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3章 艾轩学案(黄氏原本 全氏修定)(1)

艾轩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和靖高弟,如吕如王如祁,皆无门人可见。盐官陆氏独能传之艾轩,于是红泉、双井之间,学派兴焉。然愚读艾轩之书,似兼有得于王信伯,盖陆氏亦尝从信伯游也。且艾轩宗旨,本于和靖者反少,而本于信伯者反多,实先槐堂之三陆而起。特槐堂贬及伊川,而艾轩则否,故晦翁于艾轩无贬词。终宋之世,艾轩之学,别为源流。述《艾轩学案》。(梓材案:艾轩传录自黄氏补本,洲原本或有之。其学派则谢山修补颇详。)

子正门人(尹、王再传。)

文节林艾轩先生光朝

林光朝,字谦之,莆田人。自少闻吴中陆子正学于尹和靖,因往从之,由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隆兴元年,年五十,始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与刘朔咸以名儒荐对,论龙大渊、曾觌罪,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兼史职。因不往贺枢密张说,出为广西提点刑狱。广东、荆、襄茶寇为乱,先生乃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钤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会徙转运副使,留屯不去,督二将遮击之,贼惊惧,宵遁。帝闻,嘉其儒生知兵,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淳熙四年,除中书舍人,封还曾觌所荐谢廓然内批。改工部侍郎,不拜,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谥文节,学者称艾轩先生。先生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亡虑数百人,然未尝著书,(云濠案:先生着有《艾轩集》九卷,附录一卷。)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尝曰:「道之本体,全于太虚。《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已涉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又曰:「日用是根株,言语文字是注脚。」(梓材案:《艾轩家传》一卷,其从子成季所述,见《直斋书录解题》。)说者谓南渡后倡伊洛之学于东南者,自先生始云。

艾轩语

「不亦说乎」,说,不馁也。「时习」,如车轮运转时,此尚未见得如何,谗顷刻推不去,便觉前者为说之义。起居语默,运转不停,此为时习。谗一失节则馁矣,乃知不馁即为说。

忠恕者,谓夫子之道乃如是。忠恕,有足者皆可至也。非是以忠恕说一贯。忠恕违道不远,要当如是发语耳。

有才藻之人,谗有一分简忽气象,要做甚!吾夫子谓虽「有周公之才美,使骄且吝」,即「不足观」。此语久久,乃如一泓秋水,须眉自见。

(梓材谨案:以上三条,盖皆艾轩《与杨次山书》中语。)

世间惟有荣辱毁誉所不到者,为建德之国。

附录

公与龟山之孙杨次山书有云:某幼闻李太白、石曼卿之为人,即踊跃道其事。又读《晋书》,见一样人物,如寒蝉孤洁,不入俗调,心甚乐之。一日,对方次云及六兄谈:(六兄乃夹漈也。)「古人如此,终是不俗。」六兄云:「此数人来孔子之门,一日着脚不定。」某乃悟夫子之门,为人物准的,千岁人物,要得入此窠样中,乃无愧。千岁而上,有多少豪杰可以共学入道,恨不令闻此语。陈寔、管宁、元德秀,姿禀如许,数百年中乃一见,又却不闻道,此大可惜。

答人问「忠恕而已矣」曰:南人偏识荔枝奇,滋味难言只自知。刚被北人来借问

,香酣两字且酬伊。

自喻有曰:「修水佳人白玉兰,花前何似妾容颜。从来未省伤春意,犹自楼头画远山。」又曰:「莫怪骚人太颉颃,曾闻阿母语刘郎。神仙本是无言说,尸解由来最下方。」

林竹溪《鬳斋学记》曰:《诗序》不出于子夏,亦未必出于毛公。非溪西、艾轩二先生,未有具此眼者。(补。)

艾轩讲友

正献陈先生俊卿(别见《武夷学案》。)

知州吴先生松年(别见《周许诸儒学案》。)

忠定赵先生汝愚(别见《玉山学案》。)

文安陆象山先生九渊(别为《象山学案》。)

正字方次云先生翥(别见《震泽学案》。)

县令陈西轩先生昭度

陈昭度,字符矩,仙游人。与林艾轩、方次云友善,自号西轩子。为藤州教授,以致知谨独教学者。终长乐令。(补。)

艾轩门人(尹、王三传。)

文介林网山先生亦之

林亦之,字学可,福清人。(一作龙江人。)艾轩尝讲学于莆之红泉,及卒,学者请先生继其席。赵忠定帅闽,尝以先生之行业上于朝。未几卒,学者称网山先生。景定间,赠迪功郎,有集。(云濠案:《网山集》非复原本,《四库书目》称「掇拾丛残,姑备插架」。)

(梓材谨案:《闽书》言先生师艾轩三十余年,为学一本躬行,能继其师说。赵忠帅闽,辟入东井书堂。又云:景定间林希逸追举其贤,赐谥文介。)

著作刘先生夙

刘夙,字宾之,莆田人也。生毁齿,日读千字,尝时时习诵其所记忆者。同门黄刍笑曰:「患健忘邪﹖」答曰:「我心乐此。诵久,乐益深矣。」偕其弟朔受业艾轩之门。以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官温州教授。永嘉人才正盛,陈止斋、叶水心方为诸生,先生一见即奇之。召试馆职,策问荐举之敝,对曰:「此执政大臣为惠而不知为政致之也。陈执中、章子厚,人知其为小人也,然能不以官私其亲。今将告执政曰:『子为执中乎﹖为子厚乎﹖』则艴然怒矣。至其行事,则有为二人所不为者。」时传诵之。除正字,移枢密院编修,兼国史院编修,乞侍养不就。陈良佑、周操合疏留之,除著作佐郎。孝宗锐意恢复,内廷设射驰球,大雨水蝗害稼,而曾觌、龙大渊挟声势,阴进退,士大夫皆相顾莫敢言,言辄逐。隆兴二年七月,先生轮对,奏曰:「群臣不以尧、舜事陛下,臣不识忌讳,窃深愤之。」上曰:「天下事可言者,第言勿隐。」对曰:「自去夏至今,日再食,东南三地震,比又积阴弥月,所至水潦,蝗食雨中,为异尤大。在廷谓陛下宜避殿损膳自责矣,而至今不闻德音。左右近习盗陛下权。且长淮无一兵之戍,而陛下乃亲技击,骋衔辔,岂缓急欲为自将地乎﹖阎德、陈敏近堕马失臂,梁珂亦摧折濒死,陛下所亲见也。」上为改容,遂下诏曰:「政事不修,灾异数见,江、浙水潦,害于秋成,朕甚惧焉。其自八月朔,不御正殿,减常膳,令侍从至馆职疏朕阙失及当今急务。」先生又上封事曰:「陛下引旧寮谋政事,得如张阐、王十朋可也,乃与觌、大渊辈觞咏唱酬,字而不名,罢宰相,易大将,待其言而后决。严法守,裁徼幸,自宫掖近侍始可也。梁珂一年三受醲赏,他内目一日迁四使,而但减卿监郎曹数十员。昔姚崇以十事要其君,曰:『能用则就,不用则去。』今陛下以五事要其臣,曰:『不能如是则去,能如是则留。』然则安用大臣﹖孔道辅首论曹利用、罗崇勋使罢去,吕诲、范纯仁力谏濮王不可称亲。今么如杨倓辈,尚熟视不敢议,然则安用台谏﹖」又言:「国初僭叛虽平,人情未一,故设逻卒。今徒用之以监谤,岂可不畏!」又曰:「禹恶旨酒,汤不迩声色。夫宴游无度,甚则有流荡戏狎之患。御幸无节,其终为人兽杂乱之祸。愿陛下罢行前事,应天以实,庶可消弭灾变。」疏入,亟求罢。留之数日,不可;以为湖北安抚参议,不行。干道元年,奉祠。三年,觌、大渊出,起先生知衢州,复奏君子小人之辨,曰:「人主不示天下以所好,而常禁其所偏。上然之。在州期年,政平讼简,州人绘像祠之。曾觌副贺金正旦使,道衢,入谒,先生不内。移知温州,会旱,全家淡食请命,虽奉母亦以素馔。已而以病奉祠,州人为之出涕。其归也,莆亦大旱,手条捄荒十余事行之,得以不饥。孝宗之志恢复也,士无不以此说进,虽朱子亦言之。尝遇先生于李侍郎浩座上,先生弗是也,侍郎亦如先生意。他日,朱子谓人曰:「吾乃为宾之、德远夹攻。」南轩张子尤重先生,曰:「王龟龄弗逮也。」先生兄弟并以名德重于朝,顾皆不得大用。干道六年,其弟卒,年四十四。先生以次年亦卒,年四十八,四方悲之如亲戚,艾轩皆为位而哭,周益公因率诸朝士哭之于其邸。艾轩曰:「吾为国受吊也。」又曰:「宾之爱君均于爱亲,忧国过于忧身。古有遗直,今难其人。」所著有《春秋》解。(修。)

附录

干道五年,曾觌召归,过衢州,守臣刘宾之谕以入城决不相见,觌乃取道城外。

真西山序《春秋讲议》曰:昌黎公寄玉川子诗有「《春秋》三传束高阁」之语,学者疑之,谓未有舍传而可求经者。今观著作刘公讲义,一以圣笔为据依。其论秦穆公以人从死者,晋文之召王,宋襄之用人于社,皆以经证传之失,所谓伟然者也。昔欧阳子患伪说之乱经,着为论辩,自谓时虽莫同,千岁之后必有予同。曾未二百年,而刘公之论《春秋》,盖与之合。公而有知,当不恨后世之无子云矣。所讲纔十有二条,《麟经》大旨,略尽于此。其言曰:「吾闻法吏以一字轻重矣,未闻圣人以一字轻重《春秋》也。」旨哉言乎!足以破世儒之陋学者。其深味之!

正字刘先生朔