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合河戍,在县东北八十里,在州西二百步。盖神龙元年置也。
常乐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一十五里。本汉广至县地,属敦煌郡。魏分广至置宜禾县,后魏明帝改置常乐郡。隋于此置常乐镇,武德五年置常乐县也。
伊州,伊吾。下。开元户一千七百二十九。乡七。
禹贡九州之外,古戎地。古称昆吾,周穆王伐西戎,昆吾献赤刀,后转为伊吾,周衰,戎、狄杂居泾、渭之北伊吾之地。又为匈奴所得,及秦始皇攘戎、狄,筑长城以界中国。汉武帝时,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为四郡,据两关焉。两关,即阳关、玉门也。
王莽时,地属匈奴。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为屯田兵镇之所,未为郡县。后复为匈奴所得,自建武至于孝和,三通三绝。
至顺帝时,以伊吾旧亮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开设屯田,如故事,置伊吾司马一人。至魏立伊吾县,晋立伊吾都尉,并寄理敦煌北界,又为群胡居焉。贞观四年,胡等慕化内附,于其地置伊州。
州境:东西一千一十五里。南北四百九十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四千四百三十里。东南至东都五千一百六十里。西南至西州七百三十里。东南取莫贺碛路至瓜州九百里。正南微东至沙州七百里。
贡、赋:开元贡:刀,阴牙角。
管县三:伊吾,柔远,纳职。
伊吾县,下。郭下。本后汉伊吾屯,贞观四年置县。
天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罗漫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
咸池海,在县南三百里。周回百余里。州东北四涧水并南流,至州南七八里合流为一水。侧近皆有良田。
柔远县,下。西北至州二百四十里。贞观四年置。县东有柔远故镇,因以为名,兼置守捉。
天山,在县北二十里。
柳谷水,有东西二源,出县东北天山,南流十五里合。
纳职县,下。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贞观四年置。其城鄯人所立,胡谓鄯善为纳职,因中县焉。后汉明帝曾于此置宜禾都尉。
俱密山,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山北二十里正抵蒲类海。其蒲类海,后汉桓帝时,匈奴呼衍王寇伊吾,司马毛恺遣吏兵五百人与战,悉为所没,即此海也。
绕海名良田,汉将赵充国所屯也,俗名婆悉厥海。
伊吾车,在州西北三百里折罗漫山北甘露川,置刺史为使,景龙四年置。
陆盐池,在州南六十里。周回十余里,无鱼。水自生如海盐。月满则盐多而甘,月亏则盐少而苦。
西州,交河。安西都护。开元户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七。乡二十四。
本汉车师国之高昌壁也,后汉和帝永元三年,班超定西域,以超为都护,复置戊己校尉,理车师前部高昌壁,以其地势高敝,人物昌盛,因名高昌。晋成帝咸和中,张骏置高昌郡,后魏太武帝时有阚爽者,自为高昌太守,真君中爽为沮渠无讳所袭,夺据之。无讳死,弟安周代立,为蠕蠕所并,蠕蠕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之称王,自此始也。太和初,伯周死,子义咸立,岁余,为从兄首归所杀,自立为高昌王。五年,阿伏至罗杀首归,以敦煌孟明为高昌王。太和二十年,孟明为国人所杀,立马儒为王,以平嘉为长史,遣使内附。高昌人恋本土,不愿东迁,相与杀王,而立嘉。嘉卒,子坚嗣立。坚卒,子伯雅来朝,隋炀帝以宇文氏女玉波为华容公主妻之。伯雅卒,子文泰立,遣使贡献,其后渐失臣礼。贞观十四年,诏兵部尚书侯君集统薛万钧、牛进达等总兵讨之。文泰病死,子智盛立。八月,君集进兵破之,下其二十二城,获户八千,列其地为西州,并置西安都护以统之。显庆三年改置都督府,天宝元年复为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
州境:东西八百九十五里。南北四百八十六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五千三十里。东南至东都五千里。东北至伊州七百三十里。
西南至焉耆七百二十里。东南至金沙州一千四百里。南至楼兰国一千二百里,并沙碛,难行。北(至)〔自〕金婆岭至北庭都护府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叠毛>毛,刺蜜,乾蒲萄。
管县五:前庭,柳中,交河,天山,蒲昌。
前庭县,上。郭下。贞观十四年置高昌县,取旧高国为名也,天宝元年改为前庭县。天山,夷名折罗漫山,在县北三十里。
交河,在县西。高昌国,土良沃,麦一岁再熟。出赤盐,其味甚美。泽间有草,名为羊刺,其上生蜜,食之与峰蜜不异,名曰刺蜜。有盐,其状如玉,取以为枕,贡之中国。
柳中县,中下。西至州三十里。贞观十四年置。当驿路,城极险固。
天山,在县东北。
大沙海,在县东南九十里。
交河县,中下。东南至州八十里。本汉车师前王庭也,按车师前王国理交河城,自汉迄于后魏,车师君长相承不绝,后魏之后湮没无闻,盖为匈奴所并,高昌据其地。贞观十四年于此置交河县,与州同置。
交河,出县北天山,水分流于城下,因以为名。
天山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里。贞观十四年置。
蒲昌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贞观十四年置。本名金蒲城,车师后王庭也。
天山军,在州城内。开元二年置。本汉车师后王庭,乌孙之东境也,贞观十四年置。
庭州,北庭。下都护府。开元户二千六百七十六。乡五。
庭州,因王庭以为名也。后为贼所攻掠,萧条荒废,显庆中重修置,以来济为刺史,理完葺焉。请州所管诸蕃,奉敕皆为置州府,以其大首领为都督、刺史、司马,又置参将一人知表疏等事。其俗帐居,随逐水草。帐门皆向东开门。向慕皇风也。其汉户,皆龙朔已后流移入也。长安二年改置北庭都护府,按三十六蕃,开元二十一年改置北庭节度使,都管兵二万人,马五千匹。衣赐四十八万匹段。
以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西北去突骑施三千余里,北去坚昆七十里,东去斩啜一千七百里。管瀚海军,北庭都护府城中。长安二年初置烛龙军,三年,郭元振改为瀚海军,开元中盖嘉运重加修筑。管兵一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匹焉。天山军,西州城内,开元二年置。管兵五千人,马五百匹。在理南五百里。伊吾军。
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景龙四年置。管兵三千人,马三百匹。在理所东南五百里。
州境:八到:东南至上都五千二百七十里。东南至东都六千一百三十里。东南至伊州九百七十里。东至西州五百里。西南至焉耆镇一千一百里。西至碎叶二千二百二十里。北至坚昆衙帐约四千里。东北至回鹘衙帐三千里。
贡、赋:开元贡:阴牙角,速霍角,内沙,阿魏,延胡索。
管县三:后庭,蒲类,轮台。
后庭县,〔下。〕郭下。贞观十四年于州南置蒲昌县,长安二年改为金蒲县,宝应元年改为后庭县。
蒲类县,下。南至州一十八里。贞观十四年置,因蒲类海为名。先天二年为默啜所陷,开元十四年复置。
轮台县,下。东至州四十二里。长安二年置。
清海军,在州西七百里。旧名镇城镇,天宝中改名清海军。
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当碎叶路。
凭落镇,在府里三百七十里。
神仙镇,在府南五十里。当西州路。
沙钵镇,在府西五十里。当碎叶路。
蒲类镇,在蒲类县西。
郝遮镇,在蒲类东北四十里。当回鹘路。
盐泉镇,在蒲类县东北二百里。当回鹘路。
特罗堡子,在蒲类县北二百余里。四面有碛,置堡子处周回约二十,有好水草,即往回鹘之东路。
●卷逸文卷一
◎关内道▲商州商州,即阴晋地也。通鉴地理通释七。周梦棠原辑。
△商洛县武关,在县东九十里,即少习也。楚怀王三十年,秦昭王遗怀王书,原会武关,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至则闭执之以归。八月,沛公攻武关入秦。
又七国反,周亚夫击之,赵涉说曰:“从此右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不过差三日,直走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通释七。周辑。
◎河北道▲幽州△苏县,蓟城,南北九里,不西七里,开十门。燕慕容隽都此,铸铜为马,城东南因有铜马门之名。读史方舆纪要十一。
刘虞冢,在苏县西,虽属县境,而莫知所在。永乐大典四千六百五十五。
刘琨冢,在县东二十里。按晋书琨与幽州刺史段匹同谋讨石勒,屯苏城,后为匹所害。同上。
▲涿州△归义县易水,在县南二十五里。通释七。周辑。
△安次县,安次郡,本魏之常道乡城,明帝封燕王宇子奂为安次县常道乡公,即此地也。
大典四千六百五十七。
△固安县方城故城在县南十七里,本燕旧邑。通释七。周辑。
△方城县督亢亭,徐野曰:“方城县有督亢亭。”大典四千六百五十五。
顺州兴郡。大典四千六百五十六。
有纳款关,亦谓之居庸关。其北有防御军,古夏阳川。淮南子云:“天下九塞,居庸是其一也。”大殿四千六百五十七。
▲莫州△任邶县隋时属蒲州。北道刊误志。
▲平州△卢龙县碣石,在县南二十三里。通释五。严观补志原辑。
▲蓟州△渔阳县燕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召公所封燕在幽州城,取此山为名。通释十。
◎山南道▲江陵府楚称王都郢,西尽巴蜀,东包吴会,南极百越,北际周韩,舆地纪胜荆州府。
高帝五年置南蛮校尉。同上。建安十三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卒,子琮绛于曹操,操尽有其地。同上。吴克荆州,吕蒙及朱然、陆逊相继守之。晋平吴,改为南平郡,治江安,寻复为南郡。羊祜、杜预继治荆州,或镇襄阳,或镇江陵。东晋王忱治于江陵,营城府,此后常以江陵为州治。纪胜作“理所”。自东晋以后居建业,以扬州为京师根本,荆州为上流重镇,比周之分陕焉。通释十一。宋文帝尝镇荆州,齐因之。后魏孝文南侵,齐失宛、穰之地,魏于穰、宛置荆州,于是复有二荆州。纪胜荆州府。开皇九年平陈,废南荆州为公安镇。同上。唐武德四年平萧铣,复为荆州,同上。七年,置大都督府。同上。上元元年,改为江陵府。
通释。
▲江陵县秦分郢为江阳县,二县俱立。景帝三年改江阳为江陵,以郢并之。纪胜江陵府。
楚宫,梁元帝即位于楚宫,盖取渚宫以名宫。纪胜江陵府。通释十二。
渚宫,楚别宫。左传曰:“王在楚宫。”水经注云:“今城,楚船宫地也,春秋之渚宫。”纪胜江陵府。
东城,魏以萧为梁王,居东城。纪胜江陵府。西城,梁王称藩于魏,置总管以辅,居西城。纪胜。严辑东、西互易,误。
燕尾洲,纪胜江陵府。
故郢城,在县囗三里,即楚旧都也,子囊临终遗言“必城郢”,即此也,纪胜江陵府。
江陵府城,州城本有中隔,以北旧城也,以南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于樊,留糜芳守城,及吕蒙袭破芳,羽还救城,闻芳已降,退住九里,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改也。”乃退保麦城。今江陵城广十八里。纪胜江陵府。
鲁宗之垒,在县东一十里。纪胜江陵府。
司马休之垒,在县东十里。纪胜江陵府。
枝江县,本汉旧县,在八里洲。其西首曰岑头,县居其上,后岑彭经憩于此,因名岑头。纪胜江陵府。县有九十九洲,补志辑原文。
沮水,出房州房陵县东山,东南过枝江县入于江。通释十一。
获湖,在县东。沈攸之为荆州刺史,堰湖开渎田,多收获,因以为名。纪胜江陵府。
岑头洲,洲长百里。其西首曰岑头,昔岑彭讨公孙述,曾经憩于此,因名曰岑头洲。纪胜江陵府。
当阳县,本汉旧县,后周武成三年于此立平州,隋废平州,至唐武德四年又于此置平州,并析置临沮县,六年改为玉州。纪胜荆门军。八年省,隶荆州。同上。
麦城,在县东五十里。关羽保麦城,在沮、漳二水之间,王粲于此登楼而赋曰“挟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洲”,是也。纪胜荆门军。
磨城,在县东四十里。纪胜荆门军。
绿林山,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汉光武起兵于此。纪胜荆门军。
长林县,本汉江陵县地,晋安帝时分置长林县。纪胜荆门军。开皇十八年,改长甯为长林。同上。
栎林长坂,在县西北九十里,益德横矛之处。纪胜荆门军。
石首县,本汉南郡华容县地,唐武德四年复置,属荆州,以石首山为。纪胜江陵府。
石首山,在县北呀中,有石孤立,为北山之首,因名。纪胜江陵府。
松滋县,本汉高城县地,属南郡。纪胜江陵府。
三明故城,亦谓桓城,在县西一里。居上明之地,而补志作“为”。桓冲所筑,故兼二名。苻坚南侵,冲为荆州刺史渡江上明,筑城以御之。上明在县东,明犹渠也,通释十一。因城在渠首,故曰上明。补志原辑。晋朱龄石开三明,引江水以灌稻田,大为百姓兴利,纪胜江陵府。后堤坏,遂废。通释。
公安县,本汉孱陵县地,左将军刘备自襄阳来油口,城此而居之,时号左公。
经胜江陵府。
马头城,在公安县,陆抗所屯,以北对江津,与羊祜相距。纪胜江陵府。
孙夫人城,在孱陵城东五里。汉昭烈夫人,权妹也,与昭烈相疑,别筑此城居之。补志辑原文。纪胜引作“孱陵故城,又名孙夫人城,在县,相传此乃刘备妻孙夫人所筑,夫人权之妹,疑备,故别作此城,不与备同住。
孱陵城东有地名沓中,晋永嘉末,荆州刺史王澄自江陵徙居孱陵,又奔沓中是也。补志辑原文。
▲峡州禹贡荆州之域。春秋及战国属楚。纪胜峡州。魏武置临江郡,理夷陵,蜀先主改为宜都郡,后属吴。同上。吴黄武元年,陆逊大破蜀于夷陵,遂改夷陵为西陵。陆抗疏曰:“陵国之西门,虽易得,亦易失,如有不虞,当倾家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