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月 管理者的御下之道(2)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合作、团结、协调、参与和敬业。团队精神对团队成员的集体意识具有一种强化作用,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成员对团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每个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团队领导和团队决策都持有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团队成员认可和接受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维护和发展团队的价值观。
团队里的人个性不同,价值观不同,习惯不同,所以团队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情况时有发生。并非所有的冲突都是坏事,有时候就是需要不同的观点彼此激荡才能迸发出改进的火花。如果有一天团队中的人们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心声或喜恶,或者不把这视为一种“毒瘤”而是一种健康的表现时,那整个团队必会因为多元化而受益。
“企业的长远利益能够从和谐的团队精神中得以实现。融洽的人际关系,舒适的生存环境,处理问题的高效和最佳的精神状态等,都源于内在世界的高度和谐。是内在世界的高度和谐直接或间接映射到外在世界,才使这些状态有可能发生。内外世界的高度和谐,是产生一切力量、健康和成就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行动指导
领导者应努力创建自由、真诚和平等的团队精神,让员工在对自身工作满意的基础上,与同事、上司之间关系相处融洽,互相认可,有集体认同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共同达成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共同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周 体谅下属,双赢才是真的赢
“我自然”——信任员工,才能授权成功
道德经箴言
原文: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十七章
译文:业绩的前提是授权,授权的前提是信任。
由此可见,信任你的员工,企业的业绩才会蒸蒸日上!这也是管理者的一种高情商智慧,即敢于信任你的部属,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我国许多著名的企业家,他们都是主张授权要坚持信任原则的。就好像香港光大实业公司,总经理下设有许多“项目经理”,让这些人放手去干,在职权范围内自主处理问题。
有一次,中国远洋公司为加收一笔3万美元的运输费,打电话找到北京光大公司的一位“项目经理”,这位年轻经理当即拍板同意,远洋公司的人听了大吃一惊,一再问是不是要请示一下你们的总经理。得到的回答是:“在我职权范围内的生意,我说了算!”结果,这件事很快办成了。
假如光大公司公司在授权中不坚持信任原则,被授权者不敢这么干,恐怕这件事就很难办成了。或者即使办了,效率也不会这么高。
其实,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想要成功,管理者都必须创造出一种使员工能有效工作的环境。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正确地利用员工的力量,充分地相信自己的员工,给予他们充分的创造性条件,让员工感觉到领导对他的信任。士为知己者死,一个员工一旦被委以重任,必定会产生责任感,为了让领导相信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去努力达到目标。
当一位领导懂得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时,下属们做起工作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权力的下放可以使员工相信,他们正处在企业的中心而不是外围,他们会觉得自己在为企业的成功作出贡献,积极性会达到空前的高涨。得到授权的员工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样会激发员工的潜能,使他们表现出决断力,勇于承担责任并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工作。
不可否认,有效的授权必须是以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你一旦已经决定把某项职权授给某个员工,就应该充分信任他,不得处处干预其决定;相反,若是你不信任被授权者,在工作中不断地去询问其进度、方法、措施,如果下属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在部门内养成一种不良风气,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务,都不会有下属主动参与了。这种企业领导会累死自己,部门绩效也一定不会彰显。
行动指导
实现授权的一个重要平衡点就是相互信任。这里所指的信任,就是中国传统中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道。
“为而弗恃”——对员工怀有感恩之心
道德经箴言
原文: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事实上,合格的领导者,总是能够肯定员工的成绩,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统一北方,决定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这一决定十分危险,所以许多将领纷纷劝阻,但曹操还是率军出击,将乌桓打败,基本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班师归来,曹操调查当初有哪些人不同意他北伐的计划。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认为要遭到曹操严惩了,一个个都十分害怕。不料,曹操却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大家很奇怪:事实证明劝阻北伐是错误的,不仅不受惩罚,怎么反而会得到赏赐呢?
对此,曹操的解释是:“北伐之事,当时确实十分冒险。虽然侥幸打胜了,是天意,但不可当作正常之举动。各位的劝阻,是出于万全之计,所以要奖赏,我希望大家以后更加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从那以后,将士们更加建言献策,尽心尽力地为他效劳。
曹操这种拥有超级揽心术的人,即使力排众议而且大胜,也绝不骄傲,而是充分肯定那些有一定道理的下属。如果企业管理者都能像曹操这样,还愁企业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吗?
有许多企业都在提倡感恩之心,绝大多数都在要求员工对公司进行感恩。仔细想想,其实这种感恩应该是双向的。一个企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全体员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再好再大的企业要想继续发展都只能归于空谈。所以企业也要学会感恩,学会对员工说“谢谢”。
世界头号零售企业沃尔玛造就成功企业的十条准则之一,就是“感谢员工对公司所作的贡献。”在他们看来:“一张支票和一份股票往往可以买来员工的忠诚,但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感谢,尤其是当我们做了些引以为豪的事情。一句真诚合适的表扬,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而且完全免费。”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及其管理者的共识,他们开始了解到,对待员工的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出。如果没有了员工的忠诚,企业可能在短期内能够生存,但却不可能发展壮大,更不必说基业长青了。因此,优秀的管理者会时刻对员工保持感恩之心,对员工尊重、信任,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行动指导
高明的管理者,懂得“为而弗恃”,不居功,不自傲,而是把业绩归于他手下的团队。这并不会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反而示人以谦逊的姿态,让员工更加积极地为企业努力。
功成而弗居”——让下属成为英雄是你的荣耀
道德经箴言
原文: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让下属成为英雄就是领导者的荣耀”。
李启明是北京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他很少介入具体的管理工作,公司的经营管理、具体业务方面的事情他出面的时候很少,甚至厂商都不认识他,李启明也很少和厂商打交道。但公司的动作一切正常,而且发展越来越好。
李启明经常出差,去各专卖店转转,“不是具体指导他们做什么,就是和经理们聊聊,也不解决什么问题,别人一提什么问题,我就说,好吧,你这事跟副总经理李为说说。我要做的主要是人际方面的沟通,以及看看不同城市市场的变化情况。”真正需要李启明做的事,通常是晚上和人吃饭、谈贷款、谈合作、沟通联络,等等。白天,李启明没有具体明确的事要做,就可以自由安排自己想做的事,给专卖店经理打打电话,上网逛逛,或者看看报,李启明有时一看报纸就看半天。
只有当事情没法分派给别人做的时候,李启明才亲自做。李启明十分推崇一句话:“能不能随时离开这个部门,是你是否已经管理好这个部门的惟一标准;能不能随时离开这个公司,是你是否已经管好这个公司的惟一标准。”
李启明是比较少见的承认自己有能力缺陷的企业家。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领导者,所以愿意寻找能力互补的人建立职业管理团队。虽然业内提起公司对李启明的知之甚少,对其下属的名字更熟一些,但这正是李启明要求的效果,他善于找到每项业务的最佳管理者并使该项业务达到极致。
领导者必须有这样一种胸怀,为别人的成就打上聚光灯,而不是为自己的成就打灯。他们应让别人成为组织里人人皆知的英雄。正如一位成功企业家所说的,“如果最高领导者从来都不让他的员工分享权力,分享成功荣誉,而是把功劳全往自己身上堆,那谁还会跟着他干呢?除非是傻瓜。”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在人事安排上多费心思,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兴趣和追求,帮助他们实现职业梦想。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下属的成功就是领导者的成功,帮助下属成功也是领导者赢得下属追随的最好办法。
行动指导
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培育万物而不倚仗,功业成就而不居功。这就要求管理者借力而行,放手让员工自己去干,为下属搭建“舞台”,给员工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
“其贵言”——放位不放权,不要干预下属的工作
道德经箴言
原文:悠兮,其贵言。
——《道德经》第十七章
译文:闲着点吧,慎作仗名立言之事。
聪明的领导,总是给下属提供自由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施展空间,在把任务交给下属以后,就不再去干涉他们。虽然他们也在恰当的时候与下属一起商讨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最优的做好工作的方法,但是他们却让下属自己去决定该如何处理交给他们的事情。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弟子子齐,奉鲁国君主之命要到亶父去做地方官,但是,子齐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谗言,从上面干预,使自己难以放开手脚工作,充分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于是,在临行前,主动要求鲁君派两个身边近臣随他一起去亶父上任。
到任后,子齐命令那两个近臣写报告,他自己却在旁边不时去摇动二人的胳膊肘,捣他们的乱,使得整个字体写得不工整。于是,子齐就对他们发火,二人又恼又怕,请求回去。
二人回去之后,向鲁君报怨无法为子齐做事。鲁君问为什么,二人说:“他叫我们写字,又不停摇晃我们的胳膊。字写坏了,他却怪罪我们,大发雷霆。我们没法再干下去了,只好回来。”
鲁君听后长叹道:“这是子齐劝诫我不要扰乱他的正常工作,使他无法施展聪明才干呀。”于是,鲁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到亶父对子齐传达他的旨意:“从今以后,凡是有利于亶父的事,你就自决自为吧。五年以后,再向我报告要点。”
子齐郑重受命,从此得以正常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亶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
鲁君的言行都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领导者用人只给职不给权,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定调、拍板,实际上是对下属的不尊重、不信任。这样,不仅使下属失去独立负责的责任心,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难以使其尽职尽力。所以,放手让你的下属去施展才华,只有当他确实违背你的工作主旨之时,你再出手干预,将他引上正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下属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工作业绩,而你最终也将赢得下属的真心拥护。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忙忙碌碌的领导,就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每天忙得团团转,可是却不见成效。其实,他们已经陷入了一种不可自拔的漩涡:干得越多,就越是有更多的工作需要自己亲手去做;忙得越厉害,就感觉越来越忙。因为,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下属做不好工作,总是担心失去对下属的控制,总是认为只有自己才知道如何干,所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亲自做。
行动指导
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做到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该同时给予其职务相称的权力,放手让下属去干,不能大搞“扶上马,不撒缰”,处处干预,只给职位不给权力。
“为百谷王”——不可迷恋冰冷的上下级关系
道德经箴言
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河流所汇注而成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处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
制度是冰冷的,行政命令是呆板的,上下级关系是产生距离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在领导员工的时候,不能因为自己处于领导者位置而表现出居高临下、高傲自大。
亨利·福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但是,福特在管理上的专制和他与员工之间的对立状态,却使得他的企业蒙受损失。在福特眼里员工无异于商品,对于不服从命令的员工可以随时扔掉,反正只要出钱,随时能够再“买进”新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