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汪涵学说话之道:策神是怎样炼成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甜言巧语(1)

把你的话变得有趣

炒面有个本事,就是讲什么有趣的事情,都能讲得像冷笑话。

甜饼很用心地为炒面想出了解决之道:“呐,亲爱的,讲什么都能讲得像冷笑话也是个了不起的专长,你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嘛意思?”

“你可以专为大家讲冷笑话哇,冷笑话讲得好,也是很受欢迎的!”甜饼打开网页,满满一屏幕经典冷笑话《小白兔的故事》,是全集唔!

炒面不忍辜负甜饼的好心,拿出好学生的恒心专心研读《小白兔的故事》,专注的神情让甜饼很感动。

炒面对其中一个故事有莫名的好感:

“小白兔和大狗熊两个蹲在树底下拉屎。

大狗熊对小白兔说:你们小白兔虽然好看,可就是麻烦!身上沾上一点脏东西就能看出来,挺恶心的!

小白兔说:瞧你说的!是不是啊!

大狗熊说:可不是么!大狗熊边说边随手抄起小白兔给自己擦了擦屁股扬长而去。”

晚上约小羊和国良吃饭的时候,炒面决定讲出自己心仪的笑话活跃现场气氛,不过炒面是这样讲的:

“小白兔和狗熊一起在森林里便便。

狗熊说:小白兔你的皮毛又干净又柔软。

然后狗熊就拿起小白兔擦屁股了。”

炒面不愧是冷场王,讲冷笑话也能讲冷场。国良和小羊本来是笑点低的人,此刻也抽搐着嘴角无奈地笑着,找不到笑点;不笑,人家炒面难得讲次笑话嘛……

甜饼大口大口啃着豆包指导炒面:“你这个笑话讲得太干巴啦,好歹加个修辞,什么比喻、夸张啊。讲笑话也得动脑子的,要发散思维,才能有趣!”

甜饼的话,炒面从来都当圣旨听,他立刻发散:“嗯……你看,豆包又干净又白,像不像小白兔……这个豆沙馅,看起来就像屎一样……”

……

这是一本轻松活泼的讲说话之道的书,有暴力血腥镜头出现是会影响销量的,所以,我们还是把镜头切换一下,说说汪涵先生是怎样正确发散思维的吧。

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条母亲河。湖南省组织了“美丽家乡母亲河评选活动”,一向热爱生活、注重环保的汪涵虽然工作排得很满,也挤出时间担任了“公益大使”。

汪涵对记者讲,如果投票选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母亲河,他表示会选湘江。每个人喝的水、洗漱用的水都是从这里来的,所以更要懂得爱护它。不仅炎黄子孙的发源地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甚至“整个世界上所有的水域都应该是我们的母亲河”。

如果仅仅这样回答记者提问,未免太不“够味”了,接下来他发散思维,讲了一句很巧妙、很美的话:“我的名字汪涵,我出生的江苏,成长的湘潭,到处都有那么多的‘水’。”这当真是画龙点睛的句子哦!将水与汪涵自身以及成长的地域联系起来,访问立刻涌现出亲切的人情味,不再是大而空洞的讲述,有了真感情,听众一下子感动了!

发散思维是使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的信息,从而达到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觉得自己说话干巴巴没意思的朋友,可以尝试训练自己说话的时候发散下思维,让你说的话变有趣。这里介绍三种训练方法:

1.连接法

承接上一位表达者的话茬继续往下说的训练方法。

戴尔·卡耐基训练人即兴演讲就常用此法。卡耐基叫一位学员叙说一个故事。比如,这位学员说:“前几天我正驾着直升机,突然注意到一大群飞碟正朝我靠近。于是我开始下降,可离我最近的飞碟里却有个小人开始向我开火,我……”说到这里,卡耐基要求他停下,然后要另一位学员接下去。

这个方法需要几个朋友一起练习,大家准备些零食啤酒一起来做,会把练习变成气氛热闹的聊天,会很好玩。

2.连点法

将头脑中闪现的人、事、物和散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连缀起来。比如用花儿、气息、跑,可进行如下连点:

“置身各位青年朋友之中,我似乎感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家都很年轻,都有花儿样的青春、花儿样的年龄、花儿样的生活,愿大家做航船,乘风破浪,挺进大海;愿大家做骏马,飞奔未来,跑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呃,我承认这个例子老土又肉麻,你可以自己去想一些时髦又帅气的词来练习。

3.联想法

联想法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训练方法。其特点是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使说话具有流畅性与变通性,可以运用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1)出示一根玻璃棒,要求训练者通过联想,迅速说出它像什么。

(2)出示一个红色球,要求训练者通过联想,讲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3)展示一幅画,画上画两只小鸡,要求训练者表述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怎么样,像不像幼稚园的小朋友在上课?幼稚是幼稚了点,不过还是蛮有效果的,闲暇的时候找朋友或者妈妈、奶奶做助手,用周董的话讲:“呦,不错呦!”

说话要会打比方

“甜饼,听说新来的那个同事和某某部门经理某某有那种关系!”

“哪个哪个?”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八卦。

“哎呀,就是那个穿裙子的!”

甜饼很无奈:“五个新人有三个都穿裙子呀!”

小羊歪歪头:“旁边穿灰色裙子,戴眼镜的。”

“旁边那个女人也是啊,灰裙子还戴眼镜!”

小羊对八卦很有热情,心急得几乎要叫出来了。“真是拿你没辙,就是那个脖子细长、屁股翘得像鸭子的!”

咳咳,小羊这个比方打得虽然有点那个,不过一下子说明了八卦女主角的特点,让甜饼的视线得以瞬间锁住目标。

无论在何种场合,想让对方一下子明白一个抽象难懂的事物,比喻绝对是个好办法。比喻中包含本体和喻体,我们可以借喻体发挥本体,效果很好。

我们知道汪涵策神很搞笑,不过他其实也有深刻的一面。一次汪涵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聊到了读书。

汪涵喜欢读书,是一个爱书人,他的梦想就是主持一个读书节目,或者干脆自己开一间书屋。策神对记者讲,读书更要用书:“读书不在于多寡,也不在于快慢,而在于读完之后有没有下定决心去用,这才是最关键的。如果一个人能践行读到的每本书中的一句话,那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如果能有一句话,由始至终贯穿自己的一生,甚至比读万卷书要强得多。”这道理说得真好,不过听众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对文化人、白领来说,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已,但是对叼着烟卷提篮买菜的师奶或者擦着鼻涕嚼着棒冰的低年级小弟来说,这句子也太龟毛了。

策神到底是策神,他自己总结道:“所以说,只读不用,懂得再多,也没有意义,你只不过是一张磁盘。”鼓掌!读而不用,你就像一张磁盘——这个比喻简明生动,想要表达的意思一下就明了了。

还有一次,汪涵在谈到自己说话圆滑时,说了这样一个比喻:小时候我要逃避父亲打我,就要学会察言观色。进入湖南台,我从底层做起,帮别人送盒饭打下手,为了提升自己必须让自己更快地适应它,圆滑也许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方式吧。我觉得做狮子是需要威严;做狐狸,是需要智慧;而如何在狐狸和狮子之间转化是需要素质,我现在就需要这种素质。我现在更像是一只狐狸,要在适当的时候做狮子。

策神还比喻说“读书其实跟吃饭一样”。他觉得读书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应该像不忘吃饭一样每天翻几页书,他讲“从来没有人宣传谁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吃饭人,而现在每天翻了几页书的人反而变成了了不起的所谓文化人或是读书人,其实挺可笑的”。这又是一个轻松好玩的比喻。读书是多大的事?读一页书就好比拈起筷子夹一根青菜,哪就那么有文化?简单易懂,自然通俗,这就是比喻的魅力。

《说苑》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人对梁王说:“惠子这个人说话善于打比喻,假如大王您不让他打比喻,那么,惠子便没法说话了。”

于是梁王对惠子说:“希望您今后发言时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说:“假如有个人不知道‘弹’为何物,您告诉他‘弹就是弹’,他能明白吗?”

梁王说:“当然不能明白呀。”

惠子接着说:“如果您换一种说法,告诉他:‘弹的样子像弓,是用竹子作弓弦。’那么,他该明白了吧?”

梁王说:“当然明白了。”

惠子说:“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诉不知道这事物的人们,您说不能打比喻,行吗?”

梁王说:“你说得太好了,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在于,梁王本来是不许惠子再打比喻的,可是惠子又恰恰打了一个比喻,说得梁王口服心服。

惠子在这个故事中,指出了比喻的重要功用——“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诉不知道这事物的人们”,也就是要“以熟喻生”,达到“化生为熟”的目的。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常常需要论述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如果配以贴切的比喻,就会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格时,既可以从正面设喻,说本体是什么和像什么;也可以从反面设喻,指出本体不是什么或不像什么。后面这种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反喻,反喻的喻体大都是和本体相悖的。运用反喻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深刻地说明问题,不过你要是连正喻都磕磕巴巴的,就别费脑筋想反喻了,还是先把正喻练好吧。

夸大其辞,虚张声势

汪涵主持的节目把甜饼笑翻了。女嘉宾戴着神秘漂亮的眼罩走上来,汪涵讲:“合肥女孩的特点,眼睛特别大,连眼罩都罩不住!”

甜饼笑得拍着沙发对厨房叫:“炒面,别刷碗了,快来看汪涵说话多搞笑!”

炒面擦着手走过来:“嗯,我听到了,确实很搞笑,好夸张。”

“夸张没什么不好啦,时不时夸张一下,会让人觉得你很有趣呢!”

夸张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故意对客观的人、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在借题发挥过程中具有揭示本质、烘托气氛的作用。它的内核是表情达意,它的表征是言过其实,只要内核把握得好,表征不必斤斤计较。

炒面天性腼腆,他觉得按照甜饼说的那样讲话夸张一些会很丢脸。其实与比喻一样,一般的夸张说法已为人们普遍接受,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言谈之中。我们平时说:“烦死人了。”这里就有夸张,是程度上的夸张,因为烦人要到“死”的地步,岂不是夸张地形容烦得厉害?再如“忙了一天”、“干了一辈子”、“笑得喘不过气来”、“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以及成语“天翻地覆”、“绕梁三日”等,都运用夸张的手法,正由于用得多了,所以人们已不觉得那些是夸张。正如比喻要求创新,夸张也要求创新。比喻创新的路子是拉大本体与喻体的距离,而夸张,尤其是作为幽默机智的方法的夸张,就是推向极度,所以这里称为极度夸张法。

夸张应用到不同场合中往往能起到不同的谈话效果。而因为其有夸大的成分,也就制造了幽默。

有一次做《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矢野浩二的弟弟浩三先生当翻译,给在场七位日本嘉宾翻译主持人说的话,真是忙翻了。欧弟说:“整场下来浩三是最辛苦的,他一个人要翻译七个人。”汪涵讲:“结果一场节目下来,他把舌头都咬碎了。”

浩三真的会因为不停地说话把舌头咬碎吗?当然不会!不过这样一说,让大家爆笑后觉得,是哦,浩三好辛苦。如果汪涵当时接过欧弟的话头来,严肃地讲“浩三确实很辛苦……他的努力拼搏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话是没错,但听起来像单位开表彰会,白白失掉一个笑点。

夸张不仅应用于较平静的场合,在那些剑拔弩张的场合同样不可缺少。比如那些毫无根据,又极挑衅的提问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但若是直接指责又会显得自己涵养不够。所以,我们不如根据对方的诘问,为自己编造一个更严重的罪责,嘲讽对方无中生有、不讲礼貌,表达自己对这种无凭无据的问题的极大愤怒和拒绝回答的态度。

小羊在会议上被另一个小组的组长攻击,说因为他们组一个策划案的数据错误,客户对公司丧失了信心,取消了一笔大业务。

大家等着看好戏,谁都知道小羊是个大火炮筒子,一定会拍案而起跟这个陷害她的家伙吼到底。

小羊果然站起来了,不过她没有拍案,而是慢悠悠地说:“这次确实是我们工作失误,这后果很严重。虽然这个数算错了看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客户由这一个小小的数据,对我们公司产生了怀疑,所以即使这批产品有极好的前景、极好的竞争力,依然会让客户对我们心有余悸,宁可舍弃利益也不愿意和咱们合作。不是说‘失去一个蹄铁,输掉一场战争’吗?我们就是这个祸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