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神志门(2)
怒属肝胆。经云。在藏为肝。在志为怒。又云。肝藏血。血有余则怒是也。生铁洛饮、大小柴胡、柴胡疏肝、四七、四磨、越鞠、七气、沉香降气等。皆治善怒致病之药。丹溪治怒方。香附末六两。甘草末一两。和匀。白汤调下二钱。日再服。
悲
经云。精气并于肺则悲。在藏为肺。在志为悲。悲。肺之志也。金本燥。能令燥者。火也。
心火主于热。善痛。故悲痛苦恼者。心神烦热躁乱而非清净也。所以悲哭而五液俱出者。火热亢极。而反兼水化制之也。
金匮云。妇人脏燥。善悲伤欲哭。有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脏燥者。火盛烁津。肺失其润。心系了戾而然。故用甘草缓心系之急而润肺燥。大枣行脾胃之津。小麦降肝火之逆。火降则肺不燥而悲自已也。
戴人云。少阳相火。凌烁肺金。金受屈制。无所投告。肺主悲。故但欲痛哭为快耳。
石顽石。凡肺燥悲愁欲哭。宜润肺气降心火为主。余尝用生脉散、二冬膏。并加姜、枣治之。
未尝不随手而效。若作颠疾。用金石药则误矣。
惊
经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病发惊骇。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惊则心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身体日减。
气虚无精。病虚无气。洒洒然如惊。惊者平之。
夫惊虽主于心。而肝胆脾胃皆有之。惊是火热烁动其心。心动而神乱也。若因内气先虚。故触事易惊。或卒然闻响大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皆使人有惕惕之状也。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或自汗。或眠多异梦。随即惊觉。并宜温胆汤加熟枣仁。
如远志丸妙香散、平补正心丹、龙齿清魂散皆可选用。卧多惊魇。口中有声。温胆汤下远志丸。卧多惊魇遗溲者。补胆防风汤加羌活、桂枝。此下焦风寒。宜风药行经也。若气郁生痰而惊悸不眠者。四七汤加茯神、远志石、菖蒲。大抵惊则神出于舍。舍空则痰饮乘虚袭入。其神不得归焉。亦有肝虚风袭之者。本事方治卧则魂梦飞扬。惊悸多魇。通夕不寐。
先用独活汤数剂。后用珍珠母丸神效。盖因肝脏本虚。虚风内袭。所以魂游无定。肝藏魂者也。
风气水饮。乘虚袭入于肝。是以魂不宁而飞扬。若离体状。若作心血虚治必殆。此证最易愠怒。
小怒则惊悸转剧。虚火不时上升。岂非肝脏受困之验欤。二方非深明木盛生风。木槁生火之理。
不能识其奥妙。不能用以建功也。
〔诊〕寸口脉动为惊。惊者其脉止而复来。其人目睛不转。不能呼气。
石顽治河南督学汪缄庵媳。产后病虚无气。洒洒然如惊。常时咳青黑结痰。欲咳则心中大动。咳则浑身麻木。心神不知所之。偶闻一声响。则头面哄热微汗。神魂如飞越状。专事妇科者屡用补养心血之剂罔效。虚羸转剧。邀石顽诊之。脉浮微弦而芤。独左寸厥厥动摇。此必胎前先伤风热。坐草时迸力过甚。痰血随气上逆。冲过膈膜而流入心包也。朝用异功散加童便 淬蛤粉。以清理痰气。夕用大剂独参汤下来复丹。以搜涤瘀积。盖痰在膈膜之上。非焰硝无以透之。
血在膈膜之上。非五灵无以浚之。然非藉人参相反之性。不能激之使出也。服数日。神识渐宁。
形神渐旺。改用归脾汤加龙齿、沉香。调理而康。
又治吴昭如室。年壮体丰。而素有呕血腹胀脾约便难之恙。两遭回禄。忧恚频承。近于失血之后。忽然神气愦乱。口噤目瞠。乃尊周渭文秉烛相邀。诊其气口数盛而促。人迎弦大而芤。形神不能自主。似有撮空之状。渭老以为证犯条款。不出五日当毙。予谓不然。若是撮空。必然手势散漫。今拈着衣被。尽力扯摘。定为挟惊挟怒无疑。爪者筋之余。非惊怒而何。况脉来见促。当是痰气中结。殊非代脉之比。询其病因。惊怒俱有。遂勒一方。用钩藤钩一两。煎成入竹沥半盏。姜汁五匕。连夜制服。明日复延往候。云服药后。即得安寐。六脉亦已稍平。但促未退。仍用前方减半。调牛黄末一分。其夕大解三度。共去结粪五六十枚。腹胀顿减。脉静人安。稀糜渐进。数日之间。平复如常。
悸
金匮云。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惊自外邪触入而动。故属阳。阳变则脉动。悸自内恐而生。故属阴。阴耗则脉弱。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此形寒饮冷。经脉不利。水停心下而致动悸。故用麻黄以散营中寒。半夏以散心下水。与伤寒水停心下用小青龙汤无异。首论以脉弱为悸。而此汤用麻黄、半夏散寒治水。知其脉必不弱。
非弦即紧。盖脉弱为心气不足。岂此药所宜用乎。用丸不用汤者。取缓散水。不取急汗也。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茯苓汤主之。
呕逆痰饮为胸中阳气不得宣散。眩亦上焦阳气不能升发所致。故半夏、生姜并治之。悸则心受水凌。非半夏可独治。必加茯苓以去水。水去则神安而悸愈矣。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瘦人火水之盛。为水邪抑郁。在阴分不得升发。故于脐下作悸。及至郁发。转入于阳。与正气相击。在头为眩。在顶为颠。肾液上逆为吐涎沫。故用五苓以伐肾邪。利水道。水去火自安矣。
悸即怔忡之谓。心下惕惕然跳。筑筑然动。怔怔忡忡。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即所谓悸也。心虚而停水。则胸中渗漉。水既上乘。心火恶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状。常筑筑然动。
是则为悸。盖水衰火动则为烦。水乘火位则为悸。原病式曰。水衰火旺。必烦渴引饮。水停心下而为悸也。心下悸有气虚血虚。属饮属火之殊。夫气虚者。由阳气内微。心下空虚。内动为悸。
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惊悸狂眩。千金定志丸、千金茯神汤。
或六君子加菖蒲、远志。血虚者。由阴气内虚。虚火妄动。归脾汤加丹参、麦冬。停饮者。水停心下。侮其所胜。心主畏水。不能自安。故惕惕而动。半夏茯苓汤、茯苓甘草汤。或二陈汤加白术、猪苓、泽泻。有表邪挟饮。半夏麻黄丸、小青龙汤选用。火旺者。因水不能制火。故时悸时烦。跳动不宁。天王补心丹。不应。六味丸加五味、麦冬、远志。有邪气攻击而悸者。宜审其何邪而后治之。有营卫涸流。脉来结代者。必补气益血生精。炙甘草汤。因痰饮而悸。导痰汤加枣仁。有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也。温胆汤加川连。其脐下悸动。肾气上凌也。五苓散加辰砂。有所求不遂。或过误自悔。 懊嗟吁。独语书空。若有所失。温胆汤加人参、柏子仁。胸中痞塞。
不能饮食。心中常有歉。爱居暗处。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无地。此卑 之病。藿香正气散。虚者。人参养荣汤。有真心跳。乃血少。非惊悸也。又或梦中如堕岩崖。或睡中忽自身体跳动。此心气不足也。归脾汤下朱砂安神丸。肥人多属痰饮。瘦人多属血虚与阴火上冲。夫悸之证状不齐。总不外于心伤而火动。火郁而生涎也。若夫虚实之分。气血之辨。痰与饮。寒与热。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在临证辨之。
〔诊〕沉细属饮。结代者。虚而有饮。虚弱者。属气虚。沉数者。为血热。尺中弦紧。为肾气凌心。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