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追随内心,做最钟爱的事情(2)
在后天获取特长方面,李开复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一直认为,所谓的特长,不过就是兴趣加上足够的努力。有了这两个方面,那么,你的特长也就有了。同理,如果你觉得自己一无所长,那么一定是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从来没有去努力过,而不是你天生就不如别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了。我们不必再为自己没有特长,没有加分的亮点而发愁,只要细心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沿着兴趣的方向努力,那么,你也可以有一技之长,让自己在各种竞争当中,多一个砝码。在这方面,李开复曾经的经历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李开复出生在台湾,在上中学的时候去了美国留学。刚到美国的学校时,李开复很不适应,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李开复的英语不是很好,他无法跟同学们自由的交流,更要命的是,李开复上课时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们都知道,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段时间,李开复非常消沉,他经常拿着武侠小说去课堂,这样至少可以打发时间。
不过,李开复并没有完全放弃,其实他的心里是憋了一股劲的。这股劲既源于他不服输的个性,又因为他有对新知识的渴望,那时虽然李开复还小,但依然非常向往新的知识,对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新的知识充满了兴趣。正是由于对新东西的兴趣,和一股不认输的劲头,给了李开复努力的动力。开始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背词典,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更多单词,让自己的英语尽快好起来。但一段时间之后,李开复发现这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想要学好英语,语境是更重要的。
李开复认识到问题的根本之后,就开始朝着另一个方向努力了,每当下课的时候,他都主动跟同学们沟通,用笨拙的英语艰难地与别人对话,上课的时候,有什么听不懂的也总是举手询问。李开复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的英语进步很快,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不仅经常夸李开复努力,还常单独给他补习英语课程。
就这样,凭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的努力,李开复的英语成绩赶了上来。一年后,他就可以跟同学自由沟通了,也能完全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了。
到美国第二年的时候,李开复参加了田纳西州举办的学生作文大赛,竟然杀进了前十名,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绩。当学校公布这个成绩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都没想到,那个两年前还基本不怎么会说英文的中国孩子,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但这种奇迹不是偶然的,它来自李开复对新知的渴求和不懈的努力。正是这种兴趣和努力的结合,造就了李开复的成绩,让其最不擅长的英语变成了他的特长。
每个人都想拥有一技之长,能够用自己的特长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认可,给自己加分。但是,却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归根结底,还是方法不对位。我们总是只有愿望而没有行动,导致了那些美好的想法都只存留在心中,这是不行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才可以。
李开复教给了我们获取特长的方法,不过是兴趣加努力而已。接下来的事情,就要靠自己了,找准自己的兴趣,用心去努力,不久的将来,必定能够学有所长,为自己的综合实力加分,也好让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更加平坦。
NO.12有“趣”的地方才有人生
激情是成功的原动力,其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兴趣!——李开复
如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在如今的社会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无奈,在种种无奈当中,有一条就是无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总是以现实为借口,为我们做的那些无趣的事情做辩解,其实这是不对的。在很多年轻人的眼中,兴趣和事业两者并无紧密的关联,他们认为,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往往就需要抛弃自己的兴趣,去做那些虽然不喜欢,但能够让自己走向成功的事。
关于这个问题,李开复有不同的看法,李开复始终认为,两者并不是取舍关系,而是可以统一,甚至是应该统一的。在李开复的眼中,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如果经过仔细的分析,并结合李开复的人生路,我们会发现,他是对的。李开复确实就是沿着自己兴趣的道路选择的人生,他很成功,也很快乐,这是我们缺少的,也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在李开复的一生当中,有一个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选择,就不会有今天的李开复。而他的这个选择正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兴趣为他提供了动力,让他肯去努力,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开复一直致力于做年轻人的成功导师,他一直在倡导遵从内心的感受,从心选择,在阐释这些观点的时候,他不仅会用自己的经历作为佐证,也会讲些其他人的类似成功案例。在因兴趣而成就人生的方面,李开复曾经讲过的一个小故事,很是值得人们回味。
李开复曾经讲了两个音乐家的故事,分别是亨德尔和巴赫。亨德尔小时候非常喜欢音乐,几乎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了,但是他的父亲并不支持他的这一行为,而是百般阻挠,因为他认为音乐家是一个卑贱的职位,他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从事这类职业。亨德尔的父亲对亨德尔看得很严,不允许他碰乐器,不允许他去上音乐课,哪怕是看到亨德尔学到一个音符,都会对亨德尔大声呵斥。
面对来自于父亲的阻力,小亨德尔没有妥协,反而有越阻拦越勇敢的趋势。他背着父亲偷偷练习管风琴,在兴趣的指导下寻找着人生,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一个音乐巨匠。
另一位著名音乐家巴赫的经历也和亨德尔相似,不过他的阻力不是来自家人的反对,而是来自穷困。巴赫从小就没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自立能力的小巴赫只能跟着自己的哥哥接受教育。哥哥没有那么多钱来供巴赫学习音乐,小巴赫的音乐之路,随时都可能终止。15岁的时候,巴赫决定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人生。他徒步三百多公里,来到吕内堡,参加了当地一个少年合唱团,靠着微薄的收入,一边养活自己,一边钻研音乐。最后,在兴趣和激情的推动下,巴赫成功了,他沿着自己的兴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成了巴洛克时代最著名的音乐家。
这些人的成功经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有兴趣的地方才有人生。因为兴趣可以给我们提供动力,提供激情,这些都是想要成功的必要条件,掌握了这些必要条件,自然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如果没有,那么就要走许多的弯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