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略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4章

论解得中三种成就。如此决择第二卷。及杂集第二卷抄会。虚空为得得不非择灭亦尔。此得有义如俱舍第四卷末说

此中无想定。云先于此起后于色界者。谓先要由欲界起故。后生色界后起。以隔色界一生故。言欲界所入定。是后报业。若色界更不入定。但于余地。一生而更受报。欲界之定。可成后报。于色界中。更复入定。明知此人。先于欲界已是退人。若不退者。何故于色界异地而起定。故知以色界等。更起定而生受报。及欲界不退人。此定当知。唯是生报 若尔欲界退人。先得之定思业在身。此业中不受报耶。答曰若不受报。即应一千劫受彼果。以色界入定比。定是生报。感五百劫。劫满已前。欲界业熟。应后受受果。更五百劫。即应一千劫。而受彼果熟。若即色界之定。感彼生报生时。欲界业等一时受别报者。此欲界业便。成生报。今时不受此果。此业便于生未熟。以羸劣故 若尔便应是不定业报。此事为非。大乘中生报。以后受者。皆名为后。虽已曾经百千生。而方于彼受报。亦名后报 若尔后欲生彼时。要方得定。若得定此定感生。彼即为生报。前业何时受报耶。义曰即于彼别报故名后报。若尔即前于色界生。入定时受报。亦名后报业耶。法师若退人后色界起者。先欲界业。即是时定报不定摄。又此文云。先于此起。谓入定后于色界者。谓长读下文。谓后生色界受彼报。非后于色界入定也。二说故 灭定中。后于色界起者。重说先文。此定中先灭定中后于色界者。如对法第一卷抄会之

论云无想异熟后于生已。是诸有情便从彼没。此中随顺理门。大乘彼果初生。及命终皆无心。何以得知。即下文云。一期无心唯有色者。谓无想天生。故知唯有色无心也。有文初生有心。此文后时无心。西方皆以定业感时。感无心果。不感有心故。彼无心此如对法抄广解。后应长读。此文云。谓若生色便彼没已。处中有中。名想生已。其中有便从彼没。即大乘宗非小乘义。二解如前。能引发无相定思者。谓定体时思。能感别报

论云依业所引异熟住时决定分位建立命根此复三种等。乃至岁劫数等所安立故者。此中初文云。异熟住时决定等言。显命根似唯总报。下言三种中复有定不定故。爱不爱故。即知亦通前别报。又如显扬文云。异熟住时决定等。即亦兼总别报。此如对法抄。乃不唯于第八识上而建立故。若不尔如俊师云。如法尔种。虽云无始法尔。六处殊胜。意唯取第六处。此亦如是。虽云六处。在第六处。即唯总报。于第八上假立。如彼抄详叙。众同等亦同。此命根中。云定不定故者。谓有中夭。无中夭。定寿不定寿也。爱不爱。善趣恶趣果也

岁劫数等所安立故者。即约寿量分齐。或一劫等也

众同分中。云此复三种所谓种类同分。即如婆罗门等种类也 自性同分。谓种诸法自体性。如利中根等 工巧业处养命同分。即以工巧业。为养命也。唯有情数上建立。非非有情。何以故。趣非趣异故。此唯于有情趣建立

生等四相。如五十二卷文。广有五种等

住中立制住者。即制律仪。经多时住。名立制住等

论解名身等中。云此复三种谓假设名身等。可知。随文有立名等。亦依香味等上立故。非心非色。以名等是非色非心故者。若尔香等可不是者也。即名通善性。此未转今此土所立故下

例句文中。云谓标句释句音所摄字所摄者。句有二种。谓总标别释。句字有二种。谓本音十四音。即[褒-保+可]阿等。字谓四十四字。即迦佉伽等。此二皆依彼言说分位句身等。故言亦尔。又音所摄。即阐陀论。有男女等二种音。各有七转声。成音文字所摄。即谓言音字

论云依未生起一切出世圣法分位建立异生性者。如俱舍第四卷末说。及对法抄云云。此有诤。如小乘。唯有覆无记性。修道断。大乘不可尔。以无别非得生故。旧杂心云。凡夫性一切非得。无处收。以凡夫性局故。俱舍别立非得。即异生性。在非得中。非得即宽。收一切非得尽。小乘得有法前法后法俱得。非得唯有法前法后非得。无法俱非得。以法现在时。必成就名得。即有成就得。无现成就法名法俱非得。纵更非得在现在。必有法俱得。以成就故。若过未即有非得。今大乘唯有法俱得。以于有依建立得故。无有法前后得非得。既唯于过未建立。即非得总无。以不于无法上建立故。若有法前后得。可有非得。以于过未建立故。故大乘无非得。别立异生性。此性即于见所断烦恼上建立。以不得见道等诸圣法故。若得见道。即于一切圣道上不得建立。若得一分。余是此种类故。见道不名异生性通三界。若离彼地染。亦名离一分。亦可义说依种有法。亦是有覆无记性。不得一切法想。义在三乘见道。若不得修道。名异生性。即见道应名此性。亦可说在世第一法。舍见道时断此。如前五十二法广立。彼文大精

论解定异中。相定异。谓四果中体相等

相应中。云方便相应。谓加行智。为一切根本事名方便也 称可道理。谓智与理相应

论解时中。西方三说。一约唯识道理。如缘过未。有相当心似过未相。此唯心中有过未功能。今正缘时。与彼相似。约唯识理得名。过未其唯现在。二法相道理。谓现在法。当灭名过去。未灭名未来。正生名现在。即现在法上法相立三世。三神通说三世。即诸佛等通力法尔。有若干相现故。谓现在法。既曾功能名过去。当起有功能名未来。即现在法上。亦有尔所时功能义。说三世也

前说集会和合。谓僧众等。一义和合。谓同依一所作事。圆满和合。谓得究竟时

三种微细。如五十四卷释。此中粗大义。即于色蕴中。一分色处粗大者。非彼微细。非是色蕴。唯粗大是

论解有漏义中。有四过失。一不寂静。下云缠现行所作。即如论文。现行烦恼体是。法师云。由烦恼现行故。恼乱根等。名不寂静。二内外变异。下文诸烦恼事。随逐烦恼所作。即诸烦恼所作事。由起如是贪嗔等故。令内外变异根尘异也。根尘名事三发起恶行。下云烦恼因缘所作。由烦恼为因缘故。发起恶行。恶行是烦恼所作。四摄受因。下文云。引发后有。如文可知

论解有诤爱味等。如显扬论广明。及对法第一抄解。法师云。有诤唯谓嗔。体通一切有漏爱味。唯缘内身耽嗜。唯缘外色起。准此文即在欲界

论解三世中。云已受用因果名过去未受用因果名未来已受用因未受用果名现在者。未来过去皆约同时因果说。及果已用者等语。现在据等流因果异时者语。是过去果。在现在非也。同时因果。现在无果也。故知据别义故。与第三卷本地分相违等。勘之

论解远近中。云处所去来时方隔越义等者。如小乘四道。谓处时性相。如此中广明。引成三界系中欲界。言三时现行者。谓此间生。未得对治。一即五蕴皆是此通一切五蕴。二或得者。即身在欲界。得色界定入时。意识是色界。余欲界系。唯有多少。三已出者。即入彼定已出。余下应知。准此为三。然已上诸门。与对法同者。其中多少大不同。勘寻之知。烦不具录。复有差别

轻安俱三摩地者。简散三摩地。此非系。轻安俱眷属。谓同时心心法彼果法者。即定道俱戒。乃定境界色。如前卷等解者。是此并色界等系。余者欲界系。若复差别中。谓离过失及过失功等者。此中有三。一离过失。二过失对治。三功德随顺。是善学见断等。如对法第四。一一勘之。应有差别

论破无心所唯心实中。此破经部师。唯有心王一法。受想行心。非别有体。今破之曰。且说五蕴不成。无别想受行故。违经失也。设计有一心前后分位。别有受想等。非一刹那中有受想等。今破若有无皆失有生者。由此心相异故。便应同时得有实教。何故初刹那唯名识。第二念名受。三念名想。一心得有想异。故知由俱时心所法故。所以如此。应如缘可缘境。初念等即应名受。心知所缘故。如第二念心无者。有分别位别。虚劳其功。计有别位量。汝言第二念心。应不名受。作用无别故。如初念心。若计如六识非俱时分位别有六。彼不同此。所依等别故。此心心所法。一处俱起故不为例。若言转变等者。如文可知又心因缘无心因缘无差别等者。前计云。心分位立受想行心者。其心分位别因缘不可得。如起心缘。一可爱境。初念即应起贪。乃至一切时。未离此境已来应尔。何故初念名识。第二名受。第三名想。差别因缘无故。若无心所法。于一刹那心。无差别因缘言。若汝复谓。以识为先亦不应理等者。外救云。何谓计贪与心俱。如缘可爱境时。初念名识。第二名贪。后贪染初念心何妨。今破云。差别因缘不可得故。缘一可爱故 灯明喻者。灯明及炷。喻同时心心所法贪等染心也

释六界经云。唯欲显说色动心所最胜所依者。六界中四大色所依空。是动往来。所依识是心所。所依唯识所依。若言六界。无心所。心所无别体六界。不说于造色。色于无体。乳酪生苏三譬喻者。法师云。经云经中说此三譬喻。离此三外是无喻也。六界外岂无余心所也。备师云。此喻喻羯剌蓝等。初三位太师云。乳喻欲界四大为我。酪喻色界有色应生。生苏喻无色界空想生。转增胜故。所以三喻。然岂三外色界等。无心等耶

假实门中或十七或十二者。十七者。除意界。下文云六为一故为六识。无间灭为一意。十二者。下文云。一为六故。谓意界。开六识总为意界。谓初通小乘等世俗道理。若大乘自有七八。以为意界体。并实有。若尔触界既假。何故不论。今取能所。不说又除触界。此是假有。下文云。一为六等者。释十二所以

眼界四句中。如对法第二卷二两诤释。种与现行皆名界故。所以会释。此文胜军师以为证。种生现不同时文。今以现行眼为界。胜故无过。二应外尘中。作得眼不得色等四句。谓眼不变为色时。是得眼不得色。无眼者唯有第八相色故。得色不得眼。二俱成熟。二不成等

同分彼同分。正取五根。义取六识亦得。然大乘中。第七识与意识亦应分别。如五根其法界中。心所约一一自实尘。如何名同分。今取共依一根。取一本识尘。为同分等言

今能取中。如对法抄第四意。唯不合。能取此中。通合不合者。此中以五根为门故。通合不合。彼以自尘为门。故唯不合。无相违也。法界应言一分。合能取此法界一分。故略不论。大乘七八非合不合取

问几唯欲界系答十一者。即五根三识三尘也。以香味及识唯欲界执受。非受门中。若大乘真理。唯第八名能执受。若随顺理门通六识。今看下文势云。以离于彼余能执受不可得故。即随顺理门。其声界不离根。常有名为执受。声处有不恒故。所以不论。今取其界。有云第八不缘声等者。如余处对法抄等

分别本性界熏习界中。胜军护月护法。分别三义

问眼耳识耳中众缘生故刹那灭故无作用故者。初非自然生故。见非次常故。得见无作用法非法。吠世师等作用故。不能实见

论云或有识流非眼等根者缺不缺俱可得者。谓根种彼损。不能生现行。识种不被损。其识种一切时流。而根或缺不缺。故知若有根种。必生现有识种生识。自有识种根种。根种未必生根。又云流者流类。如识俱三种成就。根若缺者。有种子成就其识流类。根缺不缺俱可得。故知有根识生。不由识有根有。又流者相续义。谓识有余。无根从相续流。有根起无根俱流。其根有缺不缺。故知根胜唯等见。即见非别有义也

次第中。三种次第云。所依境界。及俱能依故三次第六种差别中。喜乐者。情所喜乐。立此次第。又情多喜乐。眼见诸色等故此次第安缮那者。药名。其药是石作青黑色。此未堪染眼。染眼合青黑。不令眼白

色界有鼻舌界。云又色界中于此二种未离欲者。谓外爱断故无香味。香味无故。二识亦无。若有识必缘境生。此二缘外爱生。内爱未断故二界有

言答由寻伺诸识种随逐无寻伺定故出定已后现前者。此中有意识俱寻伺。心为能引引生五识。非如小乘五识。自有寻伺方生。由彼以对治道。或厌离已除寻伺欲。故名性离欲。故名无寻伺。有种尚行故。亦无有失。此中应难云。寻伺初禅系。二禅离欲。由生苦根离脱二禅。二禅之中。由起苦苦种逼迫不善果。二禅无苦根。寻伺发三识。所以上地有寻伺

眼识依根一二中。云为依二分者。根也 当言一二者。诸法识也。准此下文。识非色故不可言。由方所故成二者。说体也。依根二义。识随根亦二。如识方等。体非方也

问答眼与识是因果如何俱有中。云何何故眼与识非正生因。唯建立因。胜军论师此文证知。种子现行时别时生。如非正生因故。根非同时生识。是建立因。得同时生。故知正生因异时生。今解云。此文据正生非正生。正生者。是种生芽之因明同时。不言正生即异时。此中言建立因是增上缘。非正生因缘。增上缘因果。何妨同时生。故下文。虽有自种。无此依故。识不应生。其正生因。即不定种生种异时故。前本地第五。若同类异念生。非即此刹那生现异类。故同时生。彼胜军释此七义种子文。及俱有子文。如四相中辨。此中经部正生因果时生。俱舍论广叙彼难如三救

界事善巧例蕴善巧颂等等者。此谓蕴善巧中末后颂。摄上文者。处如界者亦尔

眼非处四句中。初句云。谓若眼已得不舍。然是无间断灭之法。谓阿罗汉最后眼。无间即断灭。不能生识故。以处是生长门义。此不能生长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