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欧阳修(2)
【大师导读】
看他又说“去年”,又说“今年”,又追叙旧欢,又告诉新怨,中间凡叙两“元夜”,两番“灯”,两番“月”,又衬许多“花市”字,“如昼”字,“柳梢”字,“黄昏”字,“泪”字,“衬袖”字;而读之者只谓其清空一气如活。盖其笔法高妙,非人之所及。
——清·金圣叹《金圣叹全集》
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绵细,最富弹性。
——薛砺若
全词写一段失落的恋情,景物依旧,欢爱不再,使人不由得伤心落泪。爱情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它无比甜美,带给人的却常是无奈、惆怅、苦恼和忧伤。
——周国平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赏析】
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欧阳修在西京洛阳的任期已满,要回东京开封。此时他在洛阳已居住了四年,离开在即,难免有千万思绪。他在此期间创作了多篇词作寄托感怀,《玉楼春》是最著名的一首。
上阕开篇两句,直接叙述眼前送别景象对情怀的触动。“尊前”表明词人正置身送别宴中。他本想把归期告诉席间众人,但“拟把”二字,有将说未说之意,接下来“欲语春容先惨咽”一句,交待未说的原因。话未出口,沉重的离情汹涌而来,让人无语凝噎。“拟把”是词人心中所想,“欲语”是动作,两词衔接流畅,表现了词人微妙心理的变化过程。
词人感叹:“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自古多情,发于心腑,源自本性,必会因情痴而受情苦,与风月无关,与世间万物都没有关系,也无法避免。前两句还局限在个人情感的樊笼里,至此笔锋陡然而起,从眼前一事中生发出关于人生的感慨,词情得到升华,思想也被深化。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下阕又把情境拉回离别时。这两句是说:唱完离歌,不必再花费心思谱写新曲了,现在演唱的这一首已让人肝肠寸断。“且莫”有劝诫意,“肠寸结”表现出难分难舍的情感已达到高潮,词人俨然陷入了深深的哀伤。
但其后感情又再生波澜,“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收官处从情感低潮向上扬起,表现出豁达情怀。“看尽洛阳花”是虚写,欧阳修意在表达:即使离别时伤感萦怀,也要纵情游玩,不能留下遗憾。词人并非真有闲情逸致去游春赏花,而是想借此排遣伤感,体现了他风流不羁、寄放自如的境界。
离别的感伤本是儿女私情,是“小我”的情怀,但词人却能不拘于此,从中反照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升华至“大我”的境界,体现了欧词之“深”。
【大师导读】
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王国维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把个人的情感在告别的时候扩大,在“肠寸结”的绝望下走出去,看看整个洛阳城的花。所有的花都会开,可是也都会凋落,所以“始共春风容易别”,其实他要看到生命的真相,不只要看到花开,也要看到花落。
——蒋勋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注释】
①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总称五岭。
②丹:变红。
【赏析】
这首词表面咏荔枝,主旨实为咏史。词人通过回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旧事,叹息历史兴衰更迭无常,蕴含哲思。
上阕从杨贵妃喜食荔枝写起。“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点明荔枝产地和荔枝成熟时令。荔枝产于五岭一带,秋天麦子收割将尽时,它的果皮才变成红色,逐渐成熟。“绛纱囊里水晶丸”是对荔枝形象的描写,以“绛纱囊”形容其果皮,用“水晶丸”指代果肉,一来盛赞荔枝,二来用词华丽,显奢华之状,符合杨贵妃的身份。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这两句似以唐玄宗的口吻倾诉遗憾。荔枝生于南国,运抵京师十分不易,难以随时满足杨贵妃的需要,玄宗因此抱怨遗憾,表现他沉迷美色,对杨贵妃的专宠已达极致,为满足口腹之欲竟然怨“天”不从人愿,这是词人对统治者的揶揄讽刺。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下阕凸显宠妃命运的转折。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封为贵妃。词人以“开元”代替天宝,应是出于韵律上的考虑。唐玄宗对杨贵妃“偏怜”到何种地步呢?唐代白居易《荔枝图序》云:“(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为此,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设专人快马,千里迢迢将荔枝送往长安。《新唐书》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结尾三句笔锋一转,刚言罢宠之至,立即说衰之极。“一从魂散马嵬关”句指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西逃至马嵬坡,被逼无奈,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魂散”二字有灰飞烟灭、踪迹难寻的意味,下笔轻巧但蕴藉深刻。“只有红尘无驿使”化用杜牧《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有物是人非之叹。“满眼骊山”收尾,乃咏叹笔调,词人没有直笔评价杨贵妃从受宠到死于非命这一历史悲剧,而是将目光从回忆中抽离,望向骊山。
骊山是华清宫故址,并且自西周开始便是游览胜地。在欧阳修笔下,它不仅象征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也象征着汉、唐古都长安,还代表着千百年历史更迭中的兴衰荣辱。借助这一意象,词人道出对历史的感悟:漫漫岁月中,一时的兴衰和悲喜都很渺小,微不足道。
由细节落笔开篇,结篇则以宏阔场面收束,深入浅出地道出历史兴衰,生命无常的道理。个人的遭际,终将被跌宕起伏的历史淹没,这是欧阳修对历史与生命的体验和总结,具有警策意义。
【大师导读】
诗咏荔子之咏,作者既少,遂无擅长。独欧阳公《浪淘沙》一首,稍存感慨悲凉耳。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
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袁行霈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赏析】
欧阳修步入仕途后,最初担任西京留守推官。在洛阳为官期间,他结交了诸多文人,博得文坛盛名。当时,欧阳修常与梅尧臣、尹洙等以文会友,畅谈人生。这首怀旧词是欧阳修与故人重游洛阳故地时创作的,后世学者认为这位故人当是梅尧臣。面对洛阳美景,词人急欲和人分享,但昔日同游之人大多已经不在身边,欧阳修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遂作词寄托哀思,抒发了关于人生聚散的感叹。
唐代司空图《酒泉子》中有“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欧词上阕前两句从此脱胎而出。欧阳修去掉“黄昏”的时间定语,添一“共”字,词意因此发生转折:从单纯写人的“从容”姿态,转向希望人与风同感,实现了人风合一的境界,突显词人对眼前风光的热爱。
“垂杨紫陌洛城东”,交待词人所处地是“洛城东”,此地有依依杨柳矗立路旁,又有姹紫嫣红点缀巷陌,是游玩的好地方。“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这两句说明“洛城东”既是词人现在所处之地,也是“当时”与友人携手相游的地方。“总是”两字说明词人与朋友出游比较频繁,现在那些人却不能再继续与自己“携手”“游遍芳丛”,隐约有年华逝去难以追回的惆怅。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下阕开篇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表现词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相聚本就不易,刚刚见面又要分别,引起了词人的“无穷”“恨”。
接下来三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在时间上跨越了去年、今年、明年三载,情感上由忆春、喜春、惜春等多种滋味交织而成。这三句意为:去年我就曾和友人一起在这里赏花,与那时相比,今年的花盛开得更加繁茂。想必明年的花会更加绚烂,可是,到时候又能有谁和我一起欣赏呢?词人之所以会有“可惜”之叹,一方面是因为“聚散苦匆匆”,相聚不易,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不知明年将置身何处。词人留恋眼前的美景,希望能有知己与自己同赏芳菲,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词人描写了欣欣向荣、芳菲不尽的鲜花,但寄寓其中的,却是凄凉的离愁别绪。结尾三句,通过对三年间盛开的花进行比较,表现出花事年年不同,人事亦变幻不定的惆怅,大有理趣。俞陛云评价道:“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大师导读】
末三句虽少含蓄,不失为情语。
——明·沈际飞《草堂馀集正集》
“可惜明年花更好”,想到明年,真乃匪夷所思,非有心人如何道得?
——清·陈廷焯《词则》
“且共从容”,一方面是在讲他跟他的这些写诗的朋友一起去玩,另一方面是讲生命的状态。我一直觉得这首词里在讲一个宋代文人生命的从容经验和雍容大度的感觉。
——蒋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欧阳修早期词作沿袭“花间词”和南唐传统,常以赏花惜春、闺怨幽会、离愁相思为主题,写得风流婉约,情意缠绵,这首《蝶恋花》即是如此。南宋词人李清照钟爱欧阳修此词,曾在《临江仙》词序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词人假借女子口吻表达春怨,开篇以问句写出愁情。“庭院深深深几许?”“深深深”三个叠字用得奇绝,形成一种逐渐递进的气势,意境随语气加重变得深远。三个“深”字一语双关,既写出女子居住的庭院幽深、空旷的环境,也象征女子内心深沉的愁苦。此句的语气也值得揣摩,王国维称其“问得无端”,同时又引其他诗词与此处类比,称“无计留春住”留得无端,而“泪眼问花花不语”问得无端,说明文人善于移情,往往把个人情感倾注于景物之中,一旦情感起了波澜,则会有“林木池鱼之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