以对哈佛痴迷不仅是因为这所学校的光环,还因为他从小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一个法律人,而哈佛的法学专业是全美国最好的。

按照惯例,哈佛每年都会在李开复所在的学校录取一两个人,李开复是学校里的尖子生,他坚信,这一年哈佛录取的肯定是他。可考试分数出来之后,李开复傻眼了,他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考了满分800分,但英语极不理想,只有550分,与哈佛的录取线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虽然分数不理想,但李开复并没有直接放弃,依然积极准备着申请材料,期待奇迹出现,能够被哈佛录取。同时,李开复也没有放弃其他的机会。一般来讲,一个学生最多也就申请三五所学校。不过李开复没有这么做,他一共申请了12所学校,在李开复看来,想要获得更多的机会,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机会。

虽然心存侥幸,但李开复还是收到了哈佛的拒绝信。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不过很快,他就从这个打击中恢复过来了,因为他收到了其他学校的录取通知单。李开复一共收到了两个学校的录取信,一个是哥伦比亚大学,另一个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两个学校李开复都比较了解,因为之前投递申请材料的时候,他就搜集过相关的资料。最后,经过认真的考虑,李开复决定,去上哥伦比亚大学。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不过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他之所以能有做出这个选择的机会,跟他主动积极寻找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积极准备,他不是申请了12所学校,那怎么会有后来那么多的机会呢。

李开复经常会给年轻人讲自己的经历、故事,上面列举的这件事也是他经常提及的一个。他讲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听者,不管什么时候,机会可以放弃我们,但我们绝对不能放弃机会,不但不放弃,还要主动寻找,只有这样,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才更有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很多年轻人一直在抱怨没有机会,埋怨命运不济,觉得社会不公,却很少从自身寻找原因,这是要不得的。无论是什么人,什么事,都有内在外在两种因素在起着作用,内和外配合好了,就能成功,配合不好就会失败。所以,当我们处于困境的时候,寻找解决办法也应该是两者一同考虑。当整天抱怨的时候,就想想李开复曾经做过的事情,他投出的入学申请是其他人的三到四倍,我们为了梦想而付出的比别人多了三到四倍了吗?如果没有,我们有什么资格抱怨没有得到李开复那样的好机会呢?要知道,那是他靠着毅力,积极主动寻找来的啊!

我们无法决定外界事物,但可以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保证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不会错过,争取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创造机会。这需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每个人都要明白,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不劳而获只能出现在梦境中,现实里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空想,一味等待,而是要学会主动出击,用自己的努力、付出,积极寻找机会,让机会提前到来。只有机会多了,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NO.18全力拼搏,不放过一切机会

一定要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足够的信息,以便在必要时做出最好的抉择,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李开复

人们常说,机会总是更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有准备的人会分到更多的机会,而是他们能够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机会都是均等的,但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有准备、懂得拼搏的人更能把握住机会,能将机会变成成功,其他人则往往与机会擦肩而过,甚至有的始终都没能看出那是机会。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常会给人带来一种错觉,觉得那些成功的人身边的机遇比别人更多,其实这是不对的。实际情况是,出现在他们身边的机会跟我们是一样多的,不过他们能够把握住的更多些而已。

想要把握机会,说起来不难,但也绝不简单。一般来说,只要准备足够充分就可以抓住机会了,但是如何准备,怎样才能做到坚持准备、全力准备,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了。在这方面,李开复是有一定的经验的。李开复认为,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靠之前的储备,更要靠争取过程中的付出,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才能有效把握机会,让自己成就更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