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思谓思虑。即遍行思。唯意识俱。因思生慧。名为思慧。今取因思慧所成诸法。体通五蕴。为此地体。文分为二。初标列三门。后随别释
自性清净者。明思慧体。简生得善故名清净 思择所知者。思择一切所应知法 思择诸法者。思择佛经长行。及颂诸要法义 远离一切不思议处者。谓置记境及非己分诸地证境 能善了知黑说大说者。外道邪说及诸恶说名黑说。内道正说。及诸善说名大说 于法少分唯生信解等者。谓非己分少所知解处。名法少分。但名信解。不应谤故。若于己分少所知法。应慧观察
第二段。思择所知中。文分为三。初总问答体。次别略问答体。后随别释。分为三。初释有法。次释无法。后双辨二。有法有二。初标五门。后随别释
自相有法。文分为三。初标列。次别释。后结成 胜义相有。谓即真如。根本智得非安立相 相状相有。即依他性 现在相有。唯现在世。非于去来 现在有中。要具四义。方是自相有法。谓诸假法略有三种。一聚集假。如瓶盆等。二相续假。谓于三世立一有情。于今不断义。即是彼。三分位假。谓不相应等。今非此三故自相有 一于是处名可得者。谓依他性。后得智证。虽离名言。以名诠之。立名相顺。非知真如不顺于名。故名可得。简圆成实性 事可得者。简所执性。虽有其名无体事故 此名于此事非不决定者。简分位假。此名唯目于此事。故如所见青等名定目彼。非如热病见青。谓黄热病患时。其名不定。迷乱故。然名不决定。亦如嗔等名常决定。非如忿等后转变时。便失彼名。由彼无常。不决定故。名不决定。初不决定心分位假。后不决定。境分位假。又二不定。翻显于定。非分位假 此名于此事无碍随转者。谓色等名。若聚若散。名常随转。非如瓶等于聚集处。其名随转。于离散处。名即退还。返显名于无碍随转。简聚集假 现在相有者。简相续假。若现已生。为未来因。为过去果。方是自相有法
共相中。文亦有三。谓标释结 种类共相者。五蕴种类。虽体各别。积聚义同。总名为蕴。蕴为共相 成所作共相者。谓三业六识思体虽殊。善有漏同皆感爱果。名成所作共相。如是等类
释假相有法中。文分为四。初总略问答标。二问答列名。三随别释。四总结成 以此显此者。以此物还周备。显于此物 以彼显彼者。以余物别显于余物 远离此彼者。谓非前二 如宅之门 以此显此中。地之坚乃至风之动。皆于实相处转。毁之焰等皆于假相处转。毁者假火之别名。[火*(离-禸+貝)]炽名毁故。以彼显彼中。佛授等。有情假。饮食等。是法假。远离此彼中。宅之门等。宅大。门少。非周备。以此显此自性。亦非离宅而别有门。亦非以彼更显于彼。故是俱非 百之十十之三等。且据此数。非定唯尔。言百之五十之一等。其类皆然 众共施说言论有六种者。此中举识及五遍行。各别相状。意显共相假法不离实法。此亦各别所取自相。是实有法。六种所取共相假法。增益自相。可起言说。相状自性名共。施设言论如瓶盆等。故唯识言。假谓增益非实有相。于六所变。各附己体真实自相。而增益故。虽别境等所取相状。亦共可立假言。然此六种定遍境故。不说余境。众人共施设。所起言论。必依此六相状。非说此六相状定是假有。然唯识说。作意能了事之总相。及余心所所取别相。此中即说通二境也。或此但举能取总境故。说作意所取能起于识。不尔便违显扬等论。说总取境名心。亦别名心所故。然六十五说一种假。谓若有法。待依所余。施设自相。名为假有。如待依蕴施设有我。待依色等相事。假立色等。待色香等立舍宅等。待蕴相事立生老等。乃至待诸色不转。假立虚空。如是等。对法等说二假。谓待名言想境。或待此余相境。大品经说三假。谓名假。受假。法假。唯识亦说三假。谓聚集。相续。分位。成实论说有四假。谓因生假。相待假。相续假。缘生假。此论第一百说有六假。谓聚集假。因假。果假。所行假。分位假。观待假。此中及显扬十八。复说有六假。皆如对法第二疏解
流转因中 由此种子者。业种也 由此熏习者。名言种也 由此助伴者。无明爱取也 彼法流转者。生老死起
还灭因中 诸行还灭者。有漏三性行灭灭界也 杂染还灭者。见修烦恼断断界也 所有一切能寂静道者。谓能寂静前二还灭。诸无漏道 此无漏道。能般涅槃能趣菩提及彼资粮。即资粮道 并其方便。即加行道 能生者。谓彼道能生种 能辨者。谓能辨涅槃现行无漏道。故对法第九说。若资粮道。若加行道。见道。修道。及无学道。皆名道谛。此说还因唯摄前四 又释。此中资粮方便。皆无漏道。是无间道。前远近加行故。不同对法。前能寂静道。是无间道故 若广分别如思因果中应知其相者。决择思慧地。说因果思议者。如有寻伺地已说。此即指前本地分。及决择分两处。有寻有伺地。其明染净因果故
所观无法中。由所余相若远离性者。此性远也 若非有性者。是相违 不和合性者。处时二远也 或若远离性者。人中无此性也。若非有性者。于人中。此人蕴性。无彼人蕴性也。不和合性者。于此人中。三性诸漏无漏法。非一刹那和合也 胜义无者。诸世俗言所说自性。依胜义谛皆非有故
第三合释五种有无性中分二。初总标。后别释 第四是不二相等者。生老等相。名差别相。与所依法无别体故。名不二相。虽分位假六相有故 事相等者。即前六种言论中。众共施设言论也 如来灭后若有若无等不可宣说者。诸外道计。此解脱神我名曰如来。有三身别。若有若无。即不可说事。又前依体无。此依体妙。故名甚深 五种无性。翻五有性。如应当知
第三大段。思择诸法。文分为二。初标。后释 思择素怛揽义者。素怛揽藏。依此论说十二分中。多分摄七分。除缘起自性故。譬喻。本事。本生。眷属故。此四毗奈耶藏摄。又除论议。阿毗达磨藏摄故。依七分中。除单伽陀讽诵经余六分教。是所思择素怛揽义 单诵伽陀是所思择伽陀之义。此有三种 胜义伽陀者。明无我理 意趣伽陀者。释伽陀意。如四意趣等 体义伽陀者。明伽陀中体性义理
就释胜义伽陀中。文分为二。初举经颂。后随别释。颂有四十四中。分为十二段。初有九颂。明无有情我。及作用体义诸法。二有两颂。明在家出家杂染自性无明贪爱。三有五颂。明杂染品依因时分。四有四颂。明自共相及二谛观。五有两颂。明三种三法无和合义。六有一颂。明同性心所相应非异性等。七有两颂。依二谛理明人法有无。八有一颂。明作者受者一异不可说。九有五颂。释通疑难。十有五颂。明集生苦谛解脱等。十一有一颂。明阿赖耶识。譬如池派流。十二后七颂。显示解了解脱遍知及缚遍知。初九颂中。文分为三。初之五颂。正明无我及作用。次三颂半。重明法无作用。后有半颂。显法从缘生自然而灭
长行释中。文分为二。初总释颂意。后别牒释之 对治增益边执者。执有我用名为增益。拨法性无名为损减。此依三乘通境界说。不说法增及真如减
别牒释中。若随义科。成十二段。第一段中 如是半颂遮遣别义所分别我者。破离蕴我 诸法亦无用者。破即蕴我。诸蕴我用亦都无故 此显不取微细多我便能对治等者。说诸蕴等多微细法。便能对治宰主等执。不依一身执有微细多实我故。成唯识云。我应如蕴非常一故
此若无者云何建立内外成就等者 次下有六云何。乘前起后问。此意问言。我若无者。云何立内外。第二问云。若一切空。云何得有能观圣者所观空境。第三问言。能所观皆空。云何得圣凡差别。第四问言。凡圣若无。云何得有能教所化。彼此差别。第五问言。若无能教所化。云何得有染者净者。此中初答法假非真。次答人法非实。后三唯答我无。第六问答法之实用 如其次第宰主作者俱无所有者。谓无任持。无主宰也 无驱役者。无作者也
第三段中。差别所依因及时分者。对法论说。谓于因时。有能引所引。于果时。有能生所生。引因位名因。熟变位名果。此二名时分故。此说言有因诸法有因众苦。前七俱为有因故。名有因诸法。后二为众苦。然爱取有为有因故。名有因众苦
非内亦非外等颂中至能生杂染者。此中意显。五颂明杂染品依同时分中。初二颂。明烦恼业生杂染。下之三颂。明依过现诸行能生杂染。不依未来而生杂染。初七句意。明未来不生杂染。后五句。依过现能生杂染。谓不依未来内根外尘。而生杂染。行未生故。于过现世。可得生行故。云有时而可得也。返显未来无时可得 又释未来在未来。生染不可得。未来至现在。生染有时得 设行已生即由此相无有分别者。此释颂言设诸行已生由此故无得。谓设于过现已生行中。作前不在内外。中间不生之观。由此观故。尚无分别。不得生于三种杂染 未来无相故无分别者。释颂未来无有相。谓说未来相都无有。都无分别而生杂染 如此如是当来决定不可知故者。此结未来定难知故。不生杂染 若不如是分别异类或时可得者。若不如是分别未来异过现类。或时有疑。未来有引生诸杂染可得 若于过去即可分别如此如是曾有相貌可分别故。此释颂中过去可分别能生杂染 非唯曾更而可分别。乃至生诸杂染者。此释颂中分别曾所更非曾亦分别。此言意显。非唯过去曾所更境。而可分别生诸杂染。现在诸境。未曾更者。未曾更故。虽不分明。取其相貌然随过去曾得种类。此现新境。亦可分别生诸杂染。结文可知 行虽无始然始可得者。无始时来常随逐起。是故无始新新生起。故始非无
第四段中。有四颂。初一颂半。明自相观 日亲者。佛也。乔答摩此云日炙。故呼佛为日亲。次半颂明共相观。后两颂明二谛观。初三句胜义谛观。后五句世俗谛观。法无实用故。无有实痴。无实有情故。无有实痴者。故上三句。痴非能痴痴及痴者。亦无痴者能有其痴。名胜义谛观也。世俗谛中。愚痴非无。非不愚者起。可说有痴及有痴者
第五段。有两颂。释中。说业为所随识为能随。果随因故。胜义中无。又三世三业说不和合。非于一世。又一世三业无实相应。非无假法 若彼与此更互相应如福等行无和合者。更互相应说和合义。福等行三世三业决定无相应义
第六段。一颂释中。心相应亦尔。无实相应随转之性。非无假法 又相应者。谓同性。不相应者。谓别性。非同性者。或不相应。非异性者。或非不相应。由此故知。无实随转性。释上初二句 又非一切心或相应或不相应者。释下二句。于相应中。又非一切定与一切相应。若此时不相应。亦非一切定不相应。于胜义谛中。无实相应不相应义故
第七段。有两颂。依二谛理。明人法有无中。初一颂依世俗谛。明心随转因缘。次半颂依胜义谛。明我体无。后半颂明依世俗谛。有作受果 流谓相似。相似果续故 无断。谓不相似相似果生故。此显等流果。及余三有为果
第八段。有一颂。明人物一异性不可得。唯有因果差别生故
第九段。有五颂。释通疑难中 又此因道无有断绝颂中四句如其次第释此四难者。一者难言。若无有我。后有应断。初句答言因道不断故。二有难言。果应顿俱生。答此难言。和合作用转。非顿非俱。作用合故。三有难言。若无实我。应从一切一切得生故。次答言。从自因而生。自无他因。有不生故。四有难言。既无有我。谁摄受所作生死等作用。故此答言及摄受所作。由因不断果生立假者。能摄受所作实我故成无。由此名为四句如次 经说色相为寻思故难说示他故不可见者。所证色自相。性离言说。以寻思境不称自相。名为寻思难为示他
第十段。有五颂。明集生苦中 显彼我见由集次第发生苦者。贪爱正是集自体故。即内贪境名贪爱缘。能生苦故。皆名为集。我见及苦。俱名当苦因缘。我见体亦是苦
第十一段。一颂。明阿赖耶识譬如池派流。此显不一义。楞伽经说。如海遇风缘。境等风所击等颂。显不异义。故彼此文义无乖返。又此据本末义。彼据体用义。二义皆成不一异义
第十二段。有七颂。显示解了解脱遍知及缚遍知中。文分为二 初又法行者。总释七颂 解了缚遍知者。二别释七颂 别释中有二。初一颂。明解了缚遍知。余六颂。明解了解脱边知 染污意恒时颂。唯识说第四句非曾非当有。彼依诸部颂。现在断故。非于未来。亦非过去。萨婆多等。不许贪慢见相应故。今依大乘正颂及大众部等说。非先亦非后。许诸烦恼俱时生故。又释染污意。诸部不同。如唯识第四卷疏解 后六颂中。初一颂。明所解脱体。次两颂。显解脱性。先染污无名为解脱。非意后净得解脱名。二乘之意。唯染污无。所净无故。能净意亦无。不要意净名为解脱 次一颂。释有余涅槃。次一颂。显无余涅槃。后一颂。明无实数取趣生死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