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略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体是依处。义称为因。义依体立。故说十因依十五处 出体性者。初语依处。体唯是语。成唯识云。谓法名想所起语性。由随见等。能说众义。此语名因。显义果故。语体之上。有能诠用。体为依处。用则称因。故言随说因依语依处立。观此文意。乍似依他之语。自言说转。理实不然。初语是依。后语是因。以语说于所见闻等。名为因故。因想起语。名依处故。欲显依因。所望各别领受依处。此所观待能所受为性。能受则受数。所受则一切法。受是遍行。能领纳境分位差别。胜余法故。故对所受独立为性。有得能受而有所受。以能受为依处。有待所受而有能受。以所受为依处。有待能受而有能受。以所得为依处。有待所受而有所受。亦以所待为依处性。总以能待为因之果。即以此义释今论文。以所观待。而为因也。故唯识云。谓所观待能所受性。此中论云。于彼生缘。于彼断缘。或为远离。或为求得。等者远离彼生缘。求得彼断缘。论文但有染净二因。略无无记 习气依处。以有漏无漏内外所有实种假种未成熟位。而为自性。去果远故。此文唯依杂染种说之。净不净业引内外果故。不依无记清净因说。唯识宽通 有润种依。体同习气。但成熟位。与前不同。此亦唯说染。染中唯说业。不说名言种。乘前以说故。亦应如唯识摄受因中 无间灭境界依处。即是二缘。根则六根 依用依。谓作具作业。即除因缘所余疏助。作具作用 士用依。以除因缘外亲作现缘。作者作用。此五皆通有漏无漏。故唯识云。具摄受六辨无漏法。此唯说有漏。辨有漏法故 真见依处。以无漏见为性。除引自种。于相应法能助。于后无漏能引。于无为能证。故疏缘摄受。皆除种子 随顺依处。以三性有为有漏无漏。若现若种。自界他界。同品胜品。有为无为。自性生。自乘相引能引为性。此中论云。欲系善法。能引无色界系及不系法者。此依波罗蜜多声闻独觉。诸大菩萨。超禅之位。得相引生。对法第五。显扬十八。许相生故。下第十二。唯云第三劫菩萨及如来能超一切地。据胜者说。亦不相违 又言无记法能引三性名随顺。依处者。谓诸种子。略有二性。摄用归性。可言无记。将因属果。性乃通三。唯识依后义。说此依处其性必同。今依初义。无记生三性。除斯以外现行诸法种望种。更无别性。成随顺因故。彼此文不相乖返差别功能依。以一切有为。各于自果。有为能起。无为能证。而为自性。此等同性。及得异性。异熟无记果故。今论总说不违余文。前随顺依。论性即狭。各自性故。谈界即宽。引三界故。此差别依。论性即宽。招异熟故。谈界即狭。唯各自界。各定别故。前随顺依。望劣非依。此差别依。一切皆得和合依。以第二领受依。乃至差别功德依处为体。此说果宽通生和合。故唯识等。因果俱宽。彼说生住成得四果。成有二种。一立。二辨。摄此成辨无此作因。住谓金轮依风轮等。此论所无。义各别故。所望别故。彼依作用。离体无故。所以不论。此无住者疏故不论。亦不相违也 障碍无障碍二果。皆通二。因宽遍顺违有异。法体并同。因依于处。如论自陈。处体既然。因体可悉依种子缘依处施设因缘等者。唯识有两说。一云十五依处中。第三习气。第四有润。十一随顺。十二差别。十三和合。十五不障碍。此六依处中。诸因缘种。并名种子缘依处。依之立因缘。除第三四。外余四依处。所有现行多断故不说。或亦名种。能辨果故无间灭者。诸依处中。第五无间灭。第十真见。十三和合。十五不障碍。此四依处中。无间缘义。皆名无间灭依处。依之立等无间缘境界依处者。诸依处中。第六境界依处。第十真见。十三和合。十五不障碍。此四依处中。境界缘义。并名境界依处。依之立所缘缘。此之二缘。非唯五六。余依处中。有二缘故。除此余处皆增上缘。二云种子。唯属第四有润种子依。依之立因缘。亲能生果显故偏说。余名等疏隐故。略而不论。无间唯第五境界。唯第六。如名自显。余依处中。虽有此二。隐故不说。此三已显初之三缘故。余十二处。皆增上摄。非唯增上依

习气随顺因缘依处施设异熟果及等流果者。唯识别配。此中论云。习气依处。得异熟果。随顺依处。得等流果。各别得果。有胜功能故离别说。非习气处不得等流。唯识释此得五果中有二说。一云习气处者。即显第三第四十二十三十五。此五依处。得异熟果。随顺处者。即显第三第四第九第十十一十三十五。或并第八作用。如是或八或九。此诸依处得等流果。真见处者。即显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或第八第九。如是或五或七。此诸依处。得离系果 士用依处。复有两义。一五蕴假者。二别别法。如前果中说。若依初义。即显第二第九十三十五。此四依处得士用果。若依后义。即显第二第三第四第八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此十依处得士用果。所余处者。即显第一第五第六十四。此四依全。余十一中随应少分。得增上果。得前四果之所余故。不尔便应大宽大狭。二云习气唯第三得异熟果。随顺唯第十一得等流果。真见唯第十得离系果。士用唯第九得士用果。所余十一得增上果。若随义增。其名后显。独说得果。非余不得。得果所由及诸义门。论及别章皆如彼说

释名中。体用不违。能资长彼。顺益是因。为由兴济建立是缘。假因藉缘所成所辨。是为果义

三复次解建立因中。初复次。依因于果有亲疏义。次复次依因于果有染净义。后复次依因于果有七相义 初复次中。能生因方便因摄十因尽。唯识二说。一云牵引.生起.引发.定异.同事.不相违。此六因中。若现若种。皆名能生。亲辨果故。所余四因。及六少分。皆方便因。疏助起故 二云。唯生起因。名能生因。余之九因。名方便因。生起去果亲近偏说。非唯因缘。余多疏助。故作偏说。然菩萨地说。牵引生起。此二种子。名能生因。余方便摄。彼亦两说。恐繁且止。故此二因摄法周备。后之三因。重显此二。俱有一种。显前方便。虽摄三缘。所缘增上二皆俱有。论据增上。且言如眼于眼识等。略不论余。义显方便摄三缘尽。其能生因。虽因缘性。隐而难故。开之为二。被润已去种子得果。名无间因。俱时无间。非前后无间。或被润已转成有支等。望后生支。亦成无间灭。未润已前名久远。由隔润位其果方生。能所引等。望果远故。名久远因缘

第二复次中。流转即生死因。此有可爱不可爱及增长。还灭谓出世。亦有可爱及增长。可爱不可爱是有支因。增长者名言因。由有支增长故。或先未有今有。名可爱不可爱。先有今逢润。名增长因

七相中。即是种子六义 一无常是因者。即刹那灭。有取与故。此辨因缘。故除无为 二他性为因者。即果俱有。同念生。与后念自性为因者。即恒随转。非此刹那生。此第二因摄六义中第二第三 三已生未灭方能为因者。显与果俱。及恒随转二为因世。不同小宗二因于正灭。三因于正生等。大乘取果与果。必同世故。不现在故 四然待余缘者。即六义中第五待众缘 五然变异者。显前待缘而本性异方能生果。更无别义 六功能相应者。即六义中第四性决定 第七相称相顺者。即六义中第六引自果。如是总显。此中第三第五。六义中无。余五即彼六。如唯识第二。摄论第二等疏。枢要等会释

上来解此地中。初界门讫。第二释相中。缘名身等为境者。唯识二说。一云五有。今说意俱境。胜故非五识无。二云唯意识俱。此文为证。但言缘名等义。不说缘色等故

寻伺等起谓发语言者。但显寻伺能发语言。非说语言必寻伺起。谓佛身中身语业等。不由寻伺。但思起。如说寻伺能起五识。非五识起必由寻伺。故唯识云。显多由彼起。非说彼相应。问寻伺引欲五有五非二引。寻伺引欲身语业。亦有欲业非二引。答此难不齐。欲身语必粗。起必由二引。欲五识通细。有起不由生。或齐无失。欲五由二生。有生不由引。欲业由二引。有起不由生

寻伺差别中。唯识第七。有二师义。一依对法。一依此文。广如彼说

寻伺。决择中诸寻伺必是分别。唯识第七。亦有两师。一云分别唯有漏五法之中第三分别也。故寻伺体不通无漏也。二云分别通无漏后得智。俱有分别故。即寻伺体亦通无漏。此分别言。非五法中之分别也。以狭问宽故。顺前句答。亦广如彼

寻伺流转中。那落迦寻伺。引发于苦。与忧相应。唯识二说。一云。五识有寻伺。意感受名忧。此言引发苦者。意俱寻伺。能引发苦。不说五识无寻伺俱。但言寻伺意识者。胜多相续故。与忧相应。不遮苦俱。亦无过失。二云。五识无寻伺。此文为证。如文可知 不说舍者。一切心所定与俱故。意逼迫受。实是苦根。似忧名忧。或随他宗意戚受名忧。不相违也 问喜乐寂动。及初定得俱生。忧苦动寂殊。地狱得俱起。答资色资心别适悦。不乖得俱起。迫重迫轻殊逼戚相乖各别转 问二义常齐。俱生不等。故于此义应设劬劳

初静虑地喜相应者。虽亦乐俱。而不离喜。总说喜名地

第三大文如理作意中。文分二。初开八相。次别释前事中难义。其六依处。五十五说。决定时有信。止息染时有惭愧起。作善业时有精进三根。世间道时有轻安。出世道时有不放逸舍。摄众生时有不害。唯识第六有两说。一云诸善不俱。以此为证。二云诸善俱时。散位除轻安。决择分说。十善心所。定不定地。皆通善心。定地心中增轻安故。今说六位起十一者。依彼彼增。作此此说。八种中第三修。四无量也。第六修除无量外余一切修。此八事中初三。施戒修三福业事。外世俗修。次三三慧内胜义修。第七第八。智德恩德。二利圆满故唯八事

寻伺受用中。不染者。不生烦恼。不住者。不住守与。不耽者。不非分爱乐。不博者。不为系缚舍诸善业。不闷者。不忧苦生。不著者。不贫忧生。亦不坚执。为胜妙等。有解此七唯意识俱。义别说七。或初五种。由意寻伺。引生五识。如其次第。于财不尔。后之两种。意识相应

第二释难义中分三。一释俗所学。施戒修三。教俗修习。二又受施下。释内胜义。学三慧者应受彼施。教可应受。三复有六种摄益下。释前七八智德恩德

除匮乏者。施为除他资具阙乏。非为施彼随他富饶 结桥梁者。出生死河因 不现行者。隐行持戒。不现其相 欲解净者。意乐净也 引摄净者。起神通 胜解定净者。修四无量等净 智净者。生净智

受施六种中。受学者。学三学时。应受施。活命者。时急济命 弃舍者。诸欲受施辨舍乐。自已无物。应受他施。不然无得 羁游者。若无居住。受济所须 耽著者。悭贮恋受故受施。前五应受。后一不应

八损恼等。由此损恼。难以获安。应受他施

有覆障者。虽有屋宇。众事阙之。故生损恼

六损恼中。俱生者。有身即染病 逼切者后苦缠身 时变异者。寒暑改节 流漏者。屋宇破坏 事休废者。无业径求。如斯损恼应受他施

释前七八智德恩德中分七。一任持者。与为依止

勇健无损者。威势引接 覆护者。藏其过失 二善恶支相中。引彼非爱者。爱彼怨家。遮彼所爱者。憎彼智友。引非所宜者。陷以非法 三引接中。引摄离喜乐者。得第四定等。及证无为 四随转供事。供事于彼。而随彼转。非知旧者。非与相知。亦非旧识。其随转者。非彼先时摄属知旧供事随转 五由此供事

依四处得五果。无摄受处。即非知旧者。先非摄受故 无侵恼处。即诸亲友。废供养处即所尊重 同分随转处。即福慧者。由具福慧。是众多人。所共归趣处。既归趣已希学福慧。与彼分同名同分随转 得五果者。由于四处供事随转行施等故。总获五果。非各别招。或第三四果由供事。第四具福慧者。同分随转之所获得。余如次配。其义可知 于善决定。信而无疑 于善坚固。勇而无退也。戒以一切戒。定以一切定。慧以一切慧。为三学体。各随自乘。而无杂乱。依其位次。渐次而修。亦非乱错。若依乱越。所修三学说即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