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九 八 會前文及諸教
依門各釋三門竟 從此評量三種名 三觀皆標覺悟者 已聞前段六章經 初章悟得無生滅(答文殊云。於無生中。妄見生滅。又云。亦無身心受彼生死。乃至無起滅故。無知見故) 故此澄祥息妄情 第二了知諸法幻(答普賢云。眾生幻。還依幻滅。乃至答普賢云。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塵亦滅。幻滅亦滅。終於明現故) 遂興幻智化羣生(此章末云。幻相永離。即是前幻滅亦滅也。又云。是諸菩薩圓妙行。即是前非幻不滅。垢盡明現也) 影滅空銷覺顯發(答普眼復云。垢盡對除。即無對垢。菩薩及說名教之佛。乃至滅影像故。無方清淨。無遍虗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根塵識處界云云) 皆為除疑(金剛藏章)欲斷愛(彌勒章) 始終順覺證圓明(清淨慧章。意云。後三章。亦只是成前三章) 此與涅槃三種相(彼云。無十相故。名大涅槃。〔居〕比丘數數修習定慧捨相。則斷十相。定名三昧。若取色相。不觀色常無常相。是名定相。若能觀色常無常相。是名慧相。定慧平等。觀一切法。是名捨相。次別釋云云如上所引) 如前次配不虧盈 但彼漸門(涅槃從是漸教中終極之義)觀蘊法(彼觀色等五蘊生滅之法) 此依淨覺以脩行 又與天台三止觀 始終法義悉調停 但彼先觀諸性相 對三諦理便修成 此悟自心不立所(所觀之境。謂三諦也) 唯依悟處自研精(初頓悟之時。已勸之決無疑也) 又此不標三止者 門門止觀自相真 又詳瓔珞經三觀 本業經中三諦名 一一三中各次配 悉皆相契不相形 十方菩薩皆修此 離此無由入覺城 三世如來從此證 如佛此說總頃聽
第十 八 三引例彰圓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初銷本文
依覺脩成還證覺 始終於覺永依隨 故云隨順并親近 離此修行無所依 十方諸佛諸菩薩 道品波羅智與悲 八萬四千同異行 皆將三觀以為基 此是行人之事業 修之前後或同時 單複互習名隨順(如下二十五輪) 圓證寂成(圓覺)無上師
後釋三數之教
此經本業涅槃教 瓔珞天台等化儀 何得觀門方便法 皆將三數以為規 良緣法性元三大(華嚴大方廣三字。是體大。相大。用大。起信亦列三大) 迷成三道鎮相違(十二因緣。具惑道業道苦道。此三與三大。常遠隔也) 故說三因皆佛性(雖三道長隔三大。然於此不失自性。故名三因佛性。一性因佛性。即本性也。當此靈心。二了因。達妄法皆空。即此靜觀。三緣因。六度萬行。迷即此幻觀) 制三聚戒便堅持(攝律儀。攝善法。攝眾生) 令依三上脩三觀 迴向三處(菩提眾生實際)展三歸(三寶) 滅於三道成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具於三德不思議 得三妙覺(實相菩提。方便菩提。實智菩提)三圓寂(性淨涅槃。方便淨涅槃。圓淨涅槃) 住三祕密(摩訶般若解脫法身)是圓伊(伊字三點) 故此經云一切佛 皆將三觀以為基(囗囗本文)
八挍三觀功德
善男子。假使有人。脩於聖道(二乘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此云無賊。亦云殺賊)辟支(此云緣)佛(此云覺者。謂覺緣之者)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脩習。
初三偈且釋羅漢辟支。
阿者言無羅漢賊 殺煩惱賊是其功 十使已除(貪。瞋。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八解脫 三明已備六神通 辟支佛者名緣覺 覺了因緣自性空 修此二乘成極果 悉超三果出煩籠 應受人天廣供養 堪為龍鬼所歸宗 禮者災衰當殄滅 供之福報自豐隆
次二偈述度人令得二種聖果功德。
若人教化眾生類 令入如斯聖位中 從一二三直至億 百千萬億數方終(從一數。至憶。又從一億二億數百千箇億。方後度得爾許人。皆成羅漢辟支佛也) 世福只應佛曉了 凡夫欲測實其緣(此上正明功德。此下明超過人天) 施戒善因將對此 猶如培塿比高峯
三有八句明脩習三觀福。又超過度人之福。
復有一人別起行 唯求圓覺一乘宗 聞說前未三種觀 心心領悟慶難逢(三觀根本是前六章所說。到此成就故。功德甚多) 一志不隨萬境執(經云隨順者。是前六章所說。不隨順徧計執情也) 萬般唯順一心融(正明隨順無礙法門。無礙法門者。萬境融為一心也。依此故。三觀無礙) 修習此心纔一念(經云一剎那頃) 已過前福(度人證聖果之福)數無窮
五有二句申疑情。
剎那之福何如是 心雖欲信意難從
後二句通疑念。
都為正當隨順處(一在隨順身心外境。皆全空如幻。但是圓覺淨心心境界處也) 此時直與佛全同(故經云十方如來心。皆於中現)
至心懺悔
弟子等。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熏習無明。鄣蔽心目。隨逐煩惱。造三世罪。或耽染愛着。起於貪欲煩惱。或瞋恚忿怒懷害煩惱。或惛憒瞪瞢不了煩惱義。我慢自高輕慠煩惱。疑惑正道。猶預煩惱。謗無因果邪見煩惱不識緣假著我煩惱迷於三世執斷常煩惱明狎惡法起見取煩惱。僻稟邪師造戒取煩惱。乃至一等四執橫計煩惱。如是煩惱。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已來。至於今日。守惜堅著。起慳恡煩惱。不攝六情奢誕煩惱。心行弊惡不忍煩惱。怠墮緣緩不勒煩惱。情慮躁動覺觀煩惱。觸境迷惑無知解煩惱。隨世八風生彼我煩惱。諂曲而譽不直心煩惱。剛強難觸不調煩惱。易忿難悅多貪恨煩惱。疾姤擊刺狼戾煩惱。兇險暴害諂毒煩惱。乖背二諦執相煩惱。隨從生死十二因緣流轉煩惱。乃至無始無明住地恒沙煩惱。起四住地。搆於三界苦果煩惱。如是諸煩惱。無量無邊。惱乱賢聖六道四生。今日發露。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願皆消滅。
又弟子等從無始已來。至于今日。長養煩惱。日深月厚。非唯輪轉生死。受苦無窮。而乃覆蓋慧眼。令無所見。斷於眾善。成種種鄣。今日覺悟。一一懺悔。所謂不得見佛。不聞正法。不值聖僧之煩惱(乍看似鄣字在句末。細詳鄣字之意。皆在每句之首。已學初地至十地不合。是煩惱故)鄣。不見過去未來一切善惡業行之煩惱。受人天尊貴之煩惱鄣。生色界無色界禪定福樂之煩惱鄣。不得自在神通。飛騰隱顯。徧至十方諸佛淨土聽法之煩惱鄣。學立那般那數息不淨觀諸煩惱鄣。慈悲喜捨因緣煩惱鄣。學十方便三觀義煩惱鄣。學四念處暖頂忍之煩惱鄣。學聞思脩第一法煩惱障。學空平等中道解煩惱鄣。學八正道示相之煩惱鄣。學七覺支不示相之煩惱鄣。覺於道品因緣觀之煩惱之鄣。學八解脫九定之煩惱鄣。學於十智三三昧之煩惱鄣。學三明六通因無礙之煩惱鄣。學六度四等之煩惱鄣。學四攝法廣化之煩惱鄣。學大乘心四弘擔願之煩惱鄣。學十信十行之煩惱鄣。學十迴向十願之煩惱鄣。學初地二地三地四地明解之煩惱鄣。學五地六地七地諸知見之煩惱鄣。學八地九地十地雙照之煩惱鄣。如是乃至鄣學佛果百萬阿僧祗諸行上之煩惱。如是行障。無量無邊。今日至倒稽首。懇向十方佛尊法聖眾。慚愧懺悔悉皆消滅。
至心發願
願弟子等。承是懺悔貪瞋癡等一切煩惱。生生世世。折驕慢幢。竭愛欲水。滅瞋恚火。破愚痴闇。拔斷疑根。裂諸見網深知三界猶如窂獄。四大毒蛇。五陰賊怨。六入空聚。愛詐親善。修八正道。斷無明源。正向涅槃。不休不息。三十七品心心相。應十波羅蜜常現在前。
又願弟子。藉此懺悔鄣於諸行一切煩惱願弟子。在在處處。自在受生。不被結業之所迴轉。以如意通。於一念頃。徧至十方諸佛淨土。攝化眾生。於諸禪定甚深境界。乃至一切知見。通達無礙心。能普周一切諸法。樂說無窮。而不染著。得心自在。得法自在。智慧自在。方便自在。令此煩惱及無知結習。畢竟永斷。無復相續。無漏聖道。朗然如日。
發願已。歸命禮三寶。
○白等眾聽說此時無常偈
莫道年年相保守 功德各自卑脩營 此會眾徒分散後 豈知誰死復誰生 一朝入玉成塵聚 家中寂寂不聞聲 縱使靈牀安哭處 何由可得見真形 凡愚不覺此 常躭五欲樂 正法念經中(出第三十七) 說偈呵責曰 若人不觀心 常受行欲樂 長夜久時眠 苦惱不曾滅 癡故樂受樂 不覺知苦惱 後得衰惱時 乃知得何果 欲初似賢善 不實甚為惡 此為地獄使 專行不饒益 盲者信此欲 智眼者則離 猶險岸相似 如是墮地獄 謹慎第一友 常能作利益 放逸第一怨 故應近善友 欲徧一切身 如第一嚴毒 惡道第一道 所謂放逸是 若行於放逸 復深著境界 彼以愚癡故 常受諸苦惱 一切命皆失 一切樂皆盡 一切愛別離 汝死時欲生 死為第一惡 到曠野大道 更無如法歸 故應隨順法
圓覺道場修證廣文卷第十二
圓覺道場修證廣禮讚文卷第十三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 宗密 述
第十九上
歎佛
如來應正等覺身。作無上醫王。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却。鍊治法藥。已得成就修學一切方便善巧大明呪力。皆到彼岸。善能除滅一切眾生諸煩惱病。乃住壽命終無劫。其身清淨。無有思慮。無有動用。一切佛事。未嘗休息。眾生見者。諸煩惱病。悉得消滅(八也)。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身第八相。
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問三觀單。復辨音菩薩
於是辨音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此諸方便。於圓覺門。有幾脩習。
第一 二 述問目
辨音起白大悲尊 上說甚為希有言 行相分明雖已領 未知所應幾般根 為當一箇脩三觀 為復三人各一門 為須依次為超次 先後同時願細論
第二 二偈 舉意標數
爾時世尊。告辨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脩習乃脩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脩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佛告辨音汝諦聽 理無脩法及脩人 菩薩眾生依幻力 便論脩習契於真 三門單復相交絡 二十五般清淨輪 輪是力能摧輾義 摧壞無明輾客塵
此下兩唱。不唱不舉經文。然具依經為懸配合(每觀但以一字顯之。圖易說易會也。初云靜。次云幻。後云寂。皆是經本文也)。
第三 四 述懸配所以
具束為三(三者。謂一者單。二者復。三者具)。
世尊開此多門戶 各住籌量力所堪(二十五十) 多門只是前三法 此法前章已自諳(三觀行相全是前法不必重舉) 乍舉經文却似乱 喻於風起動清潭 何以乍聞如雜亂 交羅前後互相參 如今別欲開方便 撮略機關直指南 經中一一分明說 要知大數且先譚 六門各二(二二相合。然皆先後。謂第四五。第十一二。第十八九也)三門一(三單也第一二三也) 十六門中各其三(於中。六門三時前後。九門雨時先後。謂一雙及一隻為雨時。最後一門三觀同時) 二十五門隨占一(或自揀定或結標卜定) 決心一占莫餘貪(揀定了。即一向修。更不得前。却思慮)
第四 九 依約次第別配
(慤法師。於二十五。各各立一觀。名今便隨次於下配數處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