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论云何故若无阿赖耶识。乃至识不俱转。此第二因。非正建立第八识。但因外难便破小执。建立自宗。此中有二。初问次正释 何故若无等者。此即初也。若准前后解。此文稍违。所以者何。且如前文。若有第八执受。依止可得。若无第八依止。执受不可得。今若准解应言。若有第八。最初生起可得。若无第八。最初生起不可得者。是言便生但总应言。小乘无第八。诸识不并生。大乘理即云。根境缘具五识皆起。何缘一识最初生起。有第八识。即许诸识并生。故有第八。无最初起是应道理。汝既无于第八。有最初生。此不应理。今小乘问云。何故若无第八。最初生起。不应正理。可直案文。不可准前及后而兴准解。此为问讫。就正解中有二。初假设外难。二依难正解。以小乘中诸识别生。其文易了。其答中有三。初总答以征释所以。第一及征可知。第三正释中云。容有二识俱时转者。谓大乘中诸识。亦有别生时故。余文易了。此中应立量云。三缘具足眼识起时三缘具诸耳等识亦应现起(宗)。三缘具故(因)。如现起眼识(喻)。汝前所难。恐识并生。不许第八是有。今成诸识并生。已应许有第八。此返释成。论第三因中初问等。如前判文。此因亦非正立。第八之因为外释义。难时外便返问。因为通难。返立本识。谓外小计识不并生。意缘色时。在眼识后。今破此识。缘过去色境。应不明了。应立量云。眼识等后散心意识缘次过去眼等所引境色应不明了。宗也。此言简彼定心及独头意。今远缘者。今偏破过去近意识。简远意识。因云不定位摄缘过去故。此言又简定心。如散心中。缘过去等百千劫事。此是亦简定心。又为不明了故。应不明了。宗因喻如前。此中文意如对法抄
论云何故若无阿赖耶识有种子性。乃至不应道理者。此下不能别判诸文。以小乘中计六转识。能持于种。今以诸心别异。云何持种。应立量云。六种转识不能持种(宗)。因云展转异故。由如鼓等所发音声。又云六种转识应不持种。三性间故。如身语业。余文可知
论云又彼诸识长时间断不应相续长时流转等者。又汝若执六识持种。如入无心定时。其六转识长时间断。既无能持之识。不应所持之种。而得相续长时流转。不生灭也。应立量云。入无心定种子应失(宗)。无识持故(因)。如入无余般涅槃界。又应立量云。入灭定时六识长时间断。此即无识持种。即种已失。不应而有出定相续。而复更得长时流转。用何种生。又此以何为识持身。难破无持种子识门。兼此破入灭定时。六识间断。不应其身而得长时流转。彼经多时。无识持故。便应烂坏。相续谓身也。若尔与下第七破何异。既尔取第一第二好
论云何故若无诸识俱转业用差别不应道理等者。此第五亦非正立第八而破于他。亦因他难解难之由。遂成第八。四种业用。一了别器业。谓外器世界。二了别依业。即内五根扶根五尘及内种子等。此二第八识之业故。胜鬘经云。自身资生具。一时顿分别。此第一业。第八唯变故。缘从种生。故名为变。是彼境故。名为彼缘。其内依业。具有二义。一变故缘。二执故缘。变故缘义。如上可知。执故缘者名众生数。三了别我业。即末那常计第八以为我也。四了别境业。即余六识各了自境。此中意者。谓第四境业。一识起时。刹那刹那四业俱转。非一切时无心闷绝等。及入无心定。而皆具四。唯具前三故。如经所说。若一境业起时。必刹那刹那四业可得。若无第八。诸识不得并生。而此四业。不可一识一时顿有。岂不违经及于道理。小乘若信大教。及一刹那中。有此四业。可如此难。他宗既不信经。及不许有四业。一刹那中而现可得。何得如此而起难耶。述曰然以道理逐之。必许有此四业。及信大教。而得成立。以理逐者。且立唯识比量云。色等诸法皆不离识(宗)。是所识故(因)。犹如于识(喻)。既色等诸法。不离于识。从识而现。无识之时。此境应无。且如入无心定。或唯缘涅槃等境。尔时色等既无能缘之识。眼等诸根。及外器等。便应断绝。应立量云。入无心定等位时眼等诸根及外器等便应断绝(宗)。以无识故(因)。如所灭识(喻)。又缘涅槃等境时诸眼根等必应断绝(宗)。以自能缘识体无有故(因)。由如未生缘眼等识。此即成立初二种业是有。次成第三业。二乘唯云有了我之业。不言一切时恒起了我。今应立量云。异生所起善等心时必有我见(宗)。此是有简可须思之是异生故(因)。如起余位我见之时(喻)。此三种业义已成立。于一切时必须恒有。若境业起时。必须有四。不然唯前三了别境业。二乘共许前三业义已成故。于一时四业可得。于前三业总立量云。异生身中无染心等现在前时必有前三种业(宗)。异生位故(因)。如二共所许三种了别现在前时(喻)。以此义故知。四业可知。以理遂立前唯识量 又有三藏所立云。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宗)。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因)。由如眼识(喻)。前虽可尔。简过未周。此中简过。如因明抄。上来虽复理破违教。如何如摄论中。广立大乘真是佛语。信佛语已有违教过。非未信前而有此过。如摄论说。此并与现量相违。过如文
论解第六身受中。谓如理思乃至定有阿赖耶识者。此中正论第八是有。谓如入定时。五识不行。忽闻声触。即起领受。如舍利弗闻哮吼声。既无耳识起领受余声。即第八识而起领受。若无第八此义何成。若小乘中。不许定中境至起受。应立量云。入定位中境触身时应起领受。以有意识位境触身故。如散心位。若不许时。返破余位云。散心位中境触身时应不起受(宗)。境触身故(因)。如入定位(喻)。此中更有难释。不可烦述。法师云。身受即轻安。触身起受
论云如理思不如理思。可知 或无思虑。无心定也 或谓寻伺。有心定也 在定不在定。可知。此意谓此六位之时。境非一种领受。非一心不并生意缘。此随一种境。或有声至。谓不并生。若无第八起何领受。若有第八。第八领受虽入定等无余五识。觉受仍生。若无第八。此不应起。是此中意也
论云处无心定不应道理。乃至不离身故者。此有二义。一违比量。二违圣教。诸部之中有许有二意识。一粗二细。细者此定有之。今此中破。如萨婆多不立细识者。应立量云。入无心定应如舍命(宗)。识离身故(因)。由如死尸(喻)。又违圣教。如文可知。萨婆多救。六识不离身者。识得不离故。名识不离身者。亦应识得不离身故。不名灭心定。应立量云。汝立灭心定应非灭定(宗)。识得不离故(因)。如有心定(喻)。又汝无心定必定有心(宗)。有识得故(因)。如有心定(喻)。此非萨婆多正救。彼正救云。入定虽无识。后出定时其识必生。言识不离身。应立量破云。汝立灭心定必定有心(宗)。言识不离身故(因)。如有心定(喻)。彼作决定相违。言灭心定等决定无心。以寂静故。犹如涅槃。今应与作有法自相相违过故。令彼不成。汝立灭心定应非是定。以寂静故由如涅槃。若言命根等在名不烂坏。应破命根云。先破四相。四相定非实有。非二量知故。如兔角等。以此为喻。破彼命根。上来破萨婆多讫。若立有心者应破。量云第六意识无想定等诸位中应无(宗)。在此位中于六识内随一摄故(因)。如五识等(喻)。又若有识。决定有触。若有触必有受想。如何乃言此定有识。此量既成小执破讫。违经违理。故成第八。又如无色界。应有灭定等。量思之
论解第八识中。谓临终时乃至不应道理者。如第一卷。从上舍。从下舍。皆至心处。方后舍也。言非彼意识有时不转者。若第八识通执身分。舍上分时。下分未舍。有转有不转义。若第六识义不必然。缘余境故。非有处不起故。非能执持。又若第八缘境微细。于临终时缘境不可知。若第六识缘境行粗。若第六识能舍命行相应粗。以非彼意识。有时不转。应立量云。命终时识缘境应知。第六识故。由如余位应更总非第六意识。而能舍命。量云第六意识非舍寿心。转识摄故。由如五识。故知第八义得成立 上来答第二有之因缘竟。自下答广分别义
论云复次嗢拖南是第三答。自下有二。初以四义。建立第八广分别义。二建立第八还灭之义。于中初举颂。次乃长行。长行中初开二门。二次第解释。解释中先解所缘
论云了别内执受者谓能了别遍计所执自性等乃至执受了别者。谓六七二识皆起执故。所熏成种可言妄执习气。其五识等自熏种。虽非妄执习气。亦第八缘。此中何故不说第八缘耶。依上下文。一切有漏法皆有粗重所随。五识等种子。虽非妄执习气。粗重所随故。但名习气。是第八缘。此中通含为语。即遍计执习气。直是六七二识习气者。是余五识及第八识。非妄执习气。诸现行并为粗重所随。应并名习气。若尔第八缘习气之言。其义摄一切法。何须开二境。述曰习气通二种。谓现行及种子。此中约种子名习气。不约现行为论。故开二别 问曰何故得知现行亦名习气者。如阿罗汉齐足越坑。名为习气。此乃现行。故知通二种也。不然由有种子习气故。名为习气。岂习气即现行耶。谓今皆种子名习气。即五识等。云应种子皆名习气。余义同前 又解此中言遍计习气者。三性有漏法所有种子。皆名遍计所执。以三性心等皆为相缚所缚。名为遍计。非谓遍计皆是二执所成之种。若尔此中云何遍计所执之言。三性心等不起所执故。义云此中通论文中义。含即遍计自性习气。遍计所执妄执自性习气。前通善不善种。后唯二执心种 又解法师云。二义西方二师义。一云三性心皆有法执。虽善心起时。即此文为证故。名遍计所执习气。第二解云。一切有漏善等心种。皆名遍计所执习气。此非三性中遍计。以有漏心等。必为漏所缚故。其善等性。亦名遍计所执。此不及前 问曰无漏之种。非妄执习气第八缘不。有义缘略故此中不说。又此义非也。谓心弱境强故不得缘。如摄论闻熏习。非阿赖耶所缘。仍依于本识。以强胜故。若尔云何名唯识。若约无漏见分。此义又成。未起无漏心时。此应不名唯识。如摄论依彼第八。以念俱随灭故。亦名唯识。以第八缘境为相缚所缚。诸第八境皆是亲变。若缘无漏。即非相缚故不缘也。第八望无漏种。即非唯识。如眼识望第八境亦非唯识。非所缘变故 问若尔无漏熏时。熏阿赖耶识不。若熏云何不缘。问若得者。第八缘种。如无色界。即为自证分缘等。若缘无漏种。岂缘自体耶。问此中依护月菩萨释。其见分等三分中其种子。为自证分种子。即见分体故。由此理故。相应五数不缘种子。依此理故生无色界。第八见分即无所缘。彼界第八见分。缘欲色界器世界等。以是共业故。虽生无色而得下缘 问曰何故种子不在自证分等。唯在见分耶。义云以相见及第四分。于自证分上。差别建立。今以种子是所缘故。故于见分上立。以自证分为能缘故。不于上建立。又依集量。唯立三分故不在第四。设立四分者。以不离自证分故。俱是第三分差别立。若在无色。亦缘下器界者。何故此文。云若在无色。唯有习气了别执受。通曰此约自证分为论。不约见分。若约见分。即通缘器界也。故简无色不缘。但在内根等文中。不在外器等文中。故知外器亦得缘也。若依护法。即以此文为正。在无色界不缘下地。界系业别。故其种子。即见分中分为相分。见分缘之。五数托此以为本质。而于上变影像相也。此非实用。故不能生眼等实根令识依之。此与后别。若准护月义。其无色第八识。与下界识等。以缘境等故。若尔即有业无粗细妨。其义者何。夫见分等及外器相。必此业感。此业何时造等。又有多妨。如对法坏世界抄。广如此论第一卷别抄。其缘变化身五根不。有人云。西方有诤者非一也。一释亦变为境门摄。非内根门摄故。此中但总言缘器。不别疏条如别抄 问若以第八缘种子。种子何故能生识缘他身根。此根何故不能生他识。答曰以影像故。种子亲变故不为例 问如五根本识相分他。依之第八为影像变。其种既自第八相他。亦应变缘。答根法现影像变时。可为受用。则互相见等。种子微细。不得缘他。无受用义故不须之。此唯意境。中边等中。云缘他身者。如此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