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第二十二上

歎佛

如來成正覺時。以方便入善覺智三昧。入己於一成正覺廣大身。現一切眾生數等身。住於身中。如一成正覺廣大身。一切成正覺廣大身悉如是。如來有如是等無量成正覺門。是故應知。如來所現身無量故。說如來身為無量界。等眾生界。菩薩摩訶薩應知是身一毛孔中。有一切眾生數等諸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身。究竟無生滅故。如一毛孔徧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當知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無處不至故。隨其勢力。於道場菩提樹下。師子座上。以種種身成正覺。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當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悉有如來成等正覺。廣大周徧。無處不有。不離不斷。無有休息。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問加行圓方便圓覺菩薩。

於是圓覺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為首。

第一 三 述問目

上說觀門及細鄣  利根觸境解飜迷  末世眾生根鈍者  雖然信向力難齊  鄣重心浮須避境  藉於上士更提撕  菩薩應機而白佛  請開方便設階梯  何以安居修此覺  銷除惑業出塵泥  三般淨觀何以首  如何速證大菩提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

第二 中十二 述道場禮懺且令隨想用心

佛言一切眾生正(若佛住世)  像(及滅度後)法中法末時  有諸具足真乘性  信圓覺欲修持  若在伽藍安處眾  有緣事故分思惟  緣者進求資智慧  或緣行化運慈悲  但是於他有益事  逢緣勝處且須隨  或疑命難王兼賊  亦須避就自防危  若無他事因緣者  即建道場自立期  八十百日百二十  下中上根配應知  日少禪心功未著  日多凡念又生疲  是故處中三度限  別無所表勿生疑(若謂三期有所表者。方等經一七日。久則不遮。天台法華三七日。藥師經四十九日。般舟三昧一百日。有何准定)  長(長期)下(下根)中中(中期中根)下(期)配上(根)  此論銷業疾兼遲(上根。業易銷故。唯下期。餘次可知)  長(期)上(根)中中(如前)下(下期根)配下(下根)  此論勤怠故飜之(下根怠慢。難赴長期。故但下期。餘次可知)  安置閑居清淨處  身心內外要相亘(事理相可)  或在深山當穩使  或於人世別修治(如方等經方法)  若佛在時唯內照  若佛滅後設形儀  心存目覩生真念  還同佛在了然思(思色相身)  暫往天宮三箇月  優填刻像禮無虧(佛上忉利天。為摩耶夫人說法。三月未迴。優填王思念之切。刻旃檀木為佛像。禮敬如在佛。後佛從天宮下。此木像肘行膝步迎禮拜。佛摩像頂授記云。我滅後。汝大作佛事)  況我未曾瞻相好  將身何處表歸依  昔有丁蘭事木母(事出教傳)  吾徒豈可不如伊  何況引心入聖境  相無相處見希奇  懸掛幡華諸彩翠  整心隨力他施為  事如方等經中說  今日都標略指偽  本意雖然欲攝念  初三七日且如斯  稽首十方諸佛號  求哀懺悔契毗尼

第三 八 總述禮懺等法事

禮懺軌儀式廣略  諸經開合各隨時  善戒經中唯懺向(迴向)  智度論文懺(悔)勸(請)隨(〔善〕等三也)  婆沙起信添為五  禮拜并前四(懺向勸隨)可知  離垢慧經文最備  八重次第是常儀  供養慳貪宿業盡  感於奢富世之資  讚歎能除惡口鄣  得無礙辨說玄微  禮拜能除我慢鄣  得身尊貴具恩威  懺悔總除三(煩惱業報)四(加見鄣)鄣  周圓三業勝難衰  勸請能除謗法鄣  多聞智慧聖之資(成聖道之資緣)  隨喜能除嫉妬鄣  得多眷屬總相宜  迴向能除狹劣鄣(如聲入〔用〕)  成無量福眾歸依  發願能除退屈鄣  總持諸行證無為  華嚴行願開為十  增三(勸請中增。迴向中增)滅一(無別發願之文。以十門都是願故)故如斯(八中增三。合當十一緣。又滅一故〔准〕十也)  勸轉法輪(一也)并住世(一也。諸教合為一門。此開為二。故增一也)  迴向佛九(八常隨佛學。九恒順眾生。十普迴向。故成三門)順與違(順與違者。向佛與向凡不同。向佛者學佛。向凡者即不然却是化他。令同我也。順理同躰收之。故云恒順)  十種總名為行願  故令願數不分支  只為不分便減數  但成十事作常規

第四 中十五 述供養讚歎禮敬

供養有三財法施  財兼內外(外財錢帛等。內財頭目髓等)眾應知(一也)  法供即當十法行(二也。此說十謂一書寫。二供養。三轉施。四聽聞。五披讀。六受持。七開示。八諷誦。九思惟。十觀行)  觀行(三也。此說財食香華供養時。一一如理。如理以觀智而供養。不同法行中隨經文而作觀)只於財處推  財食香華無自性  融聞真性無(音沒)邊陲(陲邊也)  即一而多徧法界  香華等類總如斯  但以普賢行願力  燈油大海炷須彌(具如經文)  香華徧滿十方界(如常所〔問〕)  只緣如法已嚴持(嚴持香華。如法供養。故稱法性。徧十方界。供養佛菩薩)  讚者本緣敬愛功  於中情發外形詞  佛妙色身無與等(示如常〔問〕)  不覺歌之而詠之  禮佛是非有七種(勒那三藏之文)  我慢喧聲二種非  第三恭敬從心發  自然外相肅形儀  四無相禮無能所  五當起月幻施為  六即觀於身內佛  背塵合覺自歸依  第七名為真實相(非內。非外。內外無礙。同一實相)  聖凡內外絕思惟  觀身實相而觀佛  存真癡假亦乖違  只向心中見境佛  即於境界見心師(師即佛也。即心見境界之佛。即境見唯心如來。心境重重。佛佛無盡)  他己圓融常禮佛  身心念念不生疲  初心次第須教示  盡像當前蓮意思  因見丹青想化佛  慈顏淨目色熈怡  發語動身能指點  處於聖眾獨巍巍  見此即知今法報  大圓鏡裏影何疑  影影但唯明與淨  佛佛皆唯寂與知  真假兩重即顯性  照照心鏡不參差  眼在丹青心在佛  見佛冊青想自隳  想在化身智在法  法身現處化身遺  觀佛如然我亦爾  聖凡非即亦非離(非離凡情)  即佛即身誠踊躍  融心為佛實希奇  從此方修三種觀  是何魔魅敢相窺  圓鏡菩提但諦照  空華煩惱欲何為  善財只為如斯禮  一身多佛不思議(經云。一一佛前。現不可〔思議〕說。不可〔思議〕說佛剎微塵數身。一一身。徧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  諸佛只緣如斯現  故令一佛應多機

第五 中十一 述懺悔

八門儀式三門竟  今當懺悔眾應聽  梵語懺摩此悔過  心中悔始懺其情  悔者後今求不作  不如是者是空名  空名無事名為妄  妄語之愆欲現行  真懺悔除三四鄣  三是貪瞋業及生(生者〔愛〕報之身)  鄣於聖道人天道  只為如斯鄣義成  業者須分定不定  對於時報遂縱橫(一時定報不定。二報定時不定。三時報俱不定。四時報俱定)  定者伏之且未受  或令轉重以為輕  不定之中直便滅  各隨道力自調停  報者海空山石等(經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唯有懺悔力。乃得能除滅)  到來無計與他爭  四者就三添見鄣(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  只分煩惱利兼儜(儜鈍也。鈍使五。謂貪。瞋。癡。慢。疑。利使五。謂五見)  但懺悔四般皆使滅  塵勞八萬一時清(此都營八〔萬〕四千也)  欲懺先須知所起  皆因無始本無明  本末惑中憑觀智  餘兼(兼者。亦復〔勸〕智。方永滅也)善法互相傾  若約責心須總懺(善惡不動皆有漏者)  若論業報即徧形(唯懺惡業)  惡事違真須永斷  善門順理倍須營  就惡之中復二種  性遮二罪似根(性也)莖(遮也)  遮罪先當作法懺(如律)  性愆起行互虧盈(上品心懺下品罪。下心懺上罪)  起行之中復有二  事理順逆各依經  事依方等通諸行  理懺觀空入覺城  順逆二門各有十(十順者。順生死也。一計我起身見。二內具三毒外遇五塵。三不喜見他之善。四恣三業所為。五惡心徧〔万〕六晝夜相續。七隱覆。八不怖畏。九無慚愧。十撥無因果)  以起十逆後飜破(一信因果。二慚愧尅責。三怖惡道。四發露。五斷相續心。六發菩提心。七修功補過。八護法。九念佛。十觀空)  病之與普類枯榮(藥榮即病枯也)  十種順生罪榮茂  十門逆破罪枯零

第六 中七 述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等四門及都結八重

第五門中應勸請  如來菩薩二乘人  莫般涅槃常住世  及為眾生轉法輪  佛本世間常說法  垢心惡業自迷真  稱真離識勤觀佛  智顯心清即見聞  六中念念須隨喜  隨所見善悉歡忻  三乘所有因緣事  及至人天諸善因  七者常持迴向意  迴凡向聖(菩薩也)出迷津  迴己向他(眾生)事向理(實際)  何論善惡與怨親  即此名為三種處  菩提實際及凡身  聲入角中聲即違  展於少福自彌綸  第八重中常發願  四弘五誓運心神  斷妄度生圓佛法  希望樂欲莫因循  如上八重說理事  意令自解用心遵  一一門中多句偈  即令朝暮旋申陳

第七 中六 述感應

遇善境界。得心輕安。

懇到注心徹聖境  聖凡交感現徵祥  所現隨心無定相  佛菩薩等或華光  智鑒洞明真悅樂  身支柔洞志汪洋  輕利安和神爽朗  虗閑調暢氣清涼  夢裏定中而顯現  身忘念寂忽安詳  不作聖心即善境  若為聖解即魔殃  天台教裏明真偽  偽者神情無定常  或思散善或思惡  或即歡忻或恐惶  若人念著魔資力  感動凡人或發狂  若自覺知不住著  自然謝滅志唯剛  真者總無如上事  皆將信進等(等於念定慧。此是五根。亦是五力)相當  厭患世間忻出世  必於本觀轉堅強

至心懺悔

已懺身三口四竟。次復懺悔佛法僧間一切諸障。經中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眾僧難值。信心難生。六根難具。善友難得。而今相與宿植善根。得此人身六根完具。又值善友。得聞正法。於其中間。復各不能精勤盡心。恐於未來長溺萬苦。無有出期。是故今日。應復至倒慚愧稽顙歸依佛。

弟子等。自從無始已來。至於今日。常以無明覆心。煩惱障意。見佛形像。不能盡心恭敬。輕蔑眾僧。殘害善友。破塔毀寺。焚燒形像。出佛身眾。或自處華堂。安置尊像卑猥之處。使煙熏日暴。風吹雨露。塵土汙坌。雀鼠殘毀。共住同宿。曾無禮敬。或裸露身形。物不嚴飾。或遮掩燈燭。開閉殿宇。鄣佛光明。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已來。至於今日。或於間有種種過。以不淨手。把投經卷。或望經書。非法俗語。或安置牀頭。坐起不敬。或開閉箱篋。蟲噉朽爛。或首軸脫落。鄣黨失次。或語脫漏語。紙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傳。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眠地聽經。仰臥讀誦。高聲語笑。亂他聽法。或邪解佛語。僻說聖意。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犯說犯。犯說非犯。輕罪說重。重罪說輕。或抄前著後。抄後著前。前後著中。中著前後。綺飾文辭。安置已解。或豐或約。或為利養名譽恭敬。為人說法。無道德心。求法師過。而為論議。非理彈擊不為長解。求出世法。或輕慢佛語。尊重邪教。毀訾大乘。讚聲聞道。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到。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已來。至於今日。或於僧間。有種種鄣。殺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害發無上菩提心人。斷滅佛種。使聖道不行。或罷脫道人。鞭拷沙門。楚揵驅使。苦言加謗。或破戒。破見。破於威儀。或勸他人。捨於八正。受行五法。或假託形儀。闚竊常住。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裸形輕衣。在經像前。不淨脚履踏上殿塔。或著屧屐入僧伽藍。[口*弟]唾房堂。汙佛僧地。乘東筞馬。排突寺舍。如是等罪。於三寶間所起罪障。無量無邊。今日至到。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